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厘清京津冀地区污染变化与趋势以及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环境污染协同防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借助趋势检验模型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探讨工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排放趋势逐渐分化,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趋势不太显著,废水排放显著增加,氨氮排放减少趋势不显著;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与经济波动、结构调整存在密切联系;从工业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对污染排放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
高耗能行业作为中国低碳转型的重要一环,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结合各行业/部门上下游关联,本文力求构建中国隐含碳关联网络,解析高耗能行业的碳风险传导路径,主要结论如下:① 中国高耗能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从2007年的50.45亿t增长至2017年的74.27亿t,占比从77%增长至80%。② 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的上下游隐含碳转移效率相对较高,而电力生产供应业、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加工业则相对较低。③ 随着高耗能与其上下游行业的关联增强,隐含碳排放占比逐层降低,碳风险传导路径各有不同。④ 电力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等的单位增加值减少量对应的碳排放削减量较高,减排效率较其他行业更为显著。本研究通过构建隐含碳关联网络,解析碳风险传导的关键节点及路径,力求为中国高耗能行业的可持续低碳转型及潜在风险规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5-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内部能源消费水平及其边际消费的差异性,找寻出能耗较高且需求较为旺盛的5个行业,并实证分析了此5行业能耗增长对其发展的冲击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5大行业不但表现出较高的能源消费水平,且其边际消费倾向也有着异常高的表现;2)对高耗能、能源需求旺盛的5大行业其能源消费量与其工业总产值的VAR模型分析表明,能源消费的高增长在短期内对行业发展有所贡献,但从长期的趋势来看,其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此种发展模式不利于行业未来的转型升级。为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和市场干预,努力实现最大程度的节能降耗,竭力避免高能耗成为行业发展中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敬娟  王姣娥  刘志高 《地理科学》2016,36(9):1338-1348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象限图法,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空间和行业2个视角,探讨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集聚性和协同性。通过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等城市市辖区,但在市辖区内部集聚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协调性在四大城市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区呈严重偏离特征,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而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空间协同性较好;从行业分析,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集聚了东北地区55%的发明专利,而43.3%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5大行业,导致各行业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性相对较低,且仅非金属制造业的协同性高于所有行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干旱区城镇区域的特色,干旱区城镇在进行主导产业的选择时必须遵循生态保护原则.依据此原则,以新疆干旱区城镇鄯善县为例,在数据较易获取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干旱区城镇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Weaver-Thomas模型及其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  相似文献   

6.
在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新疆36个产业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主导产业进行识别与筛选。通过对运算结果进行分析,选择出支撑新疆发展的3个主导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时,对优势产业、一般产业和衰退产业进行识别判断。最后对主导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促进上下游产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使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带动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产业发展环境,以主导产业为核心,选择产业集聚地,建立产业集聚工业园,促进相关其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2002年和2012年唐山市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了唐山市分行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年唐山市煤炭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总体上都没有呈现结构性增长,基本摆脱了对煤炭和钢铁的高度依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呈现出产业转型的趋势;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系数呈现负向影响,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则呈现正向影响。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直接增加值率,更加关注提升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8.
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的结构性增长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基于2002年和2012年唐山市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了唐山市分行业总体的结构性增长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2-2012年唐山市煤炭采选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总体上都没有呈现结构性增长,基本摆脱了对煤炭和钢铁的高度依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呈现出产业转型的趋势;产业总体呈现结构性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影响力系数呈现负向影响,感应度系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产业直接增加值率则呈现正向影响。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直接增加值率,更加关注提升与下游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5,794.4亿元,同比下降21.6%。数据显示,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个行业下降。其中,采矿业中4个细分行业利润下降。具体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1,104.5亿元,同比下降44.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3,091.4亿元,下降13.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7,12.2亿元,下降21.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495.6亿元;下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区位商分析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得出包头市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的优势正在逐年上升。通过对包头市各个行业的产业结构分析得出,过去的支柱产业如金属冶炼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化等第二产业所占整个行业的份额微弱下降,旅游业、批发零售业、邮电业等第三产业所占份额正在逐年上升。包头市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积极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资源型产业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 1 952 - 1 999年唐山市三类产业、工业各部门产值的变化分析了唐山市的产业发展过程 ,结合 1 985- 1 999年汇总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工业用水量、“三废”排放量 ,比较分析了各工业部门污染源的动态变化 ,剖析了唐山市资源消耗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通过对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 ,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协调唐山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和长期任务 ,而改进目前的工业生产方式 ,削减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更为迫切 ,同时应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监督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相似文献   

12.
孙威  毛凌潇  唐志鹏 《地理研究》2016,35(10):1819-1830
利用北京市2012年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构建了敏感度模型,定量分析了最终使用变动1%对某一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① 根据经济敏感度系数,北京应该优先疏解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等8个产业部门。假设上述产业部门全部疏解,对北京市产业增加值的影响为1.06%,对应的产业增加值减少186.4亿元。② 根据就业敏感度系数,北京应该优先疏解木材加工品和家具、纺织品等8个产业部门。假设上述产业部门全部疏解,对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影响为1.31%,对应的就业人数减少12.0万人。③ 根据综合敏感度系数和首都核心功能定位,北京应该疏解的产业部门依次是批发和零售、化学产品、食品和烟草、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煤炭采选产品等19个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3.
