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设定地震的分类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震害预测中的设定地震,将其分为检验型设定地震、预测型设定地震和重现型设定地震,并论述了3种设定地震的确定原则和方法.作者还进一步论述了3种设定地震在不同震害预测方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设定地震及其烈度影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地震常用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选址,烈度衰减模型反映了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分布。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基于构造或历史地震,非确定性方法是基于概率危险性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缺失等震线或震害记载不详的历史地震和概率设定地震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地震破坏影响,借助于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和GIS,可直观地判别其影响分布情况,便于设定地震的取舍。  相似文献   

3.
城市震害预测中设定地震的确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竹军  黄昭 《中国地震》1999,15(4):349-356
提出了一个确定震害预测中设定地震的方法,包括:确定贡献量最大的潜在震源区、潜在震源区内贡献量最大的震级档和设定地震的构造位置等。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获得50年超赵概率63%、10%和2%等3个概率水平下的设定地震。本文给出的设定地震方法纵使了确定论方法和概率论方法的优点,有助于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实施的地震防灾战略设定了总的战略目标,由于总战略是由5大地震防灾战略组成的,总战略的指标是在5大地震战略目标实施后的基础上综合设定的,并且5大地震防灾战略的目标设定均是按统一的要求、统一项目、格式、流程、方案预设的~([1-3])。这里仅以东海地震防灾战略为例,介绍日本地震防灾战略的具体推进实施情况(表1,图1)。  相似文献   

5.
荆旭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3):890-895
对非基岩场地的甲类建筑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基于设定地震确定弹塑性验算输入地震动的方法。以某设施厂址为例,采用修改后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公式计算潜源对工程厂址的影响。按照震级(M)-距离(R)-衰减关系标准差系数(ε)组合,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进行分解,将三元变量(M,R,ε)的均值或众值计算的反应谱定义为设定地震动,并根据设定地震及其反应谱,选取实际地震动记录近似模拟地震动的离散;采用随机生成的土层模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终给出土层地表设定地震动的期望值作为输入地震动。  相似文献   

6.
综合考虑了地震活动时空强3 个方面的震兆特征,定义了地震活动因子 A值.使用1972 ~1996 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空间扫描,研究中强以上地震前 A 值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中短期阶段大多数地震前出现的 A 值中期异常区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也有一些地震前1 ~3 个月 A 值异常区面积再次增大.还就用 A 值进行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综合河北阳原—蔚县盆地内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科学设定4个地震并通过现有的3种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进行计算,并结合对研究区内房屋、人口、经济等情况实地调研,对设定地震评估结果进行修正,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地震灾害预测结果,对指导当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为政府地震应急准备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烟台地区一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确定出不同周期下的最大贡献潜源区.再利用震级空间联合概率分布函数以及震级、震中距计算公式计算设定地震震级和震中距,并结合研究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发震断裂及其活动性等特征,给出设定地震的具体空间位置.最后根据震级、震中距以及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设定地震反应谱.该方法得到的结果能够直接反映地震危险性,有利于获得考虑地震环境影响的基岩地震动输入参数.此外,还可以为研究区自振周期小于6s的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设定地震"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鲜见在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应用。同时,概率方法在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由于时程包线函数的确定源于震级-距离组合的不确定性而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本文建议在考虑潜源概率贡献的基础上,引入设定地震的期望震级和期望距离组合,用以控制包线函数。通过修改危险性分析椭圆模型的软件,可以进行计算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0.
选取甘肃省测震台网测定的甘肃平凉地区塌陷地震、甘东南地区天然地震各50个,同地区的30个地震事件为待测事件.采用近年来计算机领域里较先进的图像识别方法——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两种地震事件类型,设定波形通道总数的80%为地震事件分类阈值,超过分类阈值的设定为"0"或"1",即可判定该待测事件为对应的事件类型.将地震事件作为原...  相似文献   

11.
1856年黔江-咸丰地震在不同版本的目录中,震级和震中烈度均存在不小的差异。本文通过对1856年黔江-咸丰地震史料的收集,查阅更大范围的史志、地方志,详细分析了史料中此次地震造成的震害情况。对黔江-咸丰地震进行实地考查,并通过对西南山区近年来几次地震的对比分析,从震害角度、地震烈度图不同烈度面积的角度,进一步讨论震中烈度的可能性。采用多种方法对地震震级进行估算。但黔江-咸丰地震的震中烈度和震级确定依然是个难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与地震烈度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后,丰富的地震灾情信息和准确的地震烈度图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信息获取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构建网络地震灾情信息智能处理模型,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的灾情信息转化成结构化的灾情信息。并将网络地震灾情信息与地震烈度相结合,进行地震烈度判定,从而对地震应急期的烈度快速评定结果进行修正拟合。  相似文献   

13.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4.
几种仪器烈度算法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中的可靠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 特别是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 利用仪器烈度快速估计地震动强度(烈度)的分布情况, 可为开展最有效的地震应急救援提供决策依据. 该文介绍了现有的几种仪器烈度算法, 并利用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对各种算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这两次地震中只利用地震动峰值参数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可靠性较低, 而考虑反应谱特性的算法可靠性更高. 在未得到更多强震数据的检验前, 建议采用袁一凡提出的仪器烈度算法, 或利用谱烈度值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 或利用加速度反应谱值确定仪器烈度的算法.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仪器烈度与周边调查点烈度吻合度58.6%,且偏差不超过1度。然而,即使宏观烈度相同,观测地面运动参数也存在较大离散度。但在缺少现场调查的震后初期,地震仪器烈度有可能为地震烈度范围判断提供定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地震灾害评估软件烈度衰减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范围比采用原系数计算的烈度范围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1950年以来新丰江水库地区和水库大坝地震烈度的变化,并对新旧大坝设防烈度进行了对比,认为按现今的国家标准,新丰江水库大坝的设防烈度为Ⅶ度强。对库区6次4级以上地震的烈度宏观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拟合了河源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华南地区的地震烈度关系进行了比较.最后计算了新丰江水库地区的在5-6级地震情况下的宏观烈度影响场。  相似文献   

18.
大姚6.1级地震烈度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2003年大姚6.1级地震震区85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系统介绍了该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并对大姚铜矿的震害现象做了专项分析,对震区烈度异常点的场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震应急响应快速评估系统参数本地化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疆地区房屋震害矩阵和烈度衰减关系参数与西北地区房屋震害矩阵和烈度衰减关系参数分别输入新疆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选用新疆近几年发生的较大地震震害结果与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计算的地震灾害损失结果进行对比,进行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的参数本地化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出新疆地区房屋震害矩阵和烈度衰减关系参数的合理性依据和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urbanization has been speeded up in China, and several city groups or city belts with extra-large cities as their centers have been formed. For example, Pearl River Delta urbanized area surrounds Guangzhou City, Shenzhen City, Zhuhai City;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ized area surrounds Shanghai City, Suzhou City, Wuxi City, Nanjing City, Hangzhou City; Beijing-Tianjin-Tangshan urbanized area surrounds Beijing City, Tianjin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