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谭宗琨 《广西气象》2006,27(A01):86-87,70
通过对2005年广西灵山早熟荔枝品种“三月红”遭受高温热害的调查及对果实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分析,并与近10年同期气象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开花授粉——果实缓慢生长阶段(Ⅰ期)的低温寡照天气会影响荔枝座果率和成熟期,与品质优劣没有直接关系;(2)秋冬春连早年份,若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后未遭受高温天气影响,则不会影响果实品质,而降水充足的年份,即使荔枝果实进入Ⅱb期遭受高温天气影响,也不会导致高温热害现象发生;(3)秋冬春持续严重干旱和果实成熟阶段的高温共同胁迫既影响荔枝产量,也会严重影响荔枝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赵亮  王哲 《陕西气象》2018,(2):21-25
利用2007—2016年烟株大田生长期陇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常规气象数据,采用相对热效应(Relative Thermal Effectiveness,RTE)计算分析陇县烟草不同生长期的温度条件及其灾害特征。结果表明:近十年陇县烟草生长的温度条件基本良好,适宜温度条件(RTE值0.9)可维持大田期的85%以上;不适宜温度条件出现概率极低,对烟草种植业危害不大。不适宜温度条件均由偏低的日平均气温引起,并主要集中在烟株生长的成熟期,对烟草产量的不利影响较轻,对烟草品质的不利影响较重。烟草不同生育期内均有遭受高温热害的风险,其中团棵期、成熟期受灾风险略高于旺长期。高温热害事件总体程度较轻,高温热害事件主要由略高于35℃的"弱高温"天气引起,单日高温热害强度指数Hi不高,但长时间持续的"弱高温"天气也能造成重度高温热害事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4~2005年度钦州市荔枝、龙眼整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05年钦州市荔枝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春旱导致花穗不能抽出或花穗弱、花质差;谢花后,久旱遇雨造成异常落果;中迟熟荔枝幼果期遇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生理缺水,造成严重落果,早熟品种“三月红”则出现了罕见的高温逼熟现象;果实膨大期,突遇大雨,暴雨造成裂果;而龙眼的开花授粉期比荔枝迟,避过了不良天气的影响,因而龙眼获得了增产。  相似文献   

4.
2005年影响钦州市荔枝、龙眼产量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2004-2005年度钦州市荔枝、龙眼整个发育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05年钦州市荔枝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春旱导致花穗不能抽出或花穗弱、花质差;谢花后,久旱遇雨造成异常落果;中迟熟荔枝幼果期遇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生理缺水,造成严重落果,早熟品种“三月红”则出现了罕见的高温逼熟现象;果实膨大期,突遇大雨,暴雨造成裂果;而龙眼的开花授粉期比荔枝迟,避过了不良天气的影响,因而龙眼获得了增产。  相似文献   

5.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生产遭受的高温危害日益加剧。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灾情,从高温热害的概念及分类出发,对玉米高温热害的危害机理、气象成因、致灾指标、时空分布、防御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归纳阐述,并对未来玉米高温热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中国玉米高温热害分为延迟型、障碍型、生长不良型和混合型4类,高温降低玉米花粉活力抑制散粉,缩短灌浆时间,导致玉米产量及品质降低。中国玉米种植区高温热害天气主要由环流异常引起,致灾指标包括生理生化指标及气象学指标等,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近10年中国玉米高温热害发生强度及频次增大,春玉米高温热害在北方玉米区的松辽平原、西南玉米区的东北部风险较高,夏玉米高温热害在河北省东南部、河南省大部以及山东省西部频发。采取适当的防御对策能减轻高温热害对玉米的不利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在综合动态的玉米高温热害指标体系、高温热害灾损模拟及风险评估与区划、高温热害精细化监测预警服务系统等方面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6.
