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以后,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台站数量有较大增加,观测系统更加先进,为充分发挥台网的监测功能,加强台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提高台网运行率是关键.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运行维护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叶建钢 《地震学刊》2001,21(2):63-66
“九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模拟地震观测向数字地震观测的转变中,从仪器的管理维护到地震的观测分析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我台用数字地震仪观测一年多来,积累了一定经验,摸索了一些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于此,以便于借鉴。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地震编目系统及其产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利用"区域台网地震观测数据管理软件EDSP-DMS"开展地震数据管理和地震编目工作.通过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北京市地震局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产出的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数据和地震事件波形文件的管理与检索.2002年1月开始正式产出本台网的地震月报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4.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5.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定量地震学研究的深入使地震观测技术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地震观测的目标由单纯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发展为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地震观测设备向地震观测系统的转化和研究成果向常规工作的转化。本文结合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对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震仪远程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九五”期间,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数字地震台站。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具有极宽频带、大动态、大信息量、高分辨率、高精度和便于计算机处理等诸多优势,是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无法比拟的,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正在逐步为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取代。  相似文献   

7.
面向"十五"的数字地震学发展战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2月 1 6日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组织召开了“全国测震学科技术协调组工作会议”。会议就《数字地震观测》教材的编写和面向“十五”的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参加会议的有监测预报司处长高荣胜 ,学科组组长吴忠良 ,副组长庄灿涛、刘瑞丰 ,学科组秘书王凤霞以及专家组成员童汪练、张少泉、宋瑞、杨建思、薛兵等。现将专家们的提议汇集如下。1 关于《数字地震观测》教材的编写专家们首先对《数字地震观测》教材的编写问题进行了讨论 ,约定在 2 0 0 1年 3月底 ,各部分编撰人员完成编写工作 ;3月底至 4月初由张…  相似文献   

8.
地震观测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根本转变,数字观测记录光盘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新疆地震局在如何做好数字观测记录光盘管理工作中,探索了新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数字观测记录资料与模拟观测记录档案资料的衔接,并及时为科技人员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新一代中国数字地震台网(NCDSN)产出的地震观测数据如何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进行光盘数据的安全备份。对数字地震观测数据的重要性和地震数据备份存储的特殊性;刻录盘的选择,备份数据的容量、速度的选取以及刻录盘的标识、存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建设项目"海上地震观测试验系统",是"十五"期间天津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中的重点实验任务,该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渤海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服务.通过建设海洋地震台,提高了天津市测震台网在渤海地区的监控能力,对于海啸预警能力也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