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明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罗洪先(1504-1564年)所编制的《广舆图》(1541年)和利玛窦带来西方精确地图测绘技术开始,中国的地图制图技术已经迈入了近代地图学的门槛,因此,明-清-民国是中国近代地图学从雏形走向成熟的完整阶段[1]。随着现代地图的应用与发展广泛、深入,抽象的概括型地图符号及普通的二维平面地图已不能满足读图者的需求,制图者开始探索虚拟现实、三维地图等表达方法,这与中国近代传统制图的写景法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对中国近代地图制图技术及表现方法的研究,对于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国近代(即明、清、民国时期)的地图资料,查阅前人的研究资料,总结和提炼了中国明、清、民国3个不同时期地图制图的技术,分别阐述了3个时期地图要素、表示方法及其制图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在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地图作为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和传输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演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地图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地图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变革不仅表现在地图的制图过程和手段上,同时也表现在地图的表达对象与形式上,为地图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16世纪末,西方制图技术传入中国,相对独立发展的中国传统地图学,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直到民国的3个多世纪内,西方包含经纬度控制和投影变换等的精确制图技术,在每个阶段传入和传播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发展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明末、清初、清末至民国时期作为研究的主要时段,着重分析了每个时期西方制图技术的传入背景、受其影响产生的地图作品,对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影响,并梳理中国传统地图学在西方制图技术的影响下,由独立发展到对西方制图技术的抵触和借鉴直至吸收,到完成中国地图学由传统旧法向现代新法的转变,构建起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近代制图理论的过程,以期能对现代的地图制图产生相应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图制图理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使地图学产生了深刻的技术革命,数字制图技术使地图从阅读、分析、处理、使用,到表现形式、制作出版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定位系统、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又使数字地图制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论述了数字地图制图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与传统地图制图的关系和数字地图制图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认知及学科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是传统地图与地图学发展到现代阶段的必然结果。本文重点探讨现代地图与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体系。文章从现代地图的特性、功能、构成要素/基础及拓展,以及地图科学分类及拓展等基本问题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现代地图与地图学概念定义的发展演变,给出了现代地图与地图学较为精练、准确的概念定义;讨论了现代地图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和由传统到现代过渡时期的学科基本名称与研究内容;最后展望了未来地图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究中国古-近-现代地图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有地图制图技术传承和地图数据资料传承两重含义。中国古代地图学对近代地图学影响最大的是“计里画方”技术、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唐代贾耽的制图方法和作品、宋代沈括的二十四位向和“制图七法”、元代朱思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其地图作品5项成果。明代地图制图的传承和发展有3个分支(传承线),即传统疆域和全国地图制图、航海图和海防图、引入西方制图技术后的近代地图萌芽;清代地图学的传承和发展的5个分支(传承线),即皇家主导的全国地图制图、民间自发的全国地图制图、世界地图制图、海洋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民国时期的地图制图传承和发展的6个分支(传承线),即私营出版社制图、专题地图制图、航海和航道地图制图、工程地图制图、地形图制图、军事地图制图。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对当今的地图学而言,有丰富的史料、文物价值,也有一定的信息承载价值,但在利用上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出适合的地图再利用模式;从地图表现形式来看,现代地图学似乎有“仿古”的趋势,但这是科学发展的一种螺旋式上升,代表了从古代地图到现代地图传承与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式升华。  相似文献   

7.
2023年8月13日至18日,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在南非开普敦举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概况。然后,在详细分析大会专题报告的基础上,重点归纳和总结了国际上地图制图学在基础理论、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技术、地图数据、地图产品、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公众应用、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化伦理八个方面的研究新热点,并分析得到了以下特点:一方面地图制图更加注重多要素融合制图、用户/场景体验增强和快速制图能力;另一方面,地理信息技术在多模泛在感知、大数据融合处理、人工智能分析、知识构建与服务等方面不断深化;此外,面向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的全球/区域/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用,已成为各国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产业企业等共同努力的热点方向。另外从国际地图大赛获奖地图可以看出地图可视化方法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文化印记,更加注重“人-图”互动。最后,探讨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制图学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应用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地图制图学科发展与国际合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鉴于如今地图更迭周期不断缩短、地图编制过程冗余复杂,一体化地图辅助设计旨在构建一个通过制图工具、地图制图辅助和网络管理交互协作,进而提升地图编制效率的系统。首先,对现有的地图编制进行介绍并分析现有地图编制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提出将制图工具、制图辅助和管理平台一体化的设想。然后,从制图辅助功能、网络协同管理两个方面,分别应对实际作业流程与管理流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与实现步骤。最后,提出对地图编制智能化发展的展望。可以看出,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地图编制也应该做出改变,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明、清和民国时期)是中国地图编制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时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图学后期向现代地图学转变的过程。中国近代省区地图具有其他类型地图所不具有的编制特色。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近代省区地图资料,从单幅地图、地图集、百科全书并存的出版形式和按行政单位分级分幅的图集编排系统2方面,分析了中国近代省区地图科学内容的编排体系特色;并分别探讨了单幅省区地图、百科全书收录的省区地图和地图集的设计和变化,以总结中国近代省区地图的制图特色,为现今地图制图学提供参考。