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仲路 《地理研究》1995,14(2):41-48
区域地壳隆升或地槽回返褶皱成山后,斜坡上出现平行状水系.随着河流的溯源侵蚀,分水岭后退,水系适应内外力条件演变成不同型式,并发生河流袭夺.导致河流发生袭夺的决定性原因,一是袭夺河的快速溯源侵蚀,二是位于分水岭反面的高位被袭夺河的河床下与古分水岭下潜蚀作用和块体运动.湔江支流之一海子河在早更新世末依次袭夺了古花园沟河(已消失)和古银厂沟河(原石亭江右支流)等河.  相似文献   

2.
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必然会引起河流的袭夺,这是水系演变中的客观规律。分水岭之所以会发生迁移,关键在于分水岭两侧分别存在着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这就使得分水岭两侧的侵蚀能量有差异。分水岭的被切穿主要是由于低位河流溯源侵蚀较强,迫使分水岭向高位河流的一例移动,并最终袭夺高位河流。  相似文献   

3.
中更新世中后期,涪江支流通口河强烈的溯源侵蚀,切穿了与安昌河(涪江的另一支流)的分水岭.首先袭夺安昌河上游段(湔江)的支流都坝河,随之整个湔江水均注入通口河,安昌河成断头河.河流袭夺地貌特征十分显著,不仅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且为科研、教学提供好场所,又是地学旅游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4.
根据水系格局、河谷形态、河流纵剖面和沉积物的观察、分析,论述红河东源溪沟河对长江支流鱼泡江源头段的袭夺.依据绝对年代测定,袭夺发生于1250aBP以晚.这是两大水系间近代河流袭夺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平原及毗邻地区古水文网变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东北平原及毗邻地区黑龙江中游的第四纪水文网变迁与时代。首次完整、系统提出下松花江溯源侵蚀切穿佳~依分水岭,袭夺了上松花江、牡丹江形成松花江的袭夺水系。黑龙江中游由于三江平原平均每年以1~6 mm速度下沉,下黑龙江溯源侵蚀,切穿了中俄境内的小兴安岭,形成萝北—嘉荫峡谷,袭夺了上黑龙江、结雅河和布列亚河,形成黑龙江袭夺水系。根据依兰达连河煤矿钻孔岩芯岩相分析,发现在古近纪和新近纪时在达连河—祥顺地区有一古大湖,上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向该大湖,沉积了厚700~1000多米的湖河相碎屑岩含煤地层。后因伊通—依兰裂谷上升,下松花江溯源侵蚀,袭夺了流向该大湖的上松花江和牡丹江。所以松花江和牡丹江从来没有向西流向松嫩平原。松花江和黑龙江袭夺水系的形成时期是在上新世末—早更新世初。此后,松辽平原偏西区域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末形成古大湖,周围河流流向该大湖,呈向心状水系,从松辽平原湖相黏土层分布和古地磁测年确定,至中更新世末该古大湖衰亡。晚更新世以来松辽平原进入河流发展时期,松辽分水岭缓慢上升,并不断北移。黄、渤海在20年内下沉了60 mm,辽河溯源侵蚀,袭夺了东、西辽河。从此形成了辽河与松花江水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北川湔江袭夺湾位置的争议引发了对古湔江流向演化模式的争议。通过对断裂构造的水系响应方式的研究并辅以河流地貌证据,表明湔江的流向演化经历了银屏口分水岭迁移的主动袭夺过程和新构造运动造成湔江改道的被动袭夺过程,都坝河与通口河近似直角的交汇端应为袭夺湾的准确位置。具体来说,沿断裂发育的古都坝河在曲山镇附近首先注入古湔江,通口河溯源侵蚀切穿银屏口分水岭,古都坝河上游河段被通口河袭夺后改道注入通口河,古都坝河下游河段成为断头河。随后,因构造隆升而南流受阻的古湔江在曲山镇附近改道,水流沿已成断头河的古都坝河下段河道注入通口河。计算表明,北川湔江由古流向向现代流向转变的时期大致为距今970 ka的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理论的正确性必须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水岭迁移和河流袭夺” 理论存在许多错误。分水岭的发展是有方向的,它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侧内外营力总作用程度的对比。只是河流溯源侵蚀不能切穿分水岭。河流兼并可能是由高位河向下跨流域改道而成。  相似文献   

