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以元宝山露天煤矿为实例,总结了对煤系上覆砂岩、泥岩互层,分布不连续的基岩含水层采用巷道泄水孔疏干方法的施工经验,提出该方法在同类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井下放水试验的矿井疏降量预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下放水试验作为特殊的水文地质试验,克服了地面抽水试验存在的不利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为了探查双柳煤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通过两次井下放水试验取得的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控制了太灰含水层的动态流场。基于井下放水试验取得的水文地质条件信息,利用Visual MODFLOW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放水试验期间反映模拟区太灰地下水分布、储存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参数模型;根据拟定的预测方案,对太灰含水层的疏降涌水量进行预测。通过本次工作,对双柳井田下一阶段进行疏干降压,减少太灰含水层对上组煤(4#煤层)开采的威胁,同时为下组煤(8+9#煤)开采提供疏降方式和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园珠顶铜钼矿是一个新发现的矿床,设计采用露天开采方式。通过水文地质勘探,基本查明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基岩裂隙含水层,按埋藏条件可分为风化裂隙潜水含水层和裂隙承压含水层两类。根据钻孔抽放水试验数据,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大井法预测矿坑地下水涌水量。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井群疏干、地下巷道集中排水、地表地下联合疏干方法都已比较成熟有效,但当矿区的地下水系统由非均质各向异性、低渗透性含水介质组成时,井群疏干受到低渗透性含水层和高倾角裂隙的制约,无法达到良好的疏干效果。地下巷道集中排水方法一次性工程投入很大,含水层富水性极度不均时易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地表地下联合疏干方法的地面部分对矿坑边坡安全和采场作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结合马钢集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露天铁矿的地下水疏干技术研究专项,调查分析了矿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含水介质特点及含水层富水特征,借助GMS软件建立了高村矿区地下水水流模型,提出了辐射井疏干技术的设想,并依据前人提出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模拟辐射井,完成了此类矿山的地下水辐射井疏干方法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姚本明 《地下水》2018,(5):22-25
宋家沟钼矿位于我国最重要的钼矿产区-黄龙铺地区,通过对宋家沟钼矿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发现该矿区具有承压性质的基岩,基岩裂隙-溶隙含水层为矿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为矿床充水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在区内开展抽水试验求取水文地质参数,采用解析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浅部潜水和深部承压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可知:区内潜水含水层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计算可知单位长度矿坑最大涌水量预测为0.347m^3/d;而承压水的水量相对比较稳定,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矿坑疏干排水量可视为矿坑正常及最大疏干排水量,为0.155 m^3/d。研究结果为矿山未来生产及矿井充水防治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矿区用排(放)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水头或疏干采掘巷道将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要从承压转到无压,并且在某些部分疏干了整个含水层这个过程与供水有很大的不同,在供水问题中,地下水位下降的幅度与整个含水层厚度相比一般是很小的。可近  相似文献   

7.
矿井大型放水试验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光泉  桂和荣  张连福  李学富 《地下水》2002,24(4):200-201,237
提出了矿井大型放水试验的前期工作、工作过程以及计算方法,阐述了大型放水试验实践意义,并分别以祁东和桃园两个典型不同含水层大型放水试验为例,说明了其在矿井防治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井下放水试验是确定矿井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判别目标含水层与矿井其他含水系统间的联系,基于矿井不同含水系统水化学成分的差异,选取7种常规水化学成分指标对放水过程中目标含水层水源进行分析。以淮北矿区桃园煤矿Ⅱ4采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放水试验为例,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水试验的进行,太灰水质不断向奥灰水质接近,且采区太灰水与奥灰水欧氏距离最小,为185.01,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太灰水与奥灰水可优先聚为一类,说明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水受到奥灰水的补给,研究结果为矿井下一步防治水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荣 《地下水》2002,24(1):39-41
在干旱贪水的边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寻找开发地下水有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注意。沿洪积扇主流方向富水性好,扇间洼地富水性弱。浅部含水层因干旱超采地下水下降,已无利用价值。物探证实较深部含水层是很好的供水区段。有些地区上部松散层含水层已近于疏干,结合物探定井位,寻找开发下伏基岩地下水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6,(3)
