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根据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分析,2010年,青海省主要牧业区牧草生长季4至9月份气候条件普遍较好,牧业区大部分地区牧草产量好于去年和历年平均,草场载畜量有所提高,畜牧业气候条件属于"丰年"年景。  相似文献   

2.
2007年秋季全省各地降水偏多,农田水分充足,2008年土壤解冻时底墒较好;2008年春季(3~5月),主要农业区气温偏高,大部降水偏多,同时出现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较历年略早。土壤墒情好于历年和去年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利大于弊。6月份,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适宜。入春以来农业区大部地区10~20cm平均土壤重量含水率在15%以上,墒情好于历年和去年同期。3月上旬~4月上旬,农业区春小麦、油菜等农作物陆续开始播种,大部分地区农作物播种期较历年提前2~17d。6月份,主要农业区春小麦、油菜陆续进入拔节、抽穗、开花期;7月上旬,冬小麦普遍成熟,苗情以一、二类苗为主,长势较好。1春季以来主要农牧业区气候概况农业区春季(3~5月),气温偏高1~2.1℃,大部降水正常或偏多4成;6月份,气温正常或偏高1~2℃,大部地区降水偏多1~7成(见表1)。表1青海省主要农业区2008年3~5月、6月份气温距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站名和民都乐助互中湟源湟通大化循隆化德贵扎尖仁同南贵和共源门树玉3-5月降水距平(%)3912-369351-9-1-10-29-3122443-5月气温距平(℃)22.11.71.91.51.41....  相似文献   

3.
白彦芳  朱西德 《青海气象》2005,(2):63-64,58
2004年青海省总的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明显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比2003年偏低0.3℃,位居1961年以来第六个高温年。全省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8.3mm,时空分布不均,春、秋季降水偏多,冬、夏季与历年同期平均值基本持平;除海西西部及祁连、玉树等局部地区降水偏少外,省内其余大部偏多或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青海天然牧草影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青海省4个牧业气象代表站点1988-2005年天然牧草数据和同期气候资料,分析了青海天然牧草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青海省牧草发育期、高度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青南东部地区影响牧草返青出现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而青南西部和环湖地区牧草返青期的早晚主要受制于水分条件;两地区牧草黄枯期出现的迟早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终日相接近;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牧草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水分条件,年降水越多,牧草产量越高;青南东部的半湿润地区,温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对产量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海省半湿润牧业区,随气温升高,牧草产量有所增加,草场载畜量有所上升;但在干旱、半干旱牧业区,气候变暖加剧草地水分的散失,牧草的生长发育受阻,产草量下降,同时,优良牧草在草场中的比例下降,杂类草的数量和比例上升,草场朝不良方向演替,呈现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宋艳玲 《气象》2004,30(3):62-63
12月,北方大部地区土壤墒情较好;江南大部出现较明显降水过程,旱情有所缓解,但华南大部、云南南部和江西南部部分地区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南方大部日照偏少,华南和北方大部日照接近常年或偏多。月内,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2004年作物生长季(4~9月)我区气温变化频繁,大部地区平均气温比历年平均值偏高1~2C,全区4~9月降水量与常年值相比,中部地区偏多,西部、东部大部地区偏少,尤其是赤峰、通辽、兴安盟和呼伦贝尔市西部地区。我区中部地区,整个作物生长季光、温、水匹配较为适宜;而东部地区人春以来,气候干燥,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旱灾。  相似文献   

7.
2015年玉树州平均气温以偏高为主,除夏季气温偏低外其余三季均偏高且秋季大部气温特高;年降水量大部偏少,尤其夏秋季降水量偏少明显,冬春季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多,四季日照时数基本持平或略偏多。气候条件对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都有较大影响,2015年玉树州各地牧草产量长势普遍偏差,牧草年景综合评价为"欠年"。玉树州总体温度正常偏高、降水偏少,气候干燥,气象条件对牧草的生长及产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环湖地区秋季人工增雨的综合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有奎 《气象》2005,31(2):43-47
据2001年秋季人工增雨资料,结合历年秋季降水资料,从秋雨春用、影响地下水位涵养、青海湖水量盈亏等方面分析了秋季人工增雨的综合效益;并着重分析了秋季降水与环湖地区土壤水分贮量以及第二年春季环湖天然草场土壤墒情、牧草返青时间、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关系。分析表明:秋季降水越多,环湖区土壤水分贮存量越多,翌年土壤墒情越好、牧草返青越早且牧草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2007年度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气候概况2007年度(2007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特点为:全省气温明显偏高,居历年同期第3位;降水偏多,居历年同期第3位;日照偏少,居历年同期倒数第3位。冬、春季局部地区发生雪灾和初春寒潮,1月上中旬北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2月、3月、5月和春季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4月~5月上旬、6月上旬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夏、秋季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气象灾害,秋季连阴雨等。本年度天气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对水资源的影响较为有利,黄河上游流域降水量偏多使得黄河上游流量由枯转丰。1.1气温2007年各地年平均气温在-4.7℃(五道梁)~9.4℃(循化)之间(图1a),较历年同期偏高0.5~2.1℃(图1b),其中都兰、贵南偏高0.5℃,是全省偏高幅度最小的地区,茫崖偏高2.1℃,是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3℃,比历年同期偏高1.1℃,与1999年和2003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气温最高的第3位,比最高年(2006年)低了0.3℃(图1c)。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分别为0.9℃、0.8℃、0.9℃,冬季持续偏暖,是1998年以来连续...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秋季青海省气候特点是:青海大部气温偏高;降水除青海西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偏少外,其余地区偏多;全省大部日照偏少。主要气象灾害有洪灾、冰雹、雪灾以及降水天气造成的局部地区山体滑坡及地质水文灾害。1基本气候概况1.1气温秋季平均气温除冷湖、都兰略低,清水河特低外,全省大部以偏高为主,唐古拉山区、玉树大部、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果洛的久治、黄南的泽库以及海北的门源等地特高,其中玉树、曲麻莱、沱沱河三地偏高1.5-1.7℃,是气温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省内其余地区略高或偏高。全省平均气温较1971- 2000年气候平均值偏高0.7℃(图1)。  相似文献   

