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干热风研究概况干热风是甘肃河西走廊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灾害,群众称之“热东风”。对小麦扬花、灌浆、成熟危害很大,受干热风影响危害的小麦面积约400多万亩。因此,各级农业领导和农业生产部门都很重视防御干热风。自从六十年代以来,就陆续地进行了小麦干热风研究,研究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六十年代,气象部门组织了河西干热风  相似文献   

2.
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的一种高温低湿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天气。它比霜冻、大风、冰雹出现的次数多,成为影响我国北方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我省是干热风危害较重的省份之一。农民群众有句谚语:“麦怕四月(阴历)风,风过一场空”,就是说的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我省干热风一般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即小麦扬花灌浆期约30天时间里。危害区域南起秦岭北坡,北到延  相似文献   

3.
干热风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热风天气是我区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在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我区小麦灌浆乳熟期间,如果遇到干热风天气,常使小麦青干逼熟,造成减产。一般可使小麦减产5—10%,严重的年份可减产20%以上。因此做好干热风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十分重要的。 干热风天气,从气象上考虑是着眼于“干”和“热”两个因子。我们以小麦灌浆乳熟阶段的每日14  相似文献   

4.
干热风是我国北方小麦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从黄淮平原,经河西走廊(下称河西地区),到南疆盆地北缘及北疆盆地南缘这条纬度带内,常出现干热风。有些地方称它为“火风”、“热风”、“干旱风”。 提到干热风,人们还往往把它和干旱相提并论,因此有必要指出干热风和干旱的联系及区别。干热风和干旱有地理及气候背景上的联系,即在干旱地区和长期干旱的情况下,最常出现干热风天气。但干热风是一种持续较短的特定的天气现象。此外,作物受害的症状也不一样,受干热风影响,植株很快地由上往下青干,而干旱则是慢慢地由下往上黄枯。 在小麦的扬花灌浆期,如果连续几天出现干热风天气,常常会使小麦青干逼熟,茎叶干枯,呈灰绿色,叶片萎蔫卷曲,籽粒干瘪。受干热风危害的作物主要是春冬小麦,此外,还会造成青棵青干瘪粒,棉桃脱落,玉米及豆类作物减产等。 干热风的特征 河西地区,特别是地处沙漠边缘的民勤、金塔地区的干热风,对作物危害较重。其危害的关键期一般是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东部略早,西部稍迟。  相似文献   

5.
喷洒草木灰水防御干热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顷麦浪,丰收在望。这时,如果突然刮起又干又热的西南风或偏南风,连续几天功夫,就会使小麦叶片凋萎卷缩,麦芒炸开,穗子发灰,籽粒干瘪,产量下降,丰收就成了“风收”,群众把这种受害后的小麦籽粒,形象地比喻成“雀舌头”,千粒重大大降低,可减产10—40%。 干热风为什么对小麦生育后期会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小麦从灌浆到成熟阶段,植株体内物质的合成、转化和运输都很活跃,在这个时期如果遇到了干热风,在高温、低湿和风综合影响下,植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7.
小麦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小麦受干热风危害为扬花至灌浆期。扬花期可造成小花不孕,灌浆期影响千粒重。其中受干热风危害最敏感的时期是小麦进入乳熟中期后的十天内,此期若出现干热风。轻则可使小麦减产5%左右。重则可使小麦减产10—20%。我县历史上的严重干热风年。曾经造成小麦大量减产。因此,在小麦生长后期管理中,积极做好小麦干热风的预防,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当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时期,我省小麦产区易受飞'热风危害,如不采取措施防御,可使茎叶青枯,籽粒干批,造成减产。2、大力背造农川防护林带是战胜i;热的恨本措施;选择抗早的优良品种,适时一ltl.播、早管、一旱施肥,促早熟使小麦在一l飞热风到来前已成熟或收获,[,f减免危害。③冷衬前用氯化钙闷种;拔节到抽穗前喷施草木灰水;扬花到灌浆期喷石油助长剂,llf加强光合作用和灌浆速度,增加叶片含水率,减少蒸发,也可大大地减轻危害。④干热风来前一、两天灌一次水或干热风到来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6,(2):12-16
干热风(群众又称西南风、火风、旱风等)是我区小麦生育后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繁,影响范围广,对小麦生产危害很大。为坚决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夺取小麦丰收,我们对小麦干热风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现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廊坊地区干热风指标的确定及其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剑非  张增福 《气象》1979,5(9):28-29
河北省廊坊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一个主要农业气候问题,就是在灌浆期间常遇干热风天气,引起小麦干尖、黄叶、枯熟、秕粒,轻则减产10%,重则减产20—30%。据调查,由于地理位置、土壤、生产水平的不同,在干热风来临时,全地区三片九个县小麦受害情况有很大差别。本文仅就干热风指标的确定和区划两方面提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5,(5):32-32
干热风(有些地区也叫做“干旱风”、“热风”、“火风”等)是发生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广大麦作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我区从1950—1972年的23年中,有7年发生了严重的干热风危害,使小麦减产20%以上。因此,如何防御干热风的危害,就成为我区小麦生产中的重大课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区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在三  相似文献   

