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理了近40年菲律宾MS≥7级地震公开的灾害数据,采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可公度结构系等方法分析判断未来地震的时间;利用相邻地震震源经、纬度差变化分析震中的空间迁移;并利用震中经向、纬向迁移进行佐证,实现对其时空结构的未来趋势判断。通过判断发现菲律宾MS≥7级地震在2014年、2015年发生的信号较强;未来地震震中可能会在2013年10月15日菲律宾地震震中的东北方向,空间位置大致在9.8°N以北,126.704°E以东。菲律宾MS≥7级地震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减速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且速率转换的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地震;同时发现太阳活动处于活跃强烈期内时,太阳黑子峰值、次峰值前后发生地震的概率很大。目前地球自转正处于减速期、太阳活动处于太阳黑子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所以2014—2015年菲律宾发生MS≥7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学理学部教授守屋喜久夫于1990年7月23日宣布,他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发现了曾给菲律宾吕宋岛北部造成很大破坏的地震的成因——地震断层。在菲律宾群岛,世界闻名的菲律宾断层(全长约1000公里)基本上纵贯南北。这次发现的断层是菲律宾断层的分支。据守屋喜久夫教授推测,该断层从新怡诗夏省开始,朝着建筑物倒塌较集中的碧瑶市,基本上呈一直线形  相似文献   

3.
据菲律宾警方当局报道,1985年3月19日菲律宾南部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地球物理观测台说,这次地震发生在格林威治时间17时52分,震级为里氏6.4,震中在马尼拉东南925公里的摩洛湾。位于菲律宾南部大岛棉兰老岛和中部的莱特岛上的六个城镇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次地震的振动。据警方说,在帕加迪安有25家  相似文献   

4.
李蓉川 《中国地震》1990,6(1):47-55
本文对比了1913—1987年发生的华南地震、台湾地震和菲律宾地震,发现三者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一般地,菲律宾群岛先发生7—8级大地震序列,其后台湾诸岛发生6—7级强烈地震,最后华南地区发生5—6级较强地震。对1913年以来的十二个活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复相关系数R=0.98,能够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F检验。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相关性表明,我国华南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蝴蝶结构图、震中时空迁移特征分析近50年菲律宾Ms≥7级中、浅源地震,发现2013、2014年Ms≥7级地震信号强,2014年最强;22年地震主周期明显,其中可划出活跃期与平静期;2012年为菲律宾新地震周期及活跃期的开始;菲律宾Ms≥7级地震震中时空交替迁移规律明显,未来震中向西北部迁移.菲律宾Ms≥7级地震与太阳黑子活动22年双周期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偶数周期极大年附近及其下降段.目前,太阳黑子活动处于第24周期极大年附近,2013~2014年Ms≥7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与可公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火山与地震研究所 3月 6日宣布 ,在该国南部棉兰老岛当天清晨 5时 1 5分发生里氏 7.6级强烈地震 ,震中位于棉兰老岛南部的南哥打巴托省 ,震源深度 5km。菲律宾棉兰老岛上的 1 80 0万居民在清晨被这次地震惊醒 ,惊慌中纷纷跑上大街。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导致莫恩湖水面上涨、溢出 ,淹死5人。地震还导致棉兰老岛南部海岸的潮水上涨 ,迫使大约 50 0 0人离开自己的家园 ,逃往地势更高的地方。据报道 ,地震使棉兰老岛的输电线路和供水系统及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部分地区停电、停水和人员伤亡。迄今已证实至少有 1 1人丧生 ,1 7人…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资料,1998年9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81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10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棉兰老,震级为6.8.本月发生的81次M≥5.0地震中有55次发生在东半球,26次发生在西半球.  相似文献   

8.
1995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恢复到1994年的高水平态势:浅源地震频数猛增,并出现两次Ms7.7以上巨大地震。大洋岛弧带成为本季度地震活动中心。所罗门群岛有两次中强震。菲律宾萨马岛附近发生大震群。千岛群岛大震的余震未息。秘鲁北部和缅印边界各有一次中深源地震。希腊发生中强地震两次。萨哈林岛地震显示全球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9.
1995年第二季度,全球地震活动恢复到1994年的高水平态势:浅源地震频数猛增,并出现两次Ms7.7以上巨大地震。大洋岛弧成为本季度地震活动中心。所罗门群岛有两次中强震。菲律宾萨马岛附近发生大震群。千岛群岛大震的余震未息。秘鱼北部和缅印边界各有一次中深源地震。希腊发生中强地震两次。萨哈林岛地震显示全球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1 999年 1 2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1 2 7次 (见表 1 )。其中 M≥ 6.0地震 1 9次 ,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的吕宋 ,震级为 7.3。本月发生的 1 2 7次 M≥ 5 .0地震中有 84次发生在东半球 ,43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0的地震事件 ,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  相似文献   

