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区域含铀性识别和评价的地球物理准则,是指某区有铀矿体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在找矿过程中查明和考虑这些标志将有助于我们判断铀在该区有无富集成矿的可能性。一、岩石伽玛强度背景值准则一般情况下,岩石的伽玛强度背景值高,说明铀源丰富。铀源丰富的地区在漫长的地质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华东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值得重视的地质问题:①铀成矿既可形成于浅源浅成低温条件,也可形成于深源深成高温或深源浅成中低温条件,在强调深源时,不是简单地认为是幔源就可以了,还必须强调壳幔作用的地质过程;②打破人为的"类型"划分,加强"铀成矿系统"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找矿;③研究基性脉体与铀成矿问题应注意构造、岩石矿物成分、成因、蚀变与成矿3大问题,注意寻找泥岩化作用强烈的破碎辉绿岩脉中的富铀矿;④火山盆地基底对铀成矿的作用主要是提供铀源,将基底对铀成矿的影响从感性认识推向理性认识,有效地指导找矿;⑤红盆与铀成矿关系可以从构造、古气候及时间分析研究中得出结论,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有助于铀成矿预测;⑥隐爆角砾岩筒是铀成矿、成富矿的重要储矿构造,是华东火山岩型铀矿找矿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和盆地南部铀矿化认为,松辽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独特,其成因可归结为双混合叠造型。其铀源也具有多源性,既有蚀源区铀源,又有盖层铀源,还有深部铀源,它们共同组成松辽盆地铀成矿的铀源。  相似文献   

4.
相山铀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源分析是铀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分析区域铀丰度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区域成矿物质在地质历史过程中的时空演化,结合相山矿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岩、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矿田铀源分析的指示,认为下寒武统地层为区域铀源层,相山火山盆地是区域成矿物质的"汇"区,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的载体,即岩浆作用实现了铀从"源"到"汇"之间的物质转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铀向气液转移,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岩浆期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也促使了基底片岩、流纹英安岩中的部分铀进入成矿溶液.  相似文献   

5.
宗乃山隆起呈EW向带状展布于巴音戈壁盆地中部,在其相邻南侧因格井坳陷中有塔木素铀矿床产出,铀源丰富.通过对宗乃山隆起富铀性、铀迁移和富集、构造、蚀变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结合对铀矿化点的地质调查及成因分析,对热液铀矿化与构造体系、岩浆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宗乃山隆起铀矿找矿类型和找矿远景地区.  相似文献   

6.
海流图盆地内铀矿化(异常)均产出于西部李三沟组中段砂岩层中,分析认为具有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本文以盆地地质背景、铀源条件为基础,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矿化(异常)的成因和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认为盆地西部存在有利的铀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新疆伊犁盆地南缘蒙其古尔铀矿床为例,探讨了物源、铀源及两者的汇集过程对铀成矿的控制,揭示沉积盆地源-汇过程及其演化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制约。通过分析蒙其古尔铀矿区目的层岩石中的重矿物组合、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并与蚀源区典型岩石进行对比,查明目的层物源区岩石主要为以花岗岩为主的酸性火成岩,其中活性铀含量较高,为本区的铀源体。沿目的层沉积路径,铀矿体优先产于砂体厚度急剧减薄、泥质夹层增多和砂岩粒度由粗变细等岩性突变部位。沿氧化带前锋方向,铀矿体主要定位于氧化砂体变薄或尖灭部位,矿体走向及平面展布形态与氧化带发育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铀矿地质科研工作的发展,分析花岗岩中晶质铀矿含量、分布、产出部位以及确定花岗岩中铀的存在形式、铀配分、评价岩体产铀远景、研究花岗岩中晶质铀矿的成因和解决铀矿床中铀的来源等方面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数工作者认为花岗岩中晶质铀矿与铀矿床形成关系密切。此外,晶质铀矿还可以帮助解决岩体形成时代,生成环境和成岩方式以及岩体的变迁历史等。在6210矿田中,大部分成矿围岩中晶质铀矿含量较高,为铀矿床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铀源基础。  相似文献   

