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自强 《地层学杂志》1995,19(4):315-320
长期以来对浙江北部早二叠世硅质岩层的划分与对比一直存在着分歧。在硅质岩层里发现了栖霞希瓦格动物群和一些有孔虫类化石。根据这些,浙北地区的早二叠世硅质岩层应归属栖霞组,相当于江苏宁镇地区的栖霞组上硅质岩段。  相似文献   

2.
徐立明 《福建地质》2014,(3):197-206
前人区调资料将福清黄塘地区发育的硅质岩划分为晚侏罗世长林组,但没有确切的时代证据。经调查研究,从岩石面貌、岩性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背景等方面进行区域对比,将该套硅质岩划为早三叠世溪口组角岩段。该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对重新认识福建沿海乃至台湾海峡地区古生代一早三叠世的地质构造背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地貌、第四纪地层和新构造运动特点的角度,着重讨论了金沙江奔子栏-金江街段河谷的发育历史。通过近两年的野外调查,认为金沙江上游开始于中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中、晚期已完全贯通。九河-剑川-下关谷地并非金沙江的古河道,而奔子栏-尼西-中旬-小中甸-大具-丽江-鹤庆-金江街才可能是早更新世“古金沙江”的古谷地,但“古金沙江”由串珠状盆地组成。  相似文献   

4.
滇西北香格里拉地区上三叠统哈工组由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并发育大量的沉积混杂岩块。硅质混杂岩块中含有大量的放射虫及竹节石生物化石。放射虫自中泥盆世到中三叠世均有分布,竹节石时代为中泥盆世。不同时代的硅质岩均为生物成因硅质岩,其Al2O3/(Al2O3+Fe2O3)比值介于0.58~0.96之间。北美页岩标准化的稀土模式比较平坦,具弱的Ce负异常或明显的正异常,Eu异常不明显,总体表现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的特征。生物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甘孜-理塘盆地自早泥盆世裂开。根据硅质岩和硅质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该盆地演化经历了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缓慢扩张的构造活动期和早石炭世晚期至早三叠世的快速扩张期,以及中三叠世晚期的向西俯冲阶段。晚三叠世,甚至侏罗纪,该盆地仍然发育有深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黄思静  麻建明 《沉积学报》1999,17(4):542-546
报道了广西钦州海槽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深水硅质岩的锶同位素测定结果和经年代校正后的87Sr/86Sr初始值,建立了锶同位素演化曲线;通过与同时代上扬子地区台地相碳酸盐岩87Sr/86Sr比值和演化曲线的对比,研究了二者的异同和造成差异的原因。深水硅质岩和同期台地相碳酸盐岩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在总体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反映海平面变化对其影响的一致性。玄武岩喷发等局部事件和硅质岩中无法回避的陆源碎屑的影响是造成87Sr/86Sr比值和演化曲线差异的主要原因。硅质岩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显示,海平面上升发生于早石炭世,在晚石炭世早期达到最大值,晚石炭世晚期,海平面有所下降,在其后的早二叠世,海平面再次上升。  相似文献   

6.
黄英  李自顺 《水文》2006,26(6):68-70,83
滇西北纵向岭谷区从西至东雨量变化很大,28°N附近金沙江河谷地带雨量很少。本文利用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流域上桥头、奔子栏水文站及相邻雨量站多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滇西北纵向岭谷区金沙江河谷区的降水分布特点,探计了少雨的成因,研究指出金沙江奔子栏~交界河汇口段为中国29°N以南雨量最少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干谷”。  相似文献   

7.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地层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滇西孟连以南,整合于南段组浊积岩之上的拉巴群硅质岩含晚二叠世早期放射虫化石,南段组时代不仅限于石炭纪,可能延入二叠纪。二者为晚古生代思茅地块的外陆坡沉积。其西面的南基河杂岩(新名)由层序混乱的晚古生代硅质岩、泥岩和少量砂岩、玄武岩构成。放射虫化石证据表明,硅质岩时代不仅限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还延入晚二叠世,而有的砂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它们是经过强烈构造变动的古特提斯洋的沉积记录。昌宁-孟连带向南可能延至泰国北部的清迈带,而非东北部的难河带。  相似文献   

