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的“中国城市地貌研究学术座谈会”于1990年5月20~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39篇,宣读论文25篇。会上丁锡祉教授、穆桂春教授分别介绍了国际城市地貌学的最新动态和我国城市地貌的研究概况,《城市地貌试点研究》课题组就成都、重庆两试点城市近两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向大会作了汇报,会议代表亦交流了所在省市的城市地貌研究情况。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环境地貌演变与城市形成、发展的关系;(2)人工地貌在城市地貌中的地位和作用;(3)城市地貌  相似文献   

2.
应用地理学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恭贺卢培元教授80华诞于2011年10月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是由北京联合大学城市科学系主办。会议的研讨内容包括:应用地理学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服务首都建设的地理学学科专业建设讨论。会议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教授和城市科学系张景秋教授先后主持。  相似文献   

3.
正"第十二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于2016年11月26-27日在北京联合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网络(UCSB)主办,由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联合承办。会议以"时空间行为与城市社会规划研究"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同济大学、北京联合大  相似文献   

4.
书  名作译者定价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陈述彭 46.0 0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周成虎 45.0 0数字地球国际会议文集 (英文版 )徐冠华 660 .0 0数字地球导论承继成 35.0 0模块化地理信息系统环境—— MGE基础孙大路等 45.0 0高效三维遥感集成技术系统李树楷 35.0 0GPS应用程序设计李洪涛等 43.0 0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宋小冬等 2 8.0 0空间数据误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史文中 1 2 .0 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等 2 8.0 0地理信息系统建库技术及其应用毛锋等 2 2 .0 0模块化地理信息系统环境 - MGE基础毛锋等 45.0 0…  相似文献   

5.
顾晓薇 《地理学报》2004,59(3):F002-F002
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台湾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于2004年4月3日至5日在沈阳东北大学召开。来自台湾海峡两岸的30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1篇。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青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东北大学王宛山副校长致欢迎词。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及其改善、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物质流核算体系及其应用、绿色GDP。中国工程院陆钟武院士、东北大学王青教授、台湾永续发展促进会陶在朴教授、台湾清华大学黄宗煌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李永展教授、台湾永续生态旅游协会陈章波教授…  相似文献   

6.
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分形理论 ,并给出了四种常见分形维数 :Hausdorff维数、盒子维数、信息维数和关联维数的定义 ,探讨它在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 (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的应用及其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城市地名设标工作,推动地名设标工作向县乡镇地区扩展,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国城乡地名标志服务体系,8月12日,民政部等四部(局)联合召开了全国城市地名设标总结暨部署县乡镇地名设标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总结了5年城市地名设标工作的成果和经验,表彰了69个”全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先进城市”和189名”全国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先进个人”,四部(局)领导同志为地名设标先进城市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发了奖牌。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我国雪冰研究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总结我国开展应用雪冰学研究的成果及其经验和教训,拟于1985年9月底在新疆伊宁市召开“全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有:1)积雪、雪崩、风吹雪及有关灾害防治;2)河、湖、海、水库冰及其冰害防治;3)现代冰川与冰雪物理;4)雪冰测试技术;5)融雪及其融雪径流预报研究;雪冰资源的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城市地貌研究会筹委会(挂靠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地貌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城建、环境监测、国土、勘擦设计等部门25个单位的4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著和论文集6部,论文及论文摘要40余篇。会上宣读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10.
1982年11月17日—19日在伊尔库茨克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西伯利亚和远东地理研究所召开了第七届地理学家会议,会议的议题是“在实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中地理学家的任务”。这样的会议已成为定期会议,每隔3—4年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城市召开一次。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城市地理国际研讨会(UGCAS2009)于2009年9月8-9日在我所成功举行.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及国内众多单位的城市研究学者参加了会议,正式参会代表大约80余人.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8—201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扩张指数和城市转型指数,并测算各省份各年的碳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城市扩张、城市转型与碳排放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并应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变量间的短期冲击机制。研究显示:(1)短期内,城市转型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2)碳排放与城市扩张联合形成了城市转型的长、短期格兰杰原因。(3)长期中,碳排放与城市转型联合形成了城市扩张的格兰杰原因。(4)城市扩张与城市转型仅仅能在短期内联合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并不能产生长久稳定的格局。据此,得出一些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及有效推进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城市标度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健雅  许刚  焦利民  秦昆 《地理学报》2021,76(2):251-260
城市标度律刻画了城市系统某一指标和人口规模的幂函数缩放关系,包括超线性(社会交互类指标)、次线性(基础设施类指标)和线性(个人需求类指标)3种标度关系.本文从城市标度律的验证、解释、应用和质疑4个方面总结梳理了2007-2020年间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城市标度律和城市时序发展的异速增长律的明显差异,单个城市时序发展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过程及其资源与生态环境效应机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速度过快、地域差异显著以及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等特征.城市化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应,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受到影响或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出现了耕地资源流失、水资源稀缺、能源压力、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城市区域生态占用扩大等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表覆被变化、城市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城市水土资源等问题,但多侧重单要素、单城市、单学科研究,缺乏多尺度机理性的研究.鉴于此,提出若干未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方向与议题,归纳为:(1)中国城市化过程多尺度定量模拟与监测研究;(2)阐明城市化影响下地表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机理;(3)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下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可能情景及其风险评估等.  相似文献   

