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尔金南缘构造带西段混杂岩伴生有大量较为新鲜的绿片岩构造岩块。对绿片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岩属于基性火山岩类(拉斑玄武岩类),并存在洋岛(板内)型(OIB)、洋中脊型(E-MORB)和火山弧型(IAT)三类玄武岩。E-MOR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它们的TiO2含量均较低,为0.93%~1.75%,平均1.34%;P2O5含量为0.09%~0.15%,平均0.13%;高场强元素Zr为79×10-6~146×10-6,Hf为2.6×10-6~3.5×10-6,Nb为6.6×10-6~15.3×10-6,轻稀土呈亏损-略富集型,具洋中脊玄武岩特征。IAT型TiO2含量比E-MORB型更低,为0.4%,P2O5为0.08%;高场强元素Zr为56×10-6,Hf为1.6×10-6,Nb为5.9×10-6,轻稀土呈略富集型,具岛弧型玄武岩特征。而OIB型均富集TiO2,含量为1.96%~3.08%,平均2.49%;P2O5为0.23%~0.34%,平均值0.26%;高场强元素Zr为204×10-6~237×10-6,Hf为4.2×10-6~7.2×10-6,Nb为14.6×10-6~22.1×10-6,轻稀土呈富集型,具洋岛(板内)玄武岩特征。OIB、E-MORB和IAT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早古生代阿尔金南缘可能存在过洋盆。  相似文献   

2.
孟庆涛 《地质与勘探》2021,57(1):122-135
内蒙古北山地区阿民乌素蛇绿岩是芨芨台子-小黄山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变质辉长岩和极少强蛇纹石化橄榄岩组成。变质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453±12 Ma,形成于晚奥陶世。强蛇纹石化橄榄岩MgO(36.90%~37.44%)、Ni(1980×10^-6~2232×10^-6)、Cr(2312×10^-6~2506×10^-6)含量高,而Al2O3(0.59%~1.41%)、TiO 2(0.01%~0.02%)和∑REE(0.85×10^-6~3.25×10^-6)含量低,具亏损地幔岩特征;变质辉长岩MgO(7.22.20%~11.66%)相对含量高;Al2O3(15.61%~18.79%)、TiO 2(0.20%~0.29%)、P2O5(0.01%)、K2O+Na2O(1.36%~2.43%)含量低,且K2O相似文献   

3.
对磷矿石中P2O5、Al2O3,caO、MgO、Fe2O3、Cd测定方法进行研究,确定试验最佳条件。元素回收率95.3%~105.4%,相对标准偏差(n=12)为2.53%-5.80%,检出限为0.5×10^-6-7.86×10^-6。经几种国家标准物质及矿石样品分析验证,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李冲  张辉  唐勇 《地球化学》2013,(1):53-63
选取人工合成的简单花岗岩玻璃以及铌锰矿和钽锰矿晶质矿物作为实验初始物,实验研究了100MPa、800℃条件下铌锰矿和钽锰矿在水饱和(或近水饱和)的无磷和含磷简单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显示,在过碱质熔体中铌锰矿和钽锰矿的溶解度远高于它们在准铝质和过铝质熔体中的溶解度,但两者之间的溶解度相差不大;在准铝质和过铝质熔体中,铌锰矿的溶解度要明显低于钽锰矿。在过碱质熔体中,铌锰矿、钽锰矿的溶解度与体系中P2O5的含量存在负的线性相关性,即lgKspNb=-0.29×P2O5-2.05(R2=0.96)和1gKspTa=-0.29×P2O5-1.79(R22=0.98);在准铝质熔体中,铌锰矿、钽锰矿的溶解度则随体系中P2O5含量的增大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过铝质熔体中,铌锰矿、钽锰矿的溶解度随体系中P205的含量增大,先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但是当P2O5的含量大于约3%时铌锰矿、钽锰矿的溶解度在误差范围内随P205含量的升高基本保持恒定。上述实验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铌、钽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机制以及磷在不同化学组成的硅酸盐熔体中不同的结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对富克山地区兴华渡口群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5件样品:Si O_2=50.24%~54.66%,Al_2O_3=14.41%~17.36%,Ca O=6.5%~8.68%,Na_2O=2.62%~4.67%,K_2O=1.36%~2.29%,Na_2O+K_2O=4.09%~6.3%,稀土总量∑REE=108.33×10~(-6)~240.28×10~(-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右倾型曲线,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P、Ti等)。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岩浆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486.6±3.3 Ma)。富克山地区兴华渡口群原岩岩石组合类型为基性火山岩,为一套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建造。  相似文献   

6.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多种铁矿和硅酸盐中主次量组分   总被引:3,自引:15,他引:3  
欧阳伦熬 《岩矿测试》2005,24(4):303-306
采用熔融玻璃法,用Axios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铁矿和硅酸盐中Fe2O3、SiO2、A l2O3、TiO2、CaO、MgO、SO3、MnO、V2O5、K2O、P2O5、Na2O、Co和N i等组分含量。使用理论α系数和经验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经标准物质检验,分析结果与标准值基本吻合。用钒钛磁铁矿GBW 07225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精密度试验,统计结果除K2O、P2O5、N i的RSD<15%,其余大多数组分的RSD<4.0%(n=12)。  相似文献   

7.
