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地震动态》2004,(2):47-47
为继承我国地震学界卓越科学家李善邦教授在开拓和发展我国近代地震科学方面的业绩,发扬李善邦教授治学严谨、勇于创新、奋力开拓和十分重视选拔新秀的精神,鼓励中青年科技人员热爱科学事业,勇攀科学高峰,做出新的贡献,中国地震学会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6年5月21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在会上,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李小军研究员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国地震学会文件,宣布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第一届)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为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并聘任陈国兴教授担任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我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学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善邦先行,因病于1980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李善邦先生追悼会5月6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相似文献   

4.
我会设立的“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已于2009年11月25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登记批准。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评比工作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委员会”会议,于2 0 0 4年7月1 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召开。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对申请人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上所做的申请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大会报告进行了评审。经过论文评审和无记名投票,会议决定授予:论文“多分量地震记录P和SV波场的τ- p域分离方法”作者: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王彦宾  一等奖;论文“加卸载响应比的时空变化与美国南加州地区地震趋势”作者:中国地震局分析…  相似文献   

6.
经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 :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评选工作 ,将于 2 0 0 4年7月中旬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期间进行。现将有关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征文事项通知如下。1 申请途径第四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候选人 ,由中国地震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推荐或由本人申请产生。2 申请条件及要求1 )申请人的年龄应在 4 0周岁以下 (含4 0周岁 )。时间界线以截止当年 6月 30日止不超过 4 0周岁为准。2 )已获国家级、部委级奖的论文 (指…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震学会设立的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 ,在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期间颁发。陈院士、陈运泰院士、马瑾院士、石耀霖院士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奖励证书及奖金。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奖论文及作者见表 1。许力生等 7位获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的青年科技人员 ,是奋斗在我国地震科技工作岗位上许许多多青年科技人员的代表。他们这次获奖 ,是他们平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工作的结果。中国地震学会对许力生等 7位青年科技人员获第三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表示热烈的祝贺 !…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26日,在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上,第8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候选人做了大会报告.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委员会成员:陈运泰、陈颙、张国民、张培震、陈晓非、郝记川、王兰民、吴忠良、张晓东、李小军、马胜利、金星、刘玉辰、石耀霖、孙柏涛等专家的评审,中国地震学会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9.
《国际地震动态》2012,(2):33-33
根据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决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四次学术大会将于2012年6月底在新疆召开。同时举办的活动还包括第八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评选和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八届第三次理事会会议。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学术大会征文通知将在2012年2月底发出。  相似文献   

10.
《国际地震动态》2010,(9):46-46
2010年9月8日,中国地震学会第7届第9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根据《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简章》的有关条例,经过评审,中国地震学会决定授予:  相似文献   

11.
中国著名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近代地震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李善邦生于1902年,卒于1980年4月29日,终年78岁。李善邦是广东省兴宁县人,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做过中学教员,后来到地质调查所工作,负责筹办地震台站开展研究工作。1930年在北京鹫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第一个地震台,并按照国际觇定印发月报及专报与世界各地震台交换。他还负责鹫峰地震研究室的工作。后来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今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地震学家李善邦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他从事地震科研50年,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从农家弟子到书生李善邦于1902年农历九月初一出生在广东省兴宁县田心村一个祖祖辈辈务农的家庭。他6岁开始读书,1920年考进了南京东南大学。他努力苦读,经常在煤油灯下钻研到深夜。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25年,李善邦在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经多方托人谋事,终于在一所私立中学任教。那时南京城正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学生不来上课,学校收不到学费,教员的工资也发不出。北伐军占领南京后,他的饭碗又被打破  相似文献   

14.
评介了中国著名地震学家李善邦教授的遗著《中国地震》一书。  相似文献   

15.
李善邦教授(1902年—1980年),广东兴宁县人,是我国地震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者;五十多年来为我国地震科学事业作出了辉煌的成就。他的勤恳的治学精神给我们地震科研工作树立了光辉榜样。李教授1926年毕业于前南京东南大学(即南京大学)物理系,限于当时的社会条件找不到工作,即回广东兴宁县在中学教书,1929年原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要开展地震观测,请李教授主持这项工作;当时法国耶苏会在上海徐家汇设有一地震观测台,所里派李教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25日,中国地震学会设立的“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科学奖励办公室的登记批准。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准予本奖项进行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7.
1992年美国加州地震预测——翁文波教授作学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教授于1992年7月7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作了题为“1992年美国加州地震预测”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翁文波教授在1992年1月对美国加州1992年可能发生的地震的三要素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李善邦先生(1902—1980)是我国地震事业的开创者,1990年4月29日是他逝世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地震工作者深深怀念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地震事业的先行者。现将秦馨菱先生的怀念文章和李善邦先生六十岁生辰写给子女的信一并发表,以表我们对李善邦先生的无限怀念。  相似文献   

19.
81年11月2日下午,山西省地震学会和山西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学术报告会,请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马杏垣教授和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光勋副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张步春副研究员做学术报告.马杏垣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地球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23日—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岩石力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6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召开理事会议,正式批准地壳应力与地震国际专业委员会成立。该国际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委员会主任由地壳应力研究所谢富仁研究员担任,委员包括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现任主席Hudson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