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6月,南海舰队某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签署命令,为在南海海域救起28位遇险渔民的某海测部队测量船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6月4日,在南海则区测量的某船回港避风。5日凌晨1时许,当该船航行至琼州海峡东部海域时,发现右舷有一船只起火。海上指挥员一边向舰队报告情况,一边命令测量船向起火船只  相似文献   

2.
一艘满载480吨润滑油的船与一艘大货轮相撞沉没,长达几海里的飘浮油带随风在海面上飘移、扩散……海难发生今年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欢度自己节日的喜庆日子。可对浙江省普陀沈家门“浙普渔油31”号船来说,却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灾难之日。凌晨4时10分许,浓雾笼罩着海面,载重吨只有500吨的“浙普渔油31”号船自大连港开航,装载着 N46润滑油209吨,40CA 柴油、润滑油271吨正驶往龙口港途中。当船航行至老铁山水道东口约38°30′N,121°02′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的成山头海域,发生了一起重大海难事故:两船相撞,一船沉没,死亡9人。之后,围绕着这起海难事故,又起纠纷,差点酿成人命案,然而,理智还是战胜了感情……(一)1998年9月9日凌晨3时许,山东成山头海域浓雾笼罩,一片混沌。  相似文献   

4.
杨威 《海洋世界》2006,(2):41-44
满载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16名队员的“雪龙”船,经过一个月、12850多千米的航行;于当地时间18日凌晨1时15分(北京时间4时15分)在距离南极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停航。此次科学考察的各项工作任务即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正>为约写汪品先教授,我找了个合适的时间往他家里打了个电话。"你怎么往家里打电话找他?他晚上11点之前是不离开办公室的。"我估计这是汪品先夫人的回话,马上一边表示歉意一边向她索要汪教授办公室的电话。汪教授办公室的电话一拨便通。汪品先一开始推说近来很忙,等我仔细说明来意后,他在电话一头说:"政协的工作,我们委员总是要尽力做的嘛。那就采访一个小时吧,行不行?"时间,汪品先教授如是以对。  相似文献   

6.
揭开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T·克雷格·道维是“波思特·罗伯斯”号船的引水员。每个星期他都要和MBARI(蒙特雷湾水族研究)的同事们乘坐该船出好几次海。他们的任务是利用水下机器人对海平面以下2英里的海底峡谷进行探索研究。该海底峡谷距MBARI的总部加利福尼亚州莫斯兰丁仅70千米。控制室显得有些昏暗.录像监视机不停地闪动着,此刻,道维正轻轻地摆弄着操作杆将一个重  相似文献   

7.
<正>海警巡航包抄可疑船2014年4月19日,"中国海警2401"船、"中国海警2102"船和"中国海警2166"船编队正在我国东海海域巡航,通过雷达密切监视着周围海域的状况。在一片渔船作业区,一艘40多米长的渔船引起  相似文献   

8.
海上反偷渡     
来自北京的紧急通报1997年12月6日。夜,已经很深,呼啸的北风,越刮越猛,依旧像脱缰野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茫茫大海,狂奔着、席卷着。“叮铃铃……”清脆的电话铃响起,坐在桌前的值班警官,麻利地拿起听筒,一边仔细听着,一边认真记着。虽未讲话,但从他脸部表情的变化,可以断定情况紧急,而且十分严重。刚才的电话,是从济南打来  相似文献   

9.
政委张宝明     
正2015年12月12日,"大洋一号"在青岛起航,开启了中国大洋第39航次第一航段的考察任务。对于政委张宝明来说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航次任务。2004年,他就任"大洋一号"船政委,先后有12年之久。问他如何理解"政委"在船上的意义与作用,他说:"人船安全的精神保障,甘当绿叶,一切为人。"12年来,张宝明默默陪着这艘中国大洋科考主力船经历了它无数次的辉煌时刻。与他屡次提起过往的那些闪亮瞬间时,他思考良久说:"过去的都是成绩,如果未来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0):14-15
9月14日凌晨,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赐贵亲自组织指挥中国海监维权巡航编队成功抵达钓鱼岛海域开展巡航执法,并作重要指示。此后,中国海监依法持续在钓鱼岛海域开展维权巡航,行使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行政管辖,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2012年9月14日6时许,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和中国海监51、66船组成的2个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对钓  相似文献   

