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霜冻是我县小春作物的主要自然灾害。开展烧磷造雾试验,预防严重霜冻是夺取小春作物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我县于1974年1—3月先后进行了四次人工烧磷造雾防霜的试验。通过试验,初步掌握了烧磷造雾的方法和气象条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打下了基础,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组织机构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农办、科办、农技站和气象站组成防霜试验领导小组,公社、大队除领导同志外,还有农科站、技术员抓;生产队建立科技组和以民兵为骨干的防霜战斗队,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以往防霜的方法,大致上有通风复盖法,散水结冰法,燃烧法、品种选择法等。这些方法,由于各自存在着诸如人力多,防霜效果差,经济费用大等原因,不能大面积地普遍使用。从1973年起,研究成功了利用防霜风扇改变产生霜的气象条件,达到防霜的目的。由于这方法设备简单,经济效果好,没有大气污染,能够自动控制,节约大量人力,是人工改变气象条件,达到防霜的一项有益的科研成果。所以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日本普遍推广使用了这一方法——防霜风扇的装置。  相似文献   

3.
烟雾气的化学组成与防霜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春和 《气象学报》1985,43(1):91-96
早霜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增产的主要自然灾害。近年本省各地应用高压成型的防霜弹或松散状态的烟雾剂进行防霜试验,一般可增温0.5—0.7℃,能较好地防御轻霜危害。本文拟探讨有较高防霜效果,原料易得,便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不太高,又不致产生苯(艹并)芘等致癌物质的烟雾防霜新途径,以对抗灾增产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防霜烟雾弹     
我厂从一九七三年开始试验烟雾弹,在反复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掌握烟雾规律,初步研制成功了防霜烟雾弹。这种烟雾弹经防霜试验证明,具有抗潮力强,易点火,烟雾大和利于长期储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成立于1989年3月8日,前身为隶属于青海省三防指挥部的青海省防雹防霜办公室,始建于1973年。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要承担省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科研和作业服务工作,并负责对市、县两级人影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产品指导。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与持续发展,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已拥有  相似文献   

6.
侯振威 《气象》1979,5(9):39-39
为了防御霜冻灾害,保障农业丰收,实现防霜自动化,特研制了WX—1型遥控防霜机,样机已在今春防霜中试用,效果良好。 WX—1型遥控防霜机是应用无线电遥控原理设计制作的。整个设备分为四个部分:(1)发送装置;  相似文献   

7.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四川省145个气象台站1981~2013年连续人工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发生日数和概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除极光外,四川省共观测到33种天气现象,露和轻雾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40%;雨和阵雨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20%;结冰、霜和雷暴日平均发生频率大于10%。露、霜、结冰、雷暴、闪电、大风、积雪、雨、阵雨、雨夹雪、雪11种天气全省各站均有发生,而雨凇、雪暴、吹雪、龙卷仅在个别站点发生。液态降水、雾、轻雾、霾、浮尘、烟幕、露均是盆地内多于高原,而混合降水、固态降水、扬沙、沙尘暴、吹雪、雪暴、雷暴、霜、大风、结冰、积雪、冰针、龙卷、尘卷风则是川西高原多于盆地。   相似文献   

9.
利用哈尔滨1960~2005年烟幕出现次数进行气候分析,找出了烟幕冬季的月、年变化规律,统计发现哈尔滨市烟幕日主要出现在冬季(11、12、1、2)4个月,并通过对哈尔滨市2000~2005年6a烟幕资料详细分析,结合烟幕发生时的天气特征,以及烟幕与各项天气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烟幕的气象预报着眼点。烟幕日多产生在高压系统控制下,冬季烟尘排放量多、风速较小、大气层结稳定(常有逆温层存在)是多烟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4):21-21
贵州全省现已有58个县、区进行了防雹、人工降雨及防霜试验,绝大部分县都开展了农用小火箭的研制,群众性运动蓬勃发展。1976年11月8-17日在兴义县召开了防雹、人工降雨小火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省8个地、州、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的干部或技术人员,42个县的防雹、降雨指挥部的干部或技术人员,省、市有关单位的代表,以及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气象局、云南省罗平县科委、富源县气象站等地区的代表共142人。  相似文献   