芒果是攀枝花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关键阶段遭受低温霜冻、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威胁大,从而制约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选用攀枝花市4县站近17年一致性较好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当地芒果生产气象致灾指标,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模型,估算了攀枝花各县(区)芒果生长关键期不同气象致灾阀值出现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米易县芒果生产遭遇低温霜冻威胁最大,越冬期出现≥5天霜冻天气(日最低气温≤2℃)影响约为5年一遇,花期出现日最高气温≤15℃的不利影响可能性达60%;仁和区芒果花期出现高温致灾机率最大,开花期出现≥5天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3℃)的影响约为2年一遇。攀枝花芒果花期处于干季,各地受阴雨天气影响小,少雨干旱可能制约挂果期生长。建议合理布局芒果生产,加强农业风险管控措施,研究开展攀枝花芒果气象灾害农业保险,为芒果生产风险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4/2005年度冬春季玉林市龙眼枝梢休眠期(营养积累期)果实成熟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及与2002/2003年度、2003/2004年度气象条件相对比,得出2005年龙眼丰的主要气象因素:冬季龙眼营养积累期干冷天气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冲梢”现象发生,普遍成穗成花率较高;而开花期处在22℃适宜气温之中,授粉受精良好,果实发育期热量丰富,日照充足,且没有台风影响,果实座果率很高。最后得出龙眼丰产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珏  李清平  唐林 《干旱气象》2010,28(1):91-95
尝试利用欧阳首承教授提出的信息数字化方法,对2009年湖南省的高温热害天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方法不仅可以揭示高温、热害天气的特殊性和预报的客观依据性,而且具有超前2~3 d的预报期。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一线预报人员使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试验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气候资源利用率、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害风险变化,分析了湖北省一季中稻籼改粳适宜品种、适宜播期,提出了若干建议。主要结论有:(1)湖北省一季籼改粳能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2)籼改粳后抽穗开花期遭遇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低温冷害风险降低;(3)在中稻供试品种中,甬优1540(籼粳杂交)是籼改粳最适宜的品种,热粳优35、中稻1号在各生态区适应性均不如甬优系列;(4)北部地区一季粳稻播期应安排在4月下旬,南部地区播期安排在5月上中旬,能保证80%的年份抽穗一开花避开高温热害高风险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西双季稻区1961-2016年逐日气象资料和1986-2016年水稻物候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研究广西早稻生育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一步探明气候变暖对广西早稻高温热害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广西早稻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平均频率为35.4%,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桂南稻区的左右江河谷以及桂东南梧州市。(2)高温热害变化趋势各有差异,桂南稻区早稻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强度均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而桂中、桂北稻区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呈微弱减少的趋势或者基本不变,强度则均呈微弱增加的趋势。(3)广西早稻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平均总天数为124.9d,平均总次数为28次,平均强度为4.5d/次。三个稻区高温热害总次数、总天数和强度桂南桂中桂北。(4)桂南、桂中和桂北稻区的年代产量波动变化大,尤其是桂南、桂中稻区进入21世纪以后产量波动更明显。大多数稻区高温热害多的年份,其早稻产量就低。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合理调整早稻播期及品种属性搭配、稳产高产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98年荔枝减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是荔枝减产明显的年份之一。据统计,从化市1998年荔枝总产量只有3350吨,仅为1997年总产量的18-1%。造成荔枝严重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天气条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根据荔枝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从农业气象角度分析1998年荔枝生长季节天气特点及其对荔枝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1 荔枝冬梢生长与天气  荔枝抽发冬梢需消耗树体大量养分,不利于树体养分的积累,影响荔枝的成花及产量,冬梢越旺盛其影响越大。从化市从1997年11月中旬至1998年1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广东高温预警指标及高温日数统计   总被引:22,自引:22,他引:0  
王春林  潘蔚娟  罗晓玲 《广东气象》2008,30(3):F0002-F0002
高温热害是《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2006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黄华华省长第105号令)中的9种灾害性天气之一。高温热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持续高温会引发大面积干旱,对城乡供电、供水造成极大压力,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陈凯  章文才 《气象科学》1991,11(4):431-436
本文分析了1988年相1989年气象条件对柑桔树主要物候期、早春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减轻异常气象条件的影响,争取柑桔高产、稳产、优质的栽培途径。 八十年代,我国柑桔产区受异常气象条件影响,发生三次大面积的异常生理落果,当年减产50~80%,导致大小年结果,引起普遍关注[1—4]。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有发生,对其解释众说纷纭[5—8],亟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分析1998年(小年结果)和1989年(大年结果)主要气象条件差异及其对柑桔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决策、减轻异常气象条件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温宿核桃物候期、生长气象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有效防灾减灾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核桃花芽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差异变化不明显,展叶期和开花期逐年均呈偏早趋势;花期与开花期间≥3℃积温、4月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积温越高、日照时数越多,花期越早;果实成熟期与6月日照时数相关最为显著,日照时数越多,成熟期越早,反之越晚;越冬期日最低气温-25℃以下持续7天以上,或极端低温-28℃以下持续24小时以上,核桃树就可能遭受冻害。花期主要影响气象灾害为大风浮尘、高温,果实生长期为高温、持续降水,越冬休眠期主要为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15.
