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半球冬季中高纬30~60天振荡动能源,汇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ECMWF/WMO资料,计算了1985年11月-1986年3月的大气低频动能、低频动能通量散度,详细讨论其冬季平均的水平分布特征,并揭示大气低频动能源和汇的水平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大气低频动能的大值中心正好对应于持续性异常的活动中心,且主要位于大气环流遥相关型PNA和EU波列路径附近,大气低频动的强源(汇)主要位于西风急流的出口(入口)区;在中高纬地区,大气低频动能源和汇主要呈现向西的纬向传播  相似文献   

2.
大气垂直运动方程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振球  牛涛 《高原气象》1994,13(1):102-105
本文对大气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和小量可否忽略重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如同存在水平地转平衡一样,在大气垂直方向应当存在垂直地转平衡。并提出在大气垂直方向可能存在更高阶平衡:一级平衡为静力平衡,二级平衡为静力偏差和垂直柯氏力的垂直地转平衡,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平衡,即垂直地转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平衡,最后,重力异常偏差的最级有可能与大气行星波垂直加速度和引潮力垂直分量已处于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3.
热带地转适应运动的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巢纪平 《气象学报》2000,58(1):1-10
文中讨论了热带斜压大气地转适应过程中的若干动力学约束关系 ,在不考虑行星位势涡度梯度的前提下给出了三维重力惯性波的频散方程、位势涡度时间不变式。在这基础上指出由于 Taylor- Proudman定理成立 ,运动将趋于水平化。同时指出 ,在热带纬圈半地转平衡更易出现。地转适应后的运动 ,一般是水平无辐散的 ,虽然垂直运动趋于零 ,但物理场随高度仍然有变化 ,即是层结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82年5~9月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与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关系。发现鄂霍茨克海以北大陆上空是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的活跃区和显著区,这种厚度低频振荡与东亚大气环流指数循环和大气环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指出中高纬度大气存在30~50天低频振荡,而且在大气环流的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1)利用大气对流层中部无辐散层的存在,垂直积分热力学方程,并对整个对流层的距平加热场作解析近似的描写,联立涡度方程,得到最非绝热地转的250hPa距平流函数方程。它的形式酷似正压涡度方程。(2)讨论了罗斯贝波列的谱平均相速和群速。证明了气候平均高度场的闭合中心,就是中高纬度大气低频振子。其两侧位相变化相反,它的能源主要来自CISK凝结正反馈或海温的感热。(3)导出了低频相关射线公式,它表明低频射  相似文献   

6.
低纬大气滤波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描写低纬大气运动的方程组出发,采用半地转模式和准地转模式对低纬快速波动进行了滤除,这些模式仅含低频的Rossby波。分析指出:低纬半地转模式可以滤去高频波动,但得到的是波数k→0的Rossby波;而低纬准地转模式不但可以滤去高频波动,而且得到的是不受歪曲的Rossby波。 在滤波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由Rossby波引起的低频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ECMWF/WMO资料,计算了1985年11月~1986年3月的大气低频动能、低频动能通量散度,详细讨论其冬季平均的水平分布特征,并揭示大气低频动能源和汇的水平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大气低频动能的大值中心正好对应于持续性异常的活动中心,且主要位于大气环流遥相关型PNA和EU波列路径附近,大气低频动能的强源(汇)主要位于西风急流的出口(入口)区;在中高纬地区,大气低频动能源和汇主要呈现向西的纬向传播特征和向北的经向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彩  于俊伟 《贵州气象》1997,21(5):45-46
1大气低频振荡的一般概念一些气象因子具有10~90天的准周期变化规律,这种振荡常在30~60天具有较大的振幅,通常将大气中一些气象因子具有的10~20天和30~60天准周期性变化称为大气低频振荡。现在发现具有低频振荡特性的气象因子主要有:纬向风速。气压。云量、降水、南亚季风槽位置、地气系统的射出(外逸)长波辐射等。2大气低频振荡的研究动态七十年代初Madden-J;11tan发现热带岛屿上的风场和地面气压场存在40~50天的准周期性变化,最早提出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现象。此后由于EINino现象和海一气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大气低频振荡…  相似文献   

