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理论地理学对地理事物研究的主要观点. "地理事物"是理论地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反映现代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点,也揭示了现代地理学研究内容扩展的内在原因和发展方向.对深刻理解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间的关系,把握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军事地理学、军事地形学和现代军事地图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了现代战争条件下各级军事指挥员军事决策所依据的军事地理信息信息的测绘保障的理论问题,在总结国内、外军事专题地图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战术、战役、战略层次下的军事系列专题图的构成体系,研究提出了体系中各专题图种的主要内容,建立起了以地图形式呈现的为各级军事指挥员军事决策快速、准确提供有效 地理信息服务军事地理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探讨和分析现代军事地理学和传统军事地理学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军事地理学科学化与理论化的基本含义与内容,指出了科学化与理论化的意义与作用。文章还对现代军事地理学的结构体系作了一定的探讨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结构体系图。  相似文献   

4.
城市军事地理学是现代军事地理的分支学科,城市军事地理信息系统是 城市军事地理学向实用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城市军事地理学的前沿领域。我国目前尚没有关于城市军事地理学的系统论述,也缺少有关城市军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方面的 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操作对象、数据管理、分析模型、系统功能、GIS应用等五方面对地理信息系统所具有的或所表现出的地理学特性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地理学特性、地理区域分析方法、地理思维方式渗透在GIS的整个工作流程中,成为GIS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本质特征,而计算机等相关技术作为实现GIS功能的技术支持。不应该成为GIS的理论根本。GIS是地理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地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具有显著的地理性,GIS专业学生应当重视地理学理论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军事地理学的“三原素”基础与“军一地”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军事地理学的“三原素”基础和“军—地”关系理论。前者论述军事地理学的全部内容均源于环境(地理)、战争(军事)、人(成员、活动)三个基本因素的存在和作用;后者论述由主导性原则、依赖性原理、制约性原理、综合效应原则和间接军力原理等组成的“军—地”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代战争的特点,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为指导,对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军事地理研究内容,技术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它一诞生起就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流传下来的地理学研究成果,都是通过文学和地图记述的。有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任何地理对象的万能的空间模式,此话并不过份。现代地理学是一个复杂的,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的科学体系。按洪堡的话说,地理学是在统一中研究众多的现象与事物。所以,地理学不是单一的科学,而是由许多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些分支学科组成,它研究自然和生产地  相似文献   

9.
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演进与发展,都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都已进入信息时代,成为分属工科和理科的两门独立的学科。本文论述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分析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各自的发展过程,描述了各自的演进轨迹,特别是分析了信息时代的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各自特点;就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在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中的作用,分别从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的两种思维、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的"分异"与"聚焦";最后,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空间与时间一起构成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空间参照与时间参照是自然与社会现象的两个基本参照系统"的观点,认为军事测绘学和军事地理学都是研究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且运动着的物质,但研究的具体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有很大区别,必将在无限和有限统一的空间和时间中深化各自的研究内容、开拓各自的研究范围,创新各自的研究方法,同时又更加紧密地聚焦于战场地理环境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侯仁之教授是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率先在理论上阐明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方法,指出传统沿革地理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区别,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侯先生在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将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与首都规划建设结合起来,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他积极推动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被誉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军事地理环境研究内容及特点变化,探讨了高技术武器装备对军事地理保障是高技术局部战争制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军事地理环境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适应高技术战争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搞好军事地理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军地共享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从智力支撑、技术保障和安全保密3个层面上构建军地共享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是有效利用国家资源,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空间地理信息以及各种新型地图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不同时期,应用需求对空间地理信息组织表达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领域和部门对地理信息的组织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但是,目前空间地理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空间地理信息的多尺度分析与表达等,都要求空间地理信息的组织与表达要科学、合理和规范,否则难以满足测绘信息服务化及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本文以交通类信息组织表达为例,详尽阐述当前空间地理信息组织表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数据库数据组织和地理信息表达,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一种全新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形式,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成果质量是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生命线"。本文在详细分析其成果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成果质量检验的内容和方法,并对其数据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Obtaining usefu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rom the flood of user-generated geographic content (UGGC) data is of significant interest, but comes with challenges in an age of crowdsourcing. To address this issue, we adopt Maslow’s model of human needs to frame UGGC. Synthesizing across literature about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participatory GIS, we pres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haracterizing collection of UGGC. The framework is composed of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levels that include perspectives about motivations, participatory methods, and participants. We also articulate four levels of participants (stakeholders, core-engaged participants, semi-core-engaged participants, and engaged citizens) together with four work principles (communication, cooper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Finally, a case study describes an example we use to evaluate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ts suitability in design of a UGGC system. We conclude by reflecting on how and why this framework offers a valuable perspective for deriving usefu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offe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12,41(5):633-635
地理国情是指那些与地理相关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国情,它从空间角度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状况。地理国情监测就是从地理的角度,采用空间化的方法,对国情进行持续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预测和可视化的过程。地理国情监测是提高宏观调控科学性的需要。作为国家地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服务的部门,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组织和构建科学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战略、突发事件和宏观管理需求,为国家提供客观、持续的地理国情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刘瑜  郭浩  李海峰  董卫华  裴韬 《测绘学报》2022,51(6):1062-1069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影响了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地理学而言,这种趋势也不例外。从知识发现的角度,地理学研究主要有两个任务,即揭示未知的具体事实和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机理。在这两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地理学家发现知识甚至自动提取知识。相对于地球科学其他学科,地理学自动提取知识的任务更为凸显。但是在寻求地理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处理一般性和地理异质性之间的权衡,其核心可以表述为人工智能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问题:泛化及可解释性问题。因此,二者存在内在的逻辑一致性,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强化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本文通过实例给出了人工智能用于地理规律发现的一个简单框架,指出了未来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以及地理信息科学在机制、模型、方法及应用方面潜在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地理科学对地理环境系统的研究是以地理信息获取的研究为基础的,后者制约着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并影响了整个地理科学的发展水平。现代遥感技术辅之以系统科学等一系列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在地理环境系统研究中的成功应用,形成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学科——环境遥感,其作为地理科学研究技术工具学科的地位逐渐确立。 环境遥感研究的实质表现为三个方面:(1)地理环境系统中电磁相互作用关系的充分利用;(2)遥感信息机制研究支持下的地理环境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优化;(3)地理环境系统综合分析过程标准化的实现。 环境遥感的学科地位体现为双重特征,即重要的遥感应用分支和现代地理科学研究新的技术方法。由于横跨信息科学和地理科学两大领域,环境遥感充分体现出其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特点。环境遥感和常规的地理研究方法,分别着重于对地理环境系统中能量信息系统或物质信息系统的考察,两者在某些方面,至少在今天看来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环境遥感依靠其技术系统的不断完善、综合分析功能的加强以及对一系列非能量信息的参照和相关分析(如信息复合技术)而在地理环境系统研究的很多领域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同时,由于科学认识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制约,以及学科本身的固有特性,环境遥感研究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