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GPS进行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新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一种GPS变形监测的新模型:用变形后的监测点和基准点上的载波相位观测值组成双差观测值ΔΔ↓φ0‘(含整周模糊度ΔΔ↓N及整周计数ΔΔ↓Int(φ)),用变形前的监测点位置和基准点位置计算的双差值为ΔΔ↓φc,从ΔΔ↓φc和ΔΔ↓φ0‘之差中可求出变形矢量Δμ。如果变形量很小,对该差值的影响远小于1周,则在数据处理时可绕开“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及“整周模糊度的确定”等问题,使数据处理大为简化。该模型还可用于基线向量的精处理。我们用测试软件对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大量,计算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原理及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用载波相位宽巷组合高精度确定大数值变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监测点变形前精确位置已知的奈件,反求出双差相位观测值的整周模糊度;利用单历元观测数据,通过多种载波相位组合,获得高精度的变形值.当瞬间变形值较大时(O.5m),也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内学者提出了无整周单历元算法和单历元似单差算法来进行小变形的变形监测,其关键在于利用基准点和变形点的首期观测坐标来固定双差模糊度,而变形量的大小将决定是否能准确固定双差模糊度。首先推导变形点变形量与双差观测方程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可以固定任意情形下双差模糊度的最大变形量,然后利用数值计算分析确定出不同的卫星双差条件下能固定双差模糊度的最大变形量。  相似文献   

4.
北斗系统短基线解算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线解算和高精度定位中的关键问题是整周模糊度解算。针对北斗系统的相对定位问题,该文利用B1、B2载波相位观测值组成宽巷双差观测值,利用搜索算法固定宽巷双差整周模糊度,建立宽巷及B1、B2的双差观测方程,并利用搜索算法固定B1的整周模糊度,进而固定B2的整周模糊度。以武汉大学PANDA软件处理结果作为参考值处理16km以下的四段基线进行算法的试验检验,结果表明,四段基线在E方向、N方向、U方向的精度分别为1.5cm、2.0cm、5.0cm,验证了利用宽巷组合观测值进行北斗系统基线解算是可行的,其精度和GPS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5.
网络RTK流动站整周模糊度的单历元解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祝会忠  高星伟  徐爱功  李明 《测绘科学》2010,35(2):78-79,77
传统网络RTK模糊度解算方法需要多个历元的观测数据,并且要进行周跳的探测和修复,影响模糊度解算的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单历元确定网络RTK双差整周模糊度的新方法。首先利用测码伪距观测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单历元数据组成双差联合观测方程,采用改进LABMDA算法进行两步搜索确定GPS双差相位观测值的宽巷模糊度。确定宽巷模糊度后,再用宽巷模糊度值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组成新的联合观测方程,大大改善了方程的状态,可以准确解算出GPS双差整周模糊度,显著提高了网络RTK整周模糊度固定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系统误差具有随测站间距离增加而相关性降低的特性,长距离情况下准确快速得到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十分困难.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长距离网络RTK基准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方法,该方法利用M-W组合观测值进行双差宽巷整周模糊度的计算,结合无电离层组合观测值进行基准站间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确定,且不需线性化、不需解求方程组,各双差整周模糊度之间相互独立.最后通过实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快速、可靠地解算长距离基准站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  相似文献   

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差网络RTK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规实时动态差分(RTK)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和流动站位置信息的解算精度问题,该文研究了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频双差网络RTK方法,首先解算参考站网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利用固定的参考站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计算参考站的观测误差,使用区域误差内插法计算流动站的综合误差影响,改正流动站的观测误差并进行流动站的整周模糊度解算,最后使用实测数据进行算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频观测数据实现网络RTK流动站的厘米级定位。  相似文献   

