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惠民凹陷是一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研究表明: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三、四亚段可划分为3种层序类型,即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层序。本次研究采用了体系域的四分方案。断陷初期红色地层层序,受气候因素控制明显,在层序演化上有其独特的特点。研究区发育断陷初期型、强断陷期型和断陷后期型3种类型沉积密集段,不同类型的沉积密集段在层序中所处位置不同,控制着不同的烃源岩厚度和油气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山东惠民盆地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层序中湖平面变化特点和相应的沉积物特征,提出了陆相湖盆中层序内体系域的四分法,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位、湖侵、高位和下降四个体系域组成,并且层序界面位于湖平面最大下降的位置,介于下降域和低位域之间。层序地层中存在四个关键性界面:首泛面、最大湖泛面、始降面和最大下降面,其中首泛面对应于湖水由相对稳定到快速上升时的初始湖泛面,为低位域与湖侵域间的分界面;最大湖泛面对应于湖水快速上涨至最大限度时的湖泛面,为湖侵域与高位域间的分界面,在界面附近多形成特征的CS段;始降面对应于湖平面开始快速下降时的沉积界面,为高位域与下降域的分界面;最大下降面也是层序界面,为湖盆水体快速下降或湖盆岸线快速退到最低点时的沉积界面。结合研究区的岩芯、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四个关键面的识别标志。中央隆起带沙三段沉积共划分出六个体系域,分属三个层序。本文以层序II沉积为例,阐述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体系特征,低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小,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河流流经距离长,边缘地区形成似下切谷沉积;湖侵期发育小规模的退积式三角洲沉积,砂体较不发育;高位期湖盆水域面积大,砂体以深水浊积砂体为特征;下降期多发育进积式砂体,砂体发育。因此,位于层序界面之下的下降域和之上的低位域是湖盆砂体有利发育期,湖侵域和高位域是生油岩主要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经典层序的湖(海)平面变化轨迹为正弦曲线,且可分出低位稳定、上升、高位稳定和下降4个阶段。按照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每个三级层序由3个体系域组成,目前也有人认为划分出4个体系域更合适。但在断陷湖盆中,发育了一种特殊的层序,其湖平面变化呈折线,仅可分出上升阶段(T)和下降阶段(R),缺失稳定阶段,我们将此类层序称为T-R层序。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幕式构造运动和沉积物快速充填是T-R层序形成的关键。层序发育的早期阶段,幕式构造运动产生新生可容空间,决定了T旋回的发育,形成了以深水泥岩、页岩等沉积为特征的湖侵域;晚期阶段,沉积物快速充填减少可容空间,决定了R旋回的演化,形成了以前积式砂体为特征的湖退域。T-R层序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湖侵域烃源岩发育,湖退域储层发育,并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4.
林畅松  李思田 《地学前缘》1995,2(3):124-132
断陷湖盆高级别的层序单元可依据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来划分。高级别的不整合面主要是古构造运动面。应用二维回剥法恢复盆地构造沉降的速率曲线与层序界面比较分析表明,高级别的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构造沉降速率的幕式变化和断块掀斜运动有关。湖泛面可作为副层序和副层序组划分的依据,湖平面变化受到气候、沉积物供给和盆地构造沉降相互作用的控制。各级层序界面的确定需要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等系统分析。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内充填了3000多米厚的陆相湖盆沉积,可划分为5个层序组,识别出9~11个三级层序,以湖泛面和碎屑体系的废弃为标志划分了副层序组和副层序,建立了湖盆地层格架。系统的沉积学研究概括出三种层序的体系域模式,即深湖盆型层序体系域、浅湖-深湖盆型层序体系域及浅湖-河流型层序体系域模式。不同体系域模式中的沉积体系作有序的分布,并受控于湖平面相对的高低变化和构造格架样式。层序地层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通过模拟可分析层序的发育和形成机制,揭示构造沉降、海平面或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对层序发育和盆地充填演化的控制作用。以乌里雅斯太断陷为例的模拟验证了构造沉降速率的幕式变化和横向上的差异沉降是高级别层序?  相似文献   

5.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涠西南凹陷为北部湾盆地一典型的箕状断陷,古近纪经历3次构造运动,地层表现为多旋回沉积特征,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地层进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认为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流二段)层序、流沙港组一段(流一段)下层序和流一段上层序是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序。古近系三级层序中不同体系域类型严格控制着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形成,具体表现为流二段层序的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流一段下层序的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流一段上层序的岩性圈闭主要发育于高位体系域。凹陷的多物源充填所形成的多种沉积体系类型也是形成多种类型岩性圈闭的重要原因。发育于陡坡带的近岸水下扇岩性圈闭、扇三角洲岩性圈闭、缓坡带浊积水道岩性圈闭和洼槽带湖底扇岩性圈闭为有利的圈闭目标。  相似文献   

