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藏高原近30年来现代冰川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总的演化特征是面积在不断缩小,厚度在不断减薄,冰储量在不断降低。冰川演化具有阶段性、地域性不同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的面积稍有增加,因为增加的冰川很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面积明显减少,减少的速度也在加快,尤其是毗邻塔里木盆地的冰川分布区及喜马拉雅山地区。青藏高原不同山系现代冰川的演化也不同——帕米尔高原现代冰川面积的减少最为明显,其次是喜马拉雅山和祁连山等地;羌塘高原和昆仑山地区现代冰川的面积减少较小;其他山系现代冰川面积的减少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章禾 《中国测绘》2011,(2):87-87
科学家发现.南极冰架正以每年60亿吨至100亿吨的速度消融。据介绍,南极西南部一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冰架.冰雪消融速度较快.年均下降10厘米至20厘米,如果这一冰架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中国南极测绘考察的研究课题之一——纳尔逊岛东北部冰川运动监测方法,得出了该部冰川每年平均以14.6米的速度向大海流去的结论,并对今后在南极开展冰川运动的监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未来50年,0.5到1平方公里的小冰川可能会从人们视野中消失——眼前:总体退缩已是事实中国冰川正在总体退缩已是事实。从1979年开始对祁连山冰川进行第一条冰川目录编制,中科院院士施雅风等科学家花费20多年完成了"中国冰川及资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全  相似文献   

5.
《地图》2010,(2):8-9
<正>一项由美国宇航局和我国科学家针对西藏冰川核进行的最新研究证实:在青藏高原,气温上升,冰川融化的速度比科学家单纯基于全球变暖而预测的要快得多。罪魁祸首就是来自亚洲各地  相似文献   

6.
吴红波 《测绘学报》2020,49(4):534-534
针对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和水资源的热点问题,首先利用2003—2009年ICESat-GLAS和2000年2月SRTM DEM V2.1资料,推算高亚洲地区冰川表面高程和冰量变化;其次,利用GRACE卫星的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时变重力场资料反演出研究区地表质量变化,继而在综合分析各流域内地表各种物质变化的基础上,恢复出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再次,根据高亚洲流域冰川的物质平衡状况,估算了外流河流域冰川物质亏损对海平面上升和内流河流域冰川物质亏损对内陆湖泊水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洪水坝河流域为例,利用1956年的地形图和2003年的ASTER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对两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来,洪水坝河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了14.04%,长度退缩了17.28%,储量减少了2.26%。研究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洪水坝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要原因。在和祁连山地区、西藏以及天山地区的冰川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区冰川消融的速率介于三地之间,初步推测是由研究区所在区域的气候和自身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山地冰川运动地基InSAR监测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IBIS-L地基InSAR系统,在新疆和静县备战铁矿附近的一处山地冰川进行了冰面流动速度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该冰川平均表面流动速度为2.63mm/h,且在空间上呈现从冰川中上游向下游递增的趋势,但冰川末端的流动速度明显减缓。在观测时间内,冰川运动状态较为平稳,基本处于连续滑动状态。研究结果为揭示冰川基本性质及其动力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初步验证了地基InSAR技术测量冰川表面流速的可行性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加强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脉是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巨大山系。祁连山北麓地跨甘肃河西走廊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5市10县(区),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境内2444处冰川、58万公顷天然林、445.6万公顷天然草地和70.2万公顷湿地构成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的主体和根基,涵养并孕育了我国西部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哈尔腾河四大水系57条大小河流,年均出山径流量72.6亿立方米,为祁连山下游地区76万公顷农田、480万人口、数百家工矿企业生存发展及内蒙古西部绿洲存亡提供了必须水源,被形象地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母亲山"。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资金投入不足、综合治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祁连山北麓林草植被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不仅严重影响了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0.
1958年,我刚大学毕业两年,“满怀豪情壮志”从北京跑进祁连山进行冰川考察。那年6月,我随中科院冰雪考察队进军祁连山,8月底,我们原计划的考察结束了。9-10月我们在兰州做了一个多月的室内总结和休整,之后大部分队员都回北京去了。而我突然接到所里命令:不要回北京,再到野马山(现称为大雪山)进行冬季冰雪考察。  相似文献   

