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河南1951~1998年的降水资料及干旱灾害对农业影响的实况资料,分析评价了已有的干旱指标,结果表明,根据有限长样本资料序列研究建立的干旱指标,其应用客观性随着干旱灾害过程资料样本增大而降低.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以降水Z指数为基础的干旱评价指标及监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干旱监测测警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德吉 《气象》1998,24(8):14-17,13
提出以降水的应时性,有效性,土层水的后效作用,以及大气温湿状况为依据,建立干旱指标的问题,给出了评价短期气候干旱状况的干旱实时监测和预警指数。同时对如何科学地度量干旱灾害程度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计算分析表明,陕西地区50a来,干旱以9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次之,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而且旱灾有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干旱指数与农业粮食减产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干旱监测预警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宫德吉 《气象》1998,24(8):14-17
提出以降水的应时性、有效性、土层水的后效作用,以及大气温湿状况为依据,建立干旱指标的问题,给出了评价短期气候干旱状况的干旱实时监测和预警指数。同时对如何科学地度量干旱灾害程度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州干旱灾害分析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黔西南州1971~2000年3~9月的降水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以各种气候因子划分的干旱等级指标,综合分析黔西南州干旱灾害,结果表明:春旱是导致黔西南州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干旱灾害监测及预警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杨太明  陈金华  李龙澍 《气象》2006,32(3):113-117
介绍了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与土壤水分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干旱灾害监测的方法、指标。详述了安徽省干旱灾害预警服务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建立土壤干旱预测模型,结合干旱指标确定干旱等级,开展安徽省干旱预警服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农业旱情的气象干旱指数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俊琦  余锦华  高歌  王静 《气象科学》2015,35(4):454-461
利用西南地区60站1961—2011年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求得半年尺度的气象干旱指数值,包括帕尔默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干旱指数、Z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采用超前相关、相似和技巧评分两种计算方法检测与西南地区农业灾情最适宜的气象干旱指数。基于最适宜的干旱指数,给出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可能发生的风险分布。结果表明:Z指数定义的冬半年气象干旱对西南地区农业旱情的指示性较其他3种气象干旱指标更优。冬半年Z指数小于等于-0.84时引发的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成灾率大于8%的风险平均达0.53,农业干旱绝收率大于5%的风险平均达0.37,风险最大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气象干旱指数与农业干旱灾情的联系,对于西南地区农业干旱的检测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使用石羊河流域1960—201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19年干旱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学、灰色理论等综合评判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各地干旱的时空变化和强度特征,并对干旱灾害灾度和危险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干旱年频次从高到低基本为中游永昌和凉州、上游天祝和古浪、下游民勤,随年代呈先减少后明显增多趋势。各等级干旱频次的变率较大,干旱频次总体随强度加重而减少。各地最大灾度与出现的干旱频次不太一致,干旱灾害均为轻灾,救灾以县级为主。该流域没有极重度危险区和重度危险区,凉州、古浪、民勤为中重度危险区,全流域及永昌、天祝为中度危险区。干旱灾害的灾度和危险度的分析结果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冷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东北地区35个农业气象站1961—2010年气象资料、玉米产量资料和1981—2010年玉米生育期资料,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标和冷害指标,结合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建立了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灾害判别结果和历史灾情资料,从典型灾害年中提取不同灾种的影响差异,构成权重系数,对东北地区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整个生育期干旱、冷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干旱、冷害危险性在玉米生长前期(出苗—拔节阶段)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东南部,此阶段主要以冷害为主;而在玉米生长后期(抽雄—成熟阶段),风险高值区转移到西部,此阶段以干旱为主。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对整个生长阶段危险性的贡献值分别为0.3473和0.6527。东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正逐渐从冷害向干旱转变,冷害发生的频次逐渐减少,而干旱发生的频次快速增多,影响的范围也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0.
