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中,首先要划分含水岩组的富水性,确定水文地质参数。但所测泉流量并不完全是枯期流量,特别是在前人测流资料较多的地区,其测流时间又跨越了多个水文年。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测流资料,对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划分、地下水资源计算及评价都有重要意义。 对一个水文年不同季节偶测流量的处理,有关文献曾提出利用泉流量长期观测资料计算流量换算系数(本文称修  相似文献   

2.
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是用来描述随机现象中输入与输出关系的一类线性动态模型。本文以大柳塔井田双沟泉域为例,应用该模型分别对双沟泉域在天然条件和矿井疏水条件下的泉流量进行预测,并据此评价矿井疏水对泉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系统理论是从统计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论中建立起来的,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科技领域中,在水文学中应用这种理论对水动力学、水资源评价与水资源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河北峰峰矿区黑龙洞泉群的流量和降水量的多年观测,结果表明泉流量的变化规律与当地降水量规律有明显的一致性,每年流量峰值均滞后于雨季1~2个月,一般泉流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表层岩溶泉流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陈旗小流域泉流量动态变化及降雨观测资料,根据泉流量系列自相关和偏自相关以及降雨-泉流量系列互相关分析,确定泉流量系列以及降雨-泉流量响应滞时,建立泉流量与降雨及前期泉流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率定期(模型参数率定的时段)模型的输出结果与实测流量过程线较为吻合,效率系数为0.996,均方误差为3.0×10-7m3/s,平均相对误差为2.12%。验证期效率系数为0.985,均方误差为3.96×10-7m3/s,平均相对误差为5.36%。研究也同时表明,随着预测时段的增长,泉流量消退阶段的预测误差增大,因此文中所建模型用于10小时之内泉流量预测较为可靠,六场降雨后泉流量退水过程预测的泉流量相对误差平均值小于5%。   相似文献   

5.
川南硫煤矿区,底板直接充水水源——岩溶水,以集中点的形式排泄。岩溶泉流量测定直接关系到矿区水文地质的评价,泉流量的大小反映地下暗河管道系统的补、迳、排能力。而河床断面的精度直接决定岩溶泉流量的精度。笔者打破惯用的梯形测流法,试探抛物线积分法测河床断面。  相似文献   

