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地震事业正向信息化,自动化迅速迈进,为推动地震事业的发展,推广图书管理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文献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图书馆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的发展机遇,以及在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最后结合实际,认为本所可从文献管理自动化集成系统建设等五个方面人手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专业图书馆如何为地震科研和科技开发服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图书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对今后图书工作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地震系统图书应采取联合作战方式,成立地震系统文献布局管理协调小组,合理布局地震系统的文献,加速建设计算机检索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系统,恢复地震系统馆藏新书联合目录,外文刊题录交换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吉林省地震局依托成熟的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采用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使吉林省前兆观测在环境条件、观测设备、测项结构、台网布局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观测技术和数据通信手段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提高了观测方法的综合性、数据应用的及时性和共享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震专业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加强文献的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 资源共享的道路,形成地震系统的文献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6.
您要查找当今世界关于您所研究课题的研究动态情报吗?我们的计算机可以帮助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图书资料室现已在VAX 11/780计算机上建成了“地震科学情报检索管理系统”。此系统提供给用户一种既简单又易掌握的“菜单式”人机对话联机检索方式,并配有建立主文献库、修改主文献库、删除总文献库、编制索引、打印索引等操作程序,实现了地震科学情报自动化管理操  相似文献   

7.
新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的数据传输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斯高娃  陈勇 《内陆地震》2002,16(3):266-270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准确性 ,实现前兆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自动化 ,对新疆地震局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功能、数据采集原理、数据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 ,认为数字化观测技术为地震前兆数据的采集、传输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全国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与服务”是中国地震局文献信息工作的重要成果,自1999年开始,结合地震文献管理与服务的行业特点,从地震文献合理布局的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文献管理与应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文献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实验工作,10年来,该项目在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中国地震文献管理与服务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为21世纪地震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技术系统自动化管理有利于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以山西地震前兆台网为例,该方案通过在Suse Linux下编写shell脚本,实现数据库和管理系统自启动;采用crontab命令,实现数据库定时冷备份;借助Sharp SSH组件,实现在Windows环境下远程启动或停止地震前兆技术系统。通过在山西地震前兆中心的应用测试,效果良好,可为其他省地震局和台站实现前兆系统自动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稳定,我国的地震前兆观测技术也逐步实现由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转变,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日趋成热、稳定,地震前兆数字化观测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产出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新疆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模拟资料和数字化资料的管理,分析了历史模拟数据转入数字化平台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地震前兆资料进入数字化统一平台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树青  封德春 《内陆地震》1992,6(2):184-187
0 前言 随着国家地震局及各省局无线数传网、地震数据库和现代化会商室的建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但目前各省局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入库到图形、图表的输出,仍需分析预报人员手工抄录、手工入库,即现代化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处理会商系统是两个脱节的系统。这一人工干预节点,直接影响了两个现代化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为使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真正做到自动化、计算机化,我们研制了数传网传输通讯、分报整编及数据入库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入库以及会商图形显示等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服务更加方便快捷。地震专业图书馆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知识支撑,建设地震专业数字图书馆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创新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地震专业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中,应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性,把握规律性,要有重点的建好特色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3.
汪育新 《华南地震》2001,21(4):78-82
从宏观的角度回顾了文献管理自动化的发展,结合本单位文献管理的实际工作,探讨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记者从国家地震局获悉:我国地震监测系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增添了一系列灵敏度高、监测效果好的仪器设备,使得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提高.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至地中海地震带的汇合地区,是个多地震的国家.1976年唐山地震的发生,更引起了国家对地震工作的重视.国家这些年曾拨出专款加强地震监测系统的现代化建设.现已建成的北京、上海、昆明、成都、兰州等六个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能够通过电子计算机,有效地把地震和有些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在台网中心迅速记录下来.天津、太原、滇西、呼和浩特等12  相似文献   

15.
查收查引是中国地震局图书馆长期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参考咨询服务。文章介绍了查收查引的概念和服务流程以及中国地震局图书馆原有查收查引服务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查收查引自动化系统的建设。随后介绍了地震图书馆查收查引自动化系统的系统架构、软硬件条件、系统配置和服务界面以及主要功能,并总结了建设经验,包括通过提高报告数据的可靠性和定制化提升用户体验,通过提高报告生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提高查收查引工作的自动化程度避免重复劳动等。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Zotero)与云存储服务软件(坚果云)作为载体,搭建一个可供个人与团队在地震行业中实现对地震文献资料的管理、引用、自动同步及检索等功能的文献服务平台。科研学术人员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对本地和在线的地震文献资料的集中管理和文献引用,允许团队成员之间的资料共享和协同管理,从而提高对文献管理的高效利用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Oracle复制技术在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十五"中国地震前兆信息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全国地震系统中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自动化交换管理.我们分析提取出地震前兆元数据的管理模型并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地震前兆元数据的交换管理.本文对Oraele快照复制技术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指出了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应用于地震前兆元数据交换的关键点,结合数据管理系统在地震前兆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做了简要讨论.实践证明,基于Oracle快照复制技术实现的地震前兆台网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完全满足了地震前兆网络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前兆研究包括前兆观测、前兆资料分析处理、前兆综合研究与前 兆检验等四个基本环节。 首先,改进与加强观测工作始终是前兆研究的基础。除许多同志提到的引进新技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进一步精确化等目标外,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必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前兆台网管理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中心台所辖的5个台站,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实现了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遥测组网。该台网拥有一个台网中心、7个子台、28个主测项、11个辅助测项,日产出形变、电磁、流体科学的观测数据8万3千组。 地震前兆数字化遥测台网由多个台站多种手段组网而成,集前兆观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及时采集、传送也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台网设备的正常工作做保证。现将我们在管理数字化前兆台网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 数字化前兆台站的第8…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地震科技数字化的实现和发展,产生了大量地震科技电子文件。本文通过分析电子文件档案的基本特征和地震局系统一些单位电子文件的管理现状,详细讨论了地震科技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