黔东北地区钒矿物质组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钒矿石的主要化学成份为SiO2和Al2O3,有机质总量一般为3.24%~10%,其次为TFe1.85%~3.25%,绝大部分V2O5含量均在1%左右,少部分大于2%;伴生元素以Mo、Ag、Cu、TiO2、P2O5、Ni、Co为主。  相似文献   

8.
张广宁 《地质与勘探》2015,51(4):599-609
滇西马厂箐铜矿区含矿斑岩体中的暗色包体与其寄主富碱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的特征。寄主花岗斑岩Si O2含量为65.10%~70.60%,Al2O3为14.65%~17.55%,Mg O为0.80%~1.70%,Ca O为0.43%~1.92%,Na2O+K2O为8.25%~12.23%。受混染包体Si O2为62.50%~77.30%,Al2O3为10.00%~15.70%,Mg O为0.75%~3.82%,Ca O为0.86%~2.15%,Na2O+K2O为7.68%~10.22%。二者稀土配分曲线都是典型的右倾型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寄主岩具有高Sr(392.00×10-6~919.00×10-6)、低Y(10.10×10-6~17.10×10-6)、低Yb(1.00×10-6~1.40×10-6),高Sr/Y(33.24×10-6~104.43×10-6)、高(La/Yb)N(36.08×10-6~89.09×10-6)特点;暗色包体也具有高Sr(314.00×10-6~652.00×10-6),低Y(7.20×10-6~15.10×10-6)、低Yb(0.60×10-6~1.50×10-6)特征。通过对混染MME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前人对未混染或弱混染包体的研究资料,提出马厂箐复式岩体和其中的MME可能与该地区地幔玄武岩的底侵作用有关,而这种玄武岩底侵导致的不同岩浆混合作用可能是马厂箐铜矿的部分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
南秦岭山阳板板山岩体出露于柞水-山阳构造混杂带内,为一个由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的杂岩体。其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为:SiO2过饱合(71.01%~76.32%),w(K2O)4.09%~5.35%,w(Na2O)为2.85%~3.75%,σ值为1.71~2.15,属钙碱性花岗岩系列。w(Al2O3)在11.75%~13.24%之间,A/CNK值为0.74~1.14,A/NK值为1.11~1.23,低w(CaO)(0.31%~0.86%),为弱过铝质花岗岩。镁、铁质含量低,TFe2O3=0.76%~1.61%,w(MgO)=0.28%~0.5%,w(TiO2)=0.096%~0.11%,w(P2O5)=0.02%~0.24%。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43.18×10-6~117.34×10-6,HREE=10.09×10-6~14.84×10-6,LREE/HREE=3.38~7.91),强烈Eu负异常(δEu=0.31~0.66),稀土配分模式图总体呈‘V’型谷。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而Ba,Sr元素亏损,贫高场强元素La,Nb,U,强烈亏损P,Ti,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出现Ba,Sr-P和Ti三个明显的低谷,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表明岩体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730.0Ma±8.2Ma,为晚新元古代。板板山钾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及成岩时代的确定表明南秦岭晚新元古代构造活动进入扩张阶段。  相似文献   

10.