8.
长江源地区通天河段水系格局演化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洋  王先彦  李一泉  戴岩  鹿化煜 《地理学报》2018,73(7):1338-1352
青海玉树地区长江源区通天河段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如2010年曾发生7.1级地震;该地区分布有黄河、雅砻江、澜沧江等水系上游河网,水系呈直角状、倒勾状分布,是研究水系演化与新构造活动关系的理想区域。通过地形分析、河流水系分析和地貌指数计算,探讨了该地区水系格局演化对走滑断层相关构造活动样式的响应过程。该地区主要发育北西—南东和南西—北东两组流向的水系,其中北西—南东向河谷多为低河流比降、宽阔的不适称谷地,而南西—北东向河谷多为高河流比降、陡峭的峡谷。河流陡峭度指数(ks)在通天河东南段为高值,在通天河流域西南段多采曲—宁恰曲流域、登艾龙曲流域、叶曲流域、巴塘河流域为低值;河流坡降指数(SL)在流域内整体差异不大,但在水系倒勾状或直角交汇区域的值高;流域高程积分值(HI)在通天河两侧大于0.45,在多采曲—宁恰曲流域、登艾龙曲流域、叶曲流域、巴塘河流域为0.15~0.45。地形、水系和地貌指数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地区水系可能原为南东流向的平行水系,后期由于走滑断裂剪切作用导致河流改向、袭夺而演化为倒勾状水系。其中当江、立新乡、隆宝镇、上拉秀乡北部等地区断陷形成局部积水中心,而通天河南西—北东向细小支流如宁恰曲等由于断层东北向的逆冲抬升而溯源侵蚀加强,袭夺了原南东流向的河流。  相似文献   

9.
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懋 《地理学报》1995,50(4):377-384
本文着重讨论了滹沱河上游水系变迁的三个争议较大的问题。研究表明:(1)阳武河袭夺问题是不存在的,其干、支流分别沿NW和NE两组性质不同的构造发育而成;(2)奇村宽谷在更新世期间曾长期作为滹沱河汊道与界河铺峡谷并存,后因西部山地河流的超补偿堆积而最终断流。(3)滹沱河是一条先成河,自上新世末形成以来,其总的流路并未改变。石岭关风口早于盆地而形成,可能是一条更古老的河流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长江第一湾成因新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长江第一湾成因是一个复杂而重大的科学问题,近百年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至今还悬而未决.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和该区有关的地质、地貌、湖泊沉积等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分析滇西北晚新生代以来水系演化和金沙江河谷发育的基础上提出:石鼓附近的长江第一湾是古金沙江支流水洛河汇入古金沙江的河汉;早更新世末期老君山一带东西向隆起的阻挡作用,使古金沙江沿其支流水洛河下游段逆向北流,在三江口与已袭夺了水洛河的川江汇合,至此,现代意义上的金沙江形成了,石鼓附近的古金沙江与其支流汇合处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第一湾”,而三江口附近的“长江第二湾”则是川江袭夺古金沙江支流水洛河形成的袭夺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地形、综合地层剖面年代、遥感影像、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无定河上游历史时期河湖水系的情况。现今无定河上游,即萨拉乌苏河上游山区的水源地为袭夺无定河的另外一条支流芦河而来,且袭夺发生在北魏以后,明代之前。袭夺之前,东西向湖泽湿地的存在,影响了该区历史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在人类聚落选址、交通通道等。本研究为重新认识《水经注》中有关奢延水的记载提供了新的地理参照,有助于重建无定河上游的历史景观,同时为理解黄土地区的历史河流演化提供了典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新世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海面变化的河流地貌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庆 《地理科学》1999,19(3):225-236
对全新世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的相对海面(基准面)变化,不同河流有截然不同的地貌响应方式。大沽夹河型河流的下游河谷中有分别与相对海面升降对应的溯源堆积期和溯源侵蚀期,但不同规模的河流仍有差异。黄水河型河流河谷未因基准面升降而发生侵蚀或堆积,河谷仅起了输沙通道的作用。此外,大沽夹河型河流的中下游河型在相对海面上升或下降时,还可能发生相应地网状化或曲流化。  相似文献   

13.
地震导致河流改道与古蜀文明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星堆文明的突然消亡,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岷江支流雁门沟,沱江支流湔江及其上游支流白水河的特殊河流地貌,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实地考察雁门沟、白水河及湔江,通过其河流地貌特征推断白水河和湔江为断头河,雁门沟为反向河;再利用3S技术,找到了光光山一带大规模滑坡遗迹,从而判定岷江曾在今汶川雁门向东南流,穿越光光山,沿今白水河、湔江流向沱江.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雁门沟、文政沟的纵剖面特征,也反映出河流曾发生过大的变迁.结合三星堆、金沙遗址考古资料以及历史文献的进一步论证,最终得出发生于1099 B.C.的地震引起山崩、滑坡堵江,进而引起河流改道,并导致三星堆文明的消亡和金沙文明的传承,以及杜宇时代的严重水灾.  相似文献   