6.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发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一套强制湖退体系域地层,垂向上可划分为3期,自下而上命名为P1、P2和P3,P1向湖盆中央终止于FSST底界面,P3顶部为显著不整合的层序界面。顺物源方向地震响应特征为缺失顶积层的低角度斜交前积反射,该反射自西向东推进到湖盆中央;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可见下切谷地震响应。测井响应GR曲线呈漏斗状的复合体,表明沉积响应为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岩心及测井相分析结果表明,该FSST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伴生滑塌湖底扇沉积体。综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认为该套沉积体系是气候相对干旱和绝对湖平面下降的共同产物。莱州湾凹陷沙三段FSST的发现对其沉积解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研究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研究陆相断陷湖盆FSST的形成与发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制湖退体系域(FSST)是由相对湖平面下降驱动、发育于相同层序高位体系域之上及新层序低位体系域之下、在相对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一种退覆地层,与沉积物供给的变化无关。基于三维地震、钻井岩心和测录井资料,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发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一套强制湖退体系域地层,垂向上可划分为3期,自下而上命名为P1、P2和P3,P1向湖盆中央终止于FSST底界面,P3顶部为显著不整合的层序界面。顺物源方向地震响应特征为缺失顶积层的低角度斜交前积反射,该反射自西向东推进到湖盆中央;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可见下切谷地震响应。测井响应GR曲线呈漏斗状的复合体,表明沉积响应为上粗下细的反旋回。岩心及测井相分析结果表明,该FSST为一套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伴生滑塌湖底扇沉积体。综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物供给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认为该套沉积体系是气候相对干旱和绝对湖平面下降的共同产物。莱州湾凹陷沙三段FSST的发现对其沉积解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对研究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对研究陆相断陷湖盆FSST的形成与发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跃东  刘家云 《安徽地质》2001,11(3):185-194
安徽省定远东部一明光地区古近一新近系划分方案不一,通过地层剖面的测制和利用构造一岩性一岩相法进行l:5万地质填图,系统采集了ESR测年样,并结合区域对比.自下而上划分古近纪定远组、明光组,新近纪下草湾组和桂五组。该区古近一新近纪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磨拉石和陆相火山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冲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物质来源于沉积区东边扬子地层区的浅变质岩和沉积区西北侧华北地层区变质岩和未变质岩石。其陆相火山喷发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活动性环境,是区内火山活动最盛的时期。其盆地类型为箕状断陷型、迁徒型和坳陷型。根据盆地充填沉积序列划分出4个层序(2个二级和2个三级层序),层序Ⅰ和层序Ⅳ不完整,层序Ⅱ和层序Ⅲ皆由冲积沉积体系域、湖扩张体系域和湖萎缩体系域3个基本单位构成。层序界面主要有区域构造运动界面和盆地构造应力转换面一体系域转换界面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兰坪盆地中部古近系宝相寺组进行深入研究,划分出1个Ⅰ型层序及3个Ⅱ型层序界面。阐述了兰坪盆地中部古近系宝相寺组层序格架及砂体结构特征,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演化模式图,反映了湖平面变化对砂体沉积结构的重要影响。低位体系域早期河流侵蚀强烈,多以中粒为主,晚期发育复合状砂体;湖侵体系域砂体多为细粒砂泥岩,呈孤立状形态;高位体系域砂体以席状砂体为主,主要由滨浅湖、半深湖和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10.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类型及隐蔽圈闭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东部古近系和新近系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的研究结果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存在着同生断裂坡折带、弯折带2种基本的坡折带类型.当水平面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低水位、湖扩展、湖萎缩3个体系域的层序(三分体系域);当水平面未下降到坡折带以下时,构成一个不完整的水平面升降旋回,可形成包括湖扩展、湖萎缩2个体系域的层序(二分体系域).这2种层序在纵向上有规律的叠置组合就构成了盆地层序充填序列.水平面上升期是寻找充填作用形成的水下扇(低水位扇)、小型(扇)三角洲(低水位楔)隐蔽圈闭的有利层序地层部位;而水平面下降期则是寻找(扇)三角洲前缘滑塌作用形成的浊积扇隐蔽圈闭的有利层序地层部位.  相似文献   

