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段情缘已了,恋人之间眼看要玩完。假如是男人不想玩了,又假如这男人会唱歌,他可以这样唱: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样的夜色太美丽太温柔,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 月光下的爱情,被讴歌了几千年;此曲一唱,一下子将纯美的爱情经典,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悲境。 似乎是这样的:男人在月下获得爱情,女人在月下失去爱情。另有诗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代一女子,在清冷的月光下,发出了此番幽怨。 科学研究表明,月亮…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来自水文地质所的杜天彤,1989年出生,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我,赶上了80后的末班车,也成为了90后的先锋队。个性、张扬、青春、叛逆、自私、狭隘,仿佛都是我们的代名词。但我选择了这份工作,就等于选择了责任。我很欣赏作家毕淑敏直抵人心的一句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  相似文献   

3.
说起过年,小孩子们都喜欢,我们孩提时也喜欢,几乎是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怎么还不过年哪。但我的父母他们并不喜欢过年,遇到年关他们就害怕。那是真的害怕。我后来长大了才晓得。第一怕,想分红,怕分红。“分红”就是分钱。那时还是集体化,生产队就这么叫。全家的劳动力出勤了一年,攒了一年的工分,现在要给你兑现成现金和粮食了,谁心里能不激动。当初,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都是小屁孩,奶奶做家务,全家就父母两个参加劳动,拼死拼活,除了雨雪和特别的日子,他们几乎从没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年终有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4.
随笔     
我没有看过泰山的日出,没有欣赏过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没有游览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没有欣赏过漓江水的波光粼粼,更没有见过大海惊涛骇浪的磅礴气势.但是,在野外的山野里——莫河下拉项目地,看到了记忆深刻的一景. 雪,从半夜开始像天女散花般降落在大地.落在帐篷上,洒在小草上,飘人小河中,披在山坡上,停在我们的心上……直至清晨,一天的开始.掀开帐篷门帘,映人我们眼帘的却是无比的震撼:世界只分了两种颜色,白色与绿色,鲜明的对比.门口所对的山峦银装素裹,白皑皑一片,世界都寂静了,似乎没有任何生机.山坡上却是一片青色,晶莹的水珠挂在草叶上,娇脆欲滴,十分动人.远方,半山腰处马儿依然在悠闲的吃草,不畏风雪的阻挡.  相似文献   

5.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6.
品读泰山     
一曲琵琶,从江南的雨巷滴出,沿着长长的水辙,将我引渡到你的面前。你伸出巨人的手掌,将我托举成云朵,在一片湛蓝里读你的壮阔,读你的哲思,读你的豪放,读你的柔情,读你……远方不远!沿着露珠的方向,瞬间的飞翔,就已经抵达你阳光灿烂的彼岸。对你,我从不陌生。我曾在古人的诗句里千万次抵达过,曾在月光下千万次找寻过,我也曾在黄昏的杨柳岸千万次地遥望过。虽然相隔千里,对你,早已以心相许!  相似文献   

7.
党,您在我心中,.像太阳一样灿烂,像月亮一样皎洁,像彩霞一样美丽,像溪流中的浪花朵朵。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您是什么?是奶粉、饼干、水果,还是哭闹时妈妈的吻,爸爸口中的歌。一段红绸,一件花衣,一盒胭脂,一个蝴蝶结,都能给我送来幸福,更能给我带来欢乐。  相似文献   

8.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9.
正麦子,像海涛一样翻滚的麦浪凝固在面包里,被凝固的还有早晨的露水和夜晚的月光。所有面包都像哈哈大笑的胖子,如果面包不胖,谁都别想胖了。仅仅在三十年前,胖仍然是一个好词,胖子可以对向他谄媚的瘦子微笑并用鼻子出气。面包的笑容,如同农民坐地上盘腿喝酒的表情。对麦子来说,成了面包就上了天堂。天堂并不远,需要炉子而不是梯子,谁进了天堂谁香。人的天堂有可能遥不可及。告诉一个人:你的天堂在你的善  相似文献   

