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工具对我国油气资源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进行了考察,然后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导致油气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油气资源产业发展呈现出产异化的空间分布状况,油气资源产业的上游集中于环鄂尔多斯区域,油气资源产业的下游没有出现空间集聚。而在影响我国油气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因素中,外部效应是促使油气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关键。同时,政府经济政策则是油气资源产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工业地带,既是非洲最主要的两大油气工业地带之一,也是世界油气工业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尼日尔河三角洲不仅油气资源极为丰富,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其油气资源具有独特优势和特点。在分析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资源的分布及生产布局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油气炼化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对进一步加强中-尼(尼日利亚)油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及其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双方的油气资源数据为基础,对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分布、储产、贸易现状及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解析了中国油气资源的储产、消费及进口现状,并对现有的油气资源进口战略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产丰富、出口比重高、开发潜力大,储产与贸易主要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中国的油气资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且进口面临着源地、种类、运输方式单一的三大问题;中亚地区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有着积极意义,表现在能有效弥补油气资源缺口、促进进口多元化战略的实现、顺应低碳发展趋势并降低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促进西部大开发并保障"西气东输"的实施4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复杂,斜坡地质灾害频发、多发。省内油气管道分布密集,近年来投产的长输油气管道主要有西南成品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百色至昆明成品油管道等。油气管道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面临着不同类型山地灾害的挑战。本文基于2017年9月14日云南昆明市水节箐右岸管道泥石流现场调查,分析了高位溃决型坡面泥石流灾害的启动、演化、成灾基本特征以及油气管道防治对策,研究成果对推动西南山区长输油气管道沿线泥石流灾害工程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玉柱 《干旱区地理》2006,29(2):163-169
新疆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总面积90×104km2,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量365×108t。虽然经过50多年油气勘探历程,已发现80多个油气田,但勘探潜力巨大。笔者从目前勘探形势,油气勘探阶段,资源转化率、形成大油气田地质条件及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等方面进一步论述新疆是我国油气资源主要接替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不同类型构造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差异。多阶段风化淋滤、表生期岩溶与埋藏岩溶叠置,造就了潜山良好的储集条件,印支期复背斜构造负反转作用利于低位潜山形成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歧口凹陷斜坡广泛分布,不同类型斜坡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低斜坡源储一体,多形成天然气藏;中斜坡紧邻生油凹陷主体,易形成近源充注;高斜坡油气通过横向运移成藏。断裂活动形成多类型的构造圈闭,砂体发育与油气运聚于一体,使之成为重要的油气富集高产带。  相似文献   

7.
监测海上油气平台的开发有着巨大的经济和军事意义。针对可见光遥感影像数据源丰富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Landsat系列中等分辨率的光学影像的海上油气平台的提取监测方法。首先将TM/ETM+/OLI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图像增强以及区域掩膜等系列预处理,其次采用多滑动窗口动态阈值遍历影像初步识别疑似油气平台,然后应用相邻时期3景影像基于像素级别的叠合判定以去除薄云以及舰船的虚警干扰,筛选出最终的油气平台,以马来西亚与文莱交界的南海海域为实验区,通过1991―2016年共21景Landsat影像,动态监测该区域近25 a来油气平台开发的历史过程,共检测66个油气平台,通过与ALOS PALSAR数据人工识别的油气平台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检测率为82.67%,正确率达到86.11%。监测结果显示:该海域油气平台开发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而后近海油气新增开发平台较少,开发主要向远离陆地的深海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延长东北部探区构造特征,研究构造对油气富集规律的控制作用。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划分对比、地下水矿化度类型分析,确定断层分布特征及微构造对本区油气富集规律的影响控制,找出油气分布规律,为后期勘探指明方向。结果:断层及伴生的隐性裂缝,为本区石油聚集成藏过程中重要的运移通道,对油气运聚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微构造捕获油气,在优质储层构造高部位聚集成藏。结论:断裂和隆起相间的微构造格局相辅相成,共同控制了研究区油藏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盐盆地的油气富集和分布与盆地内沉积的盐岩密切相关。东濮凹陷是我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含盐油气富集盆地,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其地层层序特征及盐岩纵横向分布特点,进一步剖析了盐岩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及其与生储盖层的关系,搞清了含盐盆地油气的分布和富集与盐岩的关系,指出无论在垂向上还是横向上,东濮凹陷盐岩一般都与暗色烃源岩共生,而且盐岩与同期沉积的砂岩表现为长消关系。研究认为盐岩可作为油气上盖或侧向遮挡,与源岩、储集层可组成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利于油气富集区带的形成,对构造和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指出与盐岩有关的文东北部和胡状集地区是下一步挖潜的有利勘探方向。研究成果也可为国内外同类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2,(13):63-64
塔里木石油会战始于1989年。23年来,塔里木油田坚持“两新两高”工作方针,在西北边陲建成了2000万吨级的重要油气生产基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区。塔里木油田始终把油气勘探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优势资源,优选重点领域,油气勘探持续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与国家石油安全战略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石油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将会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广阔的海域中分布着近100×104km2的含油沉积盆地,近海石油资源量为240×108t,天然气资源量为140×1012m3。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能部分解决我国油气资源进口数量。本文讨论了解决石油安全的四种模式,对我国油气安全的国际和国内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油气安全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时推动能源革命的呼声言犹在耳,短短6年时间,美国即将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而"页岩气革命"是推动这一成绩实现的重要因素,它既彻底改变了美国能源结构,也深刻影响着世界能源格局。在美国,推动油气行业良性发展的最有力"武器",当属各州政府实行的油气上游勘探开发信息透明化制度。各州政府一般根据辖区内油气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出台强制性法规,在勘探、开采等油气生产上游作业环节进行规范,并通过行政程序透明化等手段,对所有油气生产商提交的数据资料进行公示。公示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201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发布,由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黄陇侏罗纪煤田煤油气共生矿井耦合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科研成果荣获一等奖。这标志着陕煤化集团在我国西部煤油气共生矿井安全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攻克了世界罕见的煤油气共生矿井安全生产重大技术难题。黄陇侏罗纪煤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国际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为载体,研究双方在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方面的基础、现状、模式及前景,认为双方存在着供需互补的合作基础;将已有合作归结为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与修建油气运输管线的合作两类,按国别主要分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结了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模式,主要包括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技术服务模式等三种;最后,以双方互补的资源格局、良好的政治环境、毗邻的地理位置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为依据,展望了双方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在京召开评审会议,全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报告》、《全国油砂资源评价报告》、《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报告》通过了以孙枢、翟光明为首席专家的专家组评审。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评审。成果报告显示,我国煤层气、油页岩资源丰富,油砂资源有一定潜力。作为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油页岩、油砂资源评价工作,集中了全国的优势力量,采用先进评价方法和最新…  相似文献   

