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的包头市,位居大青山南麓的山前地带,面临黄河。作者感到研究这个地区潜水的水文化学分带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并且富有理论与实际意义。兹将在该区实际工作中、学习苏联水文地质分带先进理论的初步体会写出来请同志们指正。一、自然地理条件及地质概况包头地区属于旱气候型,年降水量170—400公厘左右,蒸发量相当于降水量的3—5倍。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及冬末春初。干燥季节降水极少,风砂盛行。日照时间很长,年平均气温在5°—10℃左  相似文献   

2.
1937年斯密诺夫院士把爱孟司(Emmons)的分带学说,作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他自己的根据于侵入体特性的具有间歇性的分带意见(пулъсационная  相似文献   

3.
原生晕中元素迁移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元素在晕中的分布具有分带性。研究元素的分带並确定元素的分带序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找矿方面的实用意义。这里所编的元素分带序列程序,是按苏联C.B.格里戈良提出的分带指数的方法,有ALCOL语言编写並在DJS-6机通过的。  相似文献   

4.
5潜水的分带性:在十九世纪后叶俄国土壤学家图库恰也夫发现了自然界现象在自然历史过程中按纬度分带规律性。他的这一发现为土壤地理,景观地理分带学说以及风化作用和潜水分带学说打下了基础。廿世纪以来苏联学者奥托茨基,伊林,朗格,卡明斯基等人先后发挥了潜水在自然历史过程中按纬度分带的这一学说。并进行了苏联境内潜水分区的工  相似文献   

5.
据《苏联地质》杂志1977年11期报道,深入研究容矿空间内指示元素的分布特征证明,运用原生晕尤其是原生晕的地球化学分带进行找矿是有成效的。现将奥弗琴尼柯夫等总结出来的苏联金属矿床指示元素的分带序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深度、温度和压力广泛区间内形成的金矿床的特点是有不同的垂直地球化学分带。为了确定其地球化学变异性的主要因素并编制不同矿石类型的垂直地球化学分带图,我们综合了苏联70个矿床(哈萨克期坦、中亚、乌拉尔、萨彦岭,外贝加尔,普里乌拉利耶,远东,东北地区)的物质成分和分带资料。全苏和各共和国的各种会议材料和许多学者发表的文章是这次总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热液成矿分带的溶解-沉淀波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液成矿分带是一种输运-反应问题。热液成矿分带基本属于渗滤交代分带性质,它是溶解-沉淀波在可渗透介质中形成和传播的结果。本文应用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中的渗滤与溶解-沉淀反应耦合过程理论研究溶解-沉淀波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多组分耦合系统动力学中的用于原理揭示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热流成矿分带理论,对热液成矿分带问题的性质、热液成矿分带的本质和热液成矿分带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提出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试论华南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华南的一些钨锡多金属矿田、矿床的带状分布为实例,对钨锡多金属矿床分带性的特点及其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作者认为:华南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分带性,是以围绕一个成矿岩体的气液矿化分带、成矿构造要素及其组合的纵向分带和横向分带,以及取决于应力场在时空上局部变化的各种形式分带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热液成矿分带的溶解—沉淀波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於崇文  蒋耀淞 《地球科学》1995,20(5):540-550
热液成矿分带是一种输运-反应问题,热液成矿分带基本属于渗滤交代分带性质,它是溶解-沉淀波在可渗透介质中形成和传播的结果。本文应用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中的渗滤与溶解-沉淀反应耦合过程理论研究的溶解-沉淀波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应用多组分耦合系统动力学中的相干原理揭示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热流成矿分带理论,对热液成矿分带问题的性质、热液成矿分带的本质和热液成矿分带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提出了新认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原生晕中元素的分带,并确定其分带序列,具有重要的理论及找矿意义.这里所编的元素分带序列程序是按C·B·格里戈良提出的分带指数的方法.该程序用A LGOL语言编写,并在D J S-6机上通过.  相似文献   

11.
矿床分带理论由来已久,国外学者曾提出地热分带、脉动分带及沉淀分带等理论。郭文魁论述了构造裂隙和挥发份对分带的影响,并指出不同的矿石建造与不同的围岩变质和蚀变有关。柳志青提出了矿物富集与浓差沉降分带理论。翟裕生指出“构造垂直分带性在很多情况下是使矿田和矿床中的矿化及其伴生矿物呈现垂直分带的根本原因”。古菊云还提出了矿液扩散球面分异分带的概念。广大地质人员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五层楼”的分带概念及斑岩铜钼矿床的分带模式。这些都在  相似文献   

12.
玲珑金矿床的矿化垂直分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星 《矿床地质》1990,9(3):243-256,286
作者用成因矿物学方法深入研究了玲珑矿(典型的石英脉型)至关重要的问题——矿床的矿化垂直分带问题。研究结果认为:过去一些认为“上有石英脉型,下有蚀变岩型”的金矿化空间分带模式是值得探讨的。在玲珑金矿中,著者认为正确的矿化分带应为:“上有蚀变岩型矿体,下有石英脉型矿体”。确定玲珑断裂将西山矿区(典型石英脉型)相对于东山矿区(过渡型)上推了至少300m,故东山矿区的深部远景将远远大于西山矿区。研究结果已被新近的探矿工程所证实。  相似文献   

13.
矿床分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阐述了矿床分带研究的意义,评述了分带研究的现状,并对矿床分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垂直分带研究的几个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体及其原生晕的地球化学分带现象,近年来在热液矿床研究方面引起了地质、地球化学工作者的重视.过去,人们往往只涉及到深部矿体在地表的微弱反映,而又只能根据这些反映进行研究区的远景评价.目前,已从纯理论性的探讨过渡到积极利用垂直分带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垂直分带规律的应用,使我们全面地向解决隐伏矿体的找矿方面更进了一步,同时在苏联的若干金属矿区发现了几十个够工业品位的矿  相似文献   

15.
研究矿体的原生晕及其分带性,确定晕的性质(是属于矿上晕还是矿下晕),进而估计矿体(或异常)的剥蚀程度,对寻找盲矿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排除干扰,筛选出最有远景的异常,提高找矿效果.近年来,随着原生晕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其分带性的研究已经逐步由定性描述阶段,开始走向定量阶段.本文在探讨矿体原生晕分带问题的同时,试图从数学角度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路.本文尚不甚成熟,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6.
闽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的分带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陈礼明 《福建地质》1990,9(3):177-185
本文在花岗岩风化壳宏观分带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对花岗岩风化壳进行了定量分带研究,提出了闽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定量分带指标的区间值,建立了完整的分带方案。  相似文献   

17.
原生晕垂直分带的元素比重指数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原生晕垂直分带指数的计算通常是采用C.B.格里戈良计算法。现提出改进的元素比重指数计算法。  相似文献   

18.
论硫化物型钨矿床的脉动-沉淀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黎彤 《地质科学》1959,2(10):300-305
金属矿床的原生分带问题,是近代矿床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正如研究矿床地质方面的其他自然规律一样,对指导找矿勘探工作有很大的实用意义。自从1907年司泼尔(J.E.Spurr)提出金属矿床分带原理以后,五十多年来,不少矿床学者曾先后提出了这种或那种理论来解释分带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斑岩铜矿床的分类及其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在“斑岩铜矿床蚀变作用的演化历史以及蚀变分带模式”(本刊)一文中做了探讨.本文主要论述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规律和原生晕分带的控制因素三个问题.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较之其它成因类型内生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具有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床原生分带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液矿床原生分带的研究对于矿田内的找矿和成矿预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在对小秦岭地区9个典型金矿床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内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原生分带模式,探讨了原生分带的形成机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