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俄罗斯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海底地貌和构造实验室中,进行着建立中大西洋数字构造图的工作。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分析各种各样的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进行了热液观测,这可能对海洋热液体系领域专家感兴趣。在70年代末发现了高温热泉。在现代的世界海洋中...  相似文献   

2.
极大的火山隆起———翁通—爪哇海台是巨大的岩浆省区之一 ,它们在白垩纪形成于许多海洋被动边缘之上。这些被认为类似于大陆暗色岩省区的构造是在“热点”(即从深部熔化的地幔物质中升起的地表显示 )发育的初始阶段 ,由熔岩在地质上非常短的 (数百万年 )时间内喷出海底而产生的。如果确实如此 ,考虑到翁通—爪哇海台地壳的体积 (5× 1 0 7km3) ,在其范围内熔岩喷出的速度应当与全球洋中脊体系所具有的喷发速度相同。2 0 0 0年 9— 1 1月ODP1 92航次的任务是研究这个极大的火山构造是不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的。在本航次中共在 5个测…  相似文献   

3.
应地质矿产部的邀请,以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办公室主任特伦斯·埃德加(N.Terence Ed-gar)为首的美国地质调查所海洋地质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2年10月中旬来华访问.该代表团在访问北京之后于10月19日——23日到青岛参观访问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外宾访问期间,该所科研人员向美国朋友介绍了我国东海“冲绳海槽第四纪晚期浊流沉积特征及沉积物中有孔虫介形类的分布特征”和“长江口外及其邻近陆架的沉积作用与沉积环境分区的特征”等研究成果.美国专家们对这些新成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21日美国专家在该所举行了学术报告会.特伦斯·埃德加博士作了题为“美国海洋地质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海洋地质/地球化学家詹姆斯·比肖夫(James L.Bisch-off)博士作了题为“太平洋深部锰结核沉积物”与“太平洋扩张中心地带海底热泉及均匀构造的硫化物沉积”;美国地质调查所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海洋地质分所主任戴维·福尔杰(David W.Floger)博士作了题为“墨西哥湾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沉积运移”与“大西洋陆架区乔治滩(George Bank)的沉积力学”的学术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4.
下海登山     
1918年,德国一艘名为“流星”的海洋调查船在大西洋进行海底调查时,偶然从回声探测仪上发现: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底高出两边。这使科学家们惊叹不已。后来,通过对大西洋的全面调查,又找到了海底高地的“两极”。这座大西洋海底山脉,始于冰岛南的大洋中部,一直延伸至南极附近,曲曲弯弯长达1万多千米,平均宽度在1000千米以上,比两侧洋底平均高出2000米,与周围一些海盆相比,其相对高度在3000米~4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与大西洋的形态一致,也呈“S”型。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山系结合在一起,露出海面的顶峰组成…  相似文献   

5.
王立明  胡毅  张涛  王瑜  许江 《海洋学报》2014,36(10):56-60
北大西洋Mohns洋中脊是很重要的扩张带。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重点之一就是获取Mohns洋中脊的磁力数据。通过获得的磁力和以往的重力与地震资料,研究洋中脊的扩张、地壳构造特征及厚度。这些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球上重要的地质过程、海底扩张和壳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海底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与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底热液循环与洋中脊地质过程一直是国际洋中脊计划研究的热点.海底热液系统多数都与海底玄武岩及其水-岩反应直接相关,而一类与深海橄榄岩的产出及其蛇纹石化作用有关的海底热液系统——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以具有高浓度H2和CH4异常而低SiO2浓度为显著特征,主要分布在慢速扩张大西洋中脊和超慢速扩张北冰洋Gakkel洋脊和西南印度洋中脊.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在流体组成、构造背景和硫化物成矿方面与玄武岩热液系统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幔来源超镁铁质岩石的普遍出露、喷口流体高的H2和CH4异常以及硫化物中高Co/Ni比值.超镁铁质岩系热液系统的发现丰富了全球洋中脊热液系统的研究内容,对洋中脊地质过程、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7年,是国家海洋局首批设立的 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主任刘光鼎院士,实验室名誉主任金翔龙院士,实验室主任初凤友研究员。 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强调学科交叉与渗透,关注海底过程的统 一性、多样性与复杂性等系统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印 度洋、大西洋和南北极。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底构造与事件地质;(2)海 底资源与成矿系统;(3)海底探测与信息系统。在刘光鼎、金翔龙、欧阳志远和 …  相似文献   

8.
大西洋中脊轴部裂谷与佛得角断裂东部连接处的地貌构造Г.В.Аганова等大洋中脊和与其共轭的断裂区是详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研究中运用了综合技术手段,首先是多道回声仪,旁侧声纳和下潜仪器。对大西洋中脊不同地段获取的资料,揭示了以前未知的大西洋中脊轴...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富清 《海洋科学》1998,22(6):25-28
1948年,瑞典“信天翁号”调查船在红海发现高温高盐溶液和多金属软泥,至此揭开了海底热液活动研究的序幕。随着全球范围内大洋调查活动的展开,先后在大洋中脊、断裂活动带、岛弧和弧后扩张盆地发现了众多的海底热液活动区以及颇具经济远景的海底热液多金属矿产资源,从而使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与研究成为地区中热点领域。冲绳海槽作为一个年轻的弧后扩张盆地,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频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现象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并从1984年开始在冲绳海槽(主要是中部)发现了多处热液活动区。…  相似文献   

