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沉降预测,介绍灰色Usher模型的原理和应用.在置换法、碎石桩和塑料排水板三种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分别应用该模型及双曲线模型、泊松曲线模型和Gompertz模型对某工程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预测.比较四种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基于实测数据的Usher模型很好地反映出沉降变化及其趋势.其精度高于其它三种预测模...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软土地基沉降模型的拟合精度,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基沉降发展规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Logistic预测模型和Gompertz预测模型进行叠加,建立了地基沉降历时曲线的Logistic-Gompertz叠加曲线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方式。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新模型的拟合效果,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模型拟合精度不仅比Logistic模型和Gompertz模型要高,而且可靠性也优于各个单一的模型。新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是一种分析地基沉降观测资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软土路基线性加载沉降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伟  卢廷浩  王晓妮 《岩土力学》2006,27(5):791-794
分析了线性加载路基沉降的机理,直接从一维固结度出发,证明了沉降曲线呈S形状。对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3种呈S形状的成长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前两种模型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反映加载速率和施工方法的影响,反弯点处沉降值与最终沉降相对不变,用它们进行基础全程沉降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Weibull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最后对路基沉降模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考虑路基侧向变形的沉降双线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仪萍  王伟 《岩土力学》2007,28(6):1232-1236
考虑路基侧向变形的影响,提出采用双线性模型预测沉降。预测模型包含时序自回归项、线性回归项和双线性项三部分。为了研究模型参数的时变特性,将沉降预测分为模型参数的预测和在此基础上的沉降预测。采用多层递阶方法计算模型的时变参数,进一步分析参数序列的变化趋势,计算后续时段的参数预测值,并以此进行沉降预测。实例分析表明,双线性动态预测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路基的沉降特性,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路堤沉降预测的Gompertz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余闯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05,26(1):82-86
高速公路路堤填筑过程可近似地看为一个线性加载的过程。笔者从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出发,证明了在线性加载或近似线性加载情况下,路堤沉降-时间曲线呈反“S”型特征,并由此建立了Gompertz沉降-时间预测模型,其中3个参数a、b和c可以通过SAS程序求解得到。多个工程实例的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在路堤沉降预测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软土路基沉降变权重组合S型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明华  刘煜  曹文贵 《岩土力学》2005,26(9):1443-1447
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S型单项预测模型基础上,基于5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引进组合预测的思想,重点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发展的预测方法与理论,并建立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变权重组合S型增长模型,通过数学规划方法求解,从而可根据有限的实测沉降观测数据预测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过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与方法得到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比其它单项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软土路基沉降发展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8.
改进灰色模型对路基沉降预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 ,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精度更高 ,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参数反演的软土路基沉降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软土路基沉降计算中,较准确地提供所选用的模型参数是计算结果高精度的保证。本文基于沉降计算中邓肯-张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把改进的BP网络模型引入到沉降有限元计算中的主要参数修正中,进行路基沉降计算,结果与沉降实测值非常接近,也为较准确计算参数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实际工程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ibull曲线的软基沉降预测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卢廷浩 《岩土力学》2007,28(4):803-806
结合软基沉降机理,提出用Weibull模型预测软基沉降全过程。该预测模型参数意义较为明确,可以反映加载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克服了其它两种成长模型反弯点处沉降值与最终沉降相对不变的缺点。在利用其它模型预测时,只有初步判断实测样本反弯点的位置才能较科学的选择有效样本和相应模型进行预测。Weibull模型可以充分利用沉降观测样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指数模型是它的一种退化形式。它不但可以预测线性加载的软基沉降,而且可以预测一次加载或近似一次加载的软基沉降。工程实例的实测和计算比较说明该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软土路基沉降实时建模动态预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肖武权  冷伍明 《岩土力学》2005,26(9):1481-1484
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用多项式与时间序列AR组合模型预测其沉降变形发展。根据沉降观测值,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识别和建立多项式预测模型,预测在某时期沉降趋势值;用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随机部分模型,并预测沉降随机部分值,二者之和即为某时期沉降预测值。随着新观测数据的不断加入,及时修改预测模型参数值,达到实时预测之目的。工程实例研究表明:组合模型预测值明显优于单一趋势模型预测值。组合模型一步预测误差绝对值大多数情况下小于5 mm。预测步数越多,预测误差则越大。  相似文献   

12.
动量BP算法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采用动量BP算法来预测路基沉降的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构建了预测路基沉降的具体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作为预测路基沉降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软基沉降预测中最常用的生长曲线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不足,提出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应用于软基沉降预测。ANFIS将专家的模糊推理过程蕴含于神经网络结构中,使神经网络的结点和权值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避免了传统神经网络工作过程的"黑盒"性。同时该系统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梯度下降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既具有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又克服了它的局部极小值等缺点,预测精度也远高于生长曲线模型。最后用工程实例与生长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NFIS模型优于这两种模型,特别是在模拟多输入变量、高维数下软基沉降预测问题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路基性态反分析及沉降预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用三元件粘弹性流变模型模拟路基土体的流变特性, 根据施工期实测资料, 采用粘弹性有限元和非线性二乘法阻尼优化方法, 反演路基土体的地质力学参数, 然后计算路面铺筑后的工后沉降, 编制了土体粘弹性有限元正反分析程序, 并对沪宁高速公路某路段进行了反分析计算,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增加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王志亮  郑明新  吴勇  殷宗泽 《岩土力学》2004,25(6):901-903,912
增加曲线模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很好地拟合一级荷载下的地基沉降.时问曲线,这已得到了验证。将其引入到多级填土荷载下的软土路基沉降的预测中,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数学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予以验证。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针对多级荷载的指数曲线模型以及双曲线模型相比,该模型的理论更为充分,其预测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武广客运专线软岩填筑路基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爱云  郭建湖 《岩土力学》2008,29(10):2882-2886
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不同颗粒级配、不同含水量软岩路基在不同竖向准静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和应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定的颗粒级配与含水量软岩填筑的路堤,通过压实可以满足路基设计规范技术要求,并通过两种填料级配和含水量情况下的填筑路堤进行较高荷载试验研究,分析了其变形破坏特征。研究成果可充分利用铁路沿线软岩资源、节省工程投资、少占耕地农田、保护环境,社会和经济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