11.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沙河街组西八千扇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丰富的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发育的老第三系沙河街组划分为3个层序7个体系域,并以体系域为单元描述西八千扇体的沉积体系类型、沉积作用特点、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在不同层序发育过程中,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有主次之分。沉积速率和构造沉降是湖泊水深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构造因素对层序Ⅱ的旋回性和特殊的沉积充填样式等起主导作用;在构造作用相对平稳的层序Ⅲ发育时期,气候因素的影响通过多个准层序叠加及湖平面频繁变化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冯有良 《地球科学》1999,24(6):635-642
以构造地层、层序地层分析和基准面分析原理为手段,对东营陷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层序型式、体系域构造和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研究,在高分辨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岩相和古生物等方面,识别出3个级别的层序界面标志,建立了该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将其下第三系划分为1个构造层序,3个层序组,12个层序;确定了该陷3个构造幕发育的3种没成因的三级层序型式,即初始裂陷型层序、裂陷伸展型层序和裂陷收敛型层序,研究表明,该盆地  相似文献   

13.
应用陆相断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层序界面、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层序I、层序Ⅱ),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I的体系域为N1-HST、N1-TST、N1-LST,层序Ⅱ的体系域为N2-HST、N2-TST、N2-L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屯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  相似文献   

14.
山东黄县盆地是中国东部一个重要的煤和油页岩共生盆地,古近系李家崖组是盆地主要的含煤岩系发育层段。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钻测井、岩心资料划分了李家崖组的沉积相类型,编制了分体系域的沉积相图。主要结论如下:(1)李家崖组发育湖泊、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2)层序Ⅰ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为主;层序Ⅱ低水位体系域以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湖扩展体系域以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为主,高水位体系域以湖泊相为主。(3)层序Ⅰ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初始形成—湖扩展期盆地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层序Ⅱ发育时期: 低水位期盆地再次缓慢扩张—湖扩展期盆地加速扩张—高水位期盆地萎缩消亡。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断陷期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武  邓海  龚永杰  魏国庆 《现代地质》2009,23(5):816-821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次凹断陷期铜钵庙组、南屯组层序格架以及内部体系域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南次凹断陷期主要发育3个三级层序,在凹陷内每个层序体系域完整出现,其展布受坡折带控制,而在高部位则有不同程度的剥蚀现象。断陷期的水进域和高位域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是乌南次凹的主要烃源岩,南一段低位域和高位域的扇三角洲前缘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主要储层。这些砂体和烃源岩有效匹配是乌南次凹构造-岩性油藏的富集带,油气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中部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大规模油气成藏区带,南一段是构造-岩性油藏的有利聚集区,也是本区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层序地层及湖盆充填型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基准面分析原理,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斜坡新近系、古近系发育了构造侵蚀不整合界面、局部构造运动叠加凝聚界面、相转换面、湖泛面等4类等时或准等时界面,依次将新近系、古近系湖盆充填体系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和4个成因层序,并建立了等时地层格架和初始裂陷型、伸展裂陷型、湖盆萎缩型3种不同的层序式样,每种层序式样受特定的沉积古构造背景控制,并具不同的内部构成,从而形成了柴达木新近纪、古近纪湖盆沉积中心不断东移,总体向上变细的湖盆充填模式。  相似文献   

17.
段凯波 《地质与勘探》2012,48(2):406-414
[摘 要] 中扬子中侏罗统主要散布于中扬子前陆盆地各次级盆地中,应用现代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露头岩性、古生物、沉积相分析等手段,发现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或扇三角洲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在不同区域,分别以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地层命名。不同区域层序特征既有差异,又存在相似性。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花家湖组、沙溪庙组和千佛崖组分别划分为4 个、4个和2个三级层序,局部地区还可细划四级层序,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此层序地层格架的形成主要是受构造因素控制,即印支期以来中扬子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运动而形成复杂的盆山耦合体系,层序横向展布和纵向叠加于前陆盆地中。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沉积的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宋国奇 《现代地质》1993,7(1):20-30
本文按照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多种资料,分析了济阳坳陷地震T2,T6际准层的层序地层学意义,将济阳坳陷下第三系划分成3个二级层序,其中又可以划分出多个三级层序。每个二级层序都可以分成3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LST)以盐(膏)岩或灰色泥岩,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水进体系域(TST)以大套暗色泥岩沉积为特征;高水位体系域(HST)对应于河流 三角洲沉积。湖水面升降与构造运动,古气候及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有关。3次大的水进期形成的暗色泥岩是主要生油层。低水位近岸(水下)扇、斜坡碳酸盐岩、与三角洲有关的各类砂体是良好的油气储层。层序地层学原理可以应用于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