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一代科学宗师,陈述彭先生是我国遥感地学分析的先驱、是遥感应用研究的开创者,陈述彭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我国遥感界甚至整个科学界的一大损失。值此逝世一年之际,回顾陈先生开创和繁荣遥感事业的历程,深刻缅怀陈述彭院士在推动我国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发展中的卓越贡献,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2007年2月19-23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应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学术泰斗和奠基人陈述彭先生一行抵达北海.在广西自治区测绘局、北海市国土资源局和钦州市国土资源局人员的陪同下,就国产卫星遥感应用综合实验等对广西沿海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改变地图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地图学经历了并正在继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应当是人类创新思维的推动.从8个方面论述了改变地图学的创新思维,正是这些创新思维使地图学这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今传统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已发展成为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传统地图学已经被数字化地图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丁建伟  张荣 《测绘学报》1993,22(4):299-303
现代地图学空间活跃,发展迅速,并在我国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现代地图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我国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家耀  武芳  闫浩文 《测绘学报》2022,51(6):829-842
当前,地图学同其他科学(如地理学)一样处在一个大变革时代。在地图学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潮”或“观点”,地图学是否被边缘化了?地图学应该向何处去?这是测绘地理信息学界和业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简要梳理了地图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回顾了地图学史上的三次崛起,不忘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回顾地图学的历史是为了让地图学更好地走向未来;其次,从地图学学科体系、地图设计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智能地图制图综合及多尺度级联更新、地图的社会影响力、地图学发展的不竭动力等方面,分析了当代地图学的发展成就;然后,强调了地图哲学思维对地图学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侧重分析了人工智能推动地图学发展、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化设计的研究重点等;最后,分析认为,地图学必将沿着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整体化方向快速发展,地图学再度崛起是时代之大势。  相似文献   

6.
试论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地图学已取得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并在世界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不再是测绘或地理的一个非独立成分,而成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燕燕 《测绘科学》2006,31(4):20-22
20世纪以来,地图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图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回顾了国内外有关该研究领域的期刊出版情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期刊发展,包括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史和相关测绘期刊,由此呈现出的学科发展信息,以及互联网和基于网络电子出版对现代地图学刊物的影响,特别介绍了开放式出版期刊模式的发展,并对测绘期刊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试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伟  张荣 《地图》1995,(3):34-37
现代地图学已取得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并在世界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不再是测绘或地理的一个非独立成分,而成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衅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期刊博览     
《中国测绘》2004,(1):63-63
曾获ICA奖的中国地图学家国际制图协会(ICA)设有卡尔·曼诺菲尔金奖和ICA荣誉奖。卡尔·曼诺菲尔金奖是以ICA的创始者卡尔·曼诺菲尔的名字命名的,授予在地图制图领域有突出创新贡献的地图学家。ICA荣誉奖是授予在地图学领域有突出创新和贡献、同时对国际地图学协会有特殊贡献的国际上有声望的地图学家。2001年,中国科学院陈述彭院士荣获ICA卡尔·曼诺菲尔金奖;武汉大学胡毓钜教授荣获ICA荣誉奖。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廖克再获ICA荣誉奖。迄今为止,国际上只有10多个国家30多位地图学家先后荣获ICA荣誉奖,…  相似文献   

10.
高俊  曹雪峰 《测绘学报》2021,50(6):711-725
地图与空间认知的不解之缘,连续而深化.地图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空间认知的历史,空间认知的理论与方法为地图学打开了另一扇门.空间认知的研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地图是大脑空间思维功能的物化.技术进步提高了地图空间认知的效能和价值.依据人的空间认知的进步来定义地图史的阶段,可以划分为远古地图、古代地图、近代地图和现代地图.面对近年来科技浪潮与社会发展对传统学科结构提出的挑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即地图学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学科体系,以更丰富的基础知识,更有针对性的先进技术和更广阔的服务面,来培养新型的地图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廖克 《测绘学报》2017,46(10):1517-1525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阐明中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15世纪的中国明代,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始终领先于西方国家,只是清代以后,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2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事业和地图学飞速发展,在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移动通信地图、互联网地图、地图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第3部分提出新世纪中国地图与地图学方向与任务的调整,分析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学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大数据通过三维动态地图可视化,能够显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及时空动态变化,进而作出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布局、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因此地图学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互联网将成为地图编制与应用的主要平台,地图会更加大众化、个性化、智能化与实用化。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cartography and the contributions Waldo Tobler has made to it, starting well before his definition of the subject in 1976. Analytical cartography's roots in World War II and the Cold War are examined, and the influences and precedents for the academic course that Tobler described are discussed. The system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developed for analytical cartography in its social context are summarized and are found to show a powerful dependence on a work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a,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the intelligence mapping community.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in analytical cartography, 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its institutions, and its priorities,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declassifying the "missing pool" of analytical cartographic research literature could be of great benefit in the future. The four-way academic/industrial/government/intelligence partnership is seen as an opportune direction forward for analytical cartography. The next generational shift in the center of the discipline may occur in networks that even Waldo Tobler did not anticipate.  相似文献   