11.
王盛泽 《内陆地震》1991,5(2):175-178
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亚欧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强。中国强震活动集中于西部;新疆周过地震活动及全区内强震的活跃引人注目。 1 全球及中国的地震活动 据我国台网测定,1990年1—12月,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大震23次,其中最大地震M_s 8,发生在菲律宾吕宋岛,是近几年来地震活动较高的一年。美洲的巨大地震(M_s≥7.7)与亚欧地震带上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发生一段时间后,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将会增强,也发生大地震。1986年美洲地震活动开始增强,1988年进入全面活动阶段。平静了数年的亚欧地震带西区从1988年开始也发生了强地震活动。到1990年,亚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已具有相当水平,而且地震活动有向带东区(65°E以东)迁移的迹象。同年6月14日苏联斋桑7.3级地震就是一例。1990年全球大地震活动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部和亚欧地震带上,而美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2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ynamics》出版文章《地震中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结构碰撞的概率风险分析》,地震引起的结构碰撞对高密度人口城市中的建筑物和其他应用性构筑物,如大跨度桥梁中的相邻桥台,是一种极大的风险。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间发生碰撞,导致重大灾害的发生,如1985年墨西哥地震和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内格罗斯南部的Puhagan地区是菲律宾唯一已知的地热田,在那里,区域地震活动水平的增加同地热能工程的早期开发与发展阶段有明显的关系。1983年5月菲律宾第一动力厂投产期间,微震发生次数大大增加,据记载有时每天可超过100次。这种地震活动的特征是出现微震群,持续数小时到一个月,然后有一段长时间的不活动期,最大的地震可达区域震级2.4。因为震群的出现既有可能由液体的回灌引起,也有可能是由抽水引起,要确定其单一的诱发机制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据塔斯社报道,日本“鹿岛建设”工程公司的专家研制出一项技术措施,其目的是显著提高建筑物抗御强烈地震的能力。对位于频繁地震活动带内的日本来说,这个问题急待解决。一年前,在千叶县由于发生了一次地震就有23000多幢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频繁发生的地震,早就使日本的建筑人员不得不非常重视确保建筑物的牢固性。其中:有许多建筑物采用坚固的混凝土基础和厚的楼板;另一些建筑物则采用各种各样的可移动式基础设计方案,如在基底内采用铰链、“油垫”、钢制的弹簧或橡胶制的减震器等。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地震局地震考察组在访问菲律宾期间,了解到菲律宾乃至东南亚的一些较大的地震研究计划是在东南亚地震和地震工程协会(简称 SEASEE)赞助或规划下实施的。为此,在参观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局的同时,也访问了设在这里的东南亚地震和地震工程协会秘书处。以1974—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项目——“东南亚区域地震台网”为契机,为在UNDP 项目结束之后继续开展区域合作,于1979年成立了东南亚地震和地震工程协会。该机构由东盟五国的气象、地球物理局(厅)组成。协会主席由五国气象局(厅)的局(厅)长轮流担任。  相似文献   

16.
近几个月来,在全球的一些地区连续发生中强地震,并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不同程度破坏。这些地震不仅引起当地居民的恐慌,而且还引起地震专家们的广泛注意。 1.新西兰发生两次中强地震 1993年8月10日GMT时间00时52分  相似文献   

17.
1989年震情     
全球地震活动 根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89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为80年代最少的一年,全部是浅源的,最大震级8.1。能量释放为128×10~(15)焦耳,接近80年代平均值。1989年上半年,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东带比较活跃,下半年后,活动主体在西带,日本和菲律宾附近地区相继发生强震(表1)。与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密切相关的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的地震活动维持在6级多的水平上,而且仍然是其东段比西段活跃。值得注意的是1989年4月21日在苏联贝加尔以东与我国黑龙江  相似文献   

18.
据合众国际社马尼拉1979年9月6日电,9月6日此间宣布,来自东南亚的高级地震学家为在地震研究方面更紧密地合作成立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和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地震学与地震工程学协会。该协会于上星期在马尼拉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正式成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气象管理局(Pagasa)主任金塔纳尔(Romal L.Kintanar)  相似文献   

19.
重叠地震波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95年4月21—23日菲律宾地区连续发生5次Ms≥7.0的地震时,地震波叠加在一起,佘山地震台利用台上各类性能的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进行分析,以求得各次地震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20.
菲律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境内地震、火山灾害频繁 ,它们不仅对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而且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从 1990~ 1991年 ,菲律宾遭受了7.8级地震的袭击 ,以及 Pinatubo火山的大规模喷发。为了有效、及时地发布地震、火山警报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数字地震、火山监测台网就显得十分迫切 ,有鉴于此 ,菲律宾火山、地震研究所 ( PHIVOL CS)于 90年代中期向日本国际合作局提交了改进“地震、火山监测网计划”,经过几年的协商和准备 ,该计划最终得到批准 ,并于 1999年 7月开始执行 ,预计在 2 0 0 0年上半年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