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电"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但事实上自然界也有很多鱼类是放电高手,如生活在淡水里的电鳗、电鲇和海水里生活的电鳐、长吻鱼等。据统计,全世界约有500种能发电的鱼,其中有250种具有特殊的发电器官,能发出令人难受的电打击。据测试,一条中等大小的电鳐每秒能放电150次,能产生70~220伏的电压。一条南美洲的电鳗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堪称放电冠军。鱼类发电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海水电池的使用工况条件,通过开路电位、动电位极化、恒流放电、失重等测试方法,系统评价了MgGa-Hg合金在海水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Mg-Ga-Hg合金开路电位为-1.91~-1.95V,在1~9mA/cm2电流密度下放电时工作电位均负于-1.9V,激活时间小于10s,电流效率在70%左右,且间歇放电性能良好,在大于1.5%盐度的静态或动态海水中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适合作海水溶解氧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引言 MS-22(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Sandoz)是鱼类生理学研究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麻醉剂。用0.1~0.2克/升的水溶液,可使大部分鱼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以完成各种手术。有些研究者在记录鱼类电感觉的实验中,把适量的MS-222加入水池中,以保持鱼的安静。但这种药物对鱼类的电感觉有什么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麻醉剂MS-222和低温对鲶鱼电感觉中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Sandoz)是鱼类生理学研究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麻醉剂。用0.1-0.2克/升的水溶液,可使大部分鱼处于深度麻醉状态,以完成各种手术。有些研究者在记录鱼类电感觉的实验中,把适量的MS-222加入水池中,以保持鱼的安静。但这种药物对鱼类的电感觉有什么影响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有问必答     
电鳗的身体是如何产生电流的?它能产生多大的电流呢?答: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是由6000到10000枚六角形肌肉薄片有规则地排列组成的。肌肉的一面比较光滑,由神经连接起来;另一面则凹凸不平,没有神经连接。从神经传来一个信号,肌肉的光滑面就产生了电位;另一面不受神经控制,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6):8-8
目前,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未来还可能用在电动车上;但是,从技术的角度讲,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极限。现在,有一种方法可以打破锂电池的储能障碍——让电池“呼吸”。标准锂电池的负极是石墨,正极是锂钴氧化物。电池充电和放电时,锂离子在正负两极间来回穿梭,输送电子。  相似文献   

7.
用马捕鱼     
玉茹 《海洋世界》2004,(1):21-22
马会捕鱼?真是咄咄怪事! 美洲探险家亚力山大·洪博曾亲眼目睹用马捕鱼的情景。一天,几十名手持标枪和长棍的印第安人,将几匹强壮的马赶进一条大河里、让它们分散开站成一个圆圈,有的人还爬到树上,手持木棍等武器,大喊大叫。不多一会,只见马乱蹬蹄子、竖起鬃毛,惊慌地往岸上跑,有的马被电鳗电倒在沙滩上挣扎,有的马逃出后又被印第安人重新推进河里。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洪博发现河里有  相似文献   

8.
正专家大致把有毒鱼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棘毒鱼类。这类鱼具有毒腺,能分泌毒液,通过鱼棘刺伤人体,把毒液输入人体,引起中毒。棘毒鱼类包括鳗鲇科、科、科、银鲛科、蓝子鱼科、躄鱼科、角鲨科和刺尾鱼科等许多种类,其中最毒的是魟科的毒(俗称石头鱼),其次是同科的鬼(老虎鱼)和蓑(狮子鱼),这类鱼的背鳍棘的基部有毒腺。  相似文献   

9.
通过压力一电换能器记录了温度、酸碱度和Cu^2+对鲫鱼或鱼呼吸作用的影响。温度变化主要影响鱼的鳃盖运动,而酸碱度和Cu^2+主要对鱼的咳嗽运动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咳嗽运动的作用是洗去积存于鳃上的污物。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海洋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很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食物和重要的药物来源。过去,海洋生物医学研究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关人体生理研究的知识。例如,19世纪80年代,梅契尼柯发现海胆的胚胎细胞有吞噬作用;本世纪初,兰德斯坦纳利用龙虾发现了抗原—抗体的定量沉淀反应;生理学家贝斯特采用鳐鱼从事胰脏生理研究;此外有人利用牡蛎鳃的纤毛上皮研究纤毛运动;利用乌贼的神经阐明神经系统的功能;利用海豹和其他的海洋动物从事呼吸生理学研究,以及利用电鳗研究乙酰胆硷的酶促水解……,这些都是海洋生物医学研究的突出例子。从60年代起,先进国家就开始积极开展海洋  相似文献   

