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几年来,对虾病毒性病害在我国流行之广、发展速度之快、损失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没有严格的对虾养殖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对虾养殖还是一个自然王国,一些地区和养殖单位,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爱怎样干就怎样干。其主要表现有:①有些地区不顾当地自然、海况等条件,在同一地段过于集中发展对虾养殖面积,结果使虾池排入浅海滩涂的污水来不及与海水进行交换,又被纳进虾池,加重了虾池的污染;②有些虾病严重的虾池,污水  相似文献   

2.
盐城市具有广阔的沿海滩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物产众多。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发展海水养殖生产,对于振兴盐城市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设想,在盐城市滩涂建立海水养殖基地,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利用堤内荒地,扩大对虾养殖面积盐城市对虾养殖处于发展阶段,养殖面  相似文献   

3.
1992年,山东省莱州市引种养殖斑节对虾试验获得成功。在当今中国对虾面临病害严重、国际市场呈萎缩态势的情况下,引进和发展养殖斑节对虾,使之渐次形成规模很有必要。 1 引种养殖斑节对虾是市场要素的驱动 斑节对虾人工养殖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它是对虾类中最大的一种。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和食性杂的优点。目前,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特  相似文献   

4.
刘祖祥 《海洋科学》1989,13(3):70-70
螠蛏(见图)原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一般需养殖一年零三个月才能收捕上市。近几年来,我们在对虾池内进行对虾、螠蛏混养试验,获得了成功。试验证明,虾、蛏混养,不仅缩短了螠蛏的养殖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由于螠蛏摄食消耗了池中大量底栖硅藻和浮游动、植物,所以改善了虾池水质,保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了对虾生长,提高了虾池的综合效益。 1.实验场地  相似文献   

5.
拦网养虾是一种新的养殖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养殖对虾不需要机械提水设施、节约能源,又可保持水质新鲜,对虾生长快、发病少。这种养殖方式可以在我国北方滩涂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虾,是中国对虾的简称,是我国福建以北各省市养殖的主要品种。1959年我国人工孵育虾苗成功,使对虾人工饲养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辽宁省濒临黄渤两海,海岸线长2000多公里,滩涂面积辽阔,适于筑池养虾的滩面约有100多万亩。如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发展过程与现状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研究探讨了我国海水增养殖生产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良好品种结构布局。首先深入调查分析了我国“七五”末期生产发展资金、苗种、饲料可供量和产品市场容量,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保证低收入经济增长要求等制约因素后,运用线性规划模型运算,得到1990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布局格局:渤海区以对虾生产为主,鱼类、滩涂贝类和贻贝配套生产为辅;北黄海区以海带、贻贝、扇贝等海珍品,对虾生产为主,滩涂贝类、鱼类生产为辅;南黄海区以文蛤、对虾、紫菜生产为主,其它品种生产为辅;东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和其它品种生产为辅;南海区以对虾、贝类生产为主,鱼类、藻类生产为辅。整个海水养殖生产将形成以虾(鱼)带贝、以贝保藻、以藻养珍,藻、贝、鱼虾海珍品类比例为0.20:0.60:0.20的格局。海水增殖的重点是建立三个中心开发区:渤海增殖中心开发区、东黄海主要港湾增殖和滩涂经济贝类增殖中心开发区和南海增殖中心开发区。放流品种以对虾、海蜇、岩礁鱼类、滩涂和浅海贝类为主。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丹东市东沟县地处黄海北岸,是我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一个县。海岸线全长93公里多。全县有近1/3以上的乡镇国营农场位于海滨。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水质好,除种植大片芦苇外,又适宜于开发海产品养殖业的发展。该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已发展滩涂养贝类和水貂养殖的基础上,从1980年起又开拓出港养对虾新的致富门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乳山县从60年代就在乳山湾内进行投石附苗养殖褶牡蛎,但因湾内为粉沙质淤泥,石块易下陷,而未发展起来。1985年滩涂贝类养殖科技户辛启伦同志,改变了旧有的养殖方式,不用任何附着基和养殖器材,将牡蛎苗种直接播放在泥质滩涂上进行养殖,取得成功。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试验,使该养殖方法逐步完善并在全县滩涂大面积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洪杰 《海洋科学》1985,9(3):48-50
山东省卽墨县沿海适宜对虾养殖的港湾滩涂50000多亩,1983年对虾放养面积已达8900亩。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饵料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每年都要从外地购进大量贻贝、杂色蛤等,生产成本很高;而当地3至6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水域生态养殖是水生生物系统和水域环境的组合。从生态效益上看,水产养殖是自然再生产过程,要注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各地实践证明,对虾的实养面积,一般以不超过可养面积的70~80%为宜。个别海区不同程度的“超容量”放养或虾池过于集中,造成水质老化,对虾生长缓慢,单产下降,甚致对虾浮头,造成绝收。1989年全国著名养虾先进县河北省黄骅县滩涂宽阔,虾池集中,虾池排出废水,导致海水富营养化,加之高温少雨,赤潮发生,对虾浮头,损失惨重。而山东省日照市第一海水养殖总场,全场2300亩虾池,由于坚持科学管理,育苗、饵料、养殖、加工综合配套经营,对虾、牡蛎、杂色蛤多种  相似文献   