11.
冰川运动是冰川及冰川湖危险性评估的重要依据。高分三号作为中国首颗民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因其全天时、全天候以及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在冰川运动监测中有着重要优势。利用5景精细条带2成像模式的高分三号影像,应用偏移量跟踪技术监测了念青唐古拉山依嘎冰川在2017-11—2018-03期间4个时段的运动分布情况。通过与高分三号影像时间分布类似的两景Sentinel-1影像的偏移量跟踪结果进行对比,并基于研究区基岩运动速度应为0的假设,计算了高分三号各个时段结果基岩区的速度残差,评估了高分三号影像在冰川表面运动监测中的适用性。高分三号监测结果表明, 4个时段依嘎冰川表面具有相似的流速分布,其表面速度最大处均分布在冰川表面高程变化最剧烈的中部,且与基于两景Sentinel-1影像的偏移量跟踪结果在总体强弱态势上吻合;各个时段高分三号监测结果基岩区速度残差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 cm/d、2.0cm/d、1.7 cm/d、2.3 cm/d,验证了利用高分三号影像监测依嘎冰川表面运动的可靠性。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高分三号影像可作为冰川表面运动监测的常规数据来源之一。由于高分三号同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性价比的特点,因此它能为中国冰川遥感监测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国锋 《今日国土》2008,(10):36-37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平均海拔3200米,是一个靠天然草场放牧的传统畜牧业县,同时也是河西地区重要生态县。保护和建设好祁连山生态环境,对河西地区乃至内蒙古西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苗  常晓涛  朱广彬  瞿庆亮  刘伟 《测绘学报》2021,50(10):1331-1337
利用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和GRACE-FO重力卫星数据,反演了2002年8月至2020年4月间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质量变化,并结合光学遥感技术对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面积和储量变化进行估计.结果表明:①研究时段内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2013年之后消融速度有所增加.②通过与夏季温度变化和降水异常对比,能够发现温度变化与冰川消融曲线相关性较好,降水在研究时段内持续减少,说明温度升高和降水减少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质量常年亏损的主要原因.③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面积2003—2017年间共减少了72.30 km2,年均减少速率为5.16 km2/a,海拔5600~5800 m区间内冰川面积退缩最为明显.④卫星重力和光学遥感技术协同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既能快速定位变化剧烈的区域,又能对冰川信息进行精准提取,从而实现从大范围到小区域的多尺度监测.目前,两种技术联合应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走近裕固族     
“沿着山梁走上那高高的祁连山,望见了八字墩辽阔的牧场。草绿花香的八字墩草原,变成了裕固族可爱的家乡。”裕固族的人民有的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中;有的生活在河西走廊的荒漠地带。这些地方自然环境恶劣,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L波段的ALOS PALSAR-2数据为基础,采用长时间序列InSAR技术对2014年9月至2019年8月的青藏高原区域进行动态监测,结合偏移量追踪法获取部分冰川在尼泊尔地震前后分别在距离向、方位向和水平方向的冰川流速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在监测时段内,研究区普遍存在沉降现象,仅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度的抬升,研究区最大年平均形变速率可达-203.1 mm/a,认为此次地震对研究区的时序观测结果的波动有特殊影响;在研究时期内部分冰川流速在地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最大速度可达2.645 m/d,认为地震是导致冰川流速急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该所从事遥感研究的部门是于1978年创建的寒区遥感应用研究室,主要任务是利用遥感资料研究我国冰川、冻土和积雪的分布、数量及动态变化。该室在国内率先应用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遥感资料监测我国东北及青藏高原大范围的冬、春积雪变化及融雪径流预报,并在黄河上游和祁连山、黑河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还深入开展了冰川、积雪和冻土的波谱特性研究。曾参加我院组织的腾冲、二滩及宁芜地区的航空遥感试验。  相似文献   