8.
BDS网络RTK中距离参考站整周模糊度单历元解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BDS网络RTK中距离(50~100 km)参考站间的双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单历元解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间的线性关系选取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备选值。利用双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备选值计算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根据参考站各卫星电离层延迟误差间的空间关系,使用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构建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线性计算模型。通过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线性计算模型的建立搜索和确定B1、B2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经CORS网实测数据试验算例的验证,该方法只需一个历元的观测数据即可确定参考站间双差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且不受周跳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距离网络RTK是实现GPS/BDS高精度实时定位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核心是长距离参考站网GPS/BDS整周模糊度的快速准确确定。本文提出了一种长距离GPS/BDS参考站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首先利用GPS双频观测数据计算和确定宽巷整周模糊度,同时利用BDS的B2、B3频率观测值确定超宽巷整周模糊度。然后建立GPS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和大气延迟误差的参数估计模型,附加双差宽巷整周模糊度的约束,解算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并建立参考站网大气延迟误差的空间相关模型。根据B2、B3频率的超宽巷整周模糊度建立包含大气误差参数的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模型,利用大气延迟误差空间相关模型约束BDS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解算。克服了传统的使用无电离层组合值解算整周模糊度的不利影响。采用实测长距离CORS网GPS、BDS多频观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实现长距离参考站网GPS/BDS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准确固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双差网络RTK(real-time kinematic)中测站和卫星间相关性导致数据处理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北斗系统三频非差网络RTK方法。首先利用北斗系统三频超宽巷、宽巷和三频整周模糊度之间的整数线性关系确定参考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然后根据参考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与非差整周模糊度的组合关系单历元快速确定参考站间非差整周模糊度。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精度非差区域误差改正模型,实现流动站观测值的误差改正和整周模糊度固定。使用实测的CORS(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网三频观测数据进行算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克服双差网络RTK带来的测站和卫星间的相关性,使网络RTK的作业方式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11.
对岳阳洞庭湖大桥三塔斜拉桥三塔的位移和扭转变形 ,提出了布网方案、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 ;按相关平差的理论严密估算了变形观测的精度 ;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作为以后实际变形观测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模糊神经网络在变形分析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模糊神经网络的网络建模,提出了单点建模、分组建模和整体建模3种建模方法,为变形分析和预报提供了新思路。结合滑坡变形实例,指出了模糊神经网在工程变形分析和预报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于2020年建成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如何提高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国内外采用BDS数据开展地壳形变(包括同震和震间形变获取)研究的现状,总结了BDS数据的定位精度,归纳出基于BDS数据的地壳形变监测需要进一步解决、有待拓展的关键问题:①扩展GNSS地壳形变监测的内涵,采用GPS与BDS双模或多模算法提高形变解算精度;②开展BDS实时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应用;③开发、发布相关数据处理算法与软件系统,切实推进BDS在高精度地壳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永  徐卫国  肖鸾 《测绘工程》2012,21(5):83-86
以株洲市龙泉污水处理厂A/O生物氧化池为例介绍加载沉降监测技术方案中监测基准点、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原则、方法、观测精度及周期要求,阐述引起变形点位位移中误差的主要因素,并对外业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5.
朱成林  贾媛  吴建学 《测绘科学》2011,36(5):226-227
变形等级的划分对信息化施工和及时采取相应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及地震形变在线式分析和预警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提出以曲线的曲率和二阶导数来描述变形曲线的特征,并作为SVM输入量对变形进行自动多类分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结构变形监测数据,分别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对地铁结构变形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在该工程实例中,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约为±0.20mm,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精度约为±0.08mm,较回归分析模型提高了60%,能够较好的对地铁结构变形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刘水 《四川测绘》1994,17(3):104-109
形变监测中,推求真实的位移向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提出了推求变形向量的旋转稳健估计法.实际的模拟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尤为重要的是: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滑坡的变形分析、城市地表沉降的变形分析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效性是目前任何其它一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GPS技术在万州明镜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本文阐述了应用GPS技术提取地表变形信息和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结合重庆市万州区明镜滩应用GPS监测网进行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变形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亚厘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9.
姜岩 《测绘工程》1997,6(3):35-39
为了精确分析地表位移场的变形状态,把地表变形视作有限变形,把有奶变形非线性力学理论应用到地表变形分析中。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理论能更精确地描述地表变形。  相似文献   

20.
以边界元法按位移解平面应力问题方法为基础,取边界单元的位移和表面力为未知参量,区域上的位移方程为观测方程,区域上测得的位移为观测值,按最小二乘原理,先解出未知参量,然后按位移方程计算区域内的位移,按应力方程计算区域内的应力场。在此基础上,应用非连续形变分析的基本原理,讨论了保证非连续块体系统运动的合理性应附加的应力和运动学约束条件及其表达形式。以及判定块体间相互接触关系状况的方法,以确定是否附加应力和运动学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