9.
TBB资料揭示的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周期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92年GMSTBB格点资料,分析了13年平均的TBB功率谱随时间的变化,讨论了低频振荡周期的年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成因。结果表明,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周期有很明显的年变化。北半球热速睦区比赤道附近和南半球热带地区的周期变化幅度更大。总体上,冬季比夏,秋季低频振荡周期更长。  相似文献   

10.
张向东 《气象科学》1991,11(2):169-180
本文利用球面正压大气的准地转方程组讨论了基本气流水平结构及其变化对于定常Ross(?)y波列传播的影响,发现定常Rossby波列的两维传播与基本气流的水平切变有关,急流的存在阻挡了波长较短的波列的径向传播,使其在强迫源附近被“trapped”,但长波可以通过很强的急流区并具有准径向传播的特征。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基本气流水平结构的变化对正压不稳定能量转换的影响,定性地解释了急流附近定常Rossby波列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陈华  霍也 《气象科学》2015,35(5):605-609
通过求解赤道β平面上的线性运动方程,研究了热带大气对主要由海洋热状况异常导致的大气非绝热加热的响应,并探讨了该过程与ENSO循环的关系。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的直接作用及其产生的Kelvin波、Rossby短波是大气零阶的扰动位势和纬向风速变化的原因。在El Nino期间,大洋西部首先发展出正的大气位势异常。但随着海洋热状况的正异常的持续,随之在大洋西部即开始孕育和发展,导致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系统回归正常状态,甚至是转向La Nina的大气异常状态或系统,其标识是非绝热的异常加热所激发的大气Kelvin波的产生和东传,并伴随正位势异常的大值向东移动和大洋西部正的位势异常减弱,信风由此而增强。在La Nina的盛期,海洋热状况存在负异常(即弱于平均状态),则将有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压大气动能梯度与地转偏差的关系及其对暴雨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杰  张继权  朱娟  张铭 《气象科学》2017,37(2):265-271
本文从正压大气原始方程组出发,分析了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中动能梯度与地转偏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气尺度和α中尺度运动中,动能梯度的模与地转偏差的模大致成正比。对天气尺度该比例系数为地转参数,且与运动本身无关。对较小尺度天气系统,该比例系数与运动本身密切相关。在β中尺度运动中,动能梯度的模小于等于两项之和,两项中的第一项与地转偏差的模成比例,第二项则是地转偏差时间导数的模。在动能梯度的高值区,运动的非平衡性和暴发性强。本文还以上海"08.8.25"暴雨过程为例,对500 hPa上的动能梯度做了诊断,发现动能梯度大值区与强降水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与以上理论分析相一致,这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华  李崇银  杨辉 《大气科学》2010,34(3):559-579
台风路径一直是天气预报的难点之一。本文研究了大气季节内振荡 (ISO) 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影响, 指出大气ISO对台风路径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细化传统台风路径的划分方法, 将台风路径进一步分为5种: 西移型、 西北移型、 日本以西型、 日本登陆型、 日本以东型。分别对不同路径的台风所对应的低频流场进行超前滞后合成分析, 发现台风生成时850 hPa低频气旋的正涡度带走向往往预示着台风的未来走向, 200 hPa低频环流形势, 意味着上层引导气流的方向, 对台风的路径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低频流场演变特征表明, 大气ISO在对流层低层到中层通过低频气旋或低频反气旋的环流形势影响季风槽及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 从而影响台风的活动。低频气旋的作用使台风易于沿着低频气旋的正涡度带移动。菲律宾以东热带地区生成的低频气旋的加强有利于季风槽的加强和东伸, 另外, 它的经向北传对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也有影响。在副热带地区存在大气ISO流型以低频波列的形式向西传播, 对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时间尺度东西振荡有重要作用。热带与副热带地区大气ISO的共同作用, 对台风路径有决定性意义。初步认为, 对于西移路径和西北移路径, 热带大气ISO的影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日本登陆型和日本以东型路径, 副热带大气ISO的影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环流场可以作为台风路径预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ENSO事件与北半球中高纬低频振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诊断方法研究了E1 Nino和La Nina事件与北半球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用1950—2003年北半球中高纬逐日500hPa高度场资料进行功率谱分析得出:(1)ENSO事件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有调频作用,即夏季低频振荡较弱,冬季低频振荡较强。(2)E1 Nino(La Nina)事件有使低频振荡周期缩短(延长)的趋势。(3)ENSO事件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比中低纬明显。  相似文献   

