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吴旭  赵伟  李杰 《地下水》2012,(3):54-56
依据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利用开采系数法对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划分,并提出治理对策,为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及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全省各市(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重新统计分析了各市(县)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核算了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了可采量和开采潜力,从而为全省和各市(县)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是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传统方法是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等进行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但各方法的划定结果不统一。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上海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划定框架,对水位变化、开采系数以及开采引发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结果与上海市实际情况较吻合。这为后续制定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水位控制等指标及科学合理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东  孟涛  王云智 《地下水》2007,29(2):78-80
通过对石河子市地下水的水位、水量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根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相关规定,对石河子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开采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地下水水位的年变幅,对石河子市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了划定,针对超采现状,提出了治理地下水超采的规划目标和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5.
论苏锡常平原第Ⅱ承压水超采区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80年代以来,苏锡常三城市及其外围乡镇长期超量开采第Ⅱ承压水,致使水位持续下降。通过分析第Ⅱ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以及出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在没有现行标准可遵循条件下,系统地确定了超采区的划分方法、划分原则和划分标准。即以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和可开采资源量的比值为基本条件,地面沉降程度和地下水位下降速率为制约条件将区内第Ⅱ承压含水层分布区划分成严重、重度、中度、轻度超采区和未超采区,为苏锡常三市可开采资源量的分配和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旭 《地下水》2014,(6):90-92
黑龙洞泉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属峰峰奥灰水系岩溶地下水,是邯郸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本文根据历年地下水动态资料,参照《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技术大纲》,利用水位动态法和开采系数法对研究区地下水超采区进行综合划分,并提出治理建议,为邯郸市地下水资源统一规划、有效管理、科学保护以及正在进行的地下水压采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运用适宜的划分方法则是超采区评价的重中之重。本文采用水位埋深动态法、引发问题法、开采系数法等方法开展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并对划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面沉降相对水位变化的滞后性、不同方法依据的统计数据口径差异、地面沉降研究程度的地区差异等原因,各方法的划分结果及最佳适用范围有所不同。因此,开展区域性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应综合各种方法的划分结果,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分析,以得到最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维系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地下水历史超采情况较为严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超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区域超采情况依然存在。为了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012年,对全省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新的评价,评价期2001~2013年,评价范围为陕西省平原区埋深200 m以内的潜水和浅层承压水。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法以水位动态法为主,以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为补充,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历史超采情况。共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5处,总面积1 427.4 km~2,年均超采量0.51亿m~3。在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基础上划定15处地下水管理保护区,其中禁采区1处,限采区14处。  相似文献   

9.
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日益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已被人们广泛重视.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讨论,以求提高地下水资源的评价精度,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较可靠的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山东省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地下水是全省重要供水水源,经过多年开采,个别地区形成地下水超采区,引起开采条件恶化,河道断流、泉水干枯以及海咸水入侵等系列问题。作为全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省份,2016山东省将管理因素引起超采区水位变化纳为经济社会发民综合考核指标。通过2016年烟台市降水与超采区地下水位变化,分析管理因素对地下水超采区水位的影响,以2016年烟台市降水量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依据对超采区地下水位变幅分析计算,得出因管理因素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幅,并通过近年来年降水量与地下水位变幅变化的对比情况,判断本年管理因素对超采区地下水位的影响,从而有效评价超采区地下水开采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浅层地下水数据为基础,对分析测试的29项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区浅层地下水中,Mo、Pb、Mn、Fe、Cl-、NO2-、总硬度等含量变化较大,导致局部水质变差;其他指标含量变化较小,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均匀。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对本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单因子与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该区不可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占44.88%,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单指标水污染呈点(源)状、线状分布,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钾指数、NO2-、Cl-、F-、Mn、Fe。重点探讨了高密北部高氟浅层地下水形成的原因,为区内高氟水治理及地氟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与自然属性密切相关,地下水资源分区是评价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和主要平原盆地、部分省(区市)地下水资源最新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综合地形地貌、构造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流域、含水层介质等多项指标,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看作一个整体,将全国划分为26个一级区、143个二级区、412个三级区。