10.
大西洋海底热液裂口——冒着温度达350℃有毒金属黑烟的海底烟筒已发现的比以前海洋学家认为的多10倍以上。据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迪肯实验室大西洋考察领队称,在北纬36°~38°中大西洋海脊240公里延伸地带新发现了7处“黑烟筒”,每处相距约30公里。这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泰坦尼克号》电影的上映,世界上几乎人人皆知1912年发生在北大西洋的“冰海沉船”事件。“泰坦尼克”号沉落海底86年来,西方不少海洋学家一直试图让其重见天日。此次,导演卡梅伦几度下潜到“泰坦尼克”号沉船上进行拍摄,成为在该沉船上停留时间最长的“乘客”。但是你知道当初海洋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底的“泰坦尼克”号的吗?  相似文献   

12.
环境腐蚀因子的测试是环境的腐蚀性评价与防腐工程设计,以及腐蚀机理分析研究的必要过程和手段。海洋工程地质调査和海底沉积物腐蚀因子调査中的pH,Eh(氧化—还原电位)等的测试,通常是从海洋工程地质取样器中抓取部分海底沉积物,再在室内进行测试。此种测试方法是“破坏性测试”,它使原海底沉积物的结构状态受到破坏,故测试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实际状态,而且还可引入人为误差。为提高海洋调查中一些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作者结合“移植埋片”法(马士德等,1994)研制了海底沉积物有关腐蚀因子的原位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3.
英、法科学家在对大西洋海底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了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这种海底热泉,能释放出大量的氢元素。从而,为解释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由于生命在约35亿年前开始在地球上出现时,地球大气中并不含氧。因此,有的科学家推测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首先诞生在海底热泉周围。新发现的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则使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图景,显得更为清晰。这一新发现的海底热泉,位于大西洋底3500米深处的一处海脊上。它从海底岩石中,间歇性喷出,形成富含大量矿物质的黑色烟柱,烟柱的温度高达36℃左右。据悉,科学家们在20多年前,就已发现海底存在着独特的热泉生态系统。但是,在发现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之前,已知的一些海底热泉,所产生的氢数量都很少,都不足这次新发现的海底热泉所释放出的氢的1%。科学家认为,海底热泉中释放出的氢,主要是由深海海水与岩石反应而生成的。海底热泉要支持生命系统,至少要满足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在海底地壳中,必须有能够与海水反应生成氢的岩石;另一个是氢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可足够生命诞生。而在大西洋底新发现的海底热泉,已基本具备了支持生命系统的这两个重要条件。为此,英、法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青岛及其邻区NE、NW向断裂的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NE、NW 向断裂是青岛及其邻区两组重要的区域性断裂构造。通过野外地质和地貌观察,依据所测的地震活动和断裂活动的绝对年龄,认为青岛地区NE向断裂自晚更新—全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并根据NW 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海底地貌,特别是NW 向断裂对地震的控制作用,认为青岛及其邻区NW 向断裂是一组区域性活动断裂。鳌山卫—即墨微震带是NW 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的表现。在地震监测工作中应加强对NW 向断裂活动性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海底山脉的深海钻探─—“ДЖОИДЕС决心号”第144航次Ю.A.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数是沉没在1500m左右的平项山。“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第144航次中...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4月 2 4— 2 6日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海域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研讨会在青岛新东大酒店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系统及沿海省 (区 )地调院的 70多名海洋地质、工程地质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并就海洋区域地质、地球物理、构造地质、矿产地质、区调规范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中国海域 1∶ 1 0 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 :查明测区海底地形地貌变化特征 ,查明测区海底沉积物类型和分布规律 ,查明海底及沉积层地球物理及其构造特征 ,查明海底矿产类型及分布状…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科考船“尼古拉.斯特拉霍夫院士”号和“依奥非院士”号在若干航次中,于大西洋中脊裂谷马尔科夫海盆西坡和东坡(5°30.6′—5°32.4′N,塞拉里昂海台)上,采集到海洋岩石圈具有完整剖面特征的岩石:地幔厚地超基性岩、各种辉长岩类、粗玄岩、斜长花岗岩(更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玄武岩和热液蚀变岩石。这里还在裂谷东翼底部蚀变辉长岩类中见到硫化物矿化———细脉浸染和微密块状含铜黄铁矿型矿石。采用放射性同位素铀—铅法研究了这个地区的闪石化Fe—Ti辉长岩,其结果是结晶年龄为(9740±15)万a。多年来在大西洋岩石的研究中,除了8…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10月 15— 17日在青岛府新大厦召开了“未来海底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国际研讨会” ,此次会议主办单位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承办单位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此次会议的宗旨是 :了解世界各国针对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所实施的国家计划及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掌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研究、模拟实验和评价中所采用的先进技术 ;总结调查研究经验 ,抓准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 ;推进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研究、模拟实验和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世界洋底已发现的主要和分布最广的固体矿产有铁锰结核、钴锰结壳、相当于黄铁矿型矿石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磷钙土、金属矿与金刚石砂矿。俄罗斯“南方海洋地质”和“北方海洋地质”联合在安哥拉—巴西和马斯克林群岛—澳大利亚完成了宽带状定期横穿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位于8°—20°S之间的大西洋和印度洋近赤道海区的海洋地质工作总面积超过1000万km2。当前这个地区是世界海洋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包含了不同成因的地质构造和海洋岩石圈所有的地质时代区间。在这个地区所获得的资料是研究世界海洋岩石圈主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三十卷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如同年轮,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洋地质科学的成长史.如今中国的海洋科学,已经开始进入世界大洋,活跃在世界海洋科学的前沿.新的发现证明,深海海底是地球表层和深部系统之间的通道,深海的认识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瓶颈.与此同时,海洋科学正在从“考察”向“观测”过渡,海底观测网正在成为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