中国近代省区地图具有较高的地学价值,通过研究中国近代省区地图,可印证省级行政区划单元的地理独特性,揭示省级行政区划单元的内部格局,有利于加强省和区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3S技术在现代地图学中的作用,将现代地图学实践教学内容分解为GPS控制点测量、遥感图像预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大比例尺地图制图三个模块,学生通过按要求和顺序对三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操作实习后,完成现代地图学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模块化实习,对3S技术及现代地图学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实习,并实现3S技术在现代地图学中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利用3S技术进行地图制图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古老的地图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姻产生了三个直接的后果:一是计算机制图的发展实现了制图过程的全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地图制图的质量和效率;二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陈述彭先生对地图学的贡献,并对陈述彭先生的地图学思维与地图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先生对地图学的主要贡献为:①建立了基于地理学系统思维与综合方法的地图认知与综合制图理论体系;②构建了基于新技术的地图学技术方法体系;③动态地提出并建立了不同阶段地图学的学科发展重点与未来学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一次具有信息时代特色的国际地图学术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第17届国际地图学会议的特点,国际地图展览的特色,当前国际地图学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作了分析与论述。这些进展与趋势主要是:计算机制图与可视化;电子地图集与地图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与出版系统一体化;计算机地图概括(制图综合);GPS、RS、GIS、地图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述彭先生是中国地理学家、遥感学家、地理信息系统学家,是我国现代地图学、遥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一面旗帜。在纪念陈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通过梳理先生对我国地貌制图学发展的贡献,传承他的科研经验,感悟他的科研精神等。通过对陈先生在地貌制图学研究成果的归纳,进一步梳理国内外地貌制图学的发展历程,总结我国地貌类型图、地貌区划图、数字地形分析与制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展望现代地貌制图学的发展,将在区域精细地形表达、中国精细地貌类型与区划制图、全球地貌类型与区划制图、行星形貌制图、地貌过程数值模拟等方面继续探索,努力将中国的地貌制图学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以及个人用户获取专题数据变得越来越简单,因此,他们对于专题地图的需要也越来越大。这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网络专题地图的发展,可是一切事物的出现都是具有两面性的,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专题地图学发展的同时,也随之而来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矛盾。传统制图周期长,对制图者要求高,地图的制作都是由专业制图人员完成,制图过程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制作成本昂贵,地图制作完成后只能静态使用,这与地图需求者期盼信息动态更新、形式自由组合、使用便捷和制作简单等需要产生了明显冲突。本文基于以上用户需求,提出了一个引导式的在线专题制图模式。通过对传统专题地图制作流程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在线分步制图流程模式。与此同时,考虑到在线制图的用户层次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在每一步制图过程中添加进专家制图引导,协助用户在线快速制作专题地图,从而解决以往用户由专题数据到专题地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海因里希·恺撒·贝兰(Heinrich Caesar Berann,1915—1999年),是奥地利蒂罗尔山区的著名艺术家和制图大师。他将古老的欧洲绘画传统与现代地图学相结合,制作出独特的全景地图,享誉全球。在数十年的制图生涯中,贝兰留下了568张令人惊叹的全景地图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继宋朝科学发明进入集中期之后,元代与明代在地图制图学上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元代和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较长的封建王朝,从这个时期起,不同民族在统一政权所辖之下,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朱思本创立了承先启后的地图系统"三大支柱",其绘制的《舆地图》,影响了明代以至后来地图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图学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古老的地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普及地图学知识,增加人们对地图的了解与应用,适应网络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专业性的“地图学网站”。本文介绍了该地图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功能设计与实现方法,对地图学网站及网络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多尺度表达是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尺度变换以及地图多尺度表达3个方面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多尺度表达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与展望。主要分析包括:① 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的多尺度数据库与多尺度空间索引方面,多库多版本、一库多版本和一库一版本数据库能够帮助多尺度表达方法构建较好的数据支撑,层次化的多尺度空间索引也是主流的多尺度数据库构建结构。但目前多尺度数据库与多尺度空间索引方法还不具备解决不同层次数据的集成与匹配能力,对不同尺度数据进行实时一致性调整的能力不足;② 在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变换方面,地图自动综合能够较好地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但由于知识获取的限制,距离实现完全自动综合仍有一段距离;且当前智能化的自动综合研究相关成果主要用于辅助决策,对综合知识的自主学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多数研究是基于离散的尺度变换模式,对连续尺度变换能力不足;且缺乏强有力的质量控制机制,自动尺度变换结果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③ 在地图多尺度表达方面,地图数据类型多源、种类丰富且使用灵活,多尺度显示的复杂性较高,当前地图可视化对地理信息中隐藏的现象与规律有待进一步挖掘。最后,从智能化自动综合方法、连续多尺度表达模型、深度学习与制图综合及“新”时代多尺度表达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人类科学技术和对自然认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空间信息显示与简单的数据存储、管理已不能满足我们对空间认知的需求,空间信息获取的广泛性、时效性、便捷性以及地图服务的智能化与人性化已经成为当前地图行业需求热点.同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爆的第三代信息革命为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以地图学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梳理“地图”的相关概念、内涵及技术理论,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及技术背景,重新整合地图的发展需求、内涵及技术体系,提出一种全新的“智慧地图”概念,为现代地图学及数字地图技术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与理论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