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将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应用于五大连池地区的碳酸矿泉水勘查,以Occam(奥克姆)方法进行数据反演,揭示了研究区域深部电性特征,结果与地质资料的解释一致。研究区内实测三个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显示,该区域深部存在多条明显的断裂带,其深度超过-2.5 km,走向北西,规模不一。这些深部断裂可能是CO2气体向上运移的通道,由此可以推断CO2储气层,并为最终圈定碳酸矿泉水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浩  刘营  王正  王振  刘荆平  陈超  王国灿  王岸 《地球科学》2022,47(11):4280-4293
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填图的重要方向.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是覆盖区地质填图的重要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可以为地层和基岩面的刻画提供电性参数的约束.然而,常规的AMT反演无法精确刻画电性异常体的边界,且当缺乏其他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约束时,难以进行地质解译.针对此问题,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行性,利用哈密烟墩戈壁覆盖区的4条实测AMT剖面探讨了AMT约束反演在地层识别中的应用效果.相位张量分析指示研究区浅部(> 1 Hz)电性结构表现为二维特征,深部受三维结构影响;浅部为低阻,深部电阻率逐渐升高.采用不加约束二维反演获得了4条剖面的地下(< 3 km)电性结构.基于研究区的重力异常、地震解译结果、物性和钻孔资料,在二维反演结果上初步划分了渐新统-中新统和侏罗系地层的底界面;进而以这两个界面建立先验模型,并根据物性资料设置电阻率变化范围,进行AMT约束反演,获得了更优化的反演结果以及清晰可靠的渐新统-中新统和侏罗系的底界面.结果显示,研究区渐新统-中新统地层电阻率值略小于10 Ω?m,其底界面平均埋深为120 m;侏罗系电阻率值为10~100Ω?m,其底界面最深可达2 km.基岩面(侏罗系底界面)埋深整体上呈现为东南深、西北浅,这指示哈密烟墩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沉积中心在东南部;此外,侏罗系地层与下伏的古生界地层存在角度不整合.研究表明,哈密烟墩地区新生代以来可能受到了近南北向应力挤压,在研究区中部形成近东西或北东东向的侏罗系隆凹相间的构造地貌格局.而渐新统-中新统地层底部的不整合面可能反映了后期褶皱构造的影响,这种隆凹作用相伴的褶皱构造可能具有同沉积性质.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东湖矿泉水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圳市东湖矿泉水是自然界十分稀少的锶—锌—偏硅酸碳酸复合型矿泉水,通过对矿泉水赋存地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并结合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东湖矿泉水形成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是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深部碳酸盐类岩石受热硅化变质而产生大量CO2气体,使得各种化学元素在含有大量CO2的地下水的溶滤作用下不断迁移和富集而形成该区地下水中良好的元素组合。在其特征成分中,偏硅酸来自裂隙渗透水的溶滤和岩浆期后热液水的作用,微量元素锶主要来源于钾长石、钙长石,锌则主要来自岩浆活动以及岩脉中的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并认为目前矿泉水含水层仍处于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下。  相似文献   

4.
普觉锰矿是黔东地区典型的南华纪"大塘坡式"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一系列后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沉积型锰矿的埋藏和保存具有重要影响,深部构造格架及其与含锰岩系之间关系的勘查分析对区内找矿预测和深部锰矿勘查十分关键。为了查明普觉锰矿区成矿地质体和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AMT)对区内地下电性结构特征和构造格架进行研究。在物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与测区地电结构大致相似的构造理论模型,通过开展不同模式的理论模型反演计算,优选出了适宜于研究区的Occam-TE一维反演为初始模型的非线性共轭梯度TM模式二维反演方法。运用上述反演方法对区内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识别了区内构造格架和含锰岩系的空间展布特征及二者的接触关系,查明了断层F0在深部未对含锰岩系造成破坏。应用研究结果表明,AMT对指导普觉锰矿区及毗邻地区开展深部找矿预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严新泺 《地质与勘探》2021,57(6):1366-1373
广西凤山县顶头金矿勘查区具有较好的探寻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潜力,该类型金矿主要受断层控制。为了查明勘查区内断层构造的深部展布情况,进而为钻探工程布置提供依据,在工作区36、56、128线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AMT)测深工作;测得数据采用二维反演,生成电阻率反演剖面图,并结合工作区地质特征等对3条剖面进行地质解译;解译结果为推断F1、F2控矿断层深部总体仍向南西倾斜,且产状逐渐变陡,施工钻孔时应布置斜孔,方位南东。在36线、56线布置钻孔验证,均见到金矿(化)体,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见矿位置均与AMT断面对应的中-低阻带相吻合。总体结果表明,AMT法在本区识别断层构造是有效的,值得在滇黔桂地区勘查金矿时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2)
岗子矿泉水位于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岗子村西南,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HCO3-Ca2+)型,水中偏硅酸含量30. 89~35. 82 mg/L,变化较大,为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通过多期的水质检测结果对比,认为其水质较为稳定。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泉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头道河河谷的中上游地区的大气降水,通过岩石裂隙、断裂构造,进入到地层深部,在深部运移流通过程中,与周围岩石发生了一系列水岩反应形成矿泉水,并最终以人工钻孔的形式被揭露。  相似文献   

