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尤伟星  杨威 《探矿工程》2016,43(11):88-91
对于D1219 mm大管径管道定向钻施工,在穿越包含粘土层、砂层、岩层等复杂地层时,需合理确定泥浆排量、扩孔器喷嘴数量等扩孔工艺参数。以举水河定向钻穿越工程为例,针对定向钻施工中泥浆排量不足、扩孔器选型不合理等问题,参考钻井工程中相关公式,验证了定向钻穿越中泥浆排量计算,补充了穿越施工规范中扩孔器喷嘴数量计算公式,并采用代尔夫特方程对定向钻施工中所需最大泥浆压力进行了计算,将计算成果应用到举水河定向钻施工中,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长距离岩石水平定向钻进施工中,许多在短距离穿越中的施工技术和以往的施工经验,往往已经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施工情况,本文从定向钻穿越中导向孔钻进,扩孔,管道回拖这三个阶段分析了长距离岩石水平定向钻进的难点,并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对相关资料的总结,对这些难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实际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沙颍河水平定向钻2号管穿越工程为例,应用理论分析及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导向孔钻进6次、扩孔扭矩大且耗时长、回拖管道时发生扩孔器断裂事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大直径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的经验与教训,为今后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南水北调等资源和能源管道项目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借鉴。研究结果显示:地磁有线控向系统+无线控向系统的双控向系统可有效降低导向孔失败风险;泥浆配制及净化设备不完善是引起沙颍河穿越工程施工不顺利的重要原因;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具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回拖扩孔器断裂的原因是疲劳断裂,采用人工顶管法处理事故有借鉴意义;松散地层中连续施工可降低孔壁失稳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大口径管道的定向钻施工时,由于需要进行多级的扩孔施工,扩孔器和钻杆钻具的重力作用使扩孔器下沉位移的现象尤为严重,造成工期和材料消耗的增加,且使得大口径的孔壁稳定性也有所下降,施工难度增大。本文就目前的水平定向钻穿越扩孔施工进行分析,探讨合理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李刚  张戈 《岩土钻凿工程》2012,(3):19-20,43
湘江定向钻穿越是湖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的重点工程,穿越地段主要地质为灰岩、溶洞及岩石裂隙等,出入土两端还需穿过部分卵砾石段,造成导向难度及不易成孔;导向过程中曾发生掉钻、扩孔过程中发生卡钻,通过运用图表、技术分析等,结合相关类似工程,成功解决了掉钻、卡钻及泥浆问题,成功穿越含有溶洞的湘江穿越。  相似文献   

6.
作为非开挖施工的一个分支,定向钻穿越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以DN630供水管道定向钻穿越淮河工程为例,介绍了定向钻穿越的技术特点,指出了设计基本原则及设计要素如管道钻进的入土角、出土角、曲率半径和穿越深度等确定方法,并阐述了定向钻穿越施工工艺流程及泥浆配制、钻导向孔、扩孔及管道回拖等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天然气管道在穿越赣江复杂地质条件下定向钻穿越工程的施工工艺情况,结合施工过程前后对该工程的简要分析、研究,确定施工思路:导向孔对接钻进、双向岩石预扩孔、钻具选配等方案的遴选及风险的防范,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定向钻穿越大开挖清理地下深层卵砾石层后,如直接回填土方,由于定向钻穿越时泥浆压力喷射、长时间泥浆浸泡、返浆携带等原因,易发生扩孔后孔洞塌陷,成品管道回拖时出现抱管、卡钻等现象,造成穿越失败;而采用大开挖后敷设混凝土涵管替代钢管隔离卵砾石层辅助定向钻穿越施工技术措施,再回填土方,有效消除施工安全隐患,节约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德兴市银香东路中压管道枫树岭段水平定向钻工程成功穿越的施工实践,在出入土点存在较大高差、岩石裂隙发育程度高、岩石强度较高的千枚岩地层复杂地质条件下,以及存在泥浆泄漏的情况下,介绍了从钻孔、扩孔及回拖的穿越施工的工艺过程,分析及采取的对策措施,对以后类似的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孔壁失稳是水平定向钻扩孔工程中的瓶颈性问题,扩孔器下沉形成的葫芦形孔洞是孔壁失稳的主要原因。目前,扩孔孔洞孔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对象多为圆形孔洞而非葫芦形孔洞。基于有限元法建立扩孔器-岩土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扩孔器下沉形成葫芦形孔洞的机理;此外,开展了葫芦形孔洞的孔壁稳定性研究,并与圆形孔孔壁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扩孔器下沉存在极限下沉量,且每级下沉量等于前级扩孔器半径与当前级钻杆半径之差,则实际的孔眼形状为葫芦形;计算值与印度Purna河和渭河穿越工程实际孔高值相对误差值分别为7.39%和9.8%,说明了葫芦形孔洞形成机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葫芦形孔洞的孔顶坍塌的可能性较圆形孔提高了138%;且孔型对孔腰稳定性的影响小于孔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贾彦杰  蒋平  童华 《岩土力学》2013,34(5):1429-1436
扩孔器是定向穿越扩孔钻进阶段进行岩土切削的主要工具,合理的结构设计是提高扩孔时效、降低工程复杂问题出现几率的主要手段,且由于扩孔阶段是决定定向穿越工程工期的最主要阶段,因此,对扩孔器切削齿的切削效率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从单齿正交切削岩土的机制入手,综合考虑岩土与切削齿面之间的接触摩擦及岩土剪切区的剪切作用,分析了单齿正交切削岩土的力学特征,基于能够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土破坏影响的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推导了单齿正交切削岩土的主切削力与主切削力矩计算公式;在利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对所推导公式进行验证的基础上,优选了剪切角计算模型,获得了不同岩土材料时的主切削力解析解,并分析了不同齿前角对主切削力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单齿正交切削岩土的最优齿前角,为进一步研究扩孔器整体结构设计并针对不同岩土介质设计出适应性更强的扩孔器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立沙油品储运项目输油管道东江穿越工程,管道穿越水平距离为1085m。穿越地层主要为不同风化程度的花岗岩及砂层等复杂地层,其中穿越最硬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达到36.7MPa,采用大型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进行施工。简述了施工测量及确定方位角、钻导向孔、扩孔及管道回拖等主要施工过程。通过采用加设直径300mm导向套管、布置人工磁场等施工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穿越轨迹与设计曲线重合;存泥浆中添加堵漏剂等外加剂,防止泥浆从岩石裂隙巾流失;在施工至砂层时增加泥浆粘度及添加润滑剂等措施防止塌孔.同时减小扩孔及回拖阻力:采用开挖发送沟并在沟内灌水,使管道存孔内保持悬浮状态等措施以减少管道的摩擦阻力,确保管道顺利回拖。  相似文献   

