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轴对称型金属弹簧海洋重力仪在动态测量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载体扰动加速度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制的CHZ-Ⅱ型海洋重力仪为例,在建立其测量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载体垂向扰动对重力仪的电容微位移检测以及动态非线性误差的影响.结果 表明:载体垂向扰动加速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电容微位移检测的输出,且垂向扰动加速度是海洋重力仪非线性误差的直接影响因素.这对提高海洋重力仪的动态测量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我国自主研发的SAG-2M型海洋重力仪的技术性能,验证其获取重力数据的可靠性,选用德国KSS31M型海洋重力仪开展同船比测工作。按照海洋地质调查规范分别处理了2台重力仪的原始重力数据,对2台重力仪得到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数据的交点差、测线及网格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型号重力仪测量精度相当,数据异常形态及变化趋势一致,幅值基本吻合,两者数据高度线性相关。通过此次同船比测工作,认为我国自主研发的SAG-2M型海洋重力仪平台稳定,测量精度与德国KSS31M型海洋重力仪相当,该比测结果对今后SAG-2M型海洋重力仪的研发及测量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海中部和北部海域重力异常特征与地壳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共同协作使用“向阳红”五号海洋调查船,利用西德GSS-2型海洋重力仪和我国的CHHK-1型核子旋进式磁力仪,在南海珠江口外海域(北纬22°—17°、东经113°50′—115°10′),进行约3000公里的海洋重力、磁力和测深。设计的测线方向为南北向,测线距为10海里。  相似文献   

4.
量子重力仪是近30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绝对重力仪,目前对该新型重力仪的研究已进入小型化和实用化阶段.国内外基于量子重力仪的地球科学研究发展较快,应用研究包括火山活动监测、海洋绝对重力测绘和航空绝对重力测量等.由浙江省量子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研制的ZAG-E型量子重力仪具有体积小、易搬运和稳定性高等优点,其绝对重力测量精确度可以达到10 μGal.基于该量子重力仪,开展了地震台连续绝对重力测量的相关研究,着重介绍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燕子沟地震台进行的连续绝对重力测量,该研究有助于构建该地区的重力基准和分析地质地形构造以及地质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基于量子重力仪的精密重力测量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绝对重力数据.未来,量子重力仪有望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球物理和地表绝对重力测绘等地球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小型可移式重力仪是一种用绝对法来测定地球重力值的装置,地球各点重力值及其变化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天文、气象、海洋、地球形状、大地测量、地质构造、地球物理探矿、地震预报、近代物理及精密计量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均需要准确的重力值,特别是建立高精度的绝对重力基准网乃是国家的基础建设工程。如发展空间技术,卫星和洲际导弹的轨道设计和惯性导航等都需要提供场地附近准确、密集的重力值和重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重力仪漂移系数对于观测数据的有效零漂改正,进而获得可靠重力观测数据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提出利用模糊加权线性回归法进行重力仪漂移系数计算,通过对理论与实际的重力仪静态数据的试验、比较与分析,认为该方法具有计算自动化、有效压制干扰、计算结果稳定等特点,能够实现对重力仪漂移系数的有效计算,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劲松  叶宇星  徐行  等 《江苏地质》2016,40(2):326-330
分析了直线型KSS31M(SN035)海洋重力仪短期负漂移现象的原因、采取的处理措施和经验总结,认为在减震措施不足的情况下,重力仪长期经受震动,而频繁的搬动会使重力仪弹性系统中的金属弹簧产生较大的弹性疲劳,这种影响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由此可能导致月漂移超标;陀螺稳定平台轴因承受震动磨损较严重,轴承间隙变大,导致安装在平台之上的重力传感器经过抛物线测试之后不能完全垂直指向地心,重力在水平方向存在一个微小的分量,最终导致重力读数偏小,即短期负漂移;重力基点环境的变化等对漂移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在搬动重力仪后将仪器保持足够长时间的恒温后再开机,密切监测一段时间,以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8.
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日、月引力对海水作用形成海洋潮汐,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对陆地上固体物质的作用只是近几十年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各种观测仪器(重力仪、地倾斜仪等)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固体潮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在进行重力静态观测、重力流动测量、地形变测量、地下水位观测以及有关仪器研制等方面,都需要考虑到固体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造公用海洋调查船及设立用船计划专项的建议文圣常,苏纪兰(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北京100864)关键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调查船发展海洋经济对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归属我国的海域的开发更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资源依托之一。为满足开发...  相似文献   