15.
中心城市识别与腹地范围划分对城市体系分析至关重要。利用2018年腾讯迁徙大数据,采用随机加权块模型和相对关联法分析了中心城市及其网络腹地。结果发现:(1)中国城市网络中存在1组中心城市和2组次中心城市,其在整个城市网络中起到支配作用。(2)中心城市的网络腹地以本地邻域城市为主,但部分城市的网络腹地超越了本地邻域范围,网络腹地之间存在交叠,中西部中心城市网络腹地的邻域空间范围比东部中心城市更大。  相似文献   

16.
探究城市扩张过程在不同方向的异质性及其规律,对理解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城市动态增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武汉市1995-2016年间5期遥感数据,应用反S函数与邻近扩张指数(PEI)方法,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定量刻画城市土地密度梯度分布的形态(宏观形态)和斑块扩张过程(微观视角),结合空间形态演变阶段探究方向异质性规律。研究表明:1)扇形方向与交通廊道的城市土地密度在梯度上呈"反S形"分布,反S函数可较好拟合其形态。2)各向城市空间的紧凑与松散变化过程具有异质性,西南方向的宏观形态趋于紧凑,东北方向的宏观形态由紧凑变得松散,东南和西南方向的斑块扩张处于聚合阶段。3)各向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可划分为块状、块状生长、指状和指状生长时期:在块状生长时期,交通廊道的宏观形态更紧凑,廊道内斑块扩张更紧凑,且与廊道外的差距增大;在指状生长时期,交通廊道的宏观形态更松散,廊道内斑块扩张更紧凑,但与廊道外的差距减小。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在中国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遥感以其快速、准确和实时地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成为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对中国遥感在城市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城市大气遥感、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垃圾堆放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在城市交通、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应在3S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并加快城市环境遥感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国家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流域下的政区等级体系在历史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致为:二级演变为三级,再演变为四级.在其流域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南阳首位城市的形成阶段(秦汉时期)、南阳-襄阳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三国至隋唐时期)、襄阳-武汉双核城市的形成阶段(唐至南宋时期)、武汉首位城市的确立阶段(元代以后).由于受地形因素、社会经济以及历史条件的影响,汉水流域城镇密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呈现出由较均衡至不均衡再到较为均衡的过程.汉水流域的城镇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汉水及其支流两旁.流域内中心城市的分布也发生了由南阳到襄阳,再由襄阳到武汉的变迁;双核结构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为例,从城市与区县两个尺度,研究住房价格、城市发展质量及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3个都市圈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均呈现城市尺度大于区县尺度的特征。(2)住房价格与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一致性,“组团式”格局明显,南京都市圈的区域差异均最大。(3)3个都市圈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不高,处于中级及以下协调水平,且分布呈空间依赖性;住房价格与城市系统及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4个子系统发展质量的耦合协调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且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既表现出共振性又表现出尺度敏感性。(4)根据协调状态及主导低耦合失调的原因,将城市划分为6种类型,区县划分为8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何建邦 《地理研究》1987,6(4):109-109
为了交流学术经验,讨论应用问题,吸取国外先进经验,探讨国际合作研究模式与途经,在国际地理学会、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国际制图协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加拿大)等许多国际学术团体和中国地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遥感中心的倡议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讨论会(北京,1987)”于5月24至28日在京召开。 来自五个国际学术团体、七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北京、上海、南京等13个城市的70名中外科学家、教授、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