13.
地图科学的几点前瞻性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回顾了中国 2 0世纪地图学的理论研究与技术进步 ,包括古地图的发现、国家地图集的编辑、地图科学原理与方法的研究、地图科学利用等领域的开拓、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兴起等等。建议组织系统性总结。地图科学即将进入互联网络时代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信息产业的兴起、远程教育的社会需求 ,呼吁地图科学工作者积极拓进地图产业的信息化与结构调整 ,创新设计科学深加工的地图精品 ,开拓电子地图新局面。提出开展地学信息图谱的探索研究 ,并作为地图创新的切入点之一 ,这样地图学家就具备了有利的优势和潜能。  相似文献   

14.
地图制图是GIS基本功能,目前的业务应用系统制图功能都针对具体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定制开发,系统的灵活性、重用性差。基于ArcGISEngine开发实现了地图制图模板管理系统,为GIS地图制图输出服务,提高了地图制图输出的效率。系统采用参数化设计思想进行地图制图模板定制,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模板的管理和维护,经运行测试,系统能满足大部分GIS应用系统中地图制图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地理标识语言,将地理要素符号化并表达出来。GML基于XML的架构,XML被设计为传输和存储数据,结构简单。使用基于GML的地图制图,就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产生式方法,具有模块性和清晰性结构,这种结构易于地图要素的符号化管理和扩展,全方位地表达地图信息。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当前测绘学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讨论了测绘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最后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web cartography based on Plewe's 2007 short paper in the U.S. National Report to the ICA, titled Web Cartography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identifying major changes and recent research trends in web cartograph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bout what the web means to cartography, and suggests two major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web cartography in the future: 1) the rise of user-centered design, including design of user interfaces, dynamic map content and mapping functions; 2) the release of the power of map-making to the public and amateur cartographers. I also present web cartography concepts in this paper to challenge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agenda in cartography.  相似文献   

18.
《坤輿万国全图》与《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外译本考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尼阁编译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之间存在翻译差异,而300年后出版的英译本和中译本与原文存在严重错漏。600页的札记,利玛窦只用不到两页的篇幅叙述测绘《坤輿万国全图》一事,连实际比例尺的描述也不清楚。利玛窦承认没有见过其他的版本,"六幅版"地图出现在南京或北京,个别欧洲文字翻译版本不一,《坤輿万国全图》究竟是在南京还是北京完成的也有疑问。《利玛窦中国札记》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测绘术语,指出地图的错误是针对西方地图而不是中国地图。《坤輿万国全图》中一半的中文地名,当时欧洲地图没有对应。1593年,利玛窦尚未制作《坤輿万国全图》,"六幅版"中文世界地图已出现在南京。因此,《坤輿万国全图》原本早已存在,《坤輿万国全图》应是郑和时代(1405—1433)大航海的成果,中国的地图学,不是西学东渐,甚至有可能是中国的世界地理与地图学流传到西方。世界地图史应该还原中国对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计算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计算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范式经历了三次转变:中心式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移动式计算,并向普适计算迈进。不同的计算范式孕育了不同的制图模式,地图制图模式也经历了三次转变:单机版的计算机地图制图、网络地图制图和移动地图制图,并向普适地图制图的模式改变。普适地图制图是普适计算技术在地图制图领域的应用,是普适计算与地图制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地图制图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普适地图制图的概念,重点介绍了普适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为今后普适地图制图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语义模型的地图符号库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深入分析地图符号的语义扩展和解析地图符号的语言学实体特征,结合地图符号的数学定义,借助转换生成语法规则提出了基于语义的形式化地图符号模型。基于该模型的相关思想方法和面向对象的Visual C^++.NET编程语言设计并开发了地图符号制作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