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第22周以来产生M级以上(包括M级)的X射线耀斑的太阳黑子活动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黑子活动区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具体表现是:南半球出现的黑子活动区多于北半球出现的。南半球活动较强的黑子群主要集中在80°,160°,200°和340°经度附近;北半球活动较强的黑子群主要集中在240°-280°和340°-360°经度带。(2)黑子群的面积(S_p)越大越易产生X级的X射线耀斑。对黑子群面积S_p在大于1000,500-1000和小于500单位时,它们产生X级的X射线耀斑的比率分别约为41%,33%和9%。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廿一太阳活动周上升段产生质子耀斑的背景条件,评价了它们对质子事件预报的贡献,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廿一周升段95.5%的质子活动区分布在30°-90°和120°-210°两个卡林顿经度带上。前一经度带主要产生强烈质子事件,后一经度带主要产生弱质子事件。 2.各活动经度带存在着时间大约为一年的活动期和间歇期,两个经度带互相交替。全球的质子事件存在着73±0.7天的周期。 3.用相关性预报水平总指标对各种产生质子耀斑的背景条件评价的结果是,对质子事件预报贡献较大的背景特征依次为:黑子群出现长命旋涡(α_0=0471);面积≥1000单位的黑子群(α_0=0.365);磁型为结δ构(α_0=0.300);反常极性黑子群(α_0=0.275);F型黑子群(α_0=0.239)……  相似文献   

3.
在增加了最近四年的资料后,我们重新检验了过去的结果,得到: 1.旋涡黑子的经度分布与面积Sp≥400的黑子群的分布大致相同,并且活动经度效应更突出一些。 2.太阳表面的较差自转对黑子磁力管的扭绞结构的形成有较明显的影响,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较小。 3.所定义的浮出磁力管的扭转矢量方向在太阳南、北半球面有同步的周期振荡现象,它与某些太阳物理量的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22周上升相日面各经度带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1983年以来一些对太阳活动的谱分析结果。大致可分为两种规律:在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上升相一般呈现80天左右的周期。下降相呈现150天左右的周期。这些规律均是由太阳全日面总体活动指数得到的谱分析结果。文中将第22周上升段(1987.1.1—1988.7.31)的太阳黑子群和X射线耀斑按经度带作了极大熵谱估计。结果表明,各经度带的活动规律不同,同一经度带内,太阳黑子群和X射线耀斑的出现规律也不尽相同。这种将事件按经度带分布得到的活动规律对事件本身的中期预报将会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1周黑子活动区作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存在三个活动经度带,它们是340°—320°,300°—240°和220°—100°。 (2)黑子活动区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3)用自相关方法作黑子活动区的空间谱分布,结果表明:一个黑子活动区在第一次回转时又产生黑子活动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第廿周1964.10—1972.12.期间太阳质子活动的一些特点,结果给出:第20周质子活动水平的趋势和黑子活动趋势比较一致,和第19周略有不同;在以约80天为间隔的时间序列上,大多数高级别质子事件集中出现在两个时段上;质子活动有集中在某些经度带的趋势,不同经度带上的黑子活动和质子耀斑伴生的射电爆发等具体特点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按磁结构将黑子群分成正常和“异常”两类,具有“异常”磁结构的黑子群产生大部分质子耀斑;复杂磁结构的活动区上米波源的出现有利于产生质子耀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9、20、21太阳活动周的E、F型别黑子群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1.大黑子群日面经度随时间(用太阳自转周表示)的分布呈现“V”和“∧”形状;2.三个活动周大黑子群数按经度分布都有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0年SMM(峰年卫星)/ACRIM日射计观测的太阳常数与伴有快速变化的异常磁结构黑子群面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日面出现伴有快速变化的异常磁结构黑子群时,太阳常数减少。另一方面,当结构简单的“剩余”黑子群占优势时,太阳常数值轻微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用一个观测站的太阳黑子目视资料、对1957年7月至1961年9月期间(共56个太阳自转周)的黑子半球面积进行日面经度分布的统计分析。若将小黑子群略去不计,则黑子群在日面经度上的分布,有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性。就具体情况来说,它可以连续稳定三四个仍至七八个自转周。就平均情况来说,它可以稳定50个自转周以上,或更长时间。这个结论对于地球物理现象的预报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黑子相对数与黑子群在日面纬度上分布的蝴蝶图表征着太阳长期活动演化的特征 ,本文主要对这二者尤其是后者进行了研究。太阳活动在日面上分布表现为不对称 ,这是近 30年太阳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详细调研 ,发现太阳活动的南北半球分布不对称性的确存在 ,是否存在东西半球分布不对称性目前还没有定论 ,但在日面经度上的分布肯定是不均匀的。本文还利用太阳 2 2周活动极大时期X射线 (Imp≥M1 .0 )耀斑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给出了不对称演化特征 ,发现不对称性并不是事件活动剧烈程度的函数。统计分析表现 2 1周太阳活动既不是已往文献中所述的南半球占优 ,也不是北半球占优。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研究的结论 ,也分析了黑子面积描述的活动周特征 ,发现可用一个二参数函数来描述太阳活动周 ,这个结论对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是有用的。本文还详细解剖了蝴蝶图 ,揭示了其所含的物理信息 ,同时将不对称研究引入到这种解剖工作中 ,或是定量再现已有的一些定律 ,一些效应 ,或是揭示一些新的长期活动特征。本文最后对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方法和预报结论进行了总结 ,2 1~ 2 3周的预报事例说明前兆因子方法比其它方法要好。本文用Moscow中子监测值对 2 3周作了预报 ,其峰值为 1 51 .1  相似文献   