高景刚 《地质与勘探》2013,49(4):665-675
新疆色皮口地区位于博格达造山带东段北部,区域内的上石炭统柳树沟组流纹岩分布较为广泛。色皮口地区流纹岩SiO2介于70.81%~77.62%,碱总量6.87%~9.02%,K2O/Na2O为0.74~1.04,K2O/TiO2和K2O/P2O5比值分别为10.38~18.83、72.45~242.14,A/CNK指数介于1.43~1.55,具有高硅、高铝质的特点。不相容元素K、Rb、Th、Ba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Hf富集,ΣREE141.76×10-6~228.2×10-6,(La/Yb)N4.11~7.42,δEu0.27~0.50,流纹岩稀土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显著,铕负异常明显。流纹岩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Sr、Nb、Ta、P和Ti负异常,而Sr、P、Ti谷深,显示较强的岩浆分异作用。流纹岩的锆石LA-MC-ICP-MSU-Pb定年结果为314.0±1.1Ma(n=17,MSWD=1.6,Th/U比值在0.39~0.80之间),这表明流纹岩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结合区域上前人的Sr-Nd、O和Hf同位素成果,推测区域分布的流纹岩可能来源于两个不同的源区:亏损地幔的幔源基性火成岩经过部分熔融或幔源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和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可能代表了裂谷闭合时期构造应力场由拉张到挤压频繁转换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锂矿勘查与研究已成为当今矿产勘查和地学研究的热点。项目组2017年以来通过多次野外勘查、系统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确认在新疆和田县白龙山锂多金属矿床东部的雪凤岭一带发现了雪凤岭、雪盆和双牙3处花岗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雪凤岭锂矿床由3个含矿伟晶岩脉群共计47条锂多金属矿体组成,矿体长32~360 m,厚0.9~8 m,走向110°~120°,倾角49°~78°。对雪凤岭矿区伟晶岩脉群研究,发现含矿伟晶岩脉群‒含白云母伟晶岩脉群‒块体石英长石伟晶岩脉群‒含黑色电气石伟晶岩脉群‒块体石英长石伟晶岩脉群‒含白云母伟晶岩脉群‒含矿伟晶岩脉群具对称分带特征,进而在距雪凤岭1550 m南部的双牙山和雪盆沟发现较好的锂矿体,其中双牙锂矿床主矿体长850 m,厚12 m,出露最宽处近100 m;雪盆锂矿床3条锂矿体,长800~1200 m,厚4~8 m,向西合成一个矿体,厚12~20 m。各矿体Li2O品位0.6%~4.02%。伴生BeO品位0.04%~0.15%,Rb2O品位0.10%~0.23%,Nb2O5品位0.007%~0.047%,Ta2O5品位0.003%~0.046%。预测雪凤岭、雪盆、双牙3个矿床334资源量共计Li2O为7.1886×105 t,BeO为2.648×103 t,Rb2O为1.433×103 t,Nb2O5为3.387×103 t,Ta2O5为1.727×103 t,雪凤岭一带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锂多金属稀有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尤其是南羌塘北缘大面积花岗岩的形成背景及成因机制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约束,这些问题对深入理解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晚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羌塘西部香桃湖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香桃湖岩体的形成时代为213~211Ma,而非前人认为的晚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以高SiO2(68.06%~74.05%)、较高K2O含量(3.06%~4.50%)和K2O/Na2O(1.05%~1.63%)以及低的P2O5含量(0.08%~0.14%)为特征,SiO2和P2O5具有明显负相关性,A/CNK=1.03~1.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Nb、Ti、Zr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具有P和Sr等元素的负异常;岩体的Th/U=5.19~9.36,Nb/Ta=8.13~10.06,具有高Sr(297×10-6~465×10-6,平均389×10-6)低Yb(1.44×10-6~3.02×10-6,平均1.87×10-6)的特征;岩体负铕异常不明显(Eu/Eu*=0.61~0.87),HREE分布平坦(Ho n≈Ybn),且尾部具有微弱上翘趋势。综合以上特征,香桃湖岩体为一套准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岩浆源于下地壳角闪岩相-榴辉岩相变质基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体中暗色淬冷包体的研究暗示了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同时母岩浆亦经历了一定的岩浆混合作用;综合区域内时空演化格架以及大量相关地质事实,我们认为羌塘中部横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分布的大规模晚三叠世岩浆活动均形成于后碰撞阶段伸展构造背景,俯冲板块的断离是这一期岩浆活动可能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士东  董增产  辜平阳 《地质学报》2015,89(7):1231-1243
盐场北山英云闪长岩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青海冷湖地区。岩体Si2O56%(62.86%~64.83%),A12O315%,MgO3%(含量为1.73%~1.96%),Mg#=33.4~37.0,小于50。Sr400×10-6(平均为409×10-6),Y18×10-6(Y=3.09×10-6~6.6×10-6),Yb1.9×10-6(Yb=0.4×10-6~0.58×10-6),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Na2O/K2O=2.39~2.73,富Na贫K,Eu、Sr正异常(δEu=1.22~1.44),属O型埃达克岩。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具火山弧型花岗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263±2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柴达木盆地北缘西端埃达克质花岗岩可能产于与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是俯冲板片直接熔融的产物。进而揭示中二叠世末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处于洋陆俯冲的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合理开发利用内蒙古东升庙低品位磷矿资源,针对其矿石性质和赋存状态,对该难选磷矿进行了系统的选矿试验研究。通过正-反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磨矿细度-0.074mm89.50%,原矿品位P2O5 7.30%、MgO 5.42%,精矿品位P2O5 32.37%、MgO 1.10%,回收率84.73%。  相似文献   

15.