10.
海洋生物高值利用是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是全球科技创新中最具实效性和创新性的领域之一。借助于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开发海洋生物基化学资源、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生物基因资源,获得海洋食品、海洋药物、海洋功能制品、海洋生物质能等高值制品,将成为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分析了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在该领域的布局情况和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提出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研究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地质科学的发展,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部署,已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通过整合共同组建中国科学院南方海洋科学基地。中国科学院院长路再祥院士指出:“两所整合,是为了保持与加强我国这支可贵的南方地球与海洋科学研究队伍,为国家未来发展及世界地球与海洋科学作出应有贡献。”大陆边缘动力学与矿产资源;海-陆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将是南方海洋科学基地今后主要研究与发展创新的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从2003年(二十七卷)起,将作为中…  相似文献   

12.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海洋强国建设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了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机构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并对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要聚焦最紧迫、最真实的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点方向进行战略布局,以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石油及矿产勘探和地质构造研究等领域,重力法是一种常用的重要方法,重力法的应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力测量设备—重力仪,高精度重力仪对重力法的应用和普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出研究有望用于物探领域的高精度小型化冷原子重力仪。首先,用改进的磁场线圈代替昂贵且笨重的坡莫合金来实现杂散磁场的屏蔽;其次,利用一个紧凑且小尺寸的被动隔振平台来实现地面振动的抑制。在探询时间为120 ms且重复率为2.2Hz的情况下,该冷原子重力仪的重力测量灵敏度达到1.0×10-7g/Hz1/2;1 000 s积分时间,重力测量分辨率为5.7×10-9g。为了验证冷原子重力仪设备的稳定性,不间断测量了128 h的潮汐信号。除此之外,发生在2013年9月28号巴基斯坦的一小时地震波信号被我们的高精度冷原子重力仪采集到,该信号与附近的传统地震仪测量到的地震波信号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是研究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地球化学循环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载体之一,精确的测年结果是上述研究的重要前提.随着海洋沉积物测年理论、技术设备不断突破,测年方法如210pb法、137Cs法、AMS14C测年、光释光法、古地磁定年、天文轨道调谐法、氧同位素曲线对比、电子自旋共振法、铀系法等层出不穷.文章总结了海洋地质...  相似文献   

15.
重力仪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曾华霖 《物探与化探》1999,23(2):84-89,103
根据最近的英文文献,综述了世界上重力仪的现状及的发展,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式超级重力仪,以及重力仪的一个新的设计思想-─应用绝对标度测量相对重力.  相似文献   

16.
海洋地质学是海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通过海洋沉积物研究第四纪气候与环境问题又是海洋地质学的部分研究内容。现在,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已设立了海岸线分委员会和珊瑚礁分委员会。国内许多单位都做了不少海洋及海岸的工作,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内的海洋所、南海所、地质所、地球化学所等。  相似文献   

17.
莫杰 《地质论评》1987,33(1):101-102
中国海洋地质学会、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首届《碳酸盐比较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3日至8日在按海城市青岛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工业部、地质矿产部、国  相似文献   

18.
叶开祥 《地质论评》1983,29(2):200-200
由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地质学会召开的“东海地质讨论会”,于1982年12月1日至6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具体筹备。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  相似文献   

19.
198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撰写的我国第一本区域海洋地质研究论文集《黄东海地质》,1984年该文集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撰写的我国第一本区域海洋地质研究专著《渤海地质》,1986年该专著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接着,1987年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秦蕴珊、赵一阳,陈丽蓉、赵松龄主编的区域海洋地质专著《东海地质》。在此之前,尚无一本专著系统、全面地论述过东海的地质问题,该出填补了这项空白。  相似文献   

20.
《地质论评》1980,26(2):179-180
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79年10月24日在杭州召开成立大会。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地质部和有关高等院校等单位共10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地质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林真平同志代表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