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介绍东山矿区地质、水文地质及开采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本矿区15号煤层的带压开采条件,通过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15号煤层隔水层底板厚度的变化规律,对煤矿的带压开采区划分了3个带,并提出了带压开采建议。   相似文献   

2.
太原西峪煤矿9号煤层带压开采危安区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峪煤矿位于太原西山岩水系统的晋祠岩溶水亚系统内的非主径流带上,由于本矿区9号煤层除最南端有小部分9号煤层底板高于水头外,其余全部处于水头之下,因此,奥陶系灰岩水已严重地威胁着9号煤层的安全开采,特别是在底板隔水岩柱薄弱地带或断裂陷落柱构造破碎带,已存在着岩溶水突破隔水岩柱溃入矿坑的危险性,本文着重研究并划分了矿区9号煤层带压开采的安全区与危险区,目的是为煤矿带压开采提矿坑的危险性,本文着重研究并划分了矿区的9号煤层带压开采的安全区与危险区,目的是为煤矿带压开采提供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刘国忠 《湖南地质》2001,20(1):29-32
本文阐述了临澧县合口矿区硬石膏矿层浅部水化石膏带的分布,深度与矿石特征和成因,并对水化石膏的开采条件和经济价值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矿区煤层赋存的地质构造条件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特征;分析了强排疏下茅口灰岩地下水开采煤层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带压开采煤层的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郑州矿区米村矿拟开采一1煤突水危险性预测的分析,认为其大、中型边界断层对突水的影响较小而小断层密集带的发育则是造成该矿今后突水的主要因素之一1根据米村矿开采二1煤和相邻矿井王庄矿开采二煤和一1煤揭露小断层情况,预测了可能造成米村矿一1煤底板突水的小断层密集带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新疆轮台县塔希开派金矿是新疆南天山布古尔山一带金、多金属成矿带主要成矿区之一,区域河流普遍有砂金开采,区域北部有铜金矿矿床。通过以往地质工作对矿体特征分析和对比,确定了金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勘查区进一步工作有望发现更多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东欢索矿区开采煤8、煤9诱发的顶板涌(突)水问题,在分析研究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冒裂带发育高度的各种影响因素,确立了研究区的评价模型,并根据采面规格和开采方法设计了6种模拟方案。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数值模拟评价的FLAC^3D专业软件包,对开采煤8、煤9顶板冒裂带发育高度进行了可视化数值仿真模拟分析,计算出6种方案的冒裂带高度。  相似文献   

8.
珊瑚矿床是南岭西段钨锡成矿带上一大型石英薄脉带型钨锡矿床。研究开采超40年的在采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同类地下开采的薄脉带型矿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矿区含(隔)水层、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径排、地下热水特征及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确定了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并预测了-200 m中段涌水量;开展工程地质编录,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划分了松散、块状碎裂和块状完整坚硬工程地质岩组,确定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调查了矿区环境地质情况,确定矿区环境质量良好。基本查明珊瑚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芦岭矿区 810采区基岩及其风化带岩性、矿物组成、膨胀性等测试 ,以及对基岩风化带的水稳定性分析 ,得出了风化带岩石遇水易崩解、水稳定性差的结论 ,为该采区放顶煤开采防水、防砂、防塌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铁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是"湖南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该方案划分到Ⅴ级。Ⅰ-Ⅲ级成矿区带主要参照《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1]划分;Ⅳ级成矿带是以本省大地构造分区的四级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本省矿产、物化探自然重砂异常分布情况而确定;Ⅴ级成矿区带只涉及铁矿,它是在完成了全省铁矿资源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划分依据充分。本文对各级成矿区带的划分原则进行了阐述,并对与铁矿有关的Ⅴ级成矿区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1.
煤层顶板"两带"高度的微地震监测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要介绍了中国和澳大利亚两个煤矿在长壁开采过程中的微地震监测成果,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该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动态测定煤层开采过程中顶板岩石“两带”(冒落带和裂隙带)的发展规律和高度,以指导相邻采区留设合理的防水或防砂煤柱。观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两带”的最大高度均没有到达煤层上方的含水层,顶板突水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一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同时也表明微地震监测是确定“两带”高度及设计防水和防砂煤柱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昆仑山赋煤带由东向西共分三个区段,分别为昆东煤田、布尔汉布达山区及红水河区。本赋煤带工作程度很低,目前仅在昆东煤田发现有塔妥煤矿、红土坡煤矿及苦海煤矿,均为小型煤矿,成煤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其中部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及西部的红水河区一带虽有石炭纪及晚三叠—早侏罗世含煤地层分布,但均为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带,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秋吉地区位于昆仑山含煤区中部,属于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东部为昆东煤田,西部属红水河区。秋吉地区以往有小煤窑生产,2010年该区通过实施煤炭调查后,发现该区具进一步找煤远景,初步确定本区有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并有可采煤层赋存。通过对塔妥煤矿和秋吉煤矿点的煤矿特征对比以及对本区含煤地层沉积建造特征、煤系分布特征、地层层序特征及物探重力异常特征等分析,探讨秋吉地区找煤前景,并指出进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3.
芦沟煤矿32采区大部分位于五星水库水体下,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通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及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对芦沟煤矿32采区水体下采煤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2采区煤炭开采不会对水库的水体造成直接的影响,32采区在水体下采煤是可行的。建议在采掘过程中加强断层及水文地质勘探,留设合理的防隔水煤柱;根据地质采矿条件,采用合理的开采速度。   相似文献   