15.
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气象站降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OLR)等逐日资料,NOAA-CPC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指数等,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广西冬季降水的气候特征;用功率谱、带通滤波、相关分析和滞后线性回归等方法,以及定义MJO相关降水事件,研究了广西冬季降水异常偏多年的降水低频特征及其与MJO的联系。(1)广西冬季降水特征以全区一致型分布为主;冬季降水异常偏多年份的逐日降水具有14~26 d的低频周期。(2) MJO强对流在赤道印度洋东部发展并东传到西太平洋热带地区时,广西可出现冬季持续强降水。(3)当MJO异常对流在印度洋东部热带地区产生,中南半岛地区到华南地区上空为异常低频偏南和偏西南气流,有利于降水形成;当印度洋东部热带地区为MJO对流抑制区,华南地区上空为异常低频偏东气流控制,不利于降水产生。(4)华南地区上空大气环流的异常是由热带印度洋地区的MJO对流激发的Rossby波列造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81年、1982年两年5-9月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大气低频振荡特性。夏季青藏高原地区上空是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的活跃区和显著区,但低频振荡的位置,范围和强度存在明显年际变化。并且,高原地区上空30-50天厚度低频振荡与南亚高压活动密切相关,表明夏季高原热状况的低频分量对北半大气环流变化有重要影响,具有明确的天气气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准地转带耗散因子的大气和海洋的动量、热力学方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描写大尺度运动的准地转海气耦台浅水模式,分别在中高纬和低纬地区讨论了海气的耦合效应,分析了耦合低频模(海洋模)的振荡周期随耦合频率和经向波数的变化转征,并由此而说明低频振荡与海气相互作用有关。然后从海洋和大气的频散曲线中揭示出耦合强度对Rossby波传播的影响,还从缓变波列的观点,讨论了两种模之间的转换机制。 结果表明:Newton冷却Rayleigh摩擦对海洋Rossby波起稳定作用。随着耦合频率的增加,耦合低频模的周期也相应增加;经向波数越大,这种增加就越迅速。当耦合频率趋近于临界值时,海洋Rossby波趋于静止。当海气耦合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海洋Rossby波的传播方向变成与原来相反。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Rossby波的一部分将转换成大气Rossby波,本文求解了其能量转换系数。   相似文献   

18.
王黎娟  葛静 《大气科学》2016,40(4):853-863
利用1983~2012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低频特征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发现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与南亚高压纬向运动的主要低频周期都是10~20 d。在高原东部大气热源10~20 d振荡峰值位相,青藏高原上空被低频气旋控制,高原西部被低频反气旋控制,导致南亚高压主要高压中心向西移动呈伊朗高压模态;在大气热源10~20 d振荡谷值位相,低频环流形势完全相反,青藏高原上空被低频反气旋控制,高原西部被低频气旋控制,致使南亚高压主要高压中心向东移动呈青藏高压模态。高原热力场异常导致其上空暖中心变化从而引起的高层风场变化可以解释南亚高压的东西振荡。  相似文献   

19.
王春红  蒋全荣 《大气科学》1997,21(1):123-126
北极Ⅲ区海冰面积的低频变化所引起的热力强迫作用,可以激发出EA和类似于WP的大气遥相关型。冰气系统之间存在着3 ̄4年的不规则振荡,在振荡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的。对比表明,北极Ⅲ区的重冰年和轻冰年,北半球冬季中纬度地区大气环流以及我国的天气气候特征有十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地转变速对东亚夏季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苗峻峰,徐祥德(天津市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1引言古生物学家曾用古生物化石研究地转速度的长期变化,发现地转速度长期以来是逐步减慢的,在长期减慢过程中又叠加着不同时间长度的波动[1]。而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变化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