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的规划体系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协调且衔接不足以致于冲突频现,矛盾频出.我国的规划由于涵盖部门多,技术标准不统一,规划期年不一致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开发管理的混乱以及社会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我国的规划体系中影响最大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简称"三规"."三规合一"就是要使这三种规划的内容相互统一衔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规划平台上去,形成一个一张图的大规划体系.本文将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三规合一信息化平台构建方案的研究,为三规合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三规合一"基础数据、规划编制成果等在发改委、规划、国土等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共享交换,以Arc GIS Server10平台,使用Service GIS技术,开发了将"三规合一"数据成果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共享发布、注册申请、审批管理的系统,为"三规"统一规划的编制审批、调整修编、实施评估等工作提供了共享交换平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城市以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多规合一"工作,以期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但是,大部分地区实践的"多规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侧重于多规空间数据展示和协同审批等方面,而对面向土地规划管理方面并无相关应用.本文首先尝试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多规合一的关系进行探讨;进而梳理出面向土地规划管理的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建设思路;最后重点研究解决了土地集约利用管理、建设用地选址预审、土地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功能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黎夏  刘小平 《遥感学报》2016,20(5):1308-1318
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乡规划都是法定规划,但由于规划主体、技术标准和编制办法、实施手段和监督机制等的不同,导致"三规分离"、各个规划之间相互冲突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国家为了消除冲突,正在开展"三规合一"的有关工作,但缺乏有关技术手段的支持。本文以地理信息科学为出发点,对地理过程建模在国内外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地理模拟与优化的框架体系可以成为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三规合一"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架构设计——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婷  吴掠桅  秦萧 《测绘通报》2017,(12):117-121
"多规合一"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积极推进的改革措施,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科学开展"多规合一"工作,促进部门规划数据共享共建、加强各规划编制过程衔接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当今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天地图""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政府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应当如何构建,如何有效衔接既有智慧城市成果,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在深入梳理国内典型城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数据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4个方面全面开展"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架构设计,以期为后续其他城市信息平台的建设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要求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民主化水平。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抓手,在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时也为各地"多规合一"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梳理"多规合一"现阶段关键问题基础上,基于南京市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基础数据支撑,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的意义、内涵、目标定位以及与智慧城市其他信息平台间的关系,进而制定平台具体任务及建设思路,最终提出"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通过对"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理念与架构的深度剖析,提出一套集多规数据融合、业务协同、辅助决策于一体的"多规合一"平台解决思路,并以南京为案例展开具体应用实践,以期为各地"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与"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多规合一"是新时期规划编制与管理的重要工作途径,是规划体制创新的突破点,也是解决当前城乡发展矛盾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分析榆林当前"多规合一"面临的难点,并对"多规合一"的建构方向进行讨论,为今后榆林"多规合一"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是落实市县级“多规合一”试点要求,开展空间规划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的重要举措.指标体系是规划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规划特点和核心任务.本文在深入探讨榆林国土空间综合规划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坚持宏观性、系统性、适应性、简明性和有效性的原则,构建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领域的国土空间综合规划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多规合一”是我国当前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手段.本文以南海、句容、姜堰、嘉兴4个“多规合一”国家试点县市为例,研究总结不同试点的实践模式,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多规合一”在技术与制度方面的障碍因素.从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管理实施3个维度提出“多规合一”编制和推进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底图编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需要统一、标准的空间规划底图(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规范等),可为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并准确划定边界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的细化提供技术支撑。为此,本文分析"多规合一"存在的空间基准、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底图、规划基础平台等主要技术问题,提出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编制空间规划底图的方法,并进行黑龙江、海南"多规合一"试点应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分析了现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现代地籍的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进而研究探讨了城乡一体化“现代地籍”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并总结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三图”一体化的设想,即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统一测绘,分库置于同一GIS管理之下;并从“三图”测绘工作的异同点、数字测图制图,GIS数据库等方面探讨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面向全国内河水运的发展,站在长江水运需求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时期长江数字航道发展肩负的使命、面临的挑战,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变革、发展长江航道建、管、养与服务的业务模式,从发展战略、应对策略两方面提出了长江数字航道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规合一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边长投影变形较大的地区,通过边长投影变形的计算、处理,各自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依托自然资源部门的测绘技术力量,进行转换处理。消除自然资源部门同城乡建设部门之间由于坐标系统不同带来的差异,在满足工程建设精度要求、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满足自然资源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便于城镇土地调查数据整合,减少数据整合过程中人为干预引起的问题,规范数据属性,在"以地控税"数据整合过程,采用ArcGIS软件中的模型生成器(Model Builder)构造地理处理工作流,进行流程化处理,可以简化工作步骤、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处理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3S"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先娈  顾和和  尹鹏程 《四川测绘》2006,29(3):129-130,138
为促进现代测量技术和信息化成果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保证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在传统地籍变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3S”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及工作流程,并对该模式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安全 《现代测绘》2006,29(4):42-44
通过工作实践,总结“3S”在新一轮土地更新调查中的作用,提出了“3S”集成技术的方法。设计出“3S”集成技术的在新一轮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应用流程。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3S"及其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S"技术在国土部门中应用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技术的发展,由于"3S"技术各有侧重,加之目前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具有变更速度快、数据精度要求高等特点,"3S"技术集成应用成为必要和趋势。"3S"集成模式多样化,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要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速度、数量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相适应的集成模式,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相似文献   

19.
Creating virtual environment models often requires geometric data from range sensors as well as photometric data from CCD cameras. The model must be geometrically correct, visually realistic, and small enough in size to allow real-time rendering. We present an approach based on 3D range sensor data, multiple CCD cameras, and a colour high-resolution digital still camera. The multiple CCD cameras provide images for a photogrammetric bundle adjustment with constraints. The results of the bundle adjustments are used to register the 3D images from the range sensor in one coordinate system. The images from the high-resolution still camera provide the texture for the final model.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the techniqu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3D images, the building of the efficient geometric model, and the regist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exture with a simplified geometric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