11.
1 气候概况今年夏季气候异常 ,全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气温偏高。中东部出现酷热高温天气 ,并有干旱。局部地区发生冰雹、洪水灾害。1 .1 气温夏季全区平均气温集二线以西较历年偏高 1℃ ,以东偏高 2~ 3℃。 6月份平均气温伊盟以西接近常年值 ,其余地区比历年偏高 1~ 5℃。 7月份除呼盟比历年偏高 1~ 2℃外 ,其余地区偏高 3~ 4℃。 8月份巴盟、伊盟以西接近常年值 ,呼盟大部偏高 3~ 4℃ ,其余地区偏高 1~ 2℃。1 .2 降水夏季全区大部地区降水较历年偏少2 %~ 61 % ,仅个别地区偏多 6%~ 2 1 %。 6月份降水大部地区比历年偏少 1 0 %…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前汛期(第二季度)我省天气特点是:前期(4~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西南部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后期(6月上旬)热带气旋和6月中旬后期的暴雨分别使西南部地区和中北部地区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l前期干旱,4~5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4月份我省月平均气温22~25C,比历年同期平均值偏高2~3C,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西南部地区偏少9成以上,4月份湛江、化州降水量均为7mm,徐闻县滴雨未下。5月份我省月平均气温25~28C,比历年同期偏高1~ZC。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4~7成,西南部地区旱情较重,5月下旬虽有雨,但雨量少,旱情仍未能…  相似文献   

13.
1 气候概况今年春季天气回暖早 ,气温波动较大 ,春末出现异常高温。降水偏少 ,春旱严重 ,风沙天气频繁出现 ,终霜冻提早 ,光照充足。1.1 气温春季平均气温除个别地区比历年偏低1℃外 ,其余大部地区偏高 1~ 2℃。 3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地区接近历年值或偏高 1~2℃ ;4月份除个别地区接近常年值外 ,其余大部地区比历年偏高 1~ 3℃ ;5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 1~ 3℃。1.2 降水春季降水除呼盟大部、锡盟东部、赤峰北部比历年偏多 3%~ 90 %外 ,其余大部地区比历年偏少 6 %~ 10 0 %。 3月份降水大部地区比历年偏少 6 %~ 10 0 % ,仅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4.
2009/2010年冬季(2009年12月—2010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南部偏高幅度大于北部;全省大部降水偏少,列历史第二少年;全省大部日照偏少。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为11月以来玛多、都兰发生的轻—中度雪灾。  相似文献   

15.
1 气候概况今年秋季全区气温偏高 ,降水中西部地区偏多 ,东部区偏少 ;初霜冻中西部地区偏晚 ,东部大部地区偏早 ,全区未出现严重霜冻灾害 ,日照充足 ,秋末局部地区出现降雪、降温天气 ,大风偏少。1 .1 气温秋季我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 ,阿盟、赤峰偏南部及呼盟北部比历年偏高 1  相似文献   

16.
1 基本气候概况 2005年夏季(6~8月)总体气候特征是:气温偏高、降水充足,日照偏少,暖湿气候特征显。季内降水引发的洪灾以及冰雹、雷击等强对流天气对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畜牧活动造成了较大损失,也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洪水及长时间连续的降水引起泥石流、山体滑坡对青海省道路运输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但黄河上游地区丰沛的降水和来水缓解了水资源持续下降的趋势,龙羊峡库区蓄水水位、蓄水量均创下闸蓄水19年以来的新高。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牛若芸  薛建军 《气象》2003,29(7):43-48
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图资料,分析了2002年春季(3~5月)全国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春季我国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有4次;北方地区有3个沙尘暴多发中心;与过去45年相比,北方大部地区的沙尘天气较同期偏少,但浑善达克沙地周边地区却明显偏多。另外,沙尘天气还具有早春多于晚春、高频期集中、影响范围广、强度强等明显特点。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我国北方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大降低了浅层土壤墒情,地表干燥,3月及4月上中旬,冷空气又频繁影响我国,从而导致沙尘天气接连不断爆发,4月下旬以后,我国北方几次较明显的降水过程很好地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刘芳 《山西气象》1995,(2):21-22
山西省1994年异常气候概况刘芳(山西省气候资料室030006)1994年我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往年略偏少。四季平均温度高于往年;干旱少雨雪,夏秋连旱,中南部地区尤为严重;局地性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  相似文献   

19.
陈峪 《气象》1997,23(1):62-63
降水不均,南方出现秋旱光温适宜,利于作物生长—1996年10月—陈峪(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10月份,我国降水分布不均,北方大部降水偏多,冬麦区墒情良好,利于冬小麦播种出苗;江南、华南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发生秋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  相似文献   

20.
1主要气候特点及重大气候事件2004年黑龙江省主要气候特点: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少。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8℃,比常年偏高1.2℃,其中12月气温偏低,4、5、7、8月正常,其它各月气温均偏高,初夏全省出现高温(≥30℃)天气,西南部高温日数为近40a来最多值。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45m m,比常年偏少1成左右,其中4月及夏秋各月降水均偏少,冬季各月及春季的3、5月降水偏多到特多。春季黑龙江省东部和北部降水异常偏多、强度大,出现了近10a来最为严重的内涝;初夏降水持续偏少,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初夏干旱,西部发生了草地螟虫害;秋季降水偏少,北部林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