王胜  田红  张存杰  谢五三 《气象科技》2015,43(2):295-301
干旱是安徽冬小麦生育期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安徽冬麦区36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分别计算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CWD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并对上述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4种干旱指数得到的干旱日数时空分布趋势基本一致;SPI和PA指数计算相对简便、稳定,但由于没有考虑水分支出,易导致干旱程度跳跃发展,CI和CWDI指数考虑了最近的降水情况,同时考虑了水分的收支情况,能够较好的表征干旱过程发生发展机制及特征,尤其是CWDI考虑到生长季作物系数,能反映作物水分亏缺状况。通过干旱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CWDI在安徽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监测评估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玉米干旱与低温冷害复合逆境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1—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中水分亏缺指数(KCWDI)、≥10℃积温距平(H)指标,分别对玉米出苗—乳熟期干旱、低温冷害进行判识,规定同一站、同一年内干旱、冷害均有发生为两种灾害复合发生,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以数理统计方法构建KCWDI和H与玉米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一次特重旱灾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秋~2010年春,四川川西南山地,以攀枝花为代表的秋冬春特重旱灾,是中国西南大旱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1965~2010年攀枝花所属台站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旱灾气候背景、气象干旱指标和灾情评估规定,对该区域、该时段特大干旱发生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干旱是在攀枝花季节性干旱背景下,因长时间少雨而形成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旱灾程度深的极端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13.
提出有效降水的概念,并将有效湿润度(有效降水与可能蒸发量的比值)的异常程度作为判别指标,对西藏高原不同气候区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苹果干旱等级指标构建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北方苹果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81-2018年气象资料、1981-2017年苹果干旱灾情历史资料和发育期资料,在构建干旱指数(D1)的基础上,以历史灾情反演、灾害样本重建和历史灾害过程解析为主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累积概率反函数值等方法,构建适用于中国北方...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多种农业气象资料分析,采用Z指数方法建立安徽省旱涝灾害气候判别指标,分析安徽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0年安徽省有13年偏涝、13年偏旱;分区域看,淮北旱多于涝,沿淮、江淮、江南旱涝相当,沿江、大别山区涝多于旱。通过水稻(一季稻)、小麦典型旱涝年灾损率与发育期间气象条件、旱涝程度的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分区水稻、小麦旱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和指标。春季涝渍灾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产量的主要灾害,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危害程度远大于干旱,尤以4—5月发生的涝渍影响最严重,极重涝渍灾害的减产损失可达4成以上。同时重点研究了春季渍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涝渍强度指标Qw,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作物的敏感性和区域脆弱性对灾损率的影响。对1961—2000年冬小麦灾损率进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订正表明,订正后拟合误差平均值和差异变率都明显降低,灾损评估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水分亏缺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一切逆境因子的总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作为全国重要优质棉区之一的新疆,干旱及水资源缺乏也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之一,棉花种植几乎完全依赖灌溉,而棉花或棉田是否需要灌溉,可根据土壤含水量以及植株本身受旱程度特征等指标来判断。本文从棉花干旱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态特征、产量结构差异、土壤水分变化、气象干旱等不同方面对绿洲棉田干旱指标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滴灌模式下棉田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旱敏感性指标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3种遥感指数的东北春玉米干旱识别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东北春玉米为研究对象,探究利用植被光合特性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指数、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构建的归一化差值水分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构建的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识别东北春玉米干旱的准确度和敏感度。研究发现:SIF指数、NDWI和NDVI对干旱识别准确度均超过80%,其中重度干旱准确度超过94%,且在春玉米苗期表现最佳;3种指数对比可知,SIF指数在春玉米干旱识别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方面均最佳,分别为89.27%和81.65%,NDWI敏感度次之,NDVI最差。表明基于光合特性的SIF指数在识别东北春玉米干旱方面优于基于地物光谱特性所构建的植被指数。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双季稻抛秧栽培气候优势及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玉林市双季稻生育期的气候规律和栽培特性,按照80%保证率能有效避免早稻抛栽期的低温、春旱和晚稻寒露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为指标,确定玉林市早、晚稻的最佳播种期和抛栽期,并介绍近几年开展双季稻播种期和抛栽期决策服务时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地区农业干旱检索查询及旱情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内蒙古地区农业干旱的特点和旱灾发生频繁的现状,以及干旱对当地农业生产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Visual Basic和Access等技术方法,编制了内蒙古农业干旱检索查询及旱情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历史上农区干旱信息、农区干旱指标和作物生长季(4~9月)的基本气象资料、干旱实时监测信息等数据库,实现了历史上农区干旱信息(干旱出现年份、发生季节、出现强度、出现区域、受损情况等)的综合检索查询和实时气象资料的自动采集,具有监测信息的统计、检索、旱情分析评估等功能,能实时有效地监测干旱灾害的发生、发展,并提供逐月旱情评估、任意时段旱情分析和不同年份旱情的比较分析,可为相关部门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