岩体地球化学研究可为解读矿床形成提供重要信息,这已成为当今探讨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条件的有效方法,也对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成矿的动力学机制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起到了关键作用。运用岩体地球化学研究思路对广西大厂矿区大规模成矿的构造环境及动力学背景进行研究。岩体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大厂锡多金属矿区深部岩体的主量元素包括Si O2、Al2O3、Fe2O3、Ca O、Mg O、Na2O、K2O、Mn O及P2O5等。Si O2含量为44.35%~76.21%,平均为67.34%;Al2O3含量为9.94%~15.28%,平均为13.71%;Ca O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0.57%~25.91%,平均为4.87%;K2O含量为1.34%~5.78%,平均为4.05%;Fe2O3含量的范围也较大,为0.89%~8.47%。利用K2O-Si2O图解可将钙碱性岩石进一步划分为高K型和低K型,结果显示,岩体多数投影点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区域,少数落入"钾玄岩系列"以及"钙碱性系列"范围,说明深部侵入岩体主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另根据侵入岩体全碱-硅(TAS)分类图解,深部岩体主要为花岗岩,次为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岩体的微量与稀土元素包括Ba、Ce、Cr、Cs、Ga、La、Nb、Nd、Rb等,其中,Ba含量最高,16.9×10-6~1 005×10-6,平均值为416.72×10-6,闪长岩中的Ba含量普遍偏低,而花岗岩、花岗斑岩以及闪长玢岩的Ba含量显著较高,花岗斑岩的Ba含量相对稳定。岩体中Ce的含量变化范围为8.7×10-6~117.5×10-6,平均含量为54.72×10-6。Nb也是侵入岩体的主要微量元素组份,为9.4×10-6~86.1×10-6,平均含量为48.8×10-6。与Ba和Ce不同的是,Nb含量在不同类型的岩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岩体中Sr的含量也较高,但不同类型岩体中Sr的分配也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岩体总稀土(ΣREE)含量变化范围为23.2×10-6~262.19×10-6,平均值为128.30×10-6,其中,轻稀土含量为18.67×10-6~244.33×10-6,平均为114.56×10-6;重稀土含量为4.35×10-6~23.76×10-6,平均值为13.74×10-6。w(LREE)/w(HREE)均大于1,表明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明显亏损,而表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的w(LaN)/w(YbN)=2.59~19.27,说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处理结果显示,均为较微弱的"右倾模式",且各类岩体分布型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有岩体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铕负异常,其中,闪长岩体的铕负异常尤为突出,而花岗岩、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所表现出的铕负异常程度接近相似。  相似文献   

16.
