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扼要地介绍了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的研究历史。随着空间太阳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主要与MHD过程有关。因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四种MHD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1)阿尔芬波;(2)MHD湍动;(3)场向电流;(4)磁重联。由于这四种加热机制的有效性都需要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来判定,所以空间太阳观测对于研究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华宁 《天文学进展》1996,14(3):304-311
扼要地介绍了色球和日冕加热问题的研究历史。随着空间太阳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认识到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主要与MHD过程有关。因此,在本文中着重介绍四种MHD色球和日冕加热机制:(1)阿尔芬波;(2)MHD波动;(3)场向电流;(4)磁重联。由于这四种加热机制的有效性都需要通过高分辨率观测来判定,所以空间太阳  相似文献   

3.
报导了由Yohkoh软X望远镜(SXT)和日本国天文台(NAOJ)的太阳耀斑望远镜(SFT)于1992年6月4日共同记录到的一次磁重连和色球蒸发现象的直接而完整的过程,重连和蒸发的现象和过程可简述如下,Hα活动暗条上升并逐渐消失。跨越在此暗条上的二条相互交叉的日冕环的交界处增亮表明,电流片在此二冕环间相切的界面上形成,磁重连已开始。重连日冕环的上升标志了入流运动,而重连日冕环的足点增亮标志了出流运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扑结构。(5)开展太阳突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5.
封莉  甘为群 《天文学进展》2005,23(3):215-225
日冕加热是太阳物理中一个基本问题。随着一批高性能仪器(如TRACE、SOHO、Yohkoh)投入观测,作为太阳日冕中一种基本结构的冕环,其观测资料日益丰富。冕环加热是日冕加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简要介绍冕环最新观测和研究进展后,以其一维模型为基础,着重讨论了现有冕环加热结构和加热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的频率设置,第23 周太阳峰年期,我们作了下列观测研究选题:(1) 质子耀斑的初始能量释放过程及粒子加速研究。(2) 通过微波———分米波运动Ⅳ型爆发观测,开展日冕物质抛射研究。(3) 射电快速精细结构及微耀斑研究。(4) 通过频谱观测发展日冕磁场的诊断方法、反演磁场的拓朴结构。(5) 开展太阳灾变事件中的射电先兆研究,为日地空间环境警报提供射电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耀斑或/和日冕物质抛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二十年来的地面和空间太阳有关观测资料,得出太阳射电爆发的起因为耀斑和/ 或日冕物质抛射(CME) 而不仅仅是耀斑,这将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太阳射电爆发和共生高能现象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势场方法和格林函数解构造了三维日冕磁场,相关的边界条件是所观测的光球磁场以及光球上2.6个太阳半径的开放场(源表面),所用的光球数据来自高精度的MDI/SOHO观测(2″/像素,1桢/98min),这种外推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太阳大事件在大尺度上的可能触发机制,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分析了活动区NOAA9077的外推日冕场,发现它们的形态与EIT/SOHO的日冕观测相符很好,结合全日面Ha演化,我们推测来自活动区9082的一次激波扰动应该是导致2000年7月14日大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触发原因,该扰动沿着外推所得到的一个磁环系统直接传到大耀斑爆发位置。  相似文献   

9.
天空实验室观测期间,用白光日冕照相观测太阳日冕区,发现多数瞬变过程是以环状形式发生质量喷射.从太阳表面上二个太阳半径到六个太阳半径的观测范围内,测得环状瞬变过程前导边缘的运动是加速运动或者等速运动.这些日冕瞬变过程是细长的环,环的根部固定在太阳表面上.Dulk等人用白光观测和用无线电米波观测日冕瞬变过程时,比较了日冕环中的各种能量密度,得出结论:在日冕环中磁能密度大约是热能密度的十倍,磁能密度稍大于动能密度.Gergely等人也得出类似的结论.由此说明:在日冕环朝外运动时,磁场是控制日冕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太阳高层大气日冕中主要包含电子和质子,它们具有极高的动能和温度,可以摆脱太阳引力的作用,像风一样吹向行星际空间,称为太阳风。太阳风物质(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及速度随时间和太阳经度不同而变化。太阳风的速度—般在350~750Km/sec之间。  相似文献   