郴州工业场地重金属和PAHs复合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郴州市焦电、煤矿和冶炼等三类工业场地土壤中Cu、Pb、Zn、Cr、Cd、As等重金属和16种PAH的污染状况及评价。结果表明:冶炼类工业场地主要存在Pb、Zn、Cu、As及PAHs污染,超标率均在50%以上,最高超标近百倍。煤矿类场地主要存在As和PAHs污染,其中As超标率为87.5%,最高超标2.4倍;PAHs超标率为75%,最高超标6.7倍。焦电类场地主要为PAHs污染,超标率达81.2%,最高超标34倍。对三类工业场地PAHs进行源解析,发现焦电类工业场地主要为煤燃烧源,而煤矿类主要为石油源,冶炼类场地主要为煤和石油的混合来源。三类工业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污染,其中As与PAHs复合污染最为普遍,Pb与PAHs在三类工业场地均显著相关。对三类工业场地PAHs和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的结果为,冶炼类>焦电类>煤矿类,其中焦电类工业场地以PAHs污染最严重,冶炼类工业场地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4.
章锦河  李曼  陈静  周晶  王楠楠 《地理学报》2012,67(11):1537-1546
旅游废弃物的资源消耗性与环境吸纳性, 是其产生环境与生态影响的根本原因。文章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利用1979-2010 年的固态、液态、气态3 类6 种旅游废弃物的排放量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 进行旅游废弃物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检验及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 固态与液态旅游废弃物的排放量与旅游发展之间具有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 而气态废弃物则不具有。(2) 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倒U型曲线的转折点为4596.01 t, 液态的污水与粪便的转折点分别为731491.46 t, 15866.43 t, 转折点时间在2015 年。(3) 科技应用对改善景区空气质量的作用较大, 万元旅游收入的能耗每下降1%, SO2、NO2、PM10 值分别下降3.38%、4.25%、0.78%;环保规制对景区水体的质量控制作用明显, 污水达标排放率每提高1%, 地表水的COD值下降3.41%。(4) 旅游废弃物的排放不一定必然造成风景区环境质量的下降, 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应用与强化环保规制, 是控制旅游废弃物环境污染与生态影响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5.
Recent heavy metal accumulation in Dongjiu and Xijiu lakes,East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ihu Lake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seriously contaminated waterbody with regard to Cd, Cu, Pb and Zn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e input of pollutants has increased du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Seventy percent of the pollutants in Taihu Lake comes from rivers, with the Yili River being a major source of pollutants. Lakes Xijiu and Dongjiu are connected to the Yili River and Taihu Lake and are sites where material is preferentially deposited because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Sediment cores were collected from Xijiu Lake (core XJ-1) and Dongjiu Lake (core DJ-5) to investigate anthropogenic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Concentrations of Cu, Pb and Zn gradually increased since the late 1930s, peaked in 1970, and then dropped slightly. A sudde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s of Cu, Pb and Zn occurred in 1991 and peaked again in 1996, then dropped markedly.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Cd in core XJ-1 was 21.2 mg kg−1 and mean concentration was 12.1 mg kg−1. In core DJ-5, the maximum and mean concentrations were 6.9 and 5.4 mg kg−1, respectively. Cr showed a pattern of variation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heavy metals, but its concentration also dropped after peaking in 1996. Enrichment factors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reveal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catchment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creases in Cd, Cu, Pb and Zn concentration were caused b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from non-ferrous metal smelting industries. The recent drop in Cd, Cu, Pb and Zn concentrations is attributed to pollution reduction measures instituted by the government. Cr was influenced by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环境管制对珠江三角洲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沈静  向澄  符文颖 《地理科学》2014,34(6):717-724
以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2000~2010年其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各环境管制因子中工业SO2排放量的管制程度显著影响污染产业的空间分布;然后再将此环境管制因子运用到分行业模型中,发现非金属制品业、水电煤气生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产业分布与宽松的环境管制相关,化学工业和黑色金属行业则与环境管制无关。最后,认为环境管制已成为影响中国污染产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环境管制手段以“命令控制型”为主和地方分权的背景下,不同的环境管制手段将对该手段实施后影响程度大的污染行业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市尺度工业污染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胡志强  苗健铭  苗长虹 《地理研究》2016,35(8):1470-1482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污染形势极为严峻,而且不同工业污染物的分布有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根据2013年中国286个地市工业废水、工业SO2和工业烟(粉)尘等工业污染数据,以污染总量和污染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引入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全国工业污染的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① 工业污染空间集聚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大。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烟(粉)尘总量和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废水总量东高西低,强度西高东低;SO2总量北高南低且高污染区域较多,强度西高东低;烟(粉)尘总量与强度空间格局相似,集中于晋陕甘一带。② 工业污染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三大污染物总量和强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溢出效应,区域污染物排放会受到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的显著影响。③ 三类污染物由于不同的特性、空间格局和产业指向性,使得影响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存在有显著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第三产业比重、利用外资规模、能源强度的提升,会增加污染物总量,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科技支出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降低污染强度。④ 要进一步降低工业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既要充分重视工业污染的空间交互作用,加强地区间联防联控,同时也要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生产工艺高级化,加大科技投入,控制能源强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制定差异化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LMDI的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丽 《地理研究》2016,35(10):1857-1868
在分析2001-2013年中国工业化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Kaya方程将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分解为产值规模、高污染部门比重、产污系数和污染物来源部门结构四个因素,并运用LMDI因素分解法研究四个因素对污染物排放变化的贡献度。研究发现:2001年以来中国工业规模扩张对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增长呈正向拉动,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对污染物增长呈负向拉动。高污染部门在工业部门结构及污染物来源部门结构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其对污染物排放增长皆呈正向拉动,但其绝对值小于产值增长和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降低的作用。该现象主要归因于中国的环境治理重末端治理轻源头管控所致,因此建议中国环境管制应注重从产业结构入手,积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高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