14.
董铭  苏怀  史正涛  明庆忠  何回丽 《地理学报》2018,73(9):1728-1736
100多年来,关于金沙江独特水系格局的形成历史一直是地学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多数学者认为,现代金沙江水系是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发展过来的。红河海底扇5.5 Ma泥沙供给中断被认为与这一袭夺事件有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找到与这一时代相匹配的地貌证据。最近在金沙江金江街段找到了多达8级的河流阶地序列,ESR测年结果显示这些阶地的形成年代为1.07 Ma、0.70 Ma、0.65 Ma、0.51 Ma、0.47 Ma、0.44 Ma、0.30 Ma和0.18 Ma,结合GPS高程测量数据,推算最近1.0 Ma以来的河谷平均下切速率为147 mm/ka。以填充河谷地形为主要手段的古地形恢复结果(基于DEM数据)显示,古长江袭夺古红河上游形成现代金沙江水系发生在这一区域内海拔2000 m左右的古地形面解体之后,依照河谷平均下切速率外推,古地形面解体时代为5.5 Ma,即现代金沙江水系形成于5.5 Ma之后。我们的研究结果与红河海底扇的资料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证据链,为重建现代金沙江水系格局形成历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延庆县湿地资源建设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延庆县位于北京西北部80km,总面积达200km2,于 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延庆县的河流属于海 河流域,是潮白河、永定河和北运河三个水系的上游,流 经县域的河流共有19条,其中三级河流2条,分别是妫 河和白河,四级河流17条,多为妫河和白河的支流。全 县有大中型水库3座,分别是官厅水库、白河堡水库和古 城水库;小型水库塘坝有佛峪口、小张家口、金牛湖、莲  相似文献   

16.
金春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2,(6):47-52,26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流域、水系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称,一般指地面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高地成为分水岭。流域既是一个自然区域又是一个经济区域,在进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时,应紧紧围绕流域的整体性表现去分析。水系是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  相似文献   

17.
东方 《中国地名》2014,(2):51-51
美丽的丹江俗称丹河,又称均水,亦称丹渊,发源于中国陕西蓝田县与商县之间分水岭西南侧,与渭水支流灞河同源而背流。东南经陕西商县、丹凤、山阳、商南4县,河南淅川、内乡2县境,于湖北丹江口市注入汉水,干流全长390千米,为汉江最长的支流,流域面积17300平方千米,占汉江流域总面积的10%。多年平均流量174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401米。水系支流众多。主要支流有武关河、淇河、淅河、滔河等。  相似文献   

18.
<正>发生在沟谷源头的崩塌,称为沟源崩塌,它是地表侵蚀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地貌现象。由于它是在沟谷(或河流)源头产生的侵蚀作用,结果使源头不断地向上移动,导致谷地延长,因此这种侵蚀作用又是溯源侵蚀(向源侵蚀)的一种。一般在由松散堆积物组成的沟谷源区,沟源崩塌发生频繁,溯源侵蚀发展较快,如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上黄土广布、西南地区的云南元谋等地红土层和棕黄色土层分布范围较大,成为了冲沟发育、沟源崩塌活跃、溯源侵蚀强烈的地区,往往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疏,生态环境恶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由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国土面积为937万km2,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东南临墨西哥湾,海岸线长约22680km。美国水系主要分为:墨西哥湾水系,包括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如密苏里河、阿肯色河、俄亥俄河、田纳西河等),与墨西哥分界的格兰德河,以及注入墨西哥湾的其它诸河,其流域面积约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西部山区流入太平洋的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克拉门托河、圣华金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流入大西洋的诸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相似文献   

20.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致使祁连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构造隆升,造就了祁连山地区复杂的构造格局和急剧变化的构造地貌,其典型水系流域地貌特征揭示了该地区的新构造活动和地貌演化过程。庄浪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作为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地区,庄浪河流域的地貌参数对构造活动非常敏感,提取庄浪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庄浪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庄浪河流域内及边缘发育有庄浪河断裂、天祝盆地南缘断裂、疙瘩沟隐伏断裂以及金强河-毛毛山-老虎山断裂。晚新生代以来,这些断裂仍在活动,并且控制着流域内的构造变形、山体隆升和河流水系地貌发育。本研究采用ALOS DEM 12.5 m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高程条带剖面、河流坡降指标体系(K,SL,SL/K)和Hack剖面、面积-高程积分值(HI)和积分曲线(HC)等方法,对庄浪河流域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庄浪河地区地形起伏由北西向南东递减,构造活动存在东西分异的规律;庄浪河流域内部K值、SL、SL/K、HI值西侧高于东侧,Hack剖面西侧相比东侧上凸更明显;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