11.
日冕环与太阳耀斑章振大日冕环的发现和分析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范围可从色球层与日冕之间的过渡层顶部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日冕由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所组成,其中主要是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高速的自由电子。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太阳 X 射线像用于研究日冕等离子体特性。处理与归算宽波段太阳 X 射线像,从而精确地测定太阳日冕等离子体物理参数。本文是其第一部分,从理论上略述太阳 X 射线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太阳是与地球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发生在日面上的剧烈爆发性活动可能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是灾难性后果.包含太阳耀斑、暗条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在内的太阳爆发活动是同一物理过程的不同表现形式,其能量来源于爆发前储存在日冕中的磁场自由能.因此,了解日冕磁场的3维结构是理解太阳爆发的触发机制以及活动区的稳定性等现象的前提.由于观测技术限制,目前尚无法对日冕磁场进行常规观测,因此发展了多种利用可常规观测的光球磁场来重建日冕磁场的方法.主要评述近10 yr来各种日冕磁场重建方法在研究太阳爆发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CME是(Coronal Mass Ejection)的缩写,意为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耀斑爆发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剧烈的活动现象了。CME则是太阳日冕层中规模比太阳耀斑还大许多倍的活动现象,或者说是尺度最大、最壮观的爆发现象。从物理意义上讲,CME是从太阳向外喷射出的庞大等离子体和磁场结构,是日冕和太阳风  相似文献   

15.
在漠河1997年3月9日日全食期间,使用3°测量视场的光电光度计,测量了日冕总光通。仪器的光谱响应符合V(λ)函数,测量结果:太阳黑子极小期日冕的总光通Φc与太阳总光通Φs之间的关系为Φc=0.69×10-6Φs。  相似文献   

16.
给出1997年3月9日日全食时所作的日冕偏振CCD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包括太阳赤道东西和两极等十二个方向的中冕(1.6-3.2R)绝对亮度分布和偏振度分布。  相似文献   

17.
在漠河1997年3月9日全食期间,使用3°测量视场的光电光度计,测量了日冕总光通。仪器的光谱响应符合V(λ)函数。测量结果,太阳黑子极小期日冕的总光通φc与太阳总光通φs之间的关系为φc=0.69×10^-6φ。  相似文献   

18.
彗星家族中有一支称作“掠日彗星”。望文生义 ,它们的近日点离太阳非常近 ,可以说是擦着太阳的边过去的。但大部分只在近日点前观测到———以后很可能就掉到太阳上去了。掠日彗星大致都从同一个方向飞来 ,它们很可能是 3 0 0 0多年前一颗大彗星不断碎裂的产物———被称作克鲁兹 (Kreutz)掠日彗星族。掠日彗星淹没于明亮的阳光之中 ,难以发现。但是 ,太阳和日球天文台———即SOHO卫星———的上天 ,为掠日彗星的发现带来了极好的机遇。SOHO卫星带有两个日冕仪 ,用科学的方法将明亮的太阳部分挡住 ,以便有效地观测日冕区的…  相似文献   

19.
给出1997年3月9日日全食时所作的日冕偏振CCD观测资料的处理结果,包括太阳赤道东西和两极等十二个方向的中冕(1.6 ̄3.2R⊙)绝对亮度分布和偏振度分布。  相似文献   

20.
太阳米波射电爆发是活动区上空日冕中的现象,与太阳耀斑有密切关系。近些年来,高空间分辨率的动态频谱仪获得了大量观测资料。在资料分析、理论模型和综合评述等备方面发表了许多文章。在日冕质量抛射和太阳周围磁场相互关系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