16.
"页岩气革命"将产生巨大全球政治经济影响。美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是一系列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发生的,但归根到底依赖于美国比较彻底的产权保护和自由竞争市场结构。中国距离"页岩气革命"还有很大差距。"页岩气革命"改变全球油气市场。加快了全球油气生产中心西移、消费中心东移的趋势。全球油气市场上的竞争将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全球能源网络的互动逻辑与格局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地理学报》2022,77(2):295-314
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油气时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国能源需求结构和能源利用形式的变化决定了中国与全球能源的互动逻辑发生了深刻转变。为更好理解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过程,本文探讨了全球能源互动的基本理论认知,并借助复杂网络、投入产出分析等技术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格局及其变化。研究发现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加深,从油气贸易到可再生能源贸易,从油气为主的投资到多元化能源品种的投资,从传统能源贸易到隐含能源贸易等方面,中国逐渐塑造了多元化的全球能源格局。主要结论为:① “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和巨大的油气需求,决定了保障海外油气供应是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最直接的逻辑,互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②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逻辑从单纯的油气贸易转变为涉及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的贸易,凭借制造业优势,互动范围从油气富集的国家和地区拓展到全球拥有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装机需求的国家,形成了覆盖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贸易新格局。③ 中国的海外能源投资目标从有限数量的东道国扩展到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业务不仅局限在油气领域,也扩大到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④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部分能源隐含于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中进行二次分配,中国与全球能源互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与中国具有一般商品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能源中枢”的功能。本文可为深刻认识中国与全球的能源互动关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参与全球能源经济治理提供理论视角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2,(6):23
由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和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油气论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据与会专家透露,我国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不断进步,在复杂地区的油气勘探取得很大成功,保证了我国油气储量的持续增加,产量稳定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中石油自2000年以来复杂地区每年新增的石油储量占增长总数的比例为50%—63%,天然气75%—91%。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油气勘探的关键手段和核心技术。多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地震大型装备和地震软件的研发应用。前不久,我  相似文献   

19.
<正>3月9日,"内蒙古中西部油气资源合作勘查工作座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召开,旨在促进内蒙古自治区油气勘查开发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有关领导和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就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页岩气资源勘查情况以及"巴彦浩特盆地页岩气资源远景调查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对下一阶段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油气基础地质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卢进才主任认真听取了汇报  相似文献   

20.
在油气勘探中,生、储、盖、圈、运、保是常规油气成藏不可缺一的六大基本要素。对于自生、自储的非常规油气而言,往往为连续成藏,没有明显的气水界面。页岩气成藏体现了非常复杂的多机理递变特点,具有自生自储的成藏特征;而控制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烃源岩厚度分布范围、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矿物组成、储集性、含气量、温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