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收集整理建国以来有关农业灾情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中因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四种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指出上述灾害天气尤其是夏旱和春旱是贵州粮食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夏旱特征及分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雪梅  宋国强 《高原气象》1997,16(3):292-299
干旱是贵州省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应用夏旱强度指数和修正的帕尔默指数及降雨量等其它指标,对贵族夏旱的类型、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地区分布、易发生时段和垂直变化等特征作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贵州夏旱的主要特征并进行了夏旱分区。  相似文献   

3.
贵州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作物夏旱度的计算公式和作物历史灾损量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夏旱对水稻、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研究指出:(1)夏旱对贵州水稻、玉米的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以东地区;(2)伏旱的影响区域大于初夏旱;(3)干旱对水稻的影响区域大于玉米.  相似文献   

4.
对于冷害,由于人们的主观感觉不象冻害、霜冻、大风、冰雹那样强烈,所以往往被忽视.实际冷害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它不仅发生在寒冷的国家,即使在温热带国家也常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如1976年日本北部冷害使农作物损失达4.093亿日元;同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由于低温导至晚稻减产40亿公斤左右.我国东北建国以来发生过的8次低温冷害,其中4次粮食减产都在50亿公斤左右.在新疆1983年仅4月下旬的过程降温,使北疆普遍出现冷害,石河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预测和区划工作报告祖世亨前言据有关统计报道,在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气象灾害约占90%。黑龙江省处在“气候脆弱区”,异常气候发生频率高,60~70年代的低温冷害,全省粮食减产幅度达30~40亿公斤。建国40多年来,全省范围粮食...  相似文献   

6.
干旱是安顺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根据安顺市1980—2009年6个县站的30 a干旱历史资料,采用降水量距平方法统计分析得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夏旱和冬旱严重,春旱次之,秋旱较轻。最后,探讨了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别对8月夏旱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提出热量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指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提出热是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旨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9.
罗光荣 《贵州气象》1999,23(5):41-41,43
干旱和冰雹是贵州最主要的自然灾害。贵州多山,山大坡陡蓄水困难。望天田缺水地举目皆是。以1981年为例,因旱造成粮食减产的有72县,减产约75万吨。而80年代中后期,全省各地出现了近几十年罕见的持续性夏旱,田土开裂,人畜饮水困难。全省因旱累计减产粮食4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3亿元。或许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吧,解放前贵州基本上不种小麦。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小麦油莱等秋播夏收作物也一直是起起落落断断续续徘徊不前,产量低下。但如今贵州的冬季农业却大有一年一个新台阶之势,大秋作物亦捷报频传。1998年,全省夏粮总…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吉林省主要产粮区农业气候以少雨干旱为主要特征。作物生育期内 ,中、西部多数市县及半山区部分市县水热搭配不当 ,相继发生了春旱、夏旱和秋吊。西部白城、松原旱情最重 ,中部长春、四平、辽源各市县次之 ,半山区的吉林西部旱象也十分明显 ,而东部山区市县农业气象条件较好。干旱对作物出苗、营养生长和灌浆成熟都造成严重影响 ,尽管全省抗旱保产力度大、效果明显 ,但仍将损失粮食300多万吨。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51-2014年全省4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了吉林省夏旱和春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夏季干旱与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气象产量随夏季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他地区夏旱与产量大多呈二次或三次曲线关系,当干旱指数接近或达到中等干旱时,气象产量达到峰值点;春旱不是影响气象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于中西部地区,当出现轻旱时,发生在作物需水临界期的干旱年份的减产频率并不高于发生在其他时期;对全省来说,当发生中等程度以上的夏旱时,往往也出现作物需水临界期干旱;发生中等程度夏旱的减产频率,并不比发生轻度夏旱的减产频率高;当发生严重夏旱时,减产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对1994年旱涝灾害的思考雷向杰(陕西省气候资料室西安·710015)1994年,陕西气候异常,旱涝灾害严重,全省因灾减产粮食27亿多公斤,受灾人口2650万人,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8亿元,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年。大灾之年,由于全省人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李桂兰 《贵州气象》1995,19(6):3-4,9
我州地域辽阔,东西宽207.6km,南北长249.4km,总面积为26197km2,州内地形地貌复杂,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素有十里不同天之称。由于受大气环流和复杂的地形地势影响,我州的灾害性天气十分频繁,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春旱、夏旱)、冰雹、大风、暴雨洪涝、低温阴雨等。1992年以来,我州出现的主要气象灾情如下:1灾害性天气的出现情况1992年我州受凝冻、倒春寒、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的袭击,尤其是严重的夏旱连秋旱,是一个重灾年,粮食比上年减产13.6%,春季冰雹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仅罗甸县4月7日、4月23日两次冰雹灾害就造成…  相似文献   