放水试验是矿山开采重要的补充勘探手段,利用其求解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方法,往往没有考虑工作面疏放水对其干扰的影响,存在一定误差。本文在考虑矿山工作面疏放水背景干扰的影响下,开展侏罗系中统承压含水层放水试验过程,利用地下水叠加原理求取含水层参数,所计算出渗透系数平均为0.0555 m/d,与前期地面抽水试验所求得参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是国内外罕见的特大富水型露天煤矿,为解决多年疏干排水造成的生产成本高和环保风险大等问题,拟采用截水帷幕技术对矿坑渗流补给通道进行帷幕截流。通过分析矿坑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弧形半封闭落底式帷幕与群井疏干水力帷幕相结合的地下水控制方式,采用防渗膜垂向隐蔽叠覆铺设与抗渗混凝土充填工艺,在矿坑高程+452 m平盘开展帷幕试验研究,建造一座平面长度1 369 m、平均深度29 m、有效厚度大于0.8 m、底部嵌入基岩面3 m的截水帷幕。试验研究过程中,确定了元宝山露天矿的截水帷幕工艺,获得其单幅槽段开挖长度(14 m)、护壁泥浆密度(1.05~1.25 g/cm3)和防渗膜叠覆宽度(1 m)等主要技术参数,提出防渗膜水下磁吸式连接技术,通过加装磁条,利用阴阳磁吸原理实现防渗膜叠覆处的水下自粘连。试验工程结束后,通过取心验证、流场分析和流量变化等方法检验帷幕墙的质量和截水效果。结果表明:混凝土浇筑充填连续、密实;墙体内外水位差已达15 m以上;盲沟补给流量消失,截水效果显著。试验研究证实截水帷幕技术适用于元宝山露天煤矿,为后续工程开展提供了关键技术参数,完善了我国露天煤矿截水帷幕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徐州矿区奥灰岩溶水突出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州矿区开采深度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严重。主要突出水源为奥陶系含水层。突水原因主要有:底板隐伏陷落柱或断层导水;底(顶)板含水层与奥灰含水层对接;顶板冒落裂隙带导通断层对盘的奥灰含水层;奥灰水通过基岩隐伏露头侧向补给矿井。其防治对策为: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探查分析奥灰岩溶水发育规律;分区隔离开采,完善防排水系统;注浆封堵突水通道;排供结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神东矿区煤层埋深浅、上覆基岩薄、厚松散含水层的地质条件,在回采期间,尤其是在第一次老顶断裂后,极易发生溃水溃沙。为了实现安全回采,研究了极具代表性的上湾煤矿12207工作面切眼区域,通过对该区域冒落带和导水裂隙高度,防水、防砂煤岩柱高度的研究,预测了矿井涌水量。依此为依据,采取了水文地质补勘、施工直通泄水孔、井下探放水、地面注浆等工程措施和井下工作面排水系统的建设等措施,实现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4.
煤层隐伏火烧区上覆基岩复合含水层(包括风化基岩和烧变岩含水层)是煤层开采的主要威胁之一, 明确隐伏火烧区的富水性对矿井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 以发生过较大突水事故的柠条塔煤矿为研究对象, 利用地面核磁共振(SNMR)技术开展隐伏火烧区含水层富水性探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 隐伏火烧区共有2个含水层位, 分别为第四系松散砂层含水层和1-2 上煤上覆基岩含水层; 第四系砂层含水层富水性受地表地形及其下隔水层顶部起伏形态影响水平变化较大; 1-2 上煤上覆基岩含水层富水性总体西南较低、北东较高, 该含水层厚度9~30 m, 局部相对较厚, 推测为1-2 上煤火烧区风化基岩和烧变岩含水层的叠加反映; 研究区内1-2 上煤上覆基岩含水层总体呈现出西部及中部偏东南区域富水性相对较大, 其余区域富水性相对较小。利用SNMR得到的含水层富水程度与探放水孔及水文孔的涌水量结果大致相同, 表明该方法的勘探结果相对可靠, 可用于隐伏火烧区富水性的探测。   相似文献   

15.
袁店一井煤矿风井井筒基岩段施工中遇工作面大量涌水,排水能力无法满足掘砌需要。为保证井筒掘砌施工安全,提出施工钻孔直达风巷的方法进行快速泄水,但已无法进行传统泥浆钻进。通过采用长距离悬空钻杆结合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以及孔口管的安装等施工工艺和措施,有效解决了岩粉上返、水压过大、钻杆摆动等施工技术难题,快速地完成了泄水孔的施工,成功将井筒基岩段涌水排入井下水仓,从而确保了井筒的安全和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6.
矿井充水危险性预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工作。通过锦界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煤矿地下含(隔)水层的发育特征及其与煤层的4种空间组合关系。分析得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为直罗组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充水通道为煤层采后所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计算并实际验证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依据采动条件下隔水层隔水性的判据,预测圈定了3-1煤层采后地表松散沙层与风化基岩含水层遭受破坏有可能发生充水的危险地段及充水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强烈的非均质性,如何识别岩溶裂隙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本文利用焦作矿区、荥巩矿区及永夏矿区生产矿井大流量、长时间的排水资料进行识别岩溶裂隙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发现:K值均在100m/d量级上,μ*值均在10^-3量级上,与孔隙含水层的值相当;用识别的参数预算矿井涌水量与区域降雨补给量接近,回报水位及给定条件下排水量误差均不超过2%。结果表明,可以用渗流理论模型对管道流、裂隙流进行概化处理。研究成果提出矿区岩溶裂隙地下水参数计算的新方法,为防控矿坑突水、安全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神东煤炭公司大柳塔矿12404工作面煤层埋深浅,上覆基岩薄、松散含水层厚,且地表有河流横过(工作面长度240m,推进度3900m,其中薄基岩富水段150m),为了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提高生产效益,采取了地面抽排水、井下泄放水及地面注浆固沙等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工作面安全通过了母河沟,该防治水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类似情况进行留煤柱跳采的方法,取得了浅埋深薄基岩厚含水层下煤层综合机械化安全开采经验,比停产跳采节省搬家费用2400万元,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