11.
一、雌鲸给吊上了船1980年8月的一天,阳光格外灿烂,大西洋一望无垠的碧水,闪烁着耀眼的波光。巴哈马港湾一片风平浪静突然寂静的海面波涛汹涌起来,一大群鲸鱼浩浩荡荡游了过来,它们一会潜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喷射出冲天高的水柱,掀起滚滚浪花,真是气势磅礴壮观,它们不愧为海中巨霸,自由自在地嬉戏,愉快地欢歌。一条捕鲨船劈波斩浪驶来,站在船头的是队长诺伦巴尔,他手搭凉棚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海面,他锐力如鹰的眼睛,一下子发现船的西北面,隐隐约约有鲨鱼出没,他立即下令船靠上去,端起枪正要对准一条跃上水面的大白鲨鱼射击,随船前来进行海洋生物考察的女科学家米玛丽珠,急忙对诺伦巴尔说:“你别开枪,是一条大白鲨,很少见的,放过它吧!”诺伦巴尔沮丧地放下枪,很不高兴地说:“一英尺的大白鲨就价值万元,这下子至少损失25万美元啊!”他有点后悔,不该让女科学家随船来考察。一会儿,鲸鱼群出现在船的东北方,诺伦巴尔和船员们高兴地欢叫起来,一个队员忘乎所以,不小心一脚悬空掉进海水里,诺伦巴尔喊:“快抛缆绳让他扯住……”这时哗啦一声,从水中冒出一个庞然大物,张开血盆般的大嘴,咬了那队员一口,那个队员“哎哟”地惨叫着:“快救命啊!”顿时他的鲜血染红...  相似文献   

12.
一个被遗弃在巨型渡轮上的孤儿突然间成了天才的钢琴师,他一辈子都不曾下过这艘船。海、船、来来往往的2000名乘客和他的钢琴构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老旧的轮船即将被送入焚炉熔化,他失去了整个精神世界,于是躯体也跟着船一起去了,只将无言的孤独和苍凉留给了观众。  相似文献   

13.
一提起海浪,人们总是想到海面上那波涛汹涌的景象。可是海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人们不易发现的波浪,这就是发生在海水某一深处的“波动”,因而有“内波”之称。第一个发现海洋内波现象的人是南森。在1893年,他在北极探险。当船行驶到挪威海上时,他发现海面有一层冰块融化,产生的很淡的海水,他的船航行到这里,就好象被海水“粘住”一样,几乎不能前进。后来人们又在其他  相似文献   

14.
该船的横剖面呈U字形,每侧的三段独木舟之间用蛇形榫槽连接,并用铁钉固定,船身两侧都附接翼形木板。船的内凹槽最深部分在船中,并向两端逐渐圆浅,正船内两端翘起、艄艇向内收缩变窄。两侧的两列独木舟之间连接横梁,并用厚大的木板覆盖,横梁衔接在两独木舟侧壁对称的榫孔中,从榫孔分布看,有20余根横板,现残存中部5块连板船体残长2.24米,复原全长达23米,宽2-2.82米,其中独木舟的宽度为0.62-1.05米。  相似文献   

15.
耿淑琴 《海洋预报》2006,23(1):33-37
本文记述了2004年12月14日-1月7日在舟山群岛以西册子岛海域海底铺管工程的一次随船气象保障工作,对所遇天气过程从500 hPa环流及地面天气形势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天气学角度总结出几项预报着眼点,供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作为参考,更好地作好随船气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6.
新年文告     
2006年末,我有幸登上停靠在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团岛码头,正为新航次备航的“大洋一号”船。团岛码头停泊着数艘海洋局的名船,与“大洋一号”船头对头泊着的,是大名鼎鼎的“向阳红九号”;薄薄的海雾中,还有几艘中国海监船。走在码头狭长的船坞上,看着这些为我国海洋事业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17.
大洋狂钓曲     
赵文斌 《海洋世界》2004,(11):34-35
我们的科考船又要出航了,朋友老范第一次随船出海,他在度过了开始的新鲜劲后,无精打采地在船上转着,面对汹涌的大海感叹地问我:“难道我们不能钓鱼?”我笑了笑:“船航行的时候,用网拖还有可能,钓鱼是没有希望了。但到了锚地一定有机会,而且一定让你体会到河里完全不同的感觉。”于是老范就把眼睛瞪得圆圆的盼着船快点。  相似文献   

18.
掷瓶礼     
正掷瓶礼是从西方传入的一种仪式。每当新船正式下水前都要举行下水仪式,其中"掷瓶礼"是下水仪式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新船下水前通常由船长夫人或是一位身份尊贵的女士(在西方是由女士执行,而在中国通常由男士来执行)将一瓶系着彩带的香槟酒在船头击碎,瓶子越碎也就意味着这艘新船在以后的航程中越顺利。香槟酒瓶被击碎后,全体到场人员面向新船行注目礼,鼓掌欢呼,仪式即完成。  相似文献   

19.
冰海荣光     
《海洋世界》2014,(8):80-80
<正>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已经经历了近30年艰苦卓绝的历程。南极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美好向往和梦想。如果说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那么这长城已在海上日益隆起,正在向着地球最南端延伸……《冰海荣光:"雪龙"号船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再现了当年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冰雪南极发生的故事,全景式地展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2013年11月7日上午,从黄浦江边,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相似文献   

20.
"雪龙"船访台,事起2008年6月,我受国家海洋局极地办委托,就此事与台湾海洋界同行朋友方力行教授进行联系。方教授是台湾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首任馆长,现为高雄正修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兼任台湾永续发展委员会委员、海委会委员及环保署环境品质咨询委员等职,在台湾学界和教育界颇有声望。他多次赞誉大陆南极科考成就,期盼两岸早日携手合作。他得知"雪龙"船意欲访台之后积极活动,并获台方有关部门和学界朋友的响应与支持,事情很快有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