13.
软硬交互地层是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层情况,在该地层中进行多级别大口径扩孔作业极易产生扩孔台阶。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一种扩孔钻具组合的创新应用以成功应对这种扩孔台阶的产生,并通过理论计算验证该扩孔钻具组合对原有钻柱的受力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往几处定向钻穿越对河流防洪产生不利影响的冒浆、地面塌陷、河堤裂缝及管涌事故,分析了其产生问题的原因,认为定向钻穿越对河流防洪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指出应优化定向钻穿越设计、严格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工艺、施工工艺及施工速度和进度控制,定向钻穿越就不会对河流防洪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定向钻穿越完成后孔洞的稳定性进行专题分析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结合杭州03省道及沪昆铁路定向钻穿越工程介绍采用定向钻穿越岩石软--硬--软”地质安装管道的过程、难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江西省天然气管道水平定向穿越施工实例,对水平定向钻穿越卵砾石层(不稳定地层)进行固孔、防止坍塌问题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结合油田钻井工艺,借鉴钻井工程中的固井工艺,通过采取水泥注浆工艺解决了卵砾石地层扩孔时孔洞不成孔、坍塌的难题,为以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加拿大安大略省Comuna进行了1条720英尺(219米)无需多次扩孔工序的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的技术概况。  相似文献   

18.
在长距离定向钻扩孔施工中,由于无法一次性完成扩孔,需要将扩孔器退出更换新的扩孔器。而扩孔器的退出需要在以扩孔一侧采用钻机将钻杆拖出,钻机架设的角度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而质量。在“正钻反扩”施工中,由于扩孔时套管中中心定位器被拔出,导致钻杆角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时,钻机架设的角度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钻杆角度的变化,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结果,主要讨论了如何计算钻杆角度的变化,然后通过钻机位置和角度的调整,达到比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内外长距离、大口径管道的施工案例,探讨了长距离、大口径定向钻施工中导向孔、扩孔、回拖3个阶段存在的几个技术难题。长距离导向孔钻进中,由于钻进孔洞小、距离长,钻柱产生的摩擦阻力加大,影响了钻压的有效传递,无法保证有效的钻压来满足高速钻进要求;大口径扩孔过程中多级扩孔增加了孔洞的扰动次数,在不稳定地层导致孔壁稳定性变差;在管道回拖过程中,由于孔径及回拖力较大的原因,当钻杆卸扣时,钻杆的拉力突然释放导致钻杆的回弹,影响了回拖的效率。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导向孔加压技术、大级差扩孔技术以及钻杆防回弹技术等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今后在长距离、大口径定向穿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某工程大型河流运用定向钻穿越4次事故的基本情况,就4次定向钻事故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处理事故的办法,提出了大型河流定向钻穿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