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和对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构造改造作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认为白垩纪为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沉积了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以湖泊-沼泽相为主的砂泥岩组合,是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的良好的区域盖层.虽然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改造作用,但构造应力以挤压抬升为主,除局部地区发生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外,总体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系统保持条件的影响不大.中生代经历了4个期次的岩浆活动,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较强烈,受其影响石炭系-二叠系局部发生热接触变质或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但影响范围有限.石炭系-二叠系内部发育4个沉积旋回,尤其是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发育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的泥页岩,既是良好的烃源岩,也是良好的盖层.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虽然经历了华力西末期-印支期的长期抬升剥蚀,但地球物理资料显示石炭系-二叠系在额济纳旗-务桃亥一带分布较为稳定,残留厚度一般1000~2000m,局部厚度大于3000m.油气显示信息表明,石炭系-二叠系具有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油气资源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调查与勘探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构造带发育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2期叠合盆地,其中中生代盆地群是在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发育的上叠盆地。盆地内部及周缘地质体均发现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烃源岩。准噶尔、三塘湖、吐哈、银额等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调查与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二连、松辽等盆地相继获得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赋存信息。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有望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华力西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侵入岩露头分布和构造活动特征的分析,认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侵入岩与构造活动对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影响较大,印支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仅对部分地区烃源岩成熟度有影响,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对区内烃源岩演化程度无影响。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系阿木山组(干泉组)和下—中二叠统菊石滩组烃源岩过成熟主要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的影响,上二叠统哈尔苏海组烃源岩演化程度受燕山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期次侵入岩和构造活动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影响的平面展布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不存在区域变质,成熟度总体为成熟—高成熟,部分剖面(井)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达到过成熟),是由侵入岩的热接触变质和构造活动的动力变质造成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为成熟—高成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的平面展布和纵向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对华力西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侵入岩露头分布和构造活动特征的分析,认为华力西晚期、燕山期侵入岩与构造活动对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影响较大,印支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仅对部分地区烃源岩成熟度有影响,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对区内烃源岩演化程度无影响。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系阿木山组(干泉组)和下—中二叠统菊石滩组烃源岩过成熟主要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的影响,上二叠统哈尔苏海组烃源岩演化程度受燕山期侵入岩和构造活动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期次侵入岩和构造活动对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影响的平面展布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不存在区域变质,成熟度总体为成熟—高成熟,部分剖面(井)烃源岩演化程度较高(达到过成熟),是由侵入岩的热接触变质和构造活动的动力变质造成的。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程度适中,为成熟—高成熟。  相似文献   

5.
在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史的研究,结合储、盖务件与保存条件评价,总结了区内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区内残留了厚数千米的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反映了裂谷型盆地的沉积特征.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Ⅱ-Ⅲ类干酪根为主,TOC含量中等,R_0一般为0.79%~1.08%,烃源岩演化以成熟为主,部分剖面受构造动力作用的影响达到过成熟.受盆地沉积与演化的控制,区内发育滨岸相砂砾岩、台地斜坡相生物碎屑灰岩、火山碎屑岩(或火山角砾岩)、火山熔岩、风化壳等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广泛分布的白垩系为良好的区域盖层,主要成烃期之后的构造作用以坳陷沉降或挤压抬升为主,有利于油气系统的保存.获得了一些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关的油气赋存的信息,显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形成演化、沉积充填、烃源岩分布与地球化学特征、烃源岩热演化史,以及石炭系—二叠系沉积之后的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的综合研究,提出了银额盆地为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叠合盆地的新认识,查明石炭系—二叠系为陆内裂谷盆地沉积产物,发育多套厚度大、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演化程度中等—高的良好烃源岩,明确了其油气地质条件。优选的油气远景区经国土资源部竞争性出让,企业加大勘探投入,于务桃亥勘查区拐子湖凹陷首钻(拐参1井)获初期日产原油51.67 m3、天然气7290 m3的工业油气流,温图高勒苏木勘查区哈日凹陷首钻(延哈参1井)获日产天然气9.15万m3(无阻流量)的工业气流及少量凝析油,实现了1955年勘探以来油气的重大突破。通过对2口油气突破井产层时代的厘定,以及油气源的对比,明确了油气产层时代为二叠纪,指明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应为区内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9.
对河西走廊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演化、生烃条件、储集条件、生储盖组合类型和保存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层系。研究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以浅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前黑山组—太原组发育多套暗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为主的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中等—较高,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烃源岩演化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成岩作用强烈,原始粒间孔隙不发育,但不乏溶蚀孔隙较发育的中等—较好的碎屑岩储集层,而且碳酸盐岩也是区内重要的储集层类;中生界为区域盖层,石炭系—二叠系内部的砂泥岩组合构成纵向上的储盖组合;可形成内生连续式、上生下储式、潜山式等多种生储盖组合类型。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分布的油气苗或钻井油气显示,为存在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影响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与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的关键地质问题,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采用盆山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结合的工作手段,在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形成与演化、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展布、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认识。明确了银额盆地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为典型的裂谷裂陷盆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发现多套厚度大、横向分布稳定,且有机质丰度中等—高,并以II型干酪根为主的成熟—高成熟烃源岩,不存在区域变质;于上古生界风化壳钻获的天然气和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显著亲缘关系;初步预测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资源前景,圈定了有利勘探区和较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纪-二叠纪盆地基底结构构造和石炭系-二叠系岩石地层特征、沉积演化、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统一的裂谷盆地.盆地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为由北向南的上超沉积,早二叠世中期-晚二叠世为由南向北的下超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阿木山期为盆地演化的鼎盛时期,以浅海陆棚相沉积为主;在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烃源岩演化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厚度较大、有机碳(TOC)含量中等-较高、以Ⅱ类干酪根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演化主要受埋藏史的影响,以成熟-高成熟为主.局部地区受华力西末期-燕山期侵入岩热接触的影响,或构造改造强烈的区带受构造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烃源岩演化达到过成熟.  相似文献   