通过将地下水资源分区与县级行政区划耦合确定了4 942个计算单元,利用地下水可开采模数指标,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由以自然单元的评价到县级行政单元的成果表达,从而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空间数据基础,可服务于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总体表现出平原盆地区为中-高水平,北方干旱区为低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承载本底等级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的县(区、市)分别为774,332,798,387,573个,面积占比分别为11.15%、5.87%、19.56%、12.09%、52.34%,基本反映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徐州矿区奥灰岩溶水突出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州矿区开采深度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严重。主要突出水源为奥陶系含水层。突水原因主要有:底板隐伏陷落柱或断层导水;底(顶)板含水层与奥灰含水层对接;顶板冒落裂隙带导通断层对盘的奥灰含水层;奥灰水通过基岩隐伏露头侧向补给矿井。其防治对策为: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探查分析奥灰岩溶水发育规律;分区隔离开采,完善防排水系统;注浆封堵突水通道;排供结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素蓉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00,25(5):482-486
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与制图是目前国际上水文地质工作的热点.总结了过去所用的评价方法, 在GIS平台上根据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 对原有的DRASTIC模型加以开发改进, 提出了DRAMIC模型并加以解释, 以作为我国统一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的通用指标.最后介绍了如何用GIS来作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模拟技术是进行煤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区疏干排水设计的主要工具。该文以宁夏甜水河煤田为研究对象,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应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MODFLOW程序,建立地下水流三维模型,进而对煤田各开采阶段的地下水流场和涌水量进行预测,从而为煤田地下水有效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North China Plain (NCP) has resulted in a series of eco-environment problems. Sustainable use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NCP, in particular management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GRCC), faces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Here we define GRCC, and a new assessment method is tentatively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evaluate GRCC based on the whole NCP, city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county administrative units. Our study divided the NCP into three zones, i.e. non-overexploited non-overloaded zone (NNZ), overexploited but non-overloaded zone (ONZ), and overexploited overloaded zone (OOZ). Results confirmed 27.6% of counties belonged to NNZ. However, 58.9% of counties and NCP as a whole belonged to ONZ, and 13.5% of counties belonged to OOZ. Spatially, NNZ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Beijing, parts of eastern coastal cities and Henan Province. OOZs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middle-eastern part of Cangzhou, parts of Dezhou, Tianjin and Binzhou, and the remaining areas belonged to ONZs. We suggest two approaches for enhancing GRCC, i)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available groundwater and ii) improving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An increase of 11.0 billion cubic meters to the available groundwater levels combined with water use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up to 479 CNY per cubic meter of the world mean,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sustained by groundwater in the NCP could reach 11.1 trillion CNY and maintain a 20 years of GDP development assuming the current rate of growth.  相似文献   

17.
鄂东南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矿业城市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需要探索一套适合于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的技术方法,以指导矿业城市或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鄂东南大冶矿区(即大冶市)为例,以遥感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由地质环境背景、已有地质环境问题和矿山开采活动三方面组成的区域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别对自然状态下矿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和采矿状态下的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较高易发区、较低易发区及低易发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3.29%、12.55%、24.53%及59.62%;(2)采矿状态下,大冶矿区地质环境影响性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轻微区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13.63%、22.96%、33.95%及24.96%。评价结果可作为大冶矿区矿产开发规划和综合性地质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长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长市紧邻我国东部沿海和“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是安徽省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工业化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通过对天长市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的研究,指明了优质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范围;结合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现状和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未来该市水资源的利用趋势,是城区以利用地表水为主、广大乡(镇)村仍然以开采利用地下水为主的供水模式;提出了针对未来可能扩大地下水资源利用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淮南煤田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士荣 《安徽地质》2008,18(3):221-225
淮南煤田为全隐蔽煤田,松散层厚度大,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及生产矿井的开采成果,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地下水进行了分类,并对其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为新区的建井与开采提供了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并绘制相关曲线,分析研究松嫩平原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土壤与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地下水开采与回灌等人为因素对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认为:除降水量减少等自然因素外,人类治水工程和开采地下水等因素是造成松嫩平原水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是影响松嫩平原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