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由陈光远教授编著。已于1987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理论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资料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的巨著。该书是陈光远教授等多年从事科研与教学的结晶,收集综合研究了大量国内外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成果与实例,反映了当代矿物学的研究水平,是一本系统、全面的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学术专著,使矿物学由描述阶段进入到成因—找矿阶段,对找矿、成矿预测具有指导意义。全书共10章、67万字、插图302幅。  相似文献   

2.
最近,武警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会成因矿物找矿矿物委员会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成因矿物找矿矿物学术会议上的有关论文,专辑编篡出版了《中国金矿床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论文选集》,共计36篇论文,约25万字。该集内容包括:(1)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2)某些矿物的标型特征,成因和找矿意义;(3)中国金  相似文献   

3.
现代成因矿物学发源于苏联。В.И.维尔纳斯基,А.Е弗尔斯曼即已提出,其后Д.Л.格里戈里耶夫、Е.К.拉扎连科等人加以发展。А.И.金兹堡首先提出并论述了找矿矿物学。我国50年代初陈光远教授从苏联引进成因矿物学。在60年代初,陈光远教授等应用成因矿物学开始研究鞍山式铁矿,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找矿难度加大,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我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三届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9月11—15日在四川省芦山县和宝兴县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及找矿矿物学委员会与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71名代表分别来地矿部、冶金部、中科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科技司的支持下,在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地矿部江西省中心实验室的全力帮助下,全国第二届重砂矿物学术交流及找矿矿物学研讨会于1991年10月9日至14日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大专院校及中国科学院等各个系统的重砂矿物工作者98人参加了大会,提交论文70余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苏联矿物学,特别是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的发展趋势.近年来苏联在成因矿物学方面对矿物标型、共生组合以及成矿溶液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分带的矿物学标志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在寻找黑色含碳页岩特大型金矿床及其它矿床中,找矿矿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找矿矿物学     
近20年来矿物学领域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奠定了矿物标型作为矿床的成因信息和找矿标志,并随着找矿勘探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产生了一门新的矿物学分支——找矿矿物学。 1、找矿矿物学产生背景  相似文献   

8.
2012年10月12至14日,由我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我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正值中国地质大学成立60周年之际,会议也作为  相似文献   

9.
从描述矿物学到成因矿物学,是一个飞跃,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是理论上的飞跃;从成因矿物学到找矿矿物学,又是一个飞跃,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应用上的飞跃。众所周知,成因矿物学是在描述矿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描述矿物学把不同成因的矿物属性加以综合概括。给出了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
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我国70多年的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一套兼具理论和应用的学科体系.近十年来,原位微区分析技术推动矿物成分标型理论及其应用取得长足进步,在成岩成矿过程精细刻画、热液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评价、成矿类型甄别与划分等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尤其是黄铁矿、石英、磁铁矿、绿泥石,磷灰石、石榴子石等若干典型矿物成分标型在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表现出独特优势.可以推测,矿物成分标型必然在未来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评价中体现出巨大指导价值,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物学学科体系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展望未来,成因矿物学还将在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其他诸多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矿物晶体生长、矿物相转变、矿物温压计、宇宙矿物学、深部矿物学、矿物晶体化学与综合物性、生物矿物交互作用等领域均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采用统计学和大数据集成方法以及矿物标型定量模型,深度解析矿物学"基因"信息,发展矿物学"基因编辑"技术,将有可能为解决地球科学面临的矿产资源需求和人类健康等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国第二届成因矿物学及找矿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86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在成都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4个省(自治区)、市的148名代表,他们分属中国科学院、高教部、地矿部、冶金部、核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武警黄金部队等10个系统。陈光远教授致开幕词。四川科协和成都地质学院的负责同志分别讲了话。在大会上,共有15人作了报告,他们分别介绍了第14届国际矿物学会的情况和现代矿物学的发展、标型  相似文献   

12.
方适宜 《铀矿地质》1996,12(3):144-148,155
近年来,矿物学除矿物标型特征、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矿物物理学等基础研究外,矿物材料及应用研究是其一大特色;岩石研究则更多地与构造演化、地幔作用相联系;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交叉、新生长点的涌现是当前地球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经中国科协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会批准,全国黄金矿床矿物学与成因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83年10月5日至10日在山东省掖县、由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与山东省地质学会联合召开。会议由矿床矿物成因矿物学委员会主任陈光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我国著名矿物学家陈光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定于2010年10月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中的成因矿物学——纪念陈光远教授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以陈光远教授为主要执笔人编写的《胶东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重庆出版社,1989年3月)一书,是将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全面应用于胶东金矿成矿的的一部专著。基于作者们八年来的潜心研究,集前人成果之大成,紧密联系找矿实际,分剖缕析,系统论证,引人入胜。其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系,不仅可用于类似胶东金矿的矿区,对国内外其它金矿或金属矿的找  相似文献   

16.
<正> 全国第二届重砂矿物学术交流及找矿矿物学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和地矿部科技司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9日~1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来自全国地质、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部、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及中国科学院等各部门的重砂矿物工作者共98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会上,上届学组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宋天锐研究员在“第一届全国重砂  相似文献   

17.
金矿矿物学研究在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与第14届相比,无论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国内外均有重大进展。提交大会有关金矿的论文58篇,主要内容包括金矿物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成因矿物学和找矿矿物学研究;包体研究及矿石矿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大学著名矿物学教授陈光远等编著的《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一书,自1987年2月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尤其是矿物学、矿床学工作者的欢迎。仅在短短的几个月中销售一空,欲购者甚多,远不能满足广大地质界同行的需要。为此,重庆出版社当机立断,决定于1988年5月再次出版。迄今为止,该书第一版的购阅者,纷纷对其内容和质量作出了评价,评价如何?略举几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学术会议,于1990年9月11日至15日,先后在川西夹金山麓的芦山县、宝兴县召开。这次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交流“七五”期间我国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为“八五”金矿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参加会议的代表71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冶金系统的研究院(所)、院校等44个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委员会副主任曾玖吾、孙岱生等主持  相似文献   

20.
自然重砂是地质体经自然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而分离出的单矿物(或矿物组合)。自然重砂矿物晶体由于仍然保留有许多矿物成因信息,包括颜色、形态、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矿物组合等特征,因此常用于追溯源区地质体或者找矿勘查。这种方法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找矿方法——自然重砂测量。本文基于全国自然重砂找矿的数据资料,系统梳理了自然重砂的矿物类型、出现频率及其分布等特点,分析了自然重砂的矿物组合和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了自然重砂矿物的源区烙印、搬运距离及标型指示矿物组合特征,探讨了自然重砂成因矿物学研究意义及其找矿应用前景。自然重砂矿物的颜色、形态及内部结构依然保留着明确的成因矿物学信息:其颜色和晶体形态具有继承性而与其源区母体联系起来,体现源区母体的特性;其矿物组成可分出残余原生重矿物(包括造岩矿物、副矿物、矿石矿物等)和新生重砂矿物两个部分,如赤铜矿、孔雀石等反映着源区岩性体的成分或者赋存状态特征,其矿物组合也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原生共生矿物而体现诸如有无矿化等意义;重砂颗粒的磨圆度、边界光滑性等表面特征反映搬运距离,有利于明确响应源区母体或者物源,而具有良好的找矿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