中祁连西段晚寒武世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尔格拉特岩体位于中祁连西段,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490.5±1.4 Ma(MSWD=0.85),侵位时代为晚寒武世。岩石中Si O2含量为65.10%~71.21%,Al2O3含量为14.94%~16.82%,Mg O含量为0.23%~1.24%,A/NKC为0.9~1.0,Na2O/K2O为1.01~2.33,属准铝质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U和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P)和重稀土元素,其中Sr含量为345×10-6~541×10-6(平均402×10-6),Yb为0.72×10-6~1.19×10-6(平均0.97×10-6),Y为6.09×10-6~11.3×10-6(平均8.67×10-6),无铕异常(δEu=0.91~1.27),高Sr/Y值(32.6~74.3),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尔格拉特岩体形成于俯冲环境,为晚寒武世北祁连洋向中祁连地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中亚造山带南缘苏尼特右旗太古生庙地区太古生庙岩体和库伦哈达岩体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以讨论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太古生庙英云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42.6±2.4Ma,库伦哈达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434.2±2.2Ma,说明太古生庙地区早古生代存在岩浆活动。其中太古生庙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岩,其Si O2含量56%(70.02%~70.51%),Al2O3含量≥15%(15.99%~16.37%),Mg O3%(0.56%~0.83%),Na2O3%(4.33%~4.66%),K2O/Na2O比值0.5(0.3~0.4);在微量元素特征方面,Sr400×10-6(681×10-6~783×10-6),Yb1.9×10-6(0.6×10-6~0.9×10-6),Y18×10-6(5.4×10-6~9.3×10-6),无明显的Eu异常。库伦哈达岩体与太古生庙岩体相比,Si O2含量较低(57.92%~66.78%),Al2O3为相当(14.91%~18.26%),MgO含量为1.17%~2.31%,Na2O含量为3.29%~4.36%,K2O含量为1.43%~3.09%;在微量元素判别图解中,库伦哈达岩体的岩石样品投图位于埃达克岩和典型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叠加区域,而太古生庙岩体样品全部落入埃达克岩区域内,太古生庙岩体可能是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而库伦哈达岩体可能是早期俯冲的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混染了部分熔融的地幔楔之后形成了这种具有正常岛弧岩浆特征的岩石,其形成的环境为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云南马厂箐富碱斑岩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厂箐复式岩体SiO2含量变化于61.56%~71.63%,平均67.30%(≥56%);Al2O3含量变化于13.38%~17.18%,平均15.44%(≥15%);K2O含量变化于3.36%~8.92%,平均5.35%;K2O+Na2O变化于7.75%~11.55%,平均9.08%;K2O/Na2O变化于0.65~4.00,平均1.49,明显具有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特征;MgO含量变化于0.40%~4.59%,平均1.11%,在R1-R2图解中处于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期岩浆岩的范围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相对亏损,Sr含量高(337×10-6~718×10-6),Y主要集中在6.2×10-6~15.8×10-6之间(≤18×10-6),Yb含量变化于0.20×10-6~1.63×10-6之间(≤1.9×10-6),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且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LREE/HREE变化于8.02~24.01,Sr/Y变化于40.5~57.4之间,平均48.2(>40),La/Yb变化于17.5~105.8之间,平均43.4(>20),Sc含量变化于2.5×10-6~7.9×10-6之间(<10×10-6);δEu 变化于0.81~1.38之间,显示出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马厂箐岩体属于C型埃达克岩中的钾质埃达克岩.马厂箐岩体埃达克岩性质的厘定及其与同一成矿带上的玉龙斑岩体具有相似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的认识,对于该区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扎柯山高镁安山岩铷锶同位素年龄为早—中寒武世[(516±7)Ma(1σ)],高镁安山岩类(SiO_2=51.45%~59.62%,平均为56.33%),具有比典型岛弧安山岩更高的MgO(4.85%~9.64%,平均为6.2%,Mg~#=66.68~74.15,平均为71.44),高Cr(21.6×10~(-6)~476×10~(-6),平均为196.26×10~(-6))、高Ni(14×10~(-6)~102×10~(-6),平均为56.14×10~(-6)),低Al贫Ca(Al_2O_3=13.22%~17.37%,均值为15.69%,CaO=2.01%~10.33%,均值为5.64%),富Na、贫K(Na_2O=1.57%~5.2%,K_2O=1.04%~2.79%,Na_2O/K_2O=0.59~5.0,均值为2.36),弱负Eu异常以及富集Rb、Th、K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亏损Sr、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LREE,强烈亏损HREE,LREE/HREE=7.19~13.58,Yb=1.47×10~(-6)~3.26×10~(-6),Y=11.6×10~(-6)~22.5×10~(-6),含有较低的Sr(119×10~(-6)~278×10~(-6),平均为193×10~(-6))。综合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研究表明,扎柯山寒武纪高镁安山岩可能是蚀变洋壳和俯冲的沉积物熔融进入地幔楔诱发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对吉林省中部旺起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旺起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172. 5±1. 4 Ma,即中侏罗世。在主量元素组成上,SiO_2含量为65. 03%~66. 25%,Al_3O_2含量为15. 41%~16. 29%,Na_2O含量为4. 17%~4. 29%,MgO含量为1. 85%~2. 01%,TFe2O3含量为4. 66%~5. 37%,Mg#为41~44,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在痕量元素组成上,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Th、U),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具有弱的Eu负异常。Sr含量为514×10~(-6)~587×10~(-6),Y含量为12. 8×10~(-6)~15. 8×10~(-6),Yb含量为1. 27×10~(-6)~1. 58×10~(-6),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具有相似性,说明旺起花岗闪长岩岩浆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同时代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旺起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形成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可能受到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碰撞-拼合的叠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