6.
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流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研究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资源变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索地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途径,文章建立了济南泉域地下水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模拟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流场及泉水流量变化趋势,并圈划了泉群地下水汇流带。在泉群汇流带内开采地下水直接影响泉流量,而水源地开采通过影响泉群汇流带间接影响泉流量。泉流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与降水量紧密相关:丰水期水位升高,泉流量增加;枯水期水位降低,泉流量减少。保护天然补给量与增加人工补给量是保证泉水长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岩溶含水系统中,作为主要排水通道的管道对泉流量动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管道特征参数对流量变化亦有影响。为确定管道各参数的影响,前人以管道发育的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短时间序列泉流量响应的分析探讨,而对岩溶管道不十分发育的岩溶水系统的研究较薄弱。为此,本研究结合北方岩溶水系统的发育特征,借助CFP管道流模型对管道各参数对岩溶系统流量和流态的影响程度及各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而后基于河南鹤壁许家沟泉域岩溶水文地质特征构建了泉域的MODFLOW-CFP模型,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渗流进行了模拟,并对不同降水保证率下的泉流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管道流量与管壁渗透系数、管道坡度和管径呈正相关,而随弯曲度和埋深的增加管道流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管壁粗糙度对流量的影响较小,且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尤其是当管壁粗糙度较小时,波动比较明显。经敏感性分析发现,管壁渗透系数和埋深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弯曲度和管道坡度,而管道直径和管壁粗糙度敏感性最低。许家沟泉域在25%降水保证率下,年最大泉流量为0.45 m3/s,平均泉流量为0.36 m3/s;在75%降水保证率下,年最大泉流量为0.41 m3/s,平均泉流量为0.31 m3/s,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法可为我国北方岩溶区水资源评价及泉域水资源开发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太行山东缘小南海泉流量变化特征及规律,基于小南海泉1971-2016年的流量资料,采用R/S分析法、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探讨小南海泉流量变化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小南海泉年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年变化幅度为0.05 m3·s-1;未来泉流量的变化趋势和过去一致,具有持续性特征,且持续性强烈;泉流量的变化存在约15、27年的主周期与6年的次周期。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的增加是导致泉流量减少的主要气象因素,且这种暖干化现象会持续发展。泉流量对降雨的响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流量与前五个月的月降水量均呈高度相关,其中与前2月的降水相关性最高,研究成果可为小南海泉水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头泉流量衰减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国敏  杨福 《中国岩溶》1993,12(2):123-130
神头泉流量自七十年代初以来不断衰减。本文采用混合回归的随机模型,分别就降水量与松散层地下水开采量对泉流量的影响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泉流量变化具有周期性和滞后性;降水量对泉流量衰减影响很小;开采松散层地下水是引起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深层岩溶水开采量(包括采煤排水)及泉口取水量的增大也是引起1985年之后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辛安泉流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描述辛安泉流量变化过程的混合回归模型。该模型表明辛安泉当年流量与前1年流量、前11年降水量及前1年岩溶水开采量有关。通过模型对泉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980年是辛安泉流量变化的转折点,大气降水对1980年前的泉流量变化具有控制作用,而岩溶水开采量迅速上升则是1980年后泉流量不断衰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e kars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re the response of karst groundwater system to precipitation. The precipitation penetrates through the vadose zone, the subsequent groundwater pressure wave propagates to a spring outlet, and then, the spring discharge chang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grey auto-incidence analysis for studying the karst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e method can detect the periodicity of a time series, for example, precipitation and spring discharge. Then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Liulin Springs Bas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uto-incidence degree of precipitation reaches to the maximum (i.e., 0.816) when time delay equals to 8 years. The auto-incidence degree of spring discharge reaches to the maximum (i.e., 0.865) when time delay equals to 3 year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iodicity of precipitation is 8 years, and of spring discharge is 3 years. The difference of periodicity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and the spring discharge reveals that the processes of precipitation recharging groundwater and groundwater transport are regulated or controlled by karst aquifer. Because of heterogeneity of karst aquifer, the quick flow and base flow occur during the groundwater propagation, which causes the periodicity of spring discharge is not coincidence with of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2.
选取山西南部典型岩溶泉龙子祠泉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54-2018年65年长时序的泉水流量、降水监测数据及1990-2018年的开采数据,分析其动态特征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该泉域泉流量在2.94~8.39 m3·s-1之间波动,多年平均流量为4.74 m3·s-1;年内泉流量对降水补给响应有4个月的时间滞后性;开采量保持较高水平时,泉流量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两个阶段(1954-1989年和1990-2018年)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模拟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阶段泉流量影响因素主要为前一年降水和前两年降水;1990年开始存在开采活动,第二阶段受降水和开采共同制约,与当年开采量负相关且受其影响最为强烈,其次受前一年和前两年降水影响;整个时间序列上流量误差为11.62%,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天山南麓柯坪河水文特性与洪水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柯坪河是天山南麓典型的雨水和泉水补给河流,河水主要为地下泉水出露补给,流量比较稳定,但暴雨的出现经常引起洪水发生.柯坪河仅有不足一年的水文观测,但河水主要是泉水补给,水量非常稳定,根据野外调查和推算,分析了柯坪河年内水文变化特征.依据洪水调查和文献查证,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百年来的典型洪水事件,建立了不同几率洪水发生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最近几十年来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也使暴雨洪水的强度加强,并且频次增加.应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洪水的监测和应对,在农业和水库安全运营上应注意和加强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丽江市黑龙潭泉群断流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著名景点黑龙潭泉群断流频发,这将严重威胁丽江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正确认识黑龙潭泉群断流的原因,并掌握其发生的规律,本文在对该泉群的水文地质条件、降水量和断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泉群的断流情况开展了人工神经网络模拟研究。本文发现黑龙潭泉群属于非全排型山前断裂溢流岩溶泉;年降水量不足与该泉群的断流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构建了网络拓扑结构为6-13-3的 BP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黑龙潭泉群的不同断流情况进行了模拟,该模型以前期降水量、温度与湿度作为输入向量参数,以1953-2002年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2003-2012年的数据作为模型检验样本,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约为90%,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黑龙潭泉群的断流情况。  相似文献   

15.
The pharmaceutical drug carbamazepine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wastewater marker. The varying concentration of this drug was analyzed in a mature karst spring following a precipitation ev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bamazepine is an indicator of wastewater entering the system through a fast flow pathway, leading to an increase of the drug concentrations in spring water shortly after a strong rainfall event. The analysis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 of carbamazepine along wi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ignal and major ions chemograph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model for precipitation event-based flow and transport in the investigated karst system. Furthermore the amount of newly recharged water and the mass of carbamazepine reaching the aquifer system during the event could be estimated using a simple mixing approac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karst spring and the potential carbamazepine source was estim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results from artificial tracer tests and the carbamazepine breakthrough curve. The assessment of spring responses to precipitation event using persistent drugs like carbamazepine helps assess the effect of waste water contamination at a spring and gives therefore insights to the specific vulnerability of a karst spring.  相似文献   