11.
作物霜冻与低温强度及冰核菌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辐射型霜箱进行控制试验,研究玉米霜冻害程度与低温强度和冰核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逻辑斯蒂克(logistic)方程只有在没有冰核菌或冰核菌密度很小的条件下才能描述霜冻与温度的关系,而理查兹(Richards)方程能够在各种冰核菌密度下很好地描述三者的关系。进而讨论了这种关系在确定霜冻指标,制作霜冻预报,选用防霜方法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烟雾防霜的增温效应,根据理论计算表明,可达到增温3.0℃左右。但在不少情况下,烟雾防霜实效不理想,甚至浪费了人力和财力。为了充分发挥烟雾防霜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下面谈几点看法: 1.烟雾剂的具体用量应视霜冻天气的低温强度,降温速度与幅度,温度回升速度与幅度以及低温持续时间等灵活掌握:①低温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霜夜防霜措施的地形热效应和覆盖热效应(前者称农业生物学方法,后者称物理学方法),我们于一九八四年一月廿 四至廿五日的辐射霜夜,在武鸣县一农场菠萝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测。本文主要小结覆盖热效应的几个事实,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九七三年,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份等相继出现了多次零下霜冻(桂西南的龙州垦区橡胶林地内低温多在-10.0℃—-2.5℃,低地达-4.0℃),也使部份橡胶死亡,胶片减产。因此,防霜是生产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烟雾防霜是一种用得最早的传统措施,是目前大面积防霜的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15.
对在自然和模拟的霜冻下喷水防霜引起苹果芽的实测温度变化与从热传输理论所预报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比较。防霜早期阶段许多果芽被部分淋湿,从而造成积冰,它改变芽的尺寸和热传输系数,对这些因素做了全面考虑后,两者的一致程度更有改善。由考虑这些因子后所推导的热平衡方程,可以精确计算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喷灌的需水量。  相似文献   

16.
李大山 《气象》1980,6(5):16-18
多年来,许多地方用烟雾法作为防霜冻的应急措施。这种方法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究竟其实用效益如何?在广大农村是否适合推广?这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现根据黑龙江省32个防霜试验点、45次试验的部分资料,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这些试验的地形为洼地、谷地、沟塘地、岗地、  相似文献   

17.
陕人影办发 [2 0 0 0 ]3号  2 0 0 0年 1月 1 3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 ,推动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服务 ,根据《中华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 ,结合本省实际 ,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工影响天气 ,是指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 ,合理利用气象资源 ,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 ,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 ,实现增雨 (雪 )、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第三条 凡在本省境内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必须遵守本办法。第四条 人工影…  相似文献   

18.
1概述加强对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的极端事件的预测和预报,并通过实施完备的防灾、减灾、救灾战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极端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保证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手段之一,在抵御气象灾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未雨绸缪,趋利避害,营造美好的生存环境,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问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从起初的人工增水逐步扩展到人工防雹、人工消云(雾)、人工防霜、人工抑制闪电等方面。同时,人工影响天气的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济南1961~1991年的气象资料,从气候学的角度,统计分析了济南烟幕日形成的一些特征规律。统计结果发现,济南市烟幕日年均290天以上,强烟幕日年均达23.2天,其中冬季烟幕日最多。烟幕日多产生在高压天气系统控制下。烟尘排放量多,大气层结较稳定(常有逆湿层存在)是多烟幕的主要原因;另外,济南市所处的特定地形环境也是多烟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的烟幕与天气条件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烟幕的一般规律,并讨论了影响烟幕的气象条件以及与北京地区烟幕有密切联系的几种常见的地面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