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大地测量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整体大地测量确定性参数模型的理论和整体大地测量的误差分析方法,并进一步说明整体大地测量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地测量反演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本文根据R.Parker的理论,首次尝试将近三十年来大地测量反演问题从解的存在性、模型构制、解的非唯一性、解的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统一,促进了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在各类大地测量著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国外学者名.调查研究发现,以中文语言撰写的大地测量学著作外国学者译名不统一现象十分普遍.通过梳理、分析外国学者译名的不统一现象及其形成原因,以辞书、人名翻译理论为基本依据,以实际翻译实践为重要参考,给出了大地测量领域部分不规范译名的建议译名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4.
平差系统的模型误差及其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模型误差影响参数估值的一些理论问题,指出了随机模型误差和函数模型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为讨论平差系统最优模型的选取,给出了与现有文献将模型误差纳入平差系统的思路不同的一个估计和识别模型误差的理论基础公式,由此导出了相应的实用公式,给出了平差系统模型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大地测量反演模型准外部检验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观测数据的划分方法和反演模型准外部质量控制的标准,实现了在进行反演之前对反演模型的事先检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固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和正则化方法建立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解和性质,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正则化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演岩石弹性模量、区域边界力和断层滑动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地测量反演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非线性问题,如何解算和评价非线性反演问题是大地测量反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给出了大地测量半线性反演的基本理论,针对实际的观测数据采样并非等距均匀,提出了基于三次样条的大地测量半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当前非线性反演受初始模型受制约较小和线性反演理论具有完善评价体系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理论及其若干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少荣  於宗俦 《测绘学报》1993,22(4):241-248
本文从固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运用有限元法和正则化方法建立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态大地测量反问题的解和性质,提出了动态大地测量反演的正则化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动态大地测量数据反馈岩石弹性模量、区域边界力和断层滑动量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卫星定位中对流层延迟模型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流层延迟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中的重要误差源之一,本文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常用的Saastamoinen、Hopfield、Black和EGNOS 4种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选取国际GNSS服务(IGS)全球观测站中位于中国的6个站,利用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提供的气象数据,对4种模型在这些站点的(ZTD)进行了计算。以IGS提供的ZTD数据作参考,对4种模型在各个站点的改正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并分析了其偏差和均方根差,客观评价了其优劣,为国内GNSS卫星精确定位时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浙江测绘》1993,(1):7-9
近年来,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呈多向性发展趋势。函数模型进一步向严格、统一、精确、动态化方向发展;估计原理出现了质的飞跃,新的数学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互相渗透,导致许多新的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出现。但新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性研究还很不深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有限单元法为基础,将四维整体大地测量模型与固体力学方程求解构造应力场结合起来,在四维整体大地测量方程中加入了由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面点重力变化的观测方程,其中包含测点的位移参数,边界结点上待求以数利用有限单元法在四维整体大地测量平差过程中推估,采用统一的插值函数。  相似文献   

12.
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运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建立了监测板块变动的实用数学模型,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大地测量监测网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大地测量函数模型与随机模型是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必须要涉及的模型。经过60年不懈努力,中国学者根据大地测量应用实际,构建和改进了许多函数模型,如广义测量平差模型、等价观测方程、非线性平差模型等;在方差分量估计和误差检验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如基于Bayes估计的方差分量估计、拟准误差检验等,丰富了测量平差理论与方法。这一部分重点介绍建国60年来中国学者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函数模型、随机模型和误差检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根据板块运动理论,运用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建立了监测板块变动的实用数学模型,提出了建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大地测量监测网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5.
陶本藻,祖籍浙江绍兴,1935年2月生、1954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随即留校任教。1956年随南京工学院测量专修科调整到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任教。历任该校讲师、副教授、大地测量系地震测量教研室主任、大地测量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地震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测绘学会第四、五、六届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1·59专题研究组成员及1·73专题研究组通讯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大地测量数学物理基础“统计学”专题研究组成员。  相似文献   

16.
<正>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第2.51专门研究组(射电干涉测量研究组)和第2.54专门研究组(卫星射电跟踪技术研究组)与I.A.G.全会日本地方组织委员会协商,将于1982年5月7日——8日在日本东京召集一次称为“射电干涉测量应用于大地测量”的专题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GML 3.0对空间数据建模的支持,讨论了基于GML 3.0的大地测量数据建模,包括大地测量坐标参考系、大地测量观测值的模型描述,给出了基于GML 3.0的大地测量对象建模实例。  相似文献   

18.
王乐洋  朱建军 《四川测绘》2006,29(4):147-149
反演模型质量的好坏对反演结果及后期的反演解释影响很大.本文给出了大地测量反演模型准外部检验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观测数据的划分方法和反演模型准外部质量控制的标准,当没有先验信息对模型进行检验和约束且数据量很大、很复杂时,该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数字天顶摄影仪的基本结构和垂线偏差测量的基本算法,结合仪器和测量过程,分析了垂线偏差测量误差。数字天顶摄影仪的自动化程度和测量精度都高于传统的天文大地测量。  相似文献   

20.
许才军 《测绘学报》1998,27(4):371-371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大地测量参与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问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充分体现了大地测量学与地质、地球物理学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特点。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结合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块体活动情况,以及大地测量观测值特点,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地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