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望云山复式花岗岩体侵位时的动力学状态,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磁组构参数测定,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反映了望云山得式岩体侵位过程中构造环境的变化和单元岩石的暗色矿物组成及其性程度的高低;磁面理的产状与岩体形态和岩石单元分布相吻合,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岩浆侵位方式;磁线理指示岩体的侵位中心,线理表现形式不一,标示侵位方式与受构造应力的不同;晚期岩浆对早期岩浆中的磁线理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磁线理方向基本上反映了岩浆原始流动状态;从磁化率椭球参数可以看出岩浆侵位的应变状态;岩浆应力场分布体现了岩浆侵位方式及其所处构造环境,岩体岩石磁组构参数佐证了区域构造,围岩构造及岩体内部其他构造所反映的岩体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2.
南秦岭晚三叠世胭脂坝岩体的磁组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坝岩体是秦岭造山带内具典型代表性意义的晚三叠世花岗岩,已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岩体的侵位机制有着不同的认识。采用磁组构方法研究了该岩体的内部组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探讨了岩体的侵位机制。结果显示,胭脂坝岩体51个采点、348个样品的平均体积磁化率(Km)值普遍小于100 μSI,总体较低。磁滞回线和热磁曲线特征表明,岩体磁组构主要由顺磁性矿物控制。大部分样品的校正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值小于1.10,平均为1.06,表现出低各向异性度的总体特征。样品磁化率椭球形态参数(T)值多大于0,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椭球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岩体的磁组构是典型的岩浆组构,记录了岩浆侵位的流动构造。岩体磁组构以东西向中低角度倾伏的磁线理和南北向倾伏的磁面理为总体特征,磁线、面理轨迹揭示出岩浆自西向东的侵位流动。这样的岩浆侵位过程应与中、浅部地壳的走滑挤压构造相关,岩体侵位时造山带处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凤凰山花岗岩体构造系统分析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宏观上对凤凰山岩体的区域构造位置、岩体侵位前后的构造演化过程及岩浆侵位时的动力学条件进行了论述;对岩体内部及接触带的面理、线理进行了磁组构测量、显微构造观察、包体应变测量及X光组构分析等系统研究,最终获得如下结论:该岩体侵位除有膨胀作用外,在岩体侵位后期还有过旋转运动,而且岩体侵位受到NNE向左旋剪切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4.
华北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流动构造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保存了清晰完好的流动构造,完整地反映了前寒武纪岩浆活动的特征和流动构造,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通过对晚前寒武纪镁铁质岩墙群的形态和流动构造研究,如:流动线理、矿物组构和磁组构等,提出岩墙群的侵位方向和侵位方式。结合本区岩墙群与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关系以及岩墙群的力学性质,探讨本区岩墙群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磁组构学的多参数、高精度以及定量化的优点,对大别山南麓的马垅、麻桥2个典型岩体进行了花岗岩类的岩浆动力学研究.测试表明,样品的磁化率及其各向异性揭示这2个岩体具有明显的磁面理或磁线理特征,进而判断马垅、麻桥岩体应分属挤压、拉张的古应力环境.实例研究证实,磁组构学方法对于岩浆动力学,特别是岩体构造应力的属性分析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6.
安徽凤凰山岩体岩浆侵位过程的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地区凤凰山岩体25个采样点302件岩石样品的磁性分析,认为研究区内所得的岩石磁组构能代表岩浆侵位时的流动型磁组构,它受岩浆形成之后的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小;岩浆侵位过程是准静态过程,岩浆流动性较弱、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强烈;岩浆侵位过程的早期可能受北北东方向的最大主压应力的控制,后期受西南方向最大主压应力场的控制;凤凰山岩体的西南部(药园山矿床所在地段)是岩体的上盘,北东部(仙人冲矿床所在地)是岩体的下盘,即凤凰山岩体向西南方向倾伏;凤凰山岩体的西南部附近地区(如来龙山等地),可能有与凤凰山岩体侵位同时期形成的小岩株,是找矿的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地区广泛发育二叠纪中基性岩墙群,该区岩墙被认为是碰撞后伸展的典型产物.本文根据岩墙宏观野外特征和镜下显微构造分析(岩墙分支、捕虏体、矿物线理和定向斑晶)得出研究区北西西-南东东向岩墙侵位方向由北西西向南东东侵位.通过对该区岩墙边界采样后进行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得到磁组构的最大磁化率长轴优势方位分布图和磁组构各向异性特征分析,进一步指示其岩浆以一定仰角由北西西向南东东侵位.结合克拉玛依地区岩墙群与达拉布特深大断裂的时空分布特征推测该区北西西向岩墙岩浆来源于北西侧的达拉布特断裂,岩浆沿着达拉布特深大断裂上侵到先存裂隙而形成岩墙.  相似文献   

8.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度变表带。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金池院与张家坝岩体磁组构特征和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造山带勉略(勉县—略阳)缝合带北侧的金池院和张家坝岩体的磁组构特征显示,其平均磁化率Km低于1000μSI,校正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小于11,为流动磁组构特征。磁化率椭球体形态参数T反映两岩体总体分别以挤压和拉伸应变为主,而又明显观察到两岩体边部近平行于岩体边界、内部相对混乱的磁面理分布特征。这些磁组构特征反映了岩体形成时勉略缝合带闭合的NNE—SSW向挤压作用仍然存在,但相对主造山期已较弱,其磁组构主要形成于岩体侵位时的侧向挤压作用。本文认为,金池院与张家坝岩体形成于印支期勉略缝合带闭合之后的后碰撞环境,是后造山过程由挤压向伸展体制转化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一带新生代沉积岩磁组构分析结果显示, 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磁化率量值椭球呈压扁状的特点; 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不大, 反映总体构造变形相对较弱。岩石磁组构反映的应力状态总体为以NE向挤压为主, 与轴向NW的背斜构造发育相一致。该区岩石磁组构大多具有原始沉积磁组构特征, 磁面理产状大体上反映沉积岩层的层理, 同时也记录了受NE向挤压作用的痕迹。根据岩石磁组构与地层层理之间的关系分析, 柴西地区两翼不对称的狮子沟背斜具有断展褶皱性质, 其形成与下部的花土沟逆冲断层向南西方向的仰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