8.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地层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吴浩若  杜越 《地层学杂志》1994,18(3):221-227
滇西孟连以南,整合于南段组浊积岩之上的拉巴群硅质岩含晚二叠世早期放射虫化石,南段组时代不仅限于石炭纪,可能延入二叠纪。二者为晚古生代思茅地块的外陆坡沉积。其西面的南基河杂岩(新名)由层序混乱的晚古生代硅质岩、泥岩和少量砂岩、玄武岩构成。放射虫化石证据表明,硅质岩时代不仅限于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还延入晚二叠世,而有的砂岩时代为早石炭世,它们是经过强烈构造变动的古特提斯洋的沉积记录。昌宁-孟连带向南可能延至泰国北部的清迈带,而非东北部的难河带。  相似文献   

9.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区硅质岩时代的新资料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广东长坑—富湾银金矿区的金银矿化产于碳质硅质岩—灰岩岩系中。该岩系下部为下石炭统,由下向上为石磴子组、测水组、梓门桥组,以含碳灰岩及砂泥岩为主,化石较多。硅质岩—灰岩岩系被认为属于梓门桥组上部,其上为碳质泥岩、碳质砂岩、碳质含砾砂岩等,有晚三叠世化石。但硅质岩及其上部紧邻的砂泥岩中化石很少。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区域构造作用、海平面变化、上升洋流以及古气候等主控因素的制约,中上扬子地区纽芬兰世-第二世主要表现为浅海环境。早寒武世梅树村期,主要发育潮坪相碎屑岩、磷块岩、白云岩和硅质岩,陆棚相含磷结核硅质岩、泥岩以及陆棚深水盆地相碳质页岩、硅质岩等。筇竹寺期,海侵范围扩大,陆棚深水盆地向西北扩展,其余广大区域为碎屑岩浅海所覆盖。沧浪铺期,主要表现为碎屑岩和碳酸盐交互沉积的混积陆棚环境,盆地相则具有继承性,主要为碳质页岩沉积。早寒武世龙王庙期开始向碳酸盐台地演化,广大区域为碳酸盐沉积,盆地区范围有所缩小。早寒武世的岩相古地理演化表明,从早到晚沿着东南边缘始终存在一较深水沉积区,其沉积物质主要为碳质页岩和硅质岩,为烃源岩有利沉积区,奠定了油气生烃成藏的物质基础。同时在演化过程中还形成了相应的储层以及分布较广的膏盐层。根据这一油气地质条件组合及其空间分布,针对中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应该首先围绕这一富烃沉积区来开展,集中对膏盐层下部目的层开展油气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文强  冯庆来  沈上越  Malila  K.  Chonglakmani  C. 《地球科学》2009,34(5):743-751
在泰国北部难河构造带Pha Som变质杂岩中发现保存很好的放射虫硅质岩、玄武岩地层层序.层状硅质岩含放射虫化石Follicucullus porrectus, 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其硅质岩SiO2含量均在92.5%以上, Al/ (Al+Fe+Mn) 平均比值为0.51, Ce/Ce*比值为1.14, 为大陆边缘型硅质岩.玄武岩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与高场强元素以及轻稀土富集等洋岛玄武岩的特点.说明难河构造带中-晚二叠世之交存在洋岛型火山岩和靠近大陆边缘的深海盆地硅质岩, 代表了小洋盆的沉积组合.该构造带闭合时间应在晚二叠世与晚三叠世之间.   相似文献   

12.
理塘地区擦岗隆洼岩组硅质岩的w(SiO2)为81.27%~92.71%,Si/Al比值为11.69~37.22,表明硅质岩的泥质成分相对较多,硅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多介于22.61×10-6~41.67×10-6之间,轻稀土元素富集。硅质岩的w(V)为10.718×10-6~38.14×10-6,Ti/V比值为10.5~89.0,与大陆边缘硅质岩相应值相近。对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理塘洋盆于早三叠世就已经进入到洋壳俯冲消减、岛弧发育的活动陆缘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黄成彦 《地层学杂志》1991,15(2):155-157
<正> 《地层学杂志》第13卷第2期刊登了龙金发同志撰写的“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简称“早二叠世硅藻”),提及在江西早二叠世(鸣山层)的硅质岩中发现了硅藻土(岩)层,文后附2个“硅藻”图版。现就此文的基本点——硅藻和硅藻土的确认提出  相似文献   

