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网格GIS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格GIS是网格及网格计算技术与GIS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GIS发展方向,具有空间资源共享、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处理、异地协同工作与异构系统支持等功能,在城市管理、房地产管理、资源勘测与调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网格GIS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GIS的四层结构体系,并简要介绍了网格GIS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分析目前GIS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网格GIS的概念。分别介绍网格及网格计算的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并将网格的概念融入到GIS领域中,从而在5层沙漏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网格GIS的体系结构,阐述网格GIS的一些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网格GIS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格计算和中间件技术在GIS软件中的实现给GIS带来了新的发展,WebGIS实现了数据的分布性,而基于中间件的网格GIS的目标是实现GIS数据和GIS功能服务的分布性。文中从分析当前WebGIS的不足入手,阐述了网格GIS的特性,以及在构建网格GIS过程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网格计算技术为网格GIS提供了高速、高效的网络环境,同时中间件技术使得GIS向用户提供功能和资源服务成为可能,网格GIS中数据传输与通信是通过GMI,语言、Web services等来实现,文章最后提出了网格GIS的功能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网格计算和中间件技术在GIS软件中的实现给GIS带来了新的发展,WebGIS实现了数据的分布性,而基于中间件的网格GIS的目标是实现GIS数据和GIS功能服务的分布性.文中从分析当前WebGIS的不足入手,阐述了网格GIS的特性,以及在构建网格GIS过程中所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网格计算技术为网格GIS提供了高速、高效的网络环境,同时中间件技术使得GIS向用户提供功能和资源服务成为可能,网格GIS中数据传输与通信是通过GML语言、Web services等来实现,文章最后提出了网格GIS的功能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GIS建立的角度,分析了网格计算和云计算这两种计算模式对GIS的影响,详细阐述了网格GIS和云GIS的定义、特征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从用户类型、应用方法、资源来源、关键技术、营运模式和安全保密的角度讨论了这两种GIS体系结构的异同,并对它们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空间知识网格体系架构及其实现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丽  王平  刘湘南 《测绘科学》2007,32(1):43-46
空间知识网格是以网格GIS的基础设施、空间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狭义)为基础,运用基本的网格服务建立的智能、高效、协作的决策支持平台。空间知识网格具有以服务为核心、基于开放的技术标准和协议、智能化的知识挖掘过程和完整的结构体系等特点,主要完成空间知识的管理与分析应用,如空间数据管理与操作、空间分析与计算、地图编制和遥感图像处理等。本文系统论述了空间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并以实例阐述了空间知识网格的实现流程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网格GIS安全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与GIS的结合,使得GIS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本文首先从网格计算和网格GIS出发,结合网格的体系结构和网格GIS的安全需求,然后针对基于用户、通信网络、应用程序和网格资源这四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信息规则网格与不规则网格的数据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不规则网格向规则网格进行社会经济信息转换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采用蒙特卡罗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人口数据为例,利用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将以行政区为基础采集的人口数据转换到规则网格中。实验证明,转换后的人口分布数据较好地体现了人口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聚合成不同大小的网格,能较好地满足城市微观建模和宏观社会经济信息统计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网格计算与Grid GIS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当前的网格计算和网格数据库技术,从GIS集成运算与数据共享的角度概括了GridGIS包括应用层、中间件层与资源层三层架构的协同工作体系结构和宽带网络技术、分布对象技术、互操作技术与GML共享技术等关键技术支撑以及GridGIS服务组成结构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数据存储的特点,结合网格和虚拟SAN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基于虚拟SAN的网格GIS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旨在解决网格GIS环境下的数据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11.
GIS网格体系结构探讨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就当前WebGIS发展中的空间资源共享问题,结合新兴的网格技术,从网格的角度提出了包括基础网格、空间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狭义)、空间知识网格和空间服务网格在内的GIS网格体系,以期改善Internet上空间资源共享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空间数据索引是GIS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主流的网格空间索引方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比较,指出了网格索引方法对空间要素进行索引是高效的,但对于非规则地图它是不适应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空间索引的方法,即自适应双层网格索引。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模型的实现过程,并且用实验充分论证了这个模型的效率,认为利用自适应双层网格索引检索空间数据时,处理、查询效率和占用空间等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李科  杜琳  游雄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07,24(5):381-383,386
空间数据索引是GIS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主流的网格空间索引方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比较,指出了网格索引方法对空间要素进行索引是高效的,但对于非规则地图它是不适应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空间索引的方法,即自适应双层网格索引.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模型的实现过程,并且用实验充分论证了这个模型的效率,认为利用自适应双层网格索引检索空间数据时,处理、查询效率和占用空间等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网格技术与空间信息共享和服务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介绍了网格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空间信息网格及其关键技术,重点讨论网格技术在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空间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前景。作者认为,网格技术的应用及空间信息网格建立,将使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得到突破,对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公众空间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等重大应用目标产生全面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网格管理平台的框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仁  宾洪超 《测绘科学》2008,33(1):7-9,28
从网格计算环境下空间信息服务如何满足国土资源需求出发,提出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应用平台的体系架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空间信息网格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基本框架,以东莞市的国土资源网格化平台实现国土资源变化检测为例,阐述了系统的运行效果。展望了网格技术和空间信息多级网格技术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在国家和省对各种国土资源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宏观决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机制中网格的空间划分方法,拓展并提出利用空间基本网格作为构建城市公共管理体系的基石,分析了空间基本网格的含义和特征,指出其空间划分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和地理编码,并提供了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从城市GIS如何满足网格计算环境下城市管理与服务的现实需求出发,探讨了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所需要的条件,设计了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基本框架和工作流程,并以武汉市江汉区城市网格化建设为例,验证了该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   总被引:60,自引:13,他引:60  
提出了一种既适合网格计算环境又充分考虑到地球空间的自然特征和社会属性的差异性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的空间信息表示新方法———空间信息多级网格。阐述了其体系结构 ,信息表示与数据存取 ,与传统的各种比例GIS空间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及应深入研究的关键技术 ,并对其在国家和省市宏观决策中的应用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a “digital local, regional, region“ inform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SIG“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to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the concept of the “grid computing“ and “SIG“ is interpreted and discuss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id computing“ and “digital region“ is analyzed,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region“ is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grid computing“ to the “reg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