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智能结构控制发展综述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1  
本文介绍了智能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并对智能结构控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综合论述;重点阐述了在土木工程结构控制中应用较成功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理论和应用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智能控制算法及其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概述了智能控制理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内容,其中着重介绍了智能控制领域中的三个研究热点: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次,详细地介绍了近年来智能控制算法在结构控制上的进展和应用,指出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是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模糊逻辑理论,提出一种对多种地震前兆信息的综合处理方法,並用于短临地震预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结构模糊随机振动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近七年来我们在抗震结构的模糊随机振动、模糊随机振动的基本理论和模糊随机振动的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思想、方法和成果,指出了本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冯德益  林命周 《地震学报》1992,14(3):257-264
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 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突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2)地震模糊聚类预测中指标优劣的灰色建模判断.仍以 GM(1,1)灰色建模为基础,在模糊聚类分析之前作指标择优处理,减少了指标选择的盲目性.以1975年以来江苏及其邻区的地震活动资料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比较清晰,比一般模糊聚类结果有所改进:(3)关联度和模糊聚类在地震预报中的联合应用.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和模糊集理论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联合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当中,以华北地区每年地震强度预测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震预报所依据的不少信息和指标都带有灰色模糊的性质,因而,综合使用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可望取得更为有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常规利用RGB混频显示技术整合分频信号的应用效果及局限性基础上,提出将三参数小波频谱成像技术与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应用来预测地质异常体空间展布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构造三参数小波进行地震资料的频谱分解从而得到不同频率小波域的高精度地震信号。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模糊逻辑理论的信息融合算法来整合得到的分频信号,最终结果以概率的形式对地质异常体的展布特征进行精细定量刻画,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几种应用于地震活动区一至数年内最大地震震级综合估计的统计方法与模糊数学方法。所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分类概率预报方法、穿过理论方法和改进的极值理论方法。使用的模糊数学方法则有模糊聚类分析、模糊信息检索、地震活动平静异常的模糊识别与模糊自相似等方法。这些大都是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应用实例,文中给出了这几种方法对华北地区1989年最大地震震级的综合估计与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把研究不确定信息的两种理论方法,即模糊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综合应用于地震预报当中,在以下三方面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1.地震预报的灰色模糊模型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和灰色灾变预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为地震预报实用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并给出了初步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第一篇文章评述了近年来模糊数学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模糊烈度、烈度评定、各有关参数间的模糊关系、震害预测、实用工程参数的确定,以及震后破坏程度的估价等。文章最后指出,模糊集合理论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模糊分维的概念;给出了模湖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的定义与确定方法;讨论了模糊分维与常用的分维(清晰分维)的关系.给出了模糊分维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结果: 1.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时间的上升趋势变化,可以划分出大地震活动的高潮期;由模糊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分析识别大地震前的中长期前兆异常. 2.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可以划分出未来大震所在的地区,并可发现大震前数年D0呈现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3.根据前兆数据的模糊时间分维D0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发现大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理论对农村地区砖木民房进行震害预测研究。建立了适用于砖木民房的震害影响因子集及其与震害等级的模糊关系,进一步研究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砖木民房震害预测模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震害预测模型条理清晰,计算简便,可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考虑地震预报的三要素(震级、时间、地点),采用模糊集理论的综合评判模型,对预报的效果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在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应用判定理论中的序贯分析原理,对多次预报的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果进行序贯判定。采用这种判定方法,平均可用最少的预报试验次数判定预报方法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疆地区大量的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为基础资料,应用模糊信息分析理论评价了破坏性地震震害面积。采用信息分配概念直接形成震害面积与震级之间的二维经验关系。采用推算法则以及信息集中概念,做出Ⅰ≥Ⅵ、Ⅴ、Ⅵ、…、度在各震级Mi=4.9、5.4、5.9…、8.4的最佳预测——模糊决策,并与常规方法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地震影响场的灰色系统分析及模糊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以震级、震源深度、震中烈度、极震区面积、等震线所围面积作为地震影响场场量因子,分别对地震影响场的六个子系统进行了关联分析,计算了各子系统因子之间的关联度,排出关联序。结果揭示出地震影响场这个灰色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地震影响场灰色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还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完成了震级、震源深度、等震线所围面积对震中烈度的模糊识别,实现了地震影响场的模糊划分。  相似文献   

15.
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的基础上,把模糊数学的表达方式用于灰色灾变预测中,建立了地震预测的灰色模糊模型。用此模型对我国川滇、甘宁青、新疆及华北等地区大地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模糊预测模型比纯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要好,因而可在实际地震预测中试用。最后对所得结果及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识别理论,计算分析了1980-1992年8月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异常μ值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其震兆判别指标,这对该区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探索和丰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模糊集理论和分形理论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处理了山东聊古-1井水氡1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3次地城丧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0.5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因为地震数据的三维空间分布优势,地震属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含油气性预测、储层厚度预测、孔隙度预测等。但也存在地震属性之间信息冗余、属性与储层物性参数关系模糊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将模糊粗糙理论和机器学习引入到储层参数预测中来。通过模糊粗糙集理论对地震属性进行约简,去除冗余信息,得到最优化的地震属性组合;将约简后的属性作为机器学习的输入,实现从地震属性到储层物性参数的非线性映射。该方法既保留了地震属性中有效信息,又避免了因输入变量过多而导致的网络模型训练困难。实际数据应用表明,属性约简的机器学习预测结果分辨率更高,并与数据吻合更好。   相似文献   

19.
模糊聚类分析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指出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之点。此外,也介绍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地震序列类型和我国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张跃  王光远 《地震学报》1995,17(2):223-229
抗震结构设计的地震荷载主要取决于预测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别.地震干扰不仅具有明显随机性,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模糊性.产生模糊性的原因是由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等级不可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评定标准所引起的.在对受这种模糊随机地震干扰的结构系统作现实的分析和设计时,必须协调地和合理地处理这种由随机性与模糊性同时引起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建立了地震地面运动的平稳与非平稳过滤白噪声模糊随机过程模型,然后应用我们建立的模糊随机动力系统理论(张跃,1991;张跃、王光远,1993),提出了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的模糊随机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