9.
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杰敏 《地球化学》1994,23(C00):76-83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边界的邻近地区。以花岗质岩石为基底的晚第三纪盆地中堆积了浅色古煤碎屑岩建造,砂岩铀矿即产于其中。本文从富铀花岗质基底岩石、铀矿源层、断裂系统、地热流体和铀成矿时代与地热活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滇西砂岩铀矿是一种热水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叠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文章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的基本特征;从铀的来源、迁移和沉淀富集等方面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认为该矿床形成的铀源、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具有多元性和复杂叠置性,提出了该铀矿床形成的“叠合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卫星图象信息为依据,结合野外调研,提出并确定了华北块体北缘存在:块体缝合线,褶皱-逆掩断层带,后孤碰撞带(断裂带),台槽过渡带,岩浆弧,以及燕山-喜山期的NNE向岩浆活动带、断陷带(断陷盆地)等双重构造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华北块体北缘与深成岩浆岩,燕山期岩浆活动带(包括火山岩带)有关的铀矿化作用的独特构造环境及“岩浆”型,断陷带中和面型等主要铀矿床成矿模式和铀成矿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作了研究和探讨。并以铀矿床的实例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12.
冀北东段是燕辽成矿带中有成矿远景的地区,不仅对铀成矿有利,同时又是金、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工作区地处华北地台北缘东段,位于中生代构造活动带的边缘及多期构造活动带的叠加部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层构造层,且有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形成有利的矿源层(体)。这些多期热改造事件,使成矿元素具备活化富集的条件。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3条成矿带及一片成矿有利远景区,并提出金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华南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断陷带倾伏地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产于不同地质背景及不同层位的五个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为例,说明该类型铀矿床常分布于断陷带的倾伏地段。初步探讨了该类型铀矿床产于断陷带倾伏地段的原因:富铀地层是成矿的物质基础和前提,经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的淋积造矿作用成为工业富集,成矿期都在气候干旱的中、新生代;断陷带的倾伏地段比扬起段汇水条件好,易形成铀矿床;在新构造运动上升区,保矿条件是控矿诸因素中最关键的条件,倾伏地段最有利于保矿。文章指出了识别断陷带倾伏地段的标志,对该类型锚矿床找矿勘探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显生宙脉型铀矿床成矿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显生宙铀矿地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脉型铀矿床(或称热液铀矿床)的发育。本文以中国显生宙脉型铀矿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西欧、中欧、苏联和美国同类矿床的资料,概要地阐述了这类矿床的基本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讨论和评述了其成矿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根据对世界主要铀矿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分析,提出区域性铀源主要来自褶皱带的中心地块和活动大陆边缘基底古老硅铝壳中的富铀地质体,铀的活化和向上部构造层转移的主要因素是深熔作用和酸性岩浆怍用。显生宙热液铀成矿省形成的可能原因在于遭受深熔的部位存在着足够多的富铀地质体。提出了成矿热液形成的可能机制和“双混合”成因模式。强调指出拉张型构造运动和裂陷作用对脉型铀矿床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芙蓉山火山盆地富大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孟才 《铀矿地质》1999,15(5):271-278
芙蓉山火山盆地位于赣杭带东段,是一个典型的火山塌陷盆地,是华南寻找富大铀矿的重要靶区。本文论述了芙蓉山火山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盆地地质特征,总结了该盆地富铀矿成矿特征,全面论述了该盆地形成富大铀矿的有利条件,指明其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Uranium Province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ree uranium provinces are recognized in China, the Southeast China uranium province, the Northeast China-Inner Mongolia uranium province and the Northwest China (Xinjiang) uranium province. The latter two promise good potential for uranium resources and are major exploration target areas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two major types of uranium deposits: the Phanerozoic hydrothermal type (vein type) and the Meso-Cenozoic sandstone type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in the three uranium province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or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se uranium provinces is that Precambrian uranium-enriched old basement or its broken parts (median massifs) exists or once existed in these regions, and underwent strong tectonomagmatic activation during Phanerozoic time. Uranium was mobilized from the old basement and migrated upwards to the upper structural level together with the acidic magma originating from anatexis and the primary fluids, which were then mixed with meteoric water and resulted in t  相似文献   

17.
周家志 《铀矿地质》1994,10(1):32-39
本文根据铀矿化特点,将浙西北火山盆地铀矿划分为3种类型,即沉积(成岩)型、热液脉型及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型)铀矿。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类型铀矿的地质特征及产出条件,探讨了各类铀矿的成因联系及成矿模式,指明了火山盆地铀矿的找矿方向及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彭云彪  陈安平 《铀矿地质》2000,16(6):327-333
内蒙古中部地区发育有较多的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但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工作目前带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前人地质、物探、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酝区具备有利于含氧含铀水长期稳定运移并富集成矿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但是,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演化特征仍有所差异,其找矿目标层位、找矿类型和成矿前景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寻找大型、超大型铀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有利靶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70年代以来,国外通过地质找矿、成矿模式研究、物化探新方法的应用先后发现了一批超大型铀矿床。深入开展与寻找超大型铀矿床有关的地质研究,已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争取在我国发现更多的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是广大铀矿地质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综合分析了世界超大型铀矿床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地质成矿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我国寻找超大型铀矿床的找矿方向和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