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21” 暴雨过程动力因子分析和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2012年7月21~22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利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资料对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流涡度矢量的垂直分量、热力波作用密度、热力位涡波作用密度、热力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和湿斜压涡度等动力因子进行计算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过程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冷锋和辐合切变线等多个天气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区具有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垂直热量输送明显,湿等熵面向下伸展和水平风垂直切变显著等动、热力学特征。湿热力平流参数等动力因子综合反映了上述动、热力垂直结构特征,因而与6小时观测降水的发展移动有一定相关性。全球预报系统48小时预报的动力因子高值区在走向和落区上与6小时观测降水区比较接近,代表动力因子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全球预报系统的预报场资料对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降水中心位置预报方面,动力因子降水预报比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更接近观测实况。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计算表明,对于降水的早期预报,动力因子降水预报评分略高于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评分,说明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有一定的降水预报能力,可以应用到实际天气业务预报中。  相似文献   

2.
针对2012年7月21~22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利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资料对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流涡度矢量的垂直分量、热力波作用密度、热力位涡波作用密度、热力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和湿斜压涡度等动力因子进行计算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过程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冷锋和辐合切变线等多个天气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区具有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垂直热量输送明显,湿等熵面向下伸展和水平风垂直切变显著等动、热力学特征。湿热力平流参数等动力因子综合反映了上述动、热力垂直结构特征,因而与6小时观测降水的发展移动有一定相关性。全球预报系统48小时预报的动力因子高值区在走向和落区上与6小时观测降水区比较接近,代表动力因子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全球预报系统的预报场资料对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降水中心位置预报方面,动力因子降水预报比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更接近观测实况。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计算表明,对于降水的早期预报,动力因子降水预报评分略高于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评分,说明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有一定的降水预报能力,可以应用到实际天气业务预报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Micaps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8.09"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T213和Hlafs对暴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011年12月投入业务试运行的吉林省集合动力因子系统(EDFF)的性能和优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以2012年8月4日的一场切变暴雨为例讨论了该系统对这场大暴雨落区的预报能力,发现在统计的15个预报因子中有14个对暴雨落区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此次过程各参数的暴雨落区阈值,比较这些阈值与2010年暴雨的统计阈值发现,动力因子对切变暴雨预报的阈值基本稳定。一系列检验工作表明:由于这些动力因子能够较好地表征降水系统的典型垂直结构特征,因此它们的正高值区通常与地面降水区相对应;而在非降水区,这些动力因子的数值很小,基本可以忽略;受初始资料分辨率和预报能力的影响,目前动力因子比较适合预报有组织的系统性比较强的降水系统,对于某些孤立的局地性很强的暴雨,预报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段修荣  刘菊 《四川气象》2002,22(4):17-18
本文在Micaps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8.09”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T213和Hlafs对暴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2009-2011年天津地区3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对局地暴雨天气发生前的大气环境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对比不同影响系统下预报着眼点的差异。结果表明:天津局地暴雨主要发生在蒙古冷涡、东北冷涡、高空槽前以及高空槽后四种天气系统的影响下。蒙古冷涡系统下应以整层良好的水汽和涡旋系统东南象限深厚的辐合上升运动为着眼点;而东北冷涡系统下则需关注低层水汽条件充沛和中层强烈的辐合抬升;高空槽系统下在动力、水汽以及能量条件配合较为均衡;而槽后型系统影响下若发生局地暴雨,各种强对流参数特征则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局地暴雨过程对强降水落区进行诊断表明,天津构造加密探空由于充分考虑了近地面的温湿风特征,计算所得的可降水量、对流有效位能以及地面至3km高度的垂直风切变对局地暴雨落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性。同时,个例研究也表明TJ-WRF对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综合应用模式物理量结果能较好地预报局地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7.
董晓敏  温杏琴 《大气科学》1983,7(2):228-234
本文通过1979年梅雨后期的两次暴雨过程分析得出:在高空槽前“S-N”向云线和低空副高边缘“E-W”向云线相交汇处,其动力和温湿条件均有利于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发展;当对流层上、下的动力和温湿条件配置得有利时,会促使梅雨切变线或静止锋上的低压系统发生。 并提出在实际预报工作中,可在300和850mb图上分别增加偏西风和偏南风速等值线分析,结合卫星云图和小范围物理量场分析,能大致确定暴雨云团发展区的位置及其动力和温湿条件,对暴雨的短期预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常素萍  刘强军 《气象科技》2004,32(Z1):54-57
致洪暴雨落区预报系统是利用差动定量输送法对动力和热力物理量进行贡献计算 ,得出暴雨落区短期 2 4h预报 ,同时应用动力螺旋轴法、低空急流轴与暴雨云团配合法及雷达回波跟踪法制作 12h、6h、3h的短时、超短时、临近暴雨落区预报 ,逐级向下订正 ,最终制作出致洪暴雨落区预报图。该预报系统在 2 0 0 2和 2 0 0 3年晋城市暴雨落区预报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2019年5月25—30日广西出现了持续性暴雨过程,引发洪涝和衍生灾害。利用国家气候中心大气监测资料和第二代月动力延伸预测模式业务系统(DERF2.0)预报资料,研究了这次持续性暴雨的背景特征,并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延伸期预报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性暴雨发生在一次MJO对流活跃区东传的背景下。(2)DERF2.0模式提前10-30d预报出广西5月第6侯降雨偏多的趋势,并在4月30日、5月10日分别预测出这次暴雨过程出现前后有强降雨,但有1-3d的误差,且对过程强度的预测不够精准。  相似文献   

10.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暴雨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气象学报》2003,61(2):203-218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 5模式和中国 2 0 0 1年 8月的 4个暴雨个例 ,研究了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中国暴雨动力和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中尺度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讨论了利用模式扰动方法开展中国暴雨集合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短期数值预报中 ,非绝热物理过程对高度场预报影响较小 ,但边界层方案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产生暴雨的 3个基本条件即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不稳定层结的影响很明显。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所预报的中尺度热力、动力场离差的结构特征与所预报降水的离差特征相似 ,且主要是在模式积分初期迅速增加 ,其后即趋于稳定。对中国热力场较均匀的暴雨过程 ,可以通过扰动模式的边界层和对流参数化方案 ,构造集合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