12.
春末夏初,是泰安地区数百万亩小麦灌浆高峰时期,这时,往往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危害。轻干热风年减产5%左右,重干热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危害籽粒灌浆最严重的灾害.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可分为灾害防御田间试验期、大发展期和成果巩固与综合发展期.自建国以来,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逐步构建了灾害等级指标,初步取得了灾害对小麦影响机理研究成果,开展了区域特征较强的干热风灾害形势分析及预报技术方法研究,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干热风灾害防御办法,但目前还存在灾害预报分析方法不成体系、机理研究不足等问题.今后,对小麦干热风的研究应朝着机理深入分析、灾害立体监测、动态评估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熟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御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多数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干热风是我省小麦生育后期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常年十有八、九到小麦生育后期要发生“西南火风”的逼热情况,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达20%以上。为避免或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1974—1977年我省着重就石油助长剂预防小麦干热风的作用和效应进行调查,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石油助长剂增产效果一般为10%左右,起到了“有灾抗灾,无灾增产”的作用,目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运城地区1994、1995年干热风情况的分析裴秀苗,张迎福,宋文亮(运城地区气象局044000)1994年和1995年的5月中旬至6月初,正值小麦扬花~灌浆的关键时期,我区持续高温、少雨、多风,致使本区小麦不同程度地遭受干热风袭击。这两年干热风的影...  相似文献   

17.
干热风对小麦灌浆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热风对小麦危害,主要是使小麦千粒重下降,而造成减产。为了进一步研究干热风使千粒重下降的原因,本协作组分别在黄淮海、宁夏河套、河西走廊和新疆主要冬春麦区,布设泰安、荷泽、徐州等14个站,按照统一试验方案,从小麦开始灌浆起,逐日  相似文献   

18.
干热风天气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一般发生在六月份,个别年份五月下旬也有出现。对小麦危害的时间是五月下旬到六月上中旬。这时正是小麦灌浆.扬花.乳熟期。若遇干热风,小麦蒸腾作用加剧,体内水分大量消耗,而根部吸收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大量蒸腾的需  相似文献   

19.
干热风是济宁地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称为“西南火风”,有时风力并不大。这种风在我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小麦正处于乳熟到黄熟期,遇到这种风后,易造成小麦秕粒减产。因此,群众有“麦到芒种,不熟自死”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是我省小麦主产区,每年五月中旬——六月中旬,小麦自东而西陆续进入灌浆中后期,这一时期正是陕西省干旱少雨温度急剧升高的时段,也正是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时期。几天的干热风天气常可使即将丰收的小麦大面积减产,少者百分之十,多达百分之二十或以上,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