7.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东段的多金属成矿带内。为探明该矿床控矿构造的电性特征,笔者在矿区布设两条地球物理(音频大地电磁AMT、大地电磁MT)测线进行数据采集,并经过详细的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得到较好的地下电性结构剖面。结合长期野外调查和物性、钻孔资料,解译出9条断裂,其中包含4条含矿断裂和4条隐伏断裂,1个深部隐伏岩体,划定2个深部有利找矿点(即Ft2和F24断裂深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银坑示范区中深部金属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在该区开展AMT工作目的是了解3km以浅地层分布、岩体展布及构造特征,为深部找矿提供基础地质信息。采用AMT张量观测方案采集了5条AMT剖面的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反演得到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断面图。对标本电阻率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沉积岩、变质岩及岩体存在电阻率差异,并建立了示范区的电性与地层对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AMT地电断面图,揭示了江背岩体、长潭岩体的空间展布及深部"无根"特征;发现了一个隐伏岩体-柳木坑岩体;推断了3km以浅变质岩系、沉积岩系地层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MT可为"第二找矿空间"提供有益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9.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铁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保山—镇康成矿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矿区重力、航磁及地质等综合资料分析,认为芦子园地区存在隐伏酸性岩体。为查明隐伏岩体的分布特征、起伏形态及埋深,本次研究使用了大地电磁法(AMT)和重力三维反演方法。通过重力三维反演图可以看出芦子园地区隐伏岩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通过AMT二维反演反映出深部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形态及埋深。结合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了岩体与地表、近地表的铁铅锌矿化关系,为深部找矿指出了方向,进一步指导勘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相山铀矿田是华南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田,其关键控矿要素主要有岩性界面控矿、断裂构造控矿、次火山岩体控矿等,这些要素多伴随明显的电性差异,可以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来识别。为解决相山铀矿田AMT测量过程中因测点缺失造成的反演及解译结果准确性降低的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二维电磁数值模拟研究,模拟对比了连续缺失不同数量测点的剖面,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山地区的地电结构中,当剖面上只有个别测点缺失时,对反演结果影响不大,但是当剖面上缺失较多的测点时,不仅对测点缺失处的地下信息有影响,还对整条剖面的反演结果造成影响;此外,数据质量的高低也会对缺失点数量与反演结果的关系造成影响,当数据质量好时,测点缺失的个数可以适当增多,当采集的测点数据质量差时,要尽量保证测点数据的完整,以提高反演结果的准确性;缺失测点对浅地表的影响要大过对深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二连盆地伊和高勒地区地层结构特征、砂体分布情况,探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玄武岩覆盖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项目组在该区域布设两条测线,通过数据反演得到两条剖面的电性分布特征,经推断解释电性剖面,圈定了深部砂体,分析了基底起伏、断裂展布等地质要素。经钻孔资料验证,本次AMT探测结果可靠,可以清晰地反映盆地基底起伏、地层结构及砂体分布情况,为伊和高勒地区铀资源潜力预测及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马扎拉金锑矿床0线勘探线上电阻率联合剖面测量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两种电法手段的对比分析,表明矿区东南部构造交汇区域的0线勘探线剖面电性特征呈南北高中间低、浅部低深部高、深部电阻率比浅部异常大的特征。结合已有地质调查成果综合分析,在该剖面上解译出可能的岩体2处,可能的北倾断裂5条,并大致估算了这些地质体的规模。矿区东南部近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近南北向断裂交汇处为有利的找矿位置,而0线剖面上一系列近东西向北倾断裂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评估和验证。  相似文献   