14.
0 概述 江达构造带西以字嘎寺-车所-德钦断裂为界,东界为金沙江断裂带,北至青海玉树,被NWW向马尼干戈-邓柯断裂所截,南至奔子栏断裂.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在西藏北部双湖才多茶卡地区新发现的晚泥盆世和晚二叠世放射虫硅质岩,实测剖面的第9层硅质岩以产Neoalbaillella动物群为特征,其中N.ormithoformis,N.optima是晚二叠世长兴阶的2个带化石;第14层硅质岩以产Entactinids动物群为特征,其中Stigmosphaerostylusoumonhaoensis,Triloneheechinata,Archocyrtiumriedeli等主要见于晚泥盆世法门阶。上述2个动物群在西藏尚属首次发现。才多茶卡地区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双湖构造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构造环境、“构造带是否东延”等重大地质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郑志强  林东燕 《福建地质》2007,26(4):222-228
通过对闽西南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主要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区域成矿背景、贮矿层位特征以及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温度等分析研究,指出该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多与海底火山活动有关,贮矿层中伴有典型的喷流沉积岩—硅质岩,并提出闽西南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存在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结构特征与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表剖面测制,主要应用常规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刻画了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显微结构特征,分析了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硅质岩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灯影组硅质岩主要由隐晶石英、玉髓、微晶石英及巨晶石英结构元素组成;具有隐晶、微晶和镶嵌3种结构类型。硅质岩中可见有残存的白云石晶体,代表热水沸腾的针状孔较发育;硅质岩和晶洞石英单矿物的δ30 Si值变化范围在-0.6‰~0.8‰,属于热水来源的硅质岩中的δ30Si值范围,δ18 O值为15‰~23.5‰,利用氧同位素计算得出,研究区硅质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70~110℃;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揭示研究区硅质岩为热水成因,但也受到构造地理位置和海水的影响;硅质岩为热水与海水、沉积与成岩共同作用的产物,形成时间主要在晚震旦世灯影期早寒武世牛蹄塘期。  相似文献   

18.
杨贵园  高军波  杨瑞东  刘志臣  徐海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8-2022072008
二叠纪是地球演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并在我国华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组)地层中普遍沉积一套层状硅质岩,它们可能与中、晚二叠世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笔者等以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贵州纳雍营盘茅口组硅质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发现,硅质岩Al/(A1+Fe+Mn)值以及多项成因判别图解等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热水物质输入,具有热水成因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古地理特征,以及硅质岩Ce/Ce*、(La/Ce)N值等综合分析,认为硅质岩形成于黔中台沟内的深水环境。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中二叠世硅质岩研究成果,并分析纳雍营盘硅质岩与峨眉山玄武岩空间关系及峨眉地幔柱活动历史,认为峨眉地幔柱早期海底火山活动可能对包括营盘在内的华南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硅质岩沉积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叠纪是地球演化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并在我国华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孤峰组)地层中普遍沉积一套层状硅质岩,它们可能与中、晚二叠世系列重大地质事件之间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笔者等以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贵州纳雍营盘茅口组硅质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发现,硅质岩Al/(A1+Fe+Mn)值以及多项成因判别图解等指示其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热水物质输入,具有热水成因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古地理特征,以及硅质岩Ce/Ce*、(La/Ce)N值等综合分析,认为硅质岩形成于黔中台沟内的深水环境。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中二叠世硅质岩研究成果,并分析纳雍营盘硅质岩与峨眉山玄武岩空间关系及峨眉地幔柱活动历史,认为峨眉地幔柱早期海底火山活动可能对包括营盘在内的华南地区中二叠世晚期硅质岩沉积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浙江早古生代孢粉型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西北部早寒武世荷塘组、晚寒武世华严寺组、早奥陶世宁国组、晚奥陶世长坞组和文昌组、早志留世霞乡组、河沥溪组和康山组、中志留世唐家坞组中发现孢粉型化石,孢粉型化石包括疑源类,隐花(陆生)植物孢子类型等,计66属、112种、31未定种。同时讨论了这9个层位孢粉型化石的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