16.
黑龙洞泉域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田胜龙  赵云云 《地球科学》2008,33(5):693-698
为了对黑龙洞泉域水资源进行评价, 通过对地质条件、水位观测资料的深入研究, 以水均衡原理、地下水渗流理论为基础, 建立了黑龙洞泉域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以灰色序列预测模型为辅助手段, 结合历年的降水规律, 对未来现状开采条件下的年均降水量、地下水流场、水位及泉流量进行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预测, 若2010年为丰水年(保证率20%)、平水年(保证率50%)、枯水年(保证率75%), 黑龙洞泉汛期地下水位标高分别为超过130m、达到130m、低于130m, 汛期泉流量分别为超过10m3/s、7m3/s、5m3/s.计算结果有利于指导黑龙洞泉域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An isotopic and chem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precipitation, spring water, streams, groundwater wells and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SGD) to constrain the recharge areas and flow paths of SGD. The isotopic values of precipitation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ocal meteoric water lines (LMWLs) of Rishiri Island. The d-excess values of precipitation showed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lows of 2.5‰ in the summer and highs of 24.2‰ in the winter. The d-excess values of spring water, streams, groundwater wells and SGD ranged from 12.5‰ to 23.0‰, indicating that the resulting waters were a mix of two seasons of precipitatio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groundwater wells sampled along the coast and SGD showed more negative values than that of the spring water sampled along the coast. This indicated that SGD recharged at high altitudes and flowed into the sea. The isotopic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GD indicated unidirectional flow from land to sea.  相似文献   

18.
新乡百泉具有供水、农灌、人文、旅游及生态等多种功能,研究其泉水流量动态,建立泉水流量动态预测模型,对泉域水资源评价和泉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新乡百泉天然状态下泉水流量动态特征、评价泉域岩溶水资源,基于1964—1978年泉水年均实测流量和泉域年均降水量资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泉水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前1年降水量,并建立了逐步回归模型,其回归效果显著;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预测的GM(1,2)模型、NSGM(1, 2)模型和GM(0, 2)模型。结果表明:1964—1978年百泉泉水流量动态主要受泉域降水控制,且泉水流量滞后降水1年,反映了天然状态下泉水动态特征。3种灰色模型的精度等级均为最高级(优)。1964—1978年百泉泉水实测流量为2.347~6.448 m3/s,平均为3.904 m3/s;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值为1.882~6.383 m3/s,平均为3.904 m3/s;GM(1,2)模型预测值为2.327~6.448 m3/s,平均为3.939 m3/s;NSGM(1,2)模型预测值为2.133~6.448 m3/s,平均为3.927 m...  相似文献   

19.
典型表层岩溶泉域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表层岩溶泉域植被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桂林丫吉试验场S31号泉域内香椿和云实两种主要植被的穿透雨和树干径流特征以及钻孔和表层岩溶水的变化。结果表明:香椿林的总穿透雨量1 861.83 mm,占总降雨总量的59.65%;云实灌丛总的穿透雨量为1 626.42 mm,占总降雨量的52.11%;穿透雨率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香椿林的树干径流总量为89.4 mm,占总降雨量的2.86%;云实灌丛的树干径流总量为27.79 mm,占总降雨量的0.89%;香椿林和云实灌丛的林冠截留总量分别为1 169.97 mm和1 466.99 mm,平均截留率为37.48%和47.01%;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出以灌丛覆盖为主的S31号表层岩溶泉域年蒸散量为1 623.81 mm,占降水量的52.03 %,年径流深度为1 497.39 mm,占降水量的47.97%。植被冠层改变了降雨对表层岩溶带的补给形式和补给量。降雨经过植被冠层的截留后转化成穿透雨和树干径流进入表层岩溶带,穿透雨以连续波状的形式补给表层岩溶带,而树干径流则以快速集中的方式补给表层岩溶带。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疏勒河上游基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薇薇  丁永建  魏霞 《冰川冻土》2014,36(3):661-669
基流是河川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枯季水文特征之一. 基流在维持河川径流和维护河流湖泊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祁连山疏勒河上游出山口控制水文站昌马堡站1954-2009年的日径流资料,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对日径流进行基流分割,对比分析基流和基流指数BFI的变化特征,并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探讨基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有差异,但平滑最小值法更适用于研究区. 疏勒河上游多年平均基流量为6.07×108m3,基流变化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基流量增加最为显著. 研究区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为0.66,基流指数的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但年内波动幅度较大. 在长时间尺度上,降水是基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流和基流指数的变化.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水的增加和冻土的退化,间接的影响了基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