12.
在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史的研究,结合储、盖条件与保存条件评价,总结了区内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区内残留了厚数千米的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反映了裂谷型盆地的沉积特征。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Ⅱ—Ⅲ类干酪根为主,TOC含量中等,Ro一般为0.79%~1.08%,烃源岩演化以成熟为主,部分剖面受构造动力作用的影响达到过成熟。受盆地沉积与演化的控制,区内发育滨岸相砂砾岩、台地斜坡相生物碎屑灰岩、火山碎屑岩(或火山角砾岩)、火山熔岩、风化壳等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广泛分布的白垩系为良好的区域盖层,主要成烃期之后的构造作用以坳陷沉降或挤压抬升为主,有利于油气系统的保存。获得了一些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关的油气赋存的信息,显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定量评价盆地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是油气勘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多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证实额济纳旗及邻区的石炭系—二叠系发育了浅海陆棚相以泥页岩为主的烃源岩。研究表明,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和哈尔苏海组3套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与构造活动、埋藏深度有关,多数有机质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显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分布特征、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烃源岩展布、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史的研究,结合储、盖务件与保存条件评价,总结了区内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地质条件.区内残留了厚数千米的上石炭统-上二叠统,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反映了裂谷型盆地的沉积特征.广泛发育的浅海陆棚相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条件,以Ⅱ-Ⅲ类干酪根为主,TOC含量中等,R_0一般为0.79%~1.08%,烃源岩演化以成熟为主,部分剖面受构造动力作用的影响达到过成熟.受盆地沉积与演化的控制,区内发育滨岸相砂砾岩、台地斜坡相生物碎屑灰岩、火山碎屑岩(或火山角砾岩)、火山熔岩、风化壳等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广泛分布的白垩系为良好的区域盖层,主要成烃期之后的构造作用以坳陷沉降或挤压抬升为主,有利于油气系统的保存.获得了一些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有关的油气赋存的信息,显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赵志魁  江涛  贺君玲 《地质通报》2011,30(203):221-227
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处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形成了石炭纪—二叠纪泛盆地,松辽盆地是在残留的石炭系—二叠系盆地之上形成和演化的,石炭系—二叠系分布面积达7.2×104km2。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二叠系以极低变质岩为主,泥岩的有机质成熟度和丰度较高,剩余生烃潜力普遍较低。盆地东部地区的二叠系泥岩厚度超过1000m,而成熟度低于北部和西部地区,处于过成熟阶段,至今仍具备生烃能力。上覆中生代地层沉积后,东部地区的二叠系泥岩有机质成熟度增幅较大,发生了二次生烃,生烃量巨大并得到有效保存,形成原生和次生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其资源潜力,为该区寻找油气战略接替区提供科学依据。以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查和研究,首次获得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流,在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海相新层系油气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快速埋藏期、稳定期与强烈抬升剥蚀期,新生代以来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存在着差异;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存在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该区构造运动控制;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调查分析表明,新层系石炭系油气条件良好,资源前景广阔,是柴达木盆地下一步勘探的接替层系。  相似文献   

17.
定量评价盆地的烃源岩生烃潜力是油气勘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多项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指标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证实额济纳旗及邻区的石发系-二叠系发育了浅海陆棚相以泥页岩为主的烃源岩.研究表明,该区石炭系-二叠系的阿木山组、埋汗哈达组和哈尔苏海组3套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与构造活动、埋藏深度有关,多数有机质演化程度处于成熟阶段,显示区内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调查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海相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其资源潜力,为该区寻找油气战略接替区提供科学依据。以柴达木盆地石炭系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查和研究,首次获得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流,在柴达木盆地古生界海相新层系油气方面取得重要发现; 综合区域调查、平衡剖面反演及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获取柴达木盆地主要构造运动期次; 结合盆地模拟技术,重建了石炭系埋藏史,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油气地化指标,研究了烃源岩生烃演化史。研究表明: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埋深较大,但未发生变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埋藏史主要表现为快速埋藏期、稳定期与强烈抬升剥蚀期,新生代以来沉降史与抬升剥蚀史存在着差异; 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主要表现为“存在二次生烃,晚期生烃为主”的特点,主要受该区构造运动控制; 柴达木盆地热演化总体表现为缓慢降低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柴达木盆地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活动。调查分析表明,新层系石炭系油气条件良好,资源前景广阔,是柴达木盆地下一步勘探的接替层系。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渭  卢进才  陈高潮 《地质通报》2011,30(6):983-992
为进一步研究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 根据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建造、古生物化石、沉积演化、沉积构造等基本数据,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受阿拉善古陆和北西方向海浸的控制,岩性特征受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单元的控制,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由南向北碎屑岩粒度变细,南部以滨岸环境的碎屑岩为主,北部以浅海陆棚环境和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对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地质与盆地原型,根据研究区的岩性、岩相建造、古生物化石、沉积演化、沉积构造等基本数据,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受阿拉善古陆和北西方向海浸的控制,岩性特征受石炭纪—二叠纪构造单元的控制,岩性组合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由南向北碎屑岩粒度变细,南部以滨岸环境的碎屑岩为主,北部以浅海陆棚环境和碳酸盐台地环境为主。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环境对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