11.
黑子相对数与黑子群在日面纬度上分布的蝴蝶图表征着太阳长期活动演化的特征,本文主要对这二者尤其是后者进行了研究。太阳活动在日面上分布表现为不对称,这是近30年太阳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太阳活动的南北半球分布不对称性的确存在,是否存在东西半球分布不对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在日面经度上的分布肯定是不均匀的。本文还利用太阳22周活动极大时期X射线(Imp≥M1.0)耀斑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对称演化特征,发现不对称性并不是事件活动剧烈程度的函数。统计分析表现21周太阳活动既不是已往方面中所述的南半球占优,也不是北半球占优。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研究的结论,也分析了黑子面积描述的活动周期特征,发现可用一个二参数函数来描述太阳活动周,这个结论对太阳长期活动预防是有用的。本文还详细解剖了蝴蝶图,揭示了其所含的物理信息,同时将不对称研究引入到这种解剖工作中,或是定量再现已有的一些定律,一些效应,或是揭示一些新的长期活动特征。本文最后对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方法和预报结构进行了总结,21-23周的预报事例说明前兆因子方法比其它方法要好。本文用Moscow中子监测值对23周作了预报,其峰值为151.1(月平均黑子相对数),对23周事例的总结分析表明其峰值为162.3。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拍摄到的大太阳黑子群照相资料,太阳黑子目视描资料,以及Nimbus-7卫星上辐射计测量的太阳总辐照度,分别计算了太阳总辐射照度与大黑子群的本影视面积,大黑子群全群视面积和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天文台对522个太阳自转周的观测资料统计,在可见日面上新生的黑子,各个太阳活动周出现频数不等。从中筛选出面积CY≥500的228群,以及CY≥1200的29群,它们分别都在经度上呈相对集中性,但又多随时间变化而漂移,在时间分布上无规律性。在可比的太阳第21和22活动周内,新生黑子对应的最强烈活动区只有81200和92390,另外是82495回转的82533对应在最强烈活区,说明新生大黑子无固定的活动源。  相似文献   

14.
太阳黑子的佛耳夫相对数存在平均11年的周期变化,这个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黑子磁场长期观测的结果表明,在同一活动周内,太阳南北两半球上的黑子群,其极性分布是稳定的,但前导和后随的磁场排列刚好相反。到了下一个活动周,这种黑子群极性的分布将完全颠倒过来。这就是所谓“太阳黑子磁周期”,磁周期平均22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9年10月13日产生在小黑子区附近的两个不同形状的活动日珥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针柱形和环珥系脚点与附近的小黑子群无任何接触。(2)环珥群由多个环系组成,各环系中的物质分布不均匀。(3)环珥群环脚分布不对称,一边的环脚较密集,另一边的环脚较疏散。(4)该环珥群消失的过程是由环脚较疏散的一边逐渐向环脚较密集一边消失。(5)环珥群顶部较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云南天文台在第22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拍摄到的大太阳黑子群照相资料,太阳黑子目视描述资料,以及Nimbus—7卫星上辐射计测量的太阳总辐照度,分别计算了太阳总辐射照度与大黑子群的本影视面积,大黑子群全群视面积和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照度与这三种视面积均存在强的负相关。其中与大黑子群本影视面积的相关最强,其次是与全群视面积的相关,最后是与日面上全部黑子的总视面积的相关。并对以上结果和其它有关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分析产生太阳大事件的活动区的一些特征,获得了一些结论:(1)这些活动区较集中在一些经度带中(活动经度),这些活动经度在南北半球是不一样的,活动经度存在漂移。(2)这些活动区在南北半球中的分布存在交簪变化。(3)较小的活动区也能产生大事件,特别是处于复合体(15°×10°)中的活动区。(4)活动区的磁结构在产生大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的春节刚刚过去,零星的鞭炮声还不时响起,人们还在回味着旧历年的欢乐与温馨,太阳突然间活跃起来,表面最多有5群太阳黑子。正月初十(2月12日)太阳表面南半球新浮现出编号为Noaal158的黑子群。这个黑子群迅速发展,只2—3天的时间东西跨度就增大为约10个地球直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天文台对522个太阳自转周的观测资料统计,在可见日面上新生的黑子,各个太阳活动周出现频数不等。从中筛选出面积CY≥500的228群,以及CY≥1200的29群,它们分别都在经度上呈相对集中性,但又多随时间变化而漂移,在时间分布上无规律性。在可比的太阳第21和22活动周内,新生黑子对应的最强烈活动区只有81200和92 390,另外是82495回转的82533对应在最强烈活区,说明新生大黑子无  相似文献   

20.
太阳活动区强磁场图的照相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子群的强磁场结构及其演化特点对于太阳活动预报和活动区物理研究都是一项基本的观测资料。从1975年底起,我们参考了资料(1)的经验,着手对本台现有太阳光谱仪(2)进行部份的改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附加电路,将原Hδ波段的落片架置横,换上橙色的滤光片OG5,用Fel6173谱线进行黑子群强磁场的扫描照相试验。目前已参加了我国黑子极大磁场资料的常规发布项目。一年的观测日数约285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