10.
品年味     
一进腊月,瑞雪飘飘,那日子就过得格外快,离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但也有怀旧的人不无遗憾地说,如今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年味淡了,特别是在城市里,都不大像过年的样子了。其实,年味是一直都有,也没变淡,变的只是载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土地     
正也许有一天,人类可以到月亮上安居乐业;也许,随着时光之犁不停地铧过地壳,绿树的世界、红花的家园,会在钢筋水泥建筑物的侵占下越来越小。但在镰刀的理想里,在锄头的向往中,在人类生存的赞歌里,肥美丰腴的土地,使我们总在描绘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夏丏尊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写道: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百衲衣,破草席,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的日常生活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照出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境,宛如一轮明月,是何等的境界。
  生活百态,只能由自己去体会,生活的千滋百味也只能由自己去品尝。在生活之余,独自悠闲在乡村的小道上,感受夏天那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伴随着一丝草花香,闭上双目,任心灵的翅膀翱翔于广阔的天空,孤独油然而生。但也因为这样,才会有独立的空间来感受生活的旋律。  相似文献   

13.
正我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那就是我儿时生活的乡村。记忆里的乡村,是在村头和小伙伴们捉迷藏时的场景。放假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们都会疯玩,直到弯弯的月亮升起。当村里家家户户飘出袅袅炊烟和阵阵饭香的时候,我们才笑着、闹着,回到各自的家中。紧接着,家家户户的门口,就出现了大人和孩子端着饭碗的身影……这些画面构成了  相似文献   

14.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中秋之夜,月色皎洁。每当中秋时节,我也只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借一轮圆月捎去我的牵挂心,带去我的思念情……  相似文献   

15.
感悟青春     
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该如何无怨无悔地度过?这个问题,以前我也思索过,自从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才真正理解了青春的意义。青春是一种豁达。对生活中的不幸和委屈不屈服、不抱怨,对美好的生活尽情讴歌赞美。处在顺境时,珍惜当下的生活;处在逆境时,不抱怨、不退缩,敢于战胜困难,坚忍不拔地同困难做斗争,这样的青春才是完美的。习近平16岁从北京来到最艰苦的  相似文献   

16.
“我这幢房子,如果不是青溪国土所的同志跑前跑后,上门来服务,代办各类手续,我还不知道要到哪年才批的下来,建的好,不知要跑多少冤枉路,花多少冤枉钱。前几年,我们村的一位村干部建房,他都跑了十多趟,足足用了两年时间才把房子批下来,建起来。像我这样腿脚不便,又没有文化,活到七十多了县城都没去过几趟的人,要像以前那样批房子的话,我想想都害怕。”这是里商乡里商村叶世顺老汉指着新建的房子,从内心发出对青溪国土所的感激。  相似文献   

17.
正能与绝妙的湖光山色相依相偎的现代都市,恐怕天下无几。虽然栖居杭城,身处福中,平日里总是步履匆匆,难得到西湖边静心走一走,仔细看一看。即使某个周末到了湖边,也多半是陪亲携友,一心想着把几处主要景点介绍给远道而来的客人,仍然不免行色匆匆。终于盼到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准备了帐篷,带上水和零食,夹起一本书,来到西湖边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8.
儿时年味浓     
<正>如今的生活条件好,过年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神秘感和诱惑力,而我们小时候则天天盼着过年,也只有在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同于往常的热闹场景才随处可见,里里外外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平时只知埋头苦干的人们才有空闲找些乐子迎接新年,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搭秋千"。搭秋千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公家组织搭建,纯粹就是过年图乐,位置一般选在村口、街口等交通方便、场地开阔的地方。老家的村里有四个  相似文献   

19.
临江仙     
今译 回忆昔日在洛阳午桥聚会宴饮,在座的大多数是豪杰英雄。长长的河沟倒映着明月,随水流逝哨然无声。在杏林稀疏的花影里,吹奏笛子直到天明。  相似文献   

20.
知足,知不足     
正又到了岁末年初,不少人都在为过去的一年"算帐":工作的成败、仕途的进退、收入的多少。这些都无可厚非。文者要说的是,一年"盘算"下来,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这样循环往复,人生才能一步一步向"足"的方向迈进。所谓知足,就是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也特指个人利益上要懂得满足。老子曾经说过"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才会安全,知足才会常乐。而不知足却可能导致你退回到人生的原点,甚至毁灭。从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