17.
冰川物质平衡是反映冰川消融与积累关系的重要指标,也是联系冰川与气候变化的纽带,对于评估冰川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兰山冰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作为东昆仑山系中消融最为剧烈的冰川之一,为了评估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物质平衡变化,利用TerraSAR-X/TanDEM-X合成孔径雷达数据、ICESat-2激光雷达高度计数据、SRTM DEM数据,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和激光雷达测高技术对其2000年—2020年高程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估算了物质平衡。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41条冰川平均表面高程变化-5.64±0.96 m,物质平衡为-0.24±0.06 m·w·e/a,呈明显负平衡状态。其中,2000年—2012年冰川的消融速度(-0.30±0.04 m·w·e/a)要略快于2012年—2020年消融速度(-0.22±0.11 m·w·e/a)。结合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降水与GHCN_CAMS(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气温再分析数据集可知:自2000年以来,马兰山冰川整体受夏季气温升高影响,消融剧烈,年降水量微弱增加仅弥补了少部分由升温带来的物质亏损。此外,由于2012后气温增速变慢,夏季气温波动降低,导致了冰川在2012年—2020年间消融速度有所减缓。根据Landsat-7遥感影像发现,马兰山南坡存在一条跃动冰川,跃动发生于2007年—2012年间,冰川末端在此期间异常增厚并前进了约251 m。  相似文献   

18.
金姗姗  付姣 《北京测绘》2013,(1):20-23,10
采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SRTMDEM),结合中国冰川目录,获得阿尼玛卿山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范围,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综合分析该冰川的变化情况,计算冰川进退变化速率,并对其中4个变化较大的冰川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从1991年至2009年,阿尼玛卿山地区既有退缩冰川也有前进冰川,其中冰川退缩面积为15.30km2,前进面积为4.46km2。总体面积持续退缩,其中退缩最大的冰川长度缩短了900m,其它冰川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中国藏东南及横断山脉多数冰川物质持续亏损、运动速度减缓,导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发。为突破光学遥感受气候条件制约的瓶颈,联合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地基SAR两种技术手段,选取海螺沟冰川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开展时序监测分析。基于对近11 a间获取的38景PALSAR系列影像的像素偏移统计表明,海螺沟1号冰川粒雪盆和冰瀑布上沿区域整体运动最快,最大速度超过2 m/d;在海拔2 900~3 900 m的冰舌区,冰川运动趋缓,速度降至0.1~0.4 m/d;随着季节更替,海螺沟冰川运动速度呈周期性波动,积累区的夏冬两季差异为25%~35%,而冰舌段的差异则高达4倍。在年际变化方面,海螺沟1号冰川的运动速度平均减缓率为每年7.27%,消融区内减缓率高达每年15.57%。同时,使用像素偏移追踪和Stacking-InSAR(interferometric SAR)方法在海螺沟U型谷北坡探明了多处不稳定滑坡体,统计分析表明,此类滑坡运动与冰川消融具有强相关性,滑移速度于每年夏季达到峰值,2018年度最大滑移速度为南北向100 mm/d、东西向50 mm/d。进一步分析地基雷达的高频实时监测数据,确定该滑坡体的滑移速度在2018-07-09达到峰值(150 mm/d),并于随后失稳垮塌,详细展现了整个蠕变致灾过程。相关研究数据及监测结果可为冰冻圈及山地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地冰川物质平衡是研究冰川变化的重要参数。自21世纪初,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部分山地冰川消融加速,而青藏高原西昆仑山冰川却呈现稳定甚至冰量增加趋势,被认为是“喀喇昆仑异常”的中心,但该地区近年来冰量变化是否仍延续正平衡趋势还存在一些争论。因此,本文利用新近发布的ICESat-2卫星测高和TanDEM-X 90m DEM数据,定量估算了2013—2019年间西昆仑山冰川厚度变化和物质平衡,并结合SRTM DEM、冰流速资料和Landsat光学影像分别分析了该地区近20 a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趋势、冰川跃动情况和冰川面积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9年间,西昆仑山大部分冰川仍处于积累或平衡状态,物质积累速率为0.228±0.055 m w.e./a;(2)近20 a内,冰川整体呈正平衡趋势,但2013—2019年冰川物质年均积累速率大于2000—2013年(0.173±0.014 m w.e./a);(3)2013年后,冰川跃动仍广泛分布,发现5Y641F0046冰川首次发生跃动,西昆仑冰川东支和5Y641F0073冰川近20 a内一直处于活跃期,中峰冰川由2013年前的活跃状态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