14.
煤矿软岩巷道是很难支护的巷道,其支护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矿的生产和建设。从理论上分析了桁架锚杆系统的作用机理,并针对“三软”全煤巷道的特点,制定了全煤顺槽桁架支护方案。通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德伟  李海东 《地下水》2019,(1):112-114
近年不断发生的突水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研究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矿井充水因素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东胜煤田乌拉素矿区地质勘探和水文地质资料,对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直罗组底部、含煤系地层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和上部煤层采空区内的积水,是煤层开采时矿井涌水的主要充水水源,矿井充水通道有断层裂隙带、封闭不良钻孔、采动导水裂隙带;其中导水裂隙带会将上部煤层采空区积水导通,使充水强度增大,矿坑涌水量增加。建议开采过程中要做到边探边采,探采结合,预防突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岩风化带的工程地质特性与缩小防护煤柱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量实验数据和现场测试资料为依据,研究了隐伏煤田基岩风化带岩体的分布特点及工程地质特性,重点论述了邻近风化带开采的覆岩破坏和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以及缩小防护煤柱的机理,为类似矿井的资源回收与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裂隙、离层及冒落带的声波成像识别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层采空形成的冒落带,裂隙带和沉降变形情况的查明对灾害防治及土地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勘察钻孔中进行声波扫描成像测井能提供清晰直观的图像资料,给工程地质的评价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属性划分瓦斯富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阳煤集团新景煤矿芦南二区北三正、副巷3煤层发生的瓦斯突出来看,该矿的瓦斯富集带主要位于煤层变薄缺失带附近。依据新景煤矿地质资料建立地质模型,并从理论上对提取的地震属性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其振幅、主频、低频带能量和相位等属性可以作为瓦斯富集带预测的判识依据。勘探成果表明,利用3煤层反射波提取的地震属性,在煤层变薄缺失带上具有明显的响应特征:振幅切片上能量变弱,相似性切片上异常突出,主频切片上表现为高值,主频带能量切片上表现为低值,平均频率相位切片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振幅。依据该特征,圈定了新景煤矿芦南二区的煤层变薄缺失带。已发生瓦斯突出点与煤层变薄缺失带在地震属性的一致性,证实煤层变薄缺失带是该矿瓦斯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矿井瓦斯危险程度与煤层中瓦斯赋存状况及其泄出方式有关,并取决于多种地质条件和采掘工艺。其中,煤特征条件特别重要。本文分析了湖南省的5种矿井瓦斯危险类型以及相应的煤特征条件,提出了“煤特征指数(I_c)”这一概念。I_c是一项评价矿井瓦斯危险程度的综合指标。研究表明,矿井瓦斯危险愈严重,则其I_c值愈高。应用该项成果预测了16对矿井的瓦斯危险类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小五  陈鑫  芦震 《探矿工程》2019,46(7):64-69
煤矿的开采利用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但也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特别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上覆基岩变形破坏形成的裂隙通道极易发生矿井涌(突)水事故,时刻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以灵新煤矿0515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14号主采煤层上覆基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当煤层开采厚度为2.5 m时,导水裂隙带发育最大高度为59.5 m。同时选取经验公式法对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计算。最终通过钻孔实测法得到的结果与前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钻孔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认为数值模拟方法能够高效、简单、合理达到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目的,也为同类矿井安全、绿色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