13.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ntle CO2should involv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CO2source to accumulation.The crust-mantle pathway system is the key controlling factor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antle CO2,bu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The pathway system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CO2distribution in the Bohai Sea are analyzed using data on fault styles and information on the mantle and lithosphere.The relation between volcanic rock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antle CO2is reassessed using age data for CO2accumulations.The distribution of mantle CO2is controlled by uplift of the asthenosphere and upper mantle,magma conduits in the mantle and fault systems in the crust.Uplifted regions of the asthenosphere are accumulation areas for CO2.The area with uplift of the Moho exhibits accumulation of mantle CO2at depth.CO2was mainly derived from vertical migration through the upper mantle and lower crust.The fault style in the upper crust controls the distance of horizontal migration and the locations of CO2concentrations.The distribution of mantle CO2and volcanic rocks are not the same,but both probably followed the same pathways sometimes.Mantle CO2in the Bohai Sea is concentrated in the Bozhong sag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particularly in a trap that formed before 5.1 Ma and is connected to crustal faults(the Bozhang faults)and lithospheric faults(the Tanlu faults).  相似文献   

14.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在泸沽湖地区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在分析地热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大地电磁测深(MT)数据联合反演,结合地热资源赋存有关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反演图件进行推断解释,查明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位置、产状、规模及地下热储层深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能在川藏铁路色拉哈段隧道选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规避地质灾害体,本文针对色拉哈断裂及邻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三维阵列探测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可靠的三维精细电性结构.结合地表活动断裂调查结果,对区内三维电性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解释.研究表明,色拉哈断裂及邻区地表至500 m,整体表现为高阻特征,局部受断裂控制的区域为低阻特征;500 m以下电阻率下降显著,推测是断裂带在500 m以下的深部构造富含水体所致;此外,位于色拉哈断裂北侧的木格措南阶区以及南侧的断裂交汇区东侧发育两处高导体C1和C2,推测为区内含水的构造软岩,在设计隧道路线的过程中,应尽量避让.   相似文献   

16.
幔源CO_2释出机理、脱气模式及成藏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幔源CO2如何从地幔岩浆中脱出并进入沉积地层中形成CO2气藏聚集这一关键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前缘方向。研究表明,地幔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和碱性岩浆才是深部流体和CO2等挥发份大量赋存、渗滤和释出的场所。浅成侵入岩、次火山岩和火山通道等是CO2释放和聚集的有利位置,岩浆期后和岩浆衰弱期的热液活动阶段是CO2大量释放和聚集的有利时期。幔源CO2进入沉积盆地中具有3种脱气模式,即沿岩石圈断裂直接脱气模式、热流底辟体脱气模式和壳内岩浆房-基底断裂组合脱气模式。CO2的固有物化性质决定其运移相态多样,具有运移和聚集过程同步的特征。只有在满足大量的化学消耗及地层水或原油的溶解和耗散之后才能形成CO2有效聚集。幔源CO2成藏和分布主要受岩浆气源体和气源断裂体系的控制。今后,在超临界CO2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CO2与深大断裂及火山岩的关系、CO2脱气运移机制、CO与常规烃类油气的耦合差异成藏机制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均为深部勘查常用方法。AMT方法采集频带较宽,但存在“死频带”,在“死频带”范围无法完全得到地质体响应。CSAMT信噪比高,但通常受发射功率的限制,收发距离一般放置不够远,容易过早进入“近区”。本文展示了将两种方法数据拼接组合的一种处理方式:首先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CSAMT和AMT均匀半空间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结果表明,CSAMT远区与AMT数据拼接具有可行性;选择湖南仁里铌钽矿床7号剖面的野外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将同测点位置的CSAMT远区数据和AMT同测点同模式数据相“拼接”,合成新AMT数据;最后进行反演,反演结果与钻探结果对应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介绍和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出发,通过介绍音频大地电磁(AMT)法工作布置、资料采集和处理流程,说明了该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自主开发的二维大地电磁处理与反演解释及成像软件系统(MTSoft2D2.0)的功能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将系统中改进的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NLCG)方法应用于资料反演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确定了研究区的热储地层的深度与厚度,以及地质构造分布的基本情况。结果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含水层及地热资源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