温州蜜柑果实生长、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优森  任三学 《气象》1994,20(1):13-16
研究了温州蜜柑果实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的气象条件,认为柑桔果实的膨大生长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生育期,此期温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得出果实生长和优质的适宜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4—2015年观测资料分析刺葡萄落花落果、果实膨大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刺葡萄4月下旬开花,5月下旬生理落果基本结束后单穗果粒数减少缓慢,但若遇连阴雨等不利天气,易滋生灰霉病、霜霉病等,致第二次生理落果过重,正常情况下最终每穗平均果实粒数40粒左右;刺葡萄从坐果到生理落果结束期(5月)是横茎增长最快的时期,6月中旬进入硬核期后,膨大不明显。在幼果膨大期及硬核期,一般要求日平均气温20℃,最适宜温度24~28℃,成熟期横茎为1.8~1.9 cm。海拔差异对最终果实物理参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找出金柑结果大小年变异的年份, 分析两种类型年份间的气象条件, 得出金柑第一次开花花芽分化阶段出现长期低温天气和开花、果实膨大时期遇高温、干旱天气是造成融安县金柑小年结果的气候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韦京华 《广西气象》1999,20(3):30-31
通过找出金柑结果大小年变异的年份,分析两种类型年份的气象条件,得出金柑第一次开花花芽分化阶段出现长期低温天气和开花,果实膨大时期遇高温,干旱天气是造成融安县金柑小年结果的气候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19.
热害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柑桔产区农业气象灾害之一。80年代以来,晚春~初夏多次发生异常高温。本文根据历年气象资料和柑桔产量,结合开花、座果观测,初步分析了异常高温导致温州蜜柑落花落果的气象指标,为柑桔热害的预报及其防御提供依据。一、柑桔异常高温天气气候背景柑桔开花到幼果期正值春末初夏,是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大陆高压主要在长江以北活动,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增强,夏季风日益强盛,影响范围日渐扩大,江南天气多变,同时,气温在波动中升高,且升温过程起伏很大,有的年份还会发生异常高温。80年代以来,这种异常高温天气出现机率有所升高,而此时正值温州蜜柑开花和第一次生理落果期,是影响柑桔座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普查益阳市各气象站1959-2009年的高温天气过程,根据高温范围、持续时间、强度和高温期间干旱日数等设置高温异常指数,从气象角度综合评估了一次高温过程的灾害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排序,揭示了益阳"5年一遇"至"50年一遇"的年际高温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主要分布特征,并对益阳高温的空间分布及其年代际变化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益阳市强高温热害较多,其灾害程度为"10年一遇"至"50年一遇",1966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的高温酷暑天气为"50年一遇,"1979-1991年、1996-2008年仅有小于"5年一遇"的高温热害,2009年的高温热害为"5年一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