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3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持续观测, 分析了降水、温度对接地电阻的影响, 结果发现: 接地电阻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汛期(4—9月)降水量增加, 温度也逐渐升高, 接地电阻呈现下降趋势, 在9月之后, 随着降水的减少及温度的下降, 接地电阻逐渐升高, 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翌年的2月; 接地电阻的变化率与接地体类型及尺寸大小密切相关; 降水量 < 20 mm的降水过程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较小; 当降水量偏多, 土壤含水量处于较高水平时, 多余的降水并不会使接地电阻出现明显的下降, 此时期温度对接地电阻的下降起着关键作用; 当长期干旱时, 土壤含水量偏低, 此时期较强的降水会引起接地电阻出现明显的下降, 而温度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框架结构建筑物基础接地电阻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天气过程对其变化的影响,分析了2010年广州从化气象局框架建筑物基础接地电阻和相关气象要素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从季节变化特征来看,框架结构接地电阻相对较为稳定,月平均值2月最大为0.78 Ω,9月份最小为0.57 Ω,全年变化最大值约为0.21 Ω。统计季节变化曲线和暴雨过程发现,接地体电阻与1.5 m土壤温度和1.0 m土壤含水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接地电阻减小值与暴雨的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文中还对较长时间无降水的干旱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时框架结构接地电阻值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夏季,干旱对接地电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07年雷州半岛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季节无雨日数作为划分干旱的指标,对雷州半岛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NCAR/NCEP再分析逐月资料,采用合成方法,对干旱年份环流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干旱南部比北部严重,全区旱(涝)型是主要的分布型态;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北造成的华南较强的偏南风和东亚大槽偏弱直接影响雷州半岛春季降水偏少;夏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及南海的海温偏高,海陆热力差异偏弱引起东亚、南亚西南季风减弱,导致雷州半岛易旱,热带气旋路径偏东也是导致雷州半岛夏旱的诱因;秋季亚洲大陆气压场异常偏高,导致向华南水汽输送减少,造成雷州半岛易旱;雷州半岛冬旱发生与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弱/El Nio事件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El Nio成熟的当年冬季雷州半岛易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4.
铜仁地区2009—2010年出现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旱并叠加冬旱的严重干旱,通过分析和评估发现,在这次夏秋冬三季连旱过程中,一是以冬季干旱最重,地区大部达到特重等级,且地区西部旱情重于东部;二是夏季干旱普遍达到中旱等级,干旱严重程度仅次于冬旱;三是地区东部秋旱偏重,普遍达到中到重旱等级,而地区西部秋旱只达到轻旱标准,旱情比东部偏轻;四是这次铜仁地区冬季出现罕见的特重干旱是前期长时间降水偏少累积、气温偏高所致,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跨季节异常稳定偏强、脊点位置异常偏西、南海夏季风异常以及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是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
罗文芳 《高原气象》2001,20(3):340-344
利用 195 8— 1992年的有关资料 ,对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高原异常多雪年贵州西部 4月春旱偏重 ;东部夏旱偏重 ,春季低温灾害偏轻。反之 ,高原异常少雪年贵州西部春旱和东部夏旱都偏轻 ,春季低温灾害偏重。  相似文献   

6.
在防雷检测中,引起接地电阻读数不准确的因素很多。第一,由于接地电阻测试仪是通过铁钎发射和接收电流来测试接地体的地电阻,所以两铁钎之间及两钎与接地体之间距离太近时将产生相互干扰,并由此产生误差。因此,在测量时,接地体、电压极、电流极顺序布置,三点成直线,彼此相距5~1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测量中,发现许多接地电阻测量结果相矛盾。为排除导致不正确测量结果的原因,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必须掌握接地电阻的测量要点。第一,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数字万用表不适用于接地电阻的测量。因为数字式万用表用两点接地法测得的电阻,为两点间的环路电阻,其中包括两点间泥土的电阻;它也不能消除由于存在瞬变电流而引起的误差。因此,必须选用专门用于测量接地电阻的仪器。第二,掌握测量原理。附图为专用测量仪器接线图。该仪器有两个测量回路(电压回路和电流回路)。根据测得的数据,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即工额接地电阻值…  相似文献   

8.
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电阻是直接反映接地情况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接地装置而言,要求其接地电阻越小越好,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跨步电压、接触电压也越小。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有土壤电阻率.接地体的尺寸、形状及埋入深度,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等。其中土壤电阻率对接地电阻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影响土壤电阻率的主要因...  相似文献   

9.
在防雷检测中,引起接地电阻读数不准确的因素很多. 第一,由于接地电阻测试仪是通过铁钎发射和接收电流来测试接地体的地电阻,所以两铁钎之间及两钎与接地体之间距离太近时将产生相互干扰,并由此产生误差.因此,在测量时,接地体、电压极、电流极顺序布置,三点成直线,彼此相距5~10 m.  相似文献   

10.
2009—2013年中国西南地区连续干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学平  王式功  许平平  尚可政 《气象》2014,40(10):1216-1229
提2009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连续4年秋、冬、春季出现严重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干旱程度重,给旱区农林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利用多种资料从大尺度大气环流、水汽输送、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平流层极涡等方面分析了此次连续干旱的原因。结果表明:南支槽强度偏弱、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偏少以及弱极涡背景下,异常波活动造成的 AO 负异常引起的冷空气路径偏东是这4年持续干旱的共同特点。热带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对西南地区干旱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对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送的阻碍上。La Nina 事件中,热带印度洋冬、春季海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对干旱影响更为突出。冬、春季平流层和对流层的动力耦合作用结果使得 AO 位相发生变化,其中异常负位相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对这4年西南地区秋、冬、春连旱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