14.
利用40年气温、降水资料和历史上千旱、低温严重的年份与2003年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黑龙江省2003年发生的严重灾害的分布范同,灾害程度,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得出2003年的灾害是30年未遇的全省性严重灾害年,各种灾害对各种作物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害最重的作物是小麦。  相似文献   

15.
罗文芳 《高原气象》2001,20(3):340-344
利用 195 8— 1992年的有关资料 ,对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高原异常多雪年贵州西部 4月春旱偏重 ;东部夏旱偏重 ,春季低温灾害偏轻。反之 ,高原异常少雪年贵州西部春旱和东部夏旱都偏轻 ,春季低温灾害偏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年多点高密度、大样本,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和不同发育阶段10~50 cm土壤测墒资料及多年冬小麦、夏玉米生理观测资料,用建立回归方程、最优分割法、点图法、保证率法、平均值法等多种统计方法集成,并考虑土壤水分对作物生理的影响,得出6种土壤类型冬小麦和夏玉米2种作物4个主要发育阶段的重旱、轻旱、适宜、偏湿4个土壤墒情等级指标。把确定的指标,输入到卫星遥感墒情监测系统的指标模板中,可提供更接近实际、宏观的遥感土壤墒情分布情况和作物受旱面积。  相似文献   

17.
我省由于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洪、涝,(台)风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大起大落,损失巨大,如1980~1987年,全省每年平均洪涝总面积33.33万公顷,最多的1987年为72.23万公顷,平均每年损失粮食超过1亿公斤,最多的1987年近3.5亿公斤。鉴于我省人多地少之现状,自然灾害引起农业大幅度减产,直接危及人们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全省农业生产季节气候状况的主要特征是 ,积温多、雨水少、日照充足 ,地域差异大。东部水、热条件适宜 ,作物长势好 ,产量高 ;中部春季低温、苗情差 ,中期长势好 ,但后期作物成熟度不高 ;西部夏秋连旱 ,多数市县减产幅度较大。全省粮食产量可达到234.5亿kg 左右 ,属平丰年景。  相似文献   

19.
洪涝灾害是金华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它不仅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还会给农业带来严重损失。如1989年6月27日至7月4日全市降雨量达251~412毫米,全市被淹农田78万多亩,其中重灾乃至颗粒无收的达57.7万多亩,分别占全市水田面积33%和24%左右,减产粮食约1.5亿多公斤,直接经济损失约达2.2759亿元。又如该年继7月2日洪灾后,又一次特大洪水袭击,从7月22日起,金华上游普降暴雨,截止7月24日,盘安、东阳、义乌、  相似文献   

20.
以长期农业气象田间观测和统计局产量资料为基础,研究得出:怀化市一季中稻生产农业气象灾害以干旱、洪涝、秧田低温、8月低温为主,对中稻产量的损失30 a来平均4%左右,最大22%。中稻产量损失率5%以上的年份约10 a 3遇,除2002年多种灾害影响和1996年特殊洪涝年外,其它均为持续30 d以上夏旱、夏秋连旱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