11.
会发电的鱼     
郝斌 《海洋科学》1980,4(3):62-62
某些鱼类因为能发电称它们为电鱼,其电力是由发电器官产生的,其电压可达数百伏。生活在南美洲河流中的电鳗(Gymnotus electricus),体长92公分时,可发出866伏的电压。生活在非  相似文献   

12.
鱼是人类喜食的食物之一。说到鱼不免使人联想起世界各族人民和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把鱼作为图腾崇拜,有的将鱼奉若神明,还有的把鱼尊为权力的象征,更多的人把鱼作为馈赠的佳品。总之,鱼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食鱼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压力一电换能器记录了温度、酸碱度和Cu2+对鲫鱼或鲮鱼呼吸作用的影响。温度变化主要影响鱼的鳃盖运动,而酸碱度和Cu2+主要对鱼的咳嗽运动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咳嗽运动的作用是洗去积存于鳃上的污物。  相似文献   

14.
特体鱼类     
鱼类多数是纺锤形的,但是以下这些鱼的体态却比较特殊。旗鱼(羽鱼) 这种鱼和别的鱼有很大差异,它的上下颚很长,尖尖的像两把利剑可以刺取他鱼,攻击船挖掘泥沙。两颗边缘是锯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紹的电火花声源是新研制的深地层剖面仪中主要組成部分。它由控制台,高压柜,四台贮能器(每台贮能8500焦耳),配电箱,警控箱,放电电缆及水下放电电极等組成,并具有比较完善的控制、监視、保护和报警装置,故系统操作维护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整个系统的最大贮能为34000焦耳,工作电压最高可达9千伏,最大放电电流为2万安培以上。水下放电电极是一种特制的“尾翼”型等间距同轴电极,这种电极結构,放电特性稳定,电声转换效率较高,并且装拆方便,便于拖曳。为了研究水下放电的声辐射特性与声源的电参数扣結构参数的关系,在海上进行了一系列測量,定量地得出了水下火花放电的电声效率和所辐射的声能谱级与放电电极的结构形式、工作电压、贮能容量、电极沉放深度等因素的关系。为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吃心补心,吃肝补肝”,这是流传很广的古老治病方法,据认为不仅是经验,而且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那么是否可推想“以胃治胃”呢?实际上真有用鱼胃来治疗胃病的。民间现在流传用鱼胃治胃病,但并不是所有鱼胃都可用,所用的也不是整个鱼胃。所用的只是一些像海鳗、(鱼安)(鱼康)鱼等凶猛鱼类胃中的消化残渣。具体做法是,把凶猛鱼胃中的食物残渣或小鱼取出,原样晒干,研末冲服。即有很好疗效。仔细观察这些可取胃治病的鱼,可以发现它们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费因曼,曾说过一段至理名言:“实际上没有一种自然现象不伴随以电的。” 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鱼身上有电,但那时人类对电并没有准确的概念,只不过凭直感意识到这种现象罢了。例如,古希腊人有一种成见,他们力求避免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描述了一种海底沉积层生物燃料电池能源(简称海泥细菌电池)的产电原理、技术特点和潜在应用。不同于以海水为主体的传统海洋可再生能源,这是一种以海底沉积物(海泥)为能量来源,通过细菌代谢有机物而产生电能的新型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泥细菌电池可以作为电源在海底原位长期驱动监测仪器运行,在海底仪器电源自供给技术及其长期运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来可望服务于"透明海洋"研究等海洋开发的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9.
赵琪 《海洋世界》2004,(5):46-48
提起瓶鼻海豚(以下简称海豚),常听朋友们说:“这个我知道,不就是在海洋馆见到的那种最可爱、最聪明的鱼吗!”海豚的确是生活在大海中的,可如果你把它理解成鱼可就大错特错了。鱼的全身覆盖有鳞片、尾鳍是  相似文献   

20.
黑斑双鳍电鳐黑斑双鳍电鳐属电鳐科,这种鱼的体盘较宽大,团扇形,口内牙齿细小而尖。在其体内有许多由肌肉纤维演变而来的“电板”,这些“电板”串联起来,会产生200伏特的电压。水下作业人员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