12.
福建海洋研究所于1996年,1997年在福建省龙岩市大池山区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淡化养殖试验,并获成功,养殖水体是盐卤水与溪水谳制,养殖池水盐度的调控仍是斑节对虾淡化养殖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自从对虾工厂化育苗成功之后,我国对虾养殖事业发展很快,但单位面积产量仍然偏低,有少数单位虽然达到500kg/亩以上,但很不稳定。近几年来不少国家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有的亩产1500kg以上。为了探索中国对虾稳产、高产、高效益的高密度养殖技术,我们于1987年在山东省胶州市营海渔业公司对虾育苗场利用4个育苗池进行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年10月25日通过专家们的技术验收,4个试验池,总面积为78.43m~2,平均产虾1.98kg╱m~2,折合亩产1322kg。其中较好的3号池,单产2.80kg/m~2,折合亩产1868.3kg,对虾平均体长11.77cm,体重19.03g。专家们认为,该实验在国内属首次试验成功,创国内单位面积养虾最高记录,为我国的对虾养殖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86年,地处沿海的宋庄乡,在8000亩滩涂上仅用250多名养虾能手担负养殖对虾的任务,就夺得年总产几百吨的最新水平;多余的千余铝养虾能手出县、出省承包近两万亩滩涂,生产对虾产量也很高。而本乡的18000亩粮田,仅投入不足40%的劳力,就创年总产1656.3万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小麦平均单产创413.3公斤的最高纪录,位于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海上南通战略的实施,南通市滩涂养殖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滩涂养殖面积达到110万亩,养殖产量达2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1%和100%。随着滩涂养殖业,尤其是紫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滩涂养殖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近几年连续发生了数起滩涂养殖重大海难事故。  相似文献   

16.
李世栋 《海洋科学》1989,13(3):68-69
对虾养殖近几年发展很快,养殖面积成倍增加,经济效益明显。但也存在着生产发展不平衡、单产高低悬殊、及近几年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等问题,经济效益出现下降趋势。为了适应对虾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以适合我区具有推广意义的对虾精养高产技术,1983年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接受了“对虾精养高产试验”任务,对高产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发沿海滩涂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世行贷款开发沿海滩涂是江苏南通市农业上利用外资最大的项目。全市项目总投资计划为13 401万元,其中利用世行贷款1633万美元。到1989年10月底,经过二年的实施,已完成基建投资9864万元(含世行贷款1012万美元),占总计划的73.5%。主要用于开发和发展对虾养殖、鳗  相似文献   

18.
1989年度国内外对虾养殖生产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权 《海洋科学》1991,15(2):27-30
据统计,1979年,世界各类水产品中,养殖对虾的年总产量尚不足10000t,1983年上升到100000t,1989年又猛增到600000t。10年内总产量增加了几十倍。 虾类养殖生产之所以能得到高度发展,其原因还在于:1.世界各地沿海可供养虾的水域面积极广(约有60×10~8亩浅海滩涂和沼泽地);2.虾种资源十分丰  相似文献   

19.
对虾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虾(Penaeidshrimp)底节肢动物门(Arthronoda)甲壳纲(Crustrace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近二十年来,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迅速,已遍及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则是对虾养殖大户,产量居世界之冠。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失控,养殖环境逐年恶化,各种对虾病害随之而来。先是细菌性病害居多,此起彼伏,近几年来又以病毒性病害成灾,危害严重,已给养殖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为此,进行病毒病的研究,提高防治措施已是刻不容缓。而发展对虾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对深入研究对虾病毒病提供了方便,而且也为对虾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所与平湖县对虾养殖总场签订的关于对虾养成期间主要病害综合防治试验的技术合同要求,1990年我们在平湖县对虾养殖总场开展了该海洋联合计划课题的试验研究工作,亦是我省虾病防治研究的试点之一,经双方的共同努力,已达到了合同的